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nature communications了不起嗎
剛才某上海地區的粉絲突然發信「責問」我為什麼沒有發他們課題組成果的宣傳稿,我表示「一臉懵逼」,想起來原來是前些天他也是這樣「隨意」委託過我,說課題組剛剛發了一篇nature
-
...教授在知名頂級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最新研究...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微納電子學系劉景全團隊李秀妍副教授與日本東京大學Akira Toriumi教授合作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題為《Stepwise internal potential jumps caused by multiple-domain polarization
-
青年教師張曉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土壤細菌多樣性分布格局的潛在驅動機制10月27日,環境與規劃學院青年教師張曉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發表題為「Local community assembly mechanisms shape
-
校友費繼鋒以第一作者在《Nature》上發表論文
1月24日,青島農業大學94級植保校友、華南師範大學腦科學與康復醫學研究院青年拔尖人才費繼鋒博士,與全球10餘家科研機構的研究者,以共同第一作者,在自然雜誌(Nature)在線發表論文,實現華師科研歷史性突破。
-
吉林大學學術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
上世紀七十年代,Bekenstein和霍金等人證明了黑洞視界(horizon)具有溫度,黑洞熵正比於其表面積;這一結論現已廣泛地被理論物理學家所接受。文章發表僅7年就被引逾千次,並於2018年6月份被今日物理(Physics Today)評為自2010年以來最具影響力的5篇物理論文之一(排名第三)。然而,Erik Verlinde文章中普通平面具有溫度和熵這個基本假設卻是直接推廣自霍金等人的黑洞熱力學定律,沒有經過嚴格證明。為驗證這個假設的真實性,王志偉和其導師Samuel L.
-
Communications Materials首批文章發表
-
Nature communications 到底是水刊,還是牛刊?
希望大家不要帶上有色眼鏡。而Nature communications就是子刊之一,致力於在生物,物理,化學和地球科學的所有領域發表高質量的研究。有網友評價說:主刊就是清華北大,子刊就是北郵/農大/林大/礦大/西工大等,Nature communications就是鄭州大學, ScientificReports就是普通本科。。。
-
河南科技學院教師首次在《Nature》發表短篇通訊文章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樹華 通訊員 牛豔芳 10月1日,《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河南科技學院生命科技學院特聘教授劉用生的短篇通訊文章「Darwinand Nature’s 150 than niversary」(達爾文與《自然》雜誌150周年)。
-
同行評審的演變和編輯的角色:來自Nature Communications主編的...
Elisa De Ranieri 原文連結:http://www.springersource.com/the-evolution-of-peer-review-and-the-role-of-editors-thoughts-from-nature-communications-editor-in-chief/ 微信連結:https:/
-
阜陽師範大學一畢業生論文在Nature發表!
作為老牌本科,該校在人才培養上也有一定經驗,據安徽省教育廳官網的新聞報導,該校生物學一碩士畢業生順利被清華大學錄取,成為了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老師,注意哦,不是錄取博士,是直接入職清華大學,那麼,作為一所四非高校的普通碩士研究生,他憑什麼能進清華大學呢。
-
江西師範大學附屬中學:37屆物理省賽、國賽江西第一,無緣國家隊
2020年第37屆物理競賽成績公布,江西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成績如何?其中,江西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獲得一等獎17人,獲獎數佔江西一等獎獲獎數的30%——江西省第一。其中,江西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獲獎3人,獲獎數江西第一。但是均為二等獎,無緣一等獎。一等獎獲獎3人為:九江一中2人,景德鎮一中1人。
-
華中科技大學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神經學研究新成果
華中科技大學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神經學研究新成果 來源:生物通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5-01-19 今日/總瀏覽
-
西工大博士生在Science與Nature兩大雜誌子刊上發表重要文章
西工大新聞網10月19日電(趙星 徐含樂)近日,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 Advances與Nature Communications分別發表了西北工業大學關於非矽基材料納米電子器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西北工業大學材料學院李鐵虎教授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鄢勇研究員共同指導的博士研究生趙星為兩篇文章的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
-
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刊發青海師範大學史培軍教授文章
青海師範大學史培軍教授國際合作研究團隊撰寫的「城市: 構建網絡 共享規劃 加強巨災應急能力」文章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Nature)發表 8月27日,國際著名期刊「自然(Nature)」在其第584期(Vol 584
-
華東師大一科研團隊在《Nature》發表文章
近日,華東師範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李大為(David A. Leigh)教授團隊在分子拓撲學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研究成果8月26日以『Tying different knots in a molecular strand』為題在線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Nature 2020, 584, 562-568.)(圖1),華東師範大學為成果第一單位。
-
國內同一天發表四篇Nature Communications
編者按:從2017年元旦到現在,國內已經發表了約十多篇非常不錯的文章(Mol Cell+PNAS+Cell Res+eLife+NC等),其中非常值得一提的是NC上已經發表了不少於8篇國內為第一完成單位的文章了,僅僅在1月9號就有4篇同時online,分別是中科院陳曉亞院士課題組、南京大學
-
139年前發表中國首篇《Nature》
能夠在CNS(Cell+Nature+Science)等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論文,對於大多數科研人員來說,可謂是孜孜以求,其實,早在139年前的清朝末期,中國人就在《Nature》上發表了第一篇論文Nature雜誌由英國Nature Publishing Group創刊於1869年,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性
-
10篇Nature Communications文章核心代碼分享!
在閱讀文獻的過程中發現一些純生信的文章會在一些高分雜誌中共享代碼,主要集中在Cell Reports,Nature
-
合成酯發篇12分文章,看看江西師範大學趙軍鋒團隊如何做到的
2016年,我們報導了江西師範大學的趙軍鋒教授課題組一類新穎的酸胺縮合試劑Ynamide,可以很好的避免消旋,整個反應過程基本上在接近中性的條件下進行(不消旋的酸胺縮合試劑Ynamide)。最近,趙軍鋒教授課題組進一步給我們帶來了該試劑在酯合成中的應用,這個酯不是簡單開鏈狀的酯,而是大環內酯,該工作發表在著名化學期刊ACS Catalysis上。
-
江西師範大學劉云云和萬結平課題組:合成3-烯基色酮
近日,江西師範大學劉云云和萬結平課題組利用鈀/碘鹽催化的鄰羥基烯胺酮環化和C-H鍵烯基化串聯反應合成了2010年7月進入江西師範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工作。作為主持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2項,江西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入選江西師範大學青年英才項目。主要研究領域為過渡金屬催化的偶聯反應以及相關的串聯有機合成、綠色催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