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已經功名成就的人,內心深處都隱藏著一個小秘密:他們覺得自己就是個大騙子,而那些所謂的成就靠的都是偶然的好運。 這種心理學現象,通常被稱為「負擔者綜合症」(或者「冒名頂替症候群」)。懷有這種心態的人,哪怕再強大再成功,也會覺得自己是個名不副實的失敗者。
簡而言之,這其實是一大堆負面情緒的集合。根據個體的背景情況,個性特徵和人生境遇的差異,「負擔者綜合症」也會有多種表現模式。
Valerie Young博士將「負擔者綜合症」分為以下幾類:完美主義者、超人、天才、執拗的個人主義者和行業專家。在她的著作——《成功女性的秘訣:為何身陷負擔者綜合症?如何戰勝它?》中,Young博士闡述了幾十年來研究成功人士內心中「矇騙他人」心理的成果。
在心理學家Pauline Rose Clance博士和Suzanne Imes博士的工作基礎上,Young博士發現了一些「負擔者綜合症」患者的內心活動規律。在日常交流中,這樣的分類常常被人們忽視,但事實上,「負擔者綜合症」在阻礙主觀能動性的同時,也讓個人養成了壞習慣。
以下是Young對於「負擔者綜合症」的分類,並附有一些實際生活中的例子。你可以對照看看,自己屬於哪一類、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改進。
「完美主義者」與「負擔者綜合症」通常一起出現。通常完美主義者都會為自己設立高標準,一旦失敗,他們就會陷入自我懷疑和擔憂未來的負面情緒裡。不管完美主義者自己是否意識到這個問題,毫無疑問,他們都是十足的控制狂,想要每件事情都按照自己的安排來做好。 不確定自己到底是不是完美主義者嗎?看看下面的問題吧:
對於這類完美主義者,他們認為成功只是自己的下限。但這種心態,實際上既無成效也不健康。如果想要避免奔潰的情緒、找到滿足感和培養自信心,慶祝眼下所得的成就是很有必要的。
學會從容地吸取教訓,並把失敗當作成長曆程的一部分,並強迫自己在「萬事俱備」前開工。事實上,根本就沒有開工的「絕佳時刻」,而你的工作也不會100%無漏洞。當你越快地接受這個現實,你的成長速度也就越快。
擁有這種心態的人,認為與有能力的同事相比,他們是華而不實的。因此,他們會強迫自己更努力地工作,來讓自己看起來是夠格的。但這樣的「加班加點」,只是對於內心不安全感地錯誤掩飾。過量的工作不僅會傷害身心健康,也會影響與同事間的關係。不確定你是不是這一類人?
儘管獲得很多成就,你是否依然覺得自己與職稱並不相配?因此,你是不是想要通過工作更努力,花費更多時間,來向旁人證明自己的實力?
「負擔者綜合症」的工作狂們對於工作中的自我證明,尤為著迷。首先,要嘗試讓自己遠離這種急於證明自己的心態。因為只有你有能力讓自己變得更好,而不是周邊旁人。在另一方面,也要學會接受有建設意義的批評,而非個人看法。當你越來越學會「只證明自己」時,也可以培養內在自信——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那時候你就可以走出原先不停地衡量工作量的怪圈。
被貼上「天才」這一標籤的人,通常把自己的成功歸因於天賦而非個人努力。也就是說,萬一需要很努力才可以做成某件事情時,天才們就會認為自己很差勁。
這一類「負擔者綜合症」個體,和完美主義者一樣,自我要求實在太高。但與完美主義者不同的是,天才並不會根據荒謬的期待來評價自己,而是依據是否可以一次性成功。當無法迅速又順利地完成一件事情時,他們就開始自我懷疑。 你是否屬於這一類群體呢?
想克服這種心態,你需要 把自己當成成長中的新手。對於所有人來說,哪怕是自信心最強的人,完成眼下的重要事務也只是漫長學習生涯的一小步。
當你的水平離內心高標準還很遠時,不要一味打擊自己,而是明確可以提高自己能力的辦法。
比如說,如果你想要擴大自身的職場影響力,那麼比起一味承認自己「不夠格」,努力提高演講技能要有用得多。
認為尋求幫助=承認自己是個騙子的人,就是Young博士所說的執拗的個人主義者。獨立自主是良好的個人素質,但並不需要拒絕那些可以用來提升自己的幫助。 不確定你是不是這種人?問問自己以下的問題吧:
這一類人群總覺得僱主被他們蒙蔽了,因此很害怕被貼上 「無經驗」或是「沒水準」的標籤。
我們要承認學無止境這個事實,增強技能點當然可以幫你在職場中不斷進步,並保持競爭力。但如果想要做得事情太多,反而會導致拖延。所以要實行恰到好處的學習計劃,在需要掌握的時候去學習新技能,而不是囤積一大堆待學習的知識。
要明白向他人求助,並不是一件羞恥的事情。如果你遇到了困難,就去問問同事。如果你覺得一個問題解決起來很棘手,那就向專業顧問或職業諮詢師尋求建議。同樣,指導下級也可以幫你發掘內在潛能,在你分享自己的才能時,「負擔者綜合症」引發的負面情緒也會被治癒。
不管你認為自己的背景有多特殊,只要你陷於自卑的泥潭,那麼你就不是獨自一人。研究顯示,70%的人在職業生涯中都感受過「負擔者綜合症」帶來的心理壓力。
如果你正在被這種情緒所拖累,反而也是尋求改變、機會,塑造新魅力、新關係的關鍵節點。
能有多難呢?就從今天開始,嘗試接受和理解自己吧。
翻譯:周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