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發展階段無時無刻都在發生著,我們從出生到死亡,每一個階段都有相應的任務和發展需求。比如學生時代要讀書,踏上工作崗位要搞事業,成立家庭要養家餬口等。
人生也就百來年,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那麼在每個年齡階段,我們都要完成什麼樣的發展任務呢?如果沒有完成好,會出現什麼心理發展危機呢?以及在每個年齡發展階段中應該培養一種什麼樣的品質特徵?
第一個階段:嬰兒前期。年齡是0歲到2歲,發展任務是信任,避免的危機是懷疑,那麼培養的一種人格的品質是希望的品質。
第二個階段:嬰兒後期。年齡是一歲半到3歲,發展的任務是自主感,避免的危機是羞恥感,那麼培養的人格品質是意志的品質。
第三個階段:幼兒期。年齡是3歲到6歲,發展任務是培養主動感,避免的危機是產生內疚感,培養的良好的人格品質是目標品質。
第四個階段:兒童期。年齡是6歲到12歲,培養的發展任務是勤奮感,避免產生的危機是自卑感,培養的良好的人格品質是一種能力的品質。
第五個階段:青春期。年齡是12歲到18歲,發展任務是培養人的角色同一性,避免的危機是產生角色混亂。培養的良好人格品質是忠誠。
第六個階段:成年早期,年齡是18歲到25歲,培養的任務是親密感,避免的危機是孤獨感,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是愛。
第七個階段:成年中期。年齡是25歲到50歲,發展任務是繁衍感,避免的危機是停滯感,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是關心,即關心的能力。
第八個階段:成年後期。年齡是50歲以後,發展任務是自我完善感,避免的危機是產生一種失望感,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是一種智慧。
人生就是根據埃裡克森的八階段論進行劃分,每一個階段都是人生重要的時刻,在每個時刻未完成的任務,那麼就需要在後期要不斷的彌補上。如果沒有補上,那麼就會出現心理危機,從而誘發很多的心理問題。比如焦慮、抑鬱、煩躁、懷疑等各種症狀的體現。
一個人能否健康地成長,在前期需要我們的父母和老師的精心培育,在後期就需要自己的自律和堅持。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也許我們長大之後缺乏安全感,往往根源就來源於嬰幼兒時期的沒有被關注,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造成的。
了解發展心理學,也是在了解自身的發展規律。當我們有孩子的時候,或者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根據這八階段的發展任務以及所要避免的心理危機進行相對應的制定方式或者方案。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要身心健康愉悅,在漫漫長路中,我們去發現自己、了解自己、掌握自己、控制自己。當發現當下出現的一些心理問題,我們要學會思考和反思:是不是自己在當前的發展任務沒有完成?應該避免的心理危機產生了?
學會思考了,學會去分析了,我們的思路會更加清晰、更加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