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酯發篇12分文章,看看江西師範大學趙軍鋒團隊如何做到的

2021-03-01 有機合成路線

醯胺和酯類化合物可以說是有機化學中最常見的兩種官能團了,遠的不說,常用溶劑乙酸乙酯和DMF就含有這兩種官能團。在酯類化合物中,大環內酯是非常重要的一類,廣泛存在於多種活性分子中。

圖片來源:ACS Catal.2020, 10, 5230−5235

酸胺縮合是構建醯胺鍵最常用的方法了,縮合試劑也多種多樣如HATU,EDCI,T3P等等,一般情況下,得到反應產物沒有問題,然而如何高效的保持手性才是我們最關心的問題。2016年,我們報導了江西師範大學的趙軍鋒教授課題組一類新穎的酸胺縮合試劑Ynamide,可以很好的避免消旋,整個反應過程基本上在接近中性的條件下進行(不消旋的酸胺縮合試劑Ynamide)。最近,趙軍鋒教授課題組進一步給我們帶來了該試劑在酯合成中的應用,這個酯不是簡單開鏈狀的酯,而是大環內酯,該工作發表在著名化學期刊ACS Catalysis上。

圖片來源:ACS Catal.2020, 10, 5230−5235

大環內酯常見於藥物分子和天然產物中,合成方法多種多樣,方法有過渡金屬催化的方法,氮雜環卡賓催化的醛的氧化酯化反應等;最經典的當屬Yamaguchi−Yonemitsu反應了。然而,這些方法比較顯著的缺點是消旋問題,以及α,β-不飽和酸的順反異構化問題。此外,中環內酯化合物(8-13環)的高效合成長期以來一直是一個挑戰,本文開發的方法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可喜的是,本文方法不僅可以逐步實現,也可以2步一鍋化實現,體現了很好的實用性。我們來看看該方法的底物普適性。整體來說,該方法普適性很廣,有的環化可以在較高的濃度下實現,奠定了應用的基礎。

圖片來源:ACS Catal.2020, 10, 5230−5235

該方法的應用性在複雜的天然產物Dehydroxy LI-F04a的合成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圖片來源:ACS Catal.2020, 10, 5230−5235

我們來看一看該反應的反應機理,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

圖片來源:ACS Catal.2020, 10, 5230−5235

參考文獻:ACS Catal.2020, 10, 5230−5235

史上最佳最全鈀催化偶聯總結

有機合成路線

做一個有用有料有情的公眾號


相關焦點

  • :江西師大趙軍鋒課題組實現炔醯胺介導的大環內酯化
    點擊播放 GIF 0.0M化學加網VIP企業特別推廣導讀近期,江西師範大學趙軍鋒課題組鑑於大環內酯類化合物的重要性及其所面臨的問題,溫和、高效的大環內酯化策略一直是有機合成化學家所迫切需要的。近期,江西師範大學趙軍鋒課題組在非常溫和的反應條件下首次實現了炔醯胺介導的大環內酯化,該成果發表於ACS Catal.(DOI: 10.1021/acscatal.0c00523)。(圖片來源:ACS Catal.)
  • 江西師範大學劉云云和萬結平課題組:合成3-烯基色酮
    近日,江西師範大學劉云云和萬結平課題組利用鈀/碘鹽催化的鄰羥基烯胺酮環化和C-H鍵烯基化串聯反應合成了2010年7月進入江西師範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工作。作為主持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2項,江西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入選江西師範大學青年英才項目。主要研究領域為過渡金屬催化的偶聯反應以及相關的串聯有機合成、綠色催化等。
  • 江西科技師範大學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文章
    中新網江西新聞3月12日電 近日,江西科技師範大學徐景坤教授課題組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趙選賀教授課題組共同完成的成果Pure
  • 看完這篇文章,你還會覺得SCI難嗎
    VIP會員廢話不多說,我們直接上文章:Identification of Key Genes in Thyroid Cancer Microenvironment文章摘要:Background: Tumor microenvironment
  • 2020首都師範大學(北京)無機化學專業考研調劑信息
    摘要:從首都師範大學了解到,2020首都師範大學(北京)無機化學專業考研調劑信息已經發布,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導師簡介:金瓊花教授博士生導師 1996年畢業於南京大學配位所,2003年-2004年,受香港王寬誠基金資助赴法國綜合理工大學磷化學中心做博士後。從事稀土金屬磷化合物的合成、結構和性質的研究。2004年,晉升為教授。
  • Nature:突破性新方法合成出上百種新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2016年5月20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發現一種合成新型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一類被用來抵抗細菌感染的藥物---的方法。針對這項研究,來自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的Ming Yan和Phil Baran發表在同期Nature期刊上發表一篇標題為「Drug discovery: Fighting evolution with chemical synthesis」的新聞與評論類型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他們認為這項新技術可能有助醫學研究人員趕得上細菌進化的步伐。
  • 兩年內發表多篇10+SCI,他是如何做到的
    然而現實是骨感的,面對實驗失敗,文章難發,基金難尋,我覺得還是套路比較適合我(傷痛)。最近在閱讀文獻的時候,我還真發現一個非常好的套路,來自於俄亥俄州立大學綜合癌症中心的文海濤(音譯)博士已經用這個套路發表了多篇10+的文章,我們一起看看吧。
  • 他是如何做到的?兩年內發表多篇10+SCI···
    然而現實是骨感的,面對實驗失敗,文章難發,基金難尋,我覺得還是套路比較適合我(傷痛)。最近在閱讀文獻的時候,我還真發現一個非常好的套路,來自於俄亥俄州立大學綜合癌症中心的文海濤(音譯)博士已經用這個套路發表了多篇10+的文章,我們一起看看吧。
  • 中國的吡唑醚菌酯如何具備全球優勢
    吡唑醚菌酯在全球市場快速擴張,美國和巴西市場更是獲得空前成功,2011年,巴斯夫將其銷售峰值上調至12.95億美元/年。  對全球市場的良好預期,促使近年中國企業吡唑醚菌酯登記呈現井噴趨勢,包括巴斯夫的登記在內,截止2017年8月底共有281個產品登記。巴斯夫吡唑醚菌酯原藥專利與合成專利均於2015年6月到期,在中國,若干企業已經開始登記並生產原藥。
  • 江西師範大學附屬中學:37屆物理省賽、國賽江西第一,無緣國家隊
    2020年第37屆物理競賽成績公布,江西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成績如何?其中,江西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獲得一等獎17人,獲獎數佔江西一等獎獲獎數的30%——江西省第一。其中,江西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獲獎3人,獲獎數江西第一。但是均為二等獎,無緣一等獎。一等獎獲獎3人為:九江一中2人,景德鎮一中1人。
  • 第一篇SCI就發表在5分以上期刊,如何做到的?
    2019 年 3 月,我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了人生中第一篇 SCI 文章,今年公布的影響因子數據顯示,我所投稿的雜誌斬獲 5.793 分,也為我的博士生涯畫上了一個比較滿意的句號。在這篇文章之前,我沒有以第一作者發表過任何論著,中英文雜誌都算在內,文章發表的數目是零,可謂是科研小白。但是,我仍舊認為 5 分以上的雜誌,也許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遙不可及,有很多規律可尋。接下來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做到人生第一篇 SCI 就發表在 5 分以上的雜誌。
  • 太厲害