一個學生物的,通過人類行為心理學,告訴你如何突破攝影中的瓶頸

2021-01-10 手機攝影手冊

人活著不是為了吃飯,而是為了快樂,向大腦討一口多巴胺。吃飯是為了生存,而不斷獲得多巴胺的刺激才是人生的真正目的。

什麼是多巴胺呢?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用來幫助細胞傳送脈衝的化學物質。這種大腦腦的分泌物和人的情慾、感覺有關,它傳遞興奮和開心的信息。

另外,多巴胺也與各種上癮的行為有關,比如吃辣椒。

我們常說的味道有酸、甜、苦、辣、鹹,其實嚴格的說辣並不是一種味道,而是一種「痛覺刺激」,這個刺激會導致大腦分泌內啡肽。

內啡肽又會促進大腦內另一種物質——多巴胺——的分泌。從而影響一個人的情緒,在短時間內令人高度興奮。這也是吃辣就容易上癮的原因。

說了這麼多,這些到底和攝影的瓶頸有啥關係呢?

其實不只是攝影,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會遇到瓶頸。所謂的瓶頸是什麼?就拿攝影來說,可能是器材,也可能是技術和審美的限制,導致我們的攝影水平停滯不前。結果怎麼拍都是不滿意。

器材的瓶頸是最容易突破的,有錢就能解決。即便你手頭不富裕,多攢幾個月也夠了。技術的瓶頸說實話,只要你用心學也不難攻克。比較難的審美的瓶頸,因為這不是花錢能買來的,也不是經過努力就能短期解決的。

很多人在攝影上停滯不前大都也是因為審美的限制,於是在很長的時間裡怎麼拍都不滿意。很多人放棄攝影也多是在這個階段。

我們做什麼不做什麼,本能的原因無非是逃避痛苦和追求快樂。如果攝影水平長時間停滯不前,快樂也就隨之減少了,自然就容易放棄了。

其實說白了就是攝影不能帶給你新的刺激了。我們活著不就是為了「不斷獲得多巴胺的刺激」麼。

就好比旅遊,就是大家彼此在自己的環境中活膩了,短期內交換一下場地,從而讓大腦獲得新的刺激。

所以說,想要突破攝影的瓶頸,就要不斷給自己創造刺激,這才是根本。

其實很多人關於怎麼突破瓶頸給出了很多的方法,比如添置一個鏡頭,至少可以讓你新鮮幾個月。或者換一個不長拍攝的題材,原來一直拍風光,現在專注拍人像也會讓你保持一段新鮮感。

其實所有這些方法,歸根結底都是給自己創造新的刺激,從而讓自己在攝影的路上繼續堅持下去。

其實只要你堅持住,不停的在拍,那些所謂的瓶頸都會不攻自破的。問題就是怎麼堅持。

上面說過,我們選擇的本能動力是逃避痛苦和追求快樂(刺激)。為了讓自己長期堅持一件事情,除了不斷創造刺激,還要善於給自己創造壓力才行。

這就好比男人要戒菸、女人要減肥一樣,你在心裡下過多少次決心都沒用,你得說出來。讓你的家人、朋友、同事都知道,而且要有個期限。

比如你通過聚會或者朋友圈發布出去,「我現在體重XX斤,一個月必須減肥10斤,如果做不到那就每人發100元紅包」,朋友圈要配上你此刻稱體重的圖片,一個月後再稱體重並且發布數字。

這樣你才有可能實現。因為發給每人100元紅包,或者你在所有人面前抵賴都是一個很讓你痛苦的事情,所以你就要逃避這個痛苦。有了外部壓力會讓你更容易堅持下去。

其實在任何一個行業中,都會有一些人他們不拍困難長期堅持,從而成為該領域中的專家。

我是不相信這些成功人士們有多強大的自制力的,我更相信他們都是善於給自己創造外部壓力的人,從而逼著自己不斷努力,才最終走向成功的。這才更符合人性的特徵。

說到人性,其實我們都是好吃懶做的,在一個事情上都是很難長期堅持下去的,都是朝三暮四、這山望著那山高的。

所以,不管是突破攝影中的瓶頸還是克服其他方面的困難。不外乎兩個原則,一是不斷給自己創造新的刺激,再有就是給自己創造外部壓力,逼著自己做下去。

今天的內容有點長,感謝你付出的時間,希望你能從中有所啟發。並且歡迎關注、點讚和轉發支持!

