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雲東院士課題組發表的文章被選為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20-12-06 北京大學新聞網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吳雲東院士課題組與喬治亞大學計算量子化學中心Schaefer課題組聯合在化學類雜誌Chemical Communications(《化學通訊》)上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Togni’s Reagent I以高碘試劑形式存在的原因,以及其他benziodoxole based高碘試劑存在形式的評估(tianyu sun, Xiao Wang, Hao Geng, Yaoming Xie, Yun-Dong Wu, Xinhao Zhang and Henry F. Schaefer, Why Does Togni’s Reagent I Exist in the High-Energy Hypervalent Iodine Form? Re-evaluation of Benziodoxole Based Hypervalent Iodine Reagents, Chem. Comm., 2016, 52, 5371-5374. DOI: 10.1039/C6CC00384B)。Chemical Communications是化學領域具影響力的期刊之一,其影響因子為6.834。這篇文章被選為了Chemical Communications該期的封面文章。

 
Chemical Communications期刊封面

Togni’s Reagents目前已經在有機合成中有了廣泛的應用。Togni’s Reagent I是以高碘試劑的形式存在,但是這種形式的能量要比它相對應的非環異構體的能量高很多,兩種異構體的能量差是與取代基的對位效應相關的。正是因為Togni’s Reagent I以高碘試劑的形式存在,使其具有了高的反應活性,進而在有機合成中具有多種用途。Benziodoxole based結構中的五元環是使Togni’s Reagent I以高能形式存在的一個重要原因。本文還討論了該研究與Buchwald的2014年研究的相關性。

