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早提出比較確切的分子概念的是義大利化學家阿伏伽德羅,他於1811年發表了分子學說,認為:「原子是參加化學反應的最小單元,分子則是在游離狀態下單質或化合物能夠獨立存在的最小單元。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單質分子由相同元素的原子構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構成。在化學變化中,不同物質的分子中各種原子進行重新結合。」
2.分子由原子構成,原子通過一定的作用力,以一定的次序和排列方式結合成分子。有的分子只由一個原子構成,稱單原子分子,如氦和氬等,這種單原子分子既是原子又是分子。由兩個原子構成的分子稱雙原子分子,如氧分子(O2)和一氧化碳分子(CO)。一個氧分子由兩個氧原子構成,為同核雙原子分子;一個一氧化碳分子由一個氧原子和一個碳原子構成,為異核雙原子分子。由兩個以上的原子組成的分子統稱為多原子分子。
3.原子通過化學鍵結合成分子,分子有確定的質量。分子的質量與碳12(12C)原子質量的1/12之比叫做相對分子質量(Relative molecular mass)。
4.分子結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物質的反應性、極性、相態、顏色、磁性和生物活性。由量子力學的定律演算,分子有固定的平衡幾何狀態,涉及原子在空間中的位置,鍵結的化學鍵種類(包括鍵長、鍵角以及相鄰三個鍵之間的二面角)。分子的化學式和結構是決定它的特性,尤其是它的化學活性的兩個要素。
愛,就支持你心中的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