相關焦點

  • DeepMind重大突破:DNN具有人類行為,認知心理學破解黑箱
    「新智元」(ID:AI_era)DeepMind 的最新論文稱過去「首次」將認知心理學方法引入了對深度神經網絡黑箱的理解研究中,並用認知心理學的方法發現了深度神經網絡存有和人類兒童在學習詞彙時也存在的「形狀偏好」的行為。此文一出,就有學者指出,DeepMind 是在將自己的研究包裝為全新的研究。
  • 每天學點心理學:瓶頸效應
    瓶頸效應 在生活中,你會有這樣的體驗:如果許多人依次通過一個狹窄的路口,就會很容易,且行進的速度越快流量也越大。而當人們蜂擁著一起擠到那個路口時,卻只有少量的人能夠順利通過。這就是瓶頸效應。
  • 心理學告訴你行為的四種動機
    戴口罩是一種行為,而行為背後的原因在心理學上稱之為動機(motivation)。動機就是一種激發行為並使之指向某一目標的需要。而在心理學家的研究範疇中,人的行為動機可以從四種視角進行理解,即本能理論,驅力降低理論,喚醒理論和需求層次理論。
  • 趣看心理學流派之「行為心理學」:捕捉看得見、摸得著的行為
    心理學是一門年輕的學科,從它的產生到現在不過寥寥百餘年。與數學、物理學、文學等學科來比,它就像一個「嬰兒」一樣稚嫩。但就是這麼一個「嬰兒」,也在歷史的河流中形成了許許多多不同的流派。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其中的「行為心理學」流派。20世紀初期,美國仍在盛行傳統的心理學研究方法:研究飄忽不定、轉瞬即逝的「意識」。
  • 29個典型案例告訴你 設計中如何運用心理學
    內容摘要: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象及其影響下的精神功能和行為活動的科學,它一方面嘗試用大腦運作來解釋個體行為與心理機能,同時也嘗試解釋個體心理在社會行為與社會動力中的角色。用戶通過可視化的產品屬性以及對產品的佔有和使用,在特定的社會語境中構建意義闡釋代碼,形成對符號的解釋。產品設計語義學建立在符號學理論基礎之上,被定義為研究在認知和社會背景下人類創造的形式符號特性,以及將所獲得的知識應用於器物的設計行為中的方法。在設計語義學中,信息價值是產品價值的重要部分,產品即是功能載體,也是社會和心理符號。
  • 教你去認知什麼是心理學中的行為主義?
    行為主義是可以通過可觀察的行為(行為)客觀地研究人類或動物心理學的理論。這個研究領域是對19世紀心理學的反應,它使用對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進行自我檢查來檢驗人類和動物的心理。歷史和起源,行為主義是對心理主義的反應,是十九世紀下半葉心理學家使用的主觀研究方法。
  • 什麼是突破攝影瓶頸最好的方法?擁有一支微距鏡頭,微距攝影全解
    您肯定看過花朵上的微小細節或昆蟲上錯綜複雜的圖案的攝影作品,並想知道該照片是如何拍攝的,答案相對簡單:使用微距鏡頭。微距攝影是一種近距離拍攝主題的藝術,讓您可以在照片中看到您的眼睛永遠無法看到的細節。這些類型的鏡頭可能很難接受,但也會令人上癮。
  • 行為心理學告訴你,環境和遺傳哪個會影響人類?
    環境和遺傳哪個會影響人類 我們在討論遺傳問題的時候,對環境影響方面的因素往往視而不見。有些人喜歡用社會上存在的「犯罪遺傳」的現象來說明問題,人們會說,那些長輩行為不端的人家的孩子,也如他們的祖輩或父輩一樣行徑卑劣。
  • 常識普及:了解人類行為的經典心理學實驗
    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以某種方式抑制自己,也就是說,我們通常不會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而當匿名時,我們則會做一些讓人感到驚訝的事。你現在應該可以明白為什麼網上有人頂著個假名,什麼都敢說、什麼都敢幹了吧。以上內容來自我們今天要分享的書籍《了解人類行為的50個心理學實驗:從巴甫洛夫的狗到羅夏墨跡測驗》。
  • 行為心理學:一天學習幾個小時,決定你的晚年光景
    在行為主義心理學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化學反應—習慣化。一個有機體在一件事物中,所要展現的細微末節中或多或少都會有自身的習慣性動作。例如:在唐探中,用左手殺人的罪犯,在秦風即將掉入窗戶的瞬間用左手拉住了他。這就是行為主義心理學中的一種習慣性原則。現實生活中,遇到行為心理學的事情更是多的數不勝數。
  • 心理學「江湖」之三大門派(中)-行為主義心理學
    背景:科學心理學建立以後,出現了現代心理學的十個主要學派,其中行為主義心理學、精神分析學派和人本心理學逐漸發展壯大,對人類的生產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被稱為「西方心理學的三大勢力理論祖師:巴甫洛夫行為主義心理學是華生在巴甫洛夫條件反射學說的基礎上創立的,因此巴普洛夫也被稱為行為主義心理學的「理論祖師」。