吳雲東院士課題組博士研究生孫天宇和耿浩分別為本文第一作者和第三作者。

編輯:白楊


相關焦點

  • 回應阿爾茲海默症的文章圖片問題,裴剛院士課題組的勘誤正式發表
    事件回顧2019年12月,Elisabeth Bik博士在pubpeer網站上對裴剛院士的一篇文章提出質疑。被質疑的論文一篇於2014年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Plos One上,論文發現傳統中藥複方「聰明湯」可以改善阿爾茨海默病,為治療這項複雜疾病提供了新的策略。
  • 鍵能領域首篇「前瞻性」文章由程津培院士課題組發表!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程津培課題組在化學頂級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ACS)上以「鍵能方法學創新與當代有機化學的理性發展
  • 國內同一天發表四篇Nature Communications
    編者按:從2017年元旦到現在,國內已經發表了約十多篇非常不錯的文章(Mol Cell+PNAS+Cell Res+eLife+NC等),其中非常值得一提的是NC上已經發表了不少於8篇國內為第一完成單位的文章了,僅僅在1月9號就有4篇同時online,分別是中科院陳曉亞院士課題組、南京大學
  • 同濟大學劉韜教授課題組在國際頂級期刊Chemical Reviews上發表鋰...
    同濟大學劉韜教授課題組在國際頂級期刊Chemical Reviews上發表鋰金屬-空氣電池研究成果——綜述非水體系鋰空電池的當前挑戰與未來發展路線
  • 江西科技師範大學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文章
    中新網江西新聞3月12日電 近日,江西科技師範大學徐景坤教授課題組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趙選賀教授課題組共同完成的成果Pure
  • 四川大學馮小明院士課題組發表Nature Commun.
    川大馮小明院士課題組Nature Communications:Lewis酸催化的β,γ-不飽和-2-醯基咪唑的不對稱轉化最近,四川大學馮小明院士課題組在國際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上報導了在手性N,N』-雙氧金屬絡合物催化下的β,γ-不飽和-2-醯基咪唑的多種不對稱轉化反應,如串聯異構化/α- Michael加成、Mannich反應和串聯異構化/硫雜Michael加成等,文章DOI: 10.1038/S41467-020-17681-9。
  • 韓布興院士課題組最新綜述: 鹼性離子液體高效催化二氧化碳合成有...
    其中,將CO2化學固定轉化為有機碳酸酯更是CO2資源固定化的熱點之一。由於CO2具有高的熱穩定性和動力學惰性,CO2化學轉化為有機碳酸酯的條件相對苛刻,常需要高的反應溫度和反應壓力,而且需要強鹼、複雜的金屬配合物做催化劑。
  • 丁飛課題組在英國皇家化學會再次發表封面文章
    丁飛課題組在英國皇家化學會再次發表封面文章 近日,青島農業大學植物醫學學院「農藥分子設計」課題組在英國皇家化學會期刊《Molecular BioSystems
  • 光致發光材料–黃維院士、Chihaya Adachi、楊朝龍,潘梅課題組成果...
    黃維院士課題組 亞單元互鎖實現聚合物中長壽命的有機室溫磷光的研究 長壽命的室溫磷光(LRTP)是一種在有機電子和光子學中引人注目的光學現象。
  • 鄭浩教授課題組在PNAS期刊發表文章
    本網訊 日前,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北京食品營養與人類健康高精尖創新中心鄭浩課題組與美國德克薩斯大學Nancy Moran院士合作,在PNAS雜誌發表論文「Division of labor in honey bee gut microbiota for plant polysaccharide digestion」。
  • 【Nature Communications】尚永豐院士發表表觀遺傳新成果
    這是尚永豐院士與景傑生物合作發表的第一篇佳作,發表於7月20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景傑生物所提供的優質組蛋白修飾抗體和高質量的質譜分析技術在這篇文章中得到了充分運用。 尚永豐院士作為本篇文章的通訊作者,主要研究方向是基因轉錄調控的表觀遺傳機制及性激素相關婦科腫瘤分子機理的研究。尚永豐院士曾在世界上首次建立哺乳動物細胞染色質免疫沉澱技術(ChIP),為研究DNA與蛋白質的相互作用做出了重要貢獻。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院士。
  • 山東大學微電子學院宋愛民、辛倩課題組發表IEEE EDL文章
    近日,山東大學微電子學院宋愛民、辛倩課題組在互補型(CMOS)薄膜電晶體集成電路研究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相關結果以"Thin Film Sequential Circuits: Flip-Flops and a Counter Based on p-SnO and n-InGaZnO"為題,發表在國際微電子器件領域的頂級期刊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
  • 有機反應機理研究綜述發表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化學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院吳雲東課題組利用理論和實驗結合的優勢,在有機反應機理研究以及預測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的前沿研究成果。他們對organcatalyst,hydrofunctionalization和C-H activation等進行了深入的機理研究,並成功預測了一些反應,促進了這些反應的優化和發展。
  • 田剛院士論文在頂尖數學期刊Acta Mathematica發表
    近日,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院長、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主任田剛院士與首都師範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張振雷教授合作的論文Regularity of Kaehler-Ricci flows on Fano manifolds在世界頂級數學期刊Acta Mathematica上發表。
  • Communications Materials首批文章發表
  • 寧波大學全職引進植物學院士,今年已發表16篇高水平通訊文章
    寧波大學全職引進植物學院士,今年已發表16篇高水平通訊文章,在植物抗病領域取得系列進展!,該課題組長期從事植物病毒基礎和應用研究,首次在禾穀多黏菌體內發現大麥和性花葉病毒,揭示了真菌與其傳播病毒的內在關係,為真菌傳播植物病毒提供了直接證據;系統研究了植物病毒缺失突變及其生物學特性,並在糧食和經濟作物病毒鑑定、水稻和小麥重要病毒病害發生規律及預測預報、傳毒介體及傳毒特性、病害抗源篩選及綜合防治技術等方面取得大量創新進展。
  • 北大生科院吳虹課題組《自然·通訊》發表文章
    2020年4月20日,《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吳虹課題組的研究論文:TRIM21 and PHLDA3 Negatively Regulate the Crosstalk between the PI3K/AKT Pathway
  • 河南農大張改平院士團隊重要研究成果被《病毒學》選錄為亮點文章
    ▲豬繁殖與呼吸症候群病毒利用病毒凋亡模擬入侵宿主細胞示意圖近日,從國際病毒學權威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病毒學雜誌)(JVI)編輯部獲悉,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改平研究團隊發表在該雜誌上的論文
  • 郝躍院士團隊發表2019年IEEE EDL封面文章
    該研究工作發表在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2019年第一期,並選為封面文章突出報導。FeFET是利用鐵電材料作為器件柵介質,實現非易失存儲器或者負電容邏輯器件。目前的FeFET是基於摻雜氧化鉿(HfO2)鐵電材料,即在HfO2中引入鋯(Zr)、矽(Si)或鋁(Al)等元素,從而使介質薄膜從順電變成鐵電材料。
  •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吳雲東教授當選亞太理論與計算化學家協會主席
    10月3日,在澳大利亞雪梨舉行的2019年亞太理論與計算化學國際會議(APCTCC-9)閉幕式上,亞太理論與計算化學家協會(The Asia-Pacific Association of Theoretical and Computational Chemists, APATCC)現任主席Leo Radom教授宣布了新一任主席,他就是理論有機化學家吳雲東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