  • 現代人類行為是如何形成的?
    也許來自非洲的關於我們人類如何起源的數據能夠回答這個困擾我們很久的問題。智人的出現是人類進化歷史上重要的裡程碑,現代人類都屬於智人或智人的後代。很多學者都認為,人類起源於現在的非洲東部,然後慢慢開始遷移和擴散到世界各地。對於人類行為的起源,進化心理學主張:人類語言、思維和情感是伴隨人類進化而緩慢出現的。
  • 心理學:我們的信念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NLP告訴你
    想過你的回答後,注意一下你此刻內心的感覺。日常生活中,人們會不自覺地運作這種框架,所以經常心情不好,無法發揮內在的能力,嚴重影響了做事的積極性、人際關係甚至自己的健康。「我不是批評你,我是說……」(對方已經把每一句話看做批評了)「我沒有罵你,我是在……」(對方已經把每一句看做是罵了)我們再來看「解決」框架——關注成果和行動,使我們在同樣的事情中保持一份正面的心態和力量,容易做出突破,而每次的突破又會增加我們的力量,使得下一個困難更容易處理。
  • 進化心理學告訴你,必須面對一個殘酷的現實
    作為一個女人的你,當然希望男人喜歡和欣賞你內在美麗和善良的本性。外表的美麗是短暫的,生理結構上的差異,導致女人普遍會比男人衰老得更快,只有內在的美才能令一個女人擁有持久的吸引力。事實上很多男人會喜歡女人內在的美麗,但是女人必須面對一個殘酷的事實,你必須在第一次接觸他的時候通過外在的身體魅力去吸引住他,因為這樣你才能讓更多的男人進一步欣賞你內在美的機會,你才會有更大的選擇空間。
  • 用攝影圖片告訴你一個螞蟻放牧的故事
    那就用攝影圖片來告訴你,這是真實的。在一次拍攝微距的過程中,在茅草的葉子和草梗上,發現一隻只螞蟻圍著一堆像黑芝麻點樣的東西來迴轉,肉眼很難看清楚這些黑芝麻點是什麼東西,出於好奇將其拍了下來。在拍攝的圖片上發現,原來這是幾隻螞蟻圍著一堆蚜蟲在來迴轉。同行的朋友告訴我,這是螞蟻在放牧,蚜蟲就是螞蟻放牧的對像。再查查資料,這一說法得到了證實。
  • 《怪誕行為學》-奇特而有趣的人類行為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覺得自己的行為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理智且正確的,你有沒有思考過自身的行為是否受到過其他因素的引導。這裡向各位推薦一本書《怪誕行為學》,在這本書中,作者通過了一系列有趣的小研究為我們揭示了人類各種行為背後奇妙的原因。
  • 心理學研究將進入腦科學時代
    在這一主流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傳統實驗心理學範式的創立、實驗心理學範式的興起、認知神經科學範式的崛起、行為主義實驗心理學範式的突起對心理學的發展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使得心理學研究的科學性不斷提高。但這一範式自創立以來,在研究高級心理過程方面有兩個瓶頸一直無法突破:一是在研究複雜的心理過程時,無法保證根據結果推論內部心理過程的客觀性和唯一性;二是無法找到作為高級心理變量水平變動的客觀指標。在這種困境下,行為主義實驗心理學異軍突起。
  • 行為科學教你如何四兩撥千斤?
    行為科學是運用科學的方法,研究人在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行為的科學,這其中包括很多學科,比如心理學、經濟學、社會學等等。之所以近一些年來行為科學得到很多的關注,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發現大部分人、大部分的行為都不是像經濟學家寫的模型一樣完全理性,大部分是非理性的。
  • 行為心理學之萬能的溝通術
    想學行為心理學?關注我,一年內讓你學會上文講到「身體語言的定義」本期講到《萬能溝通術》身體語言之所以被稱為萬能溝通術,是因為每個人從出生15 分鐘後就開始利用身體傳達信息與動物相比,人類在剛出生後是最軟弱的。
  • 如何通過一個人的眼神,看穿他的想法?心理學家教你
    表情的作用關於人類面部表情的研究可以追溯到達爾文時期,除了《物種起源》之外,達爾文還寫過另一本書——《人與動物的表情》。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了解到,在人際溝通過程中,表情的作用佔到了55%。而眼神作為表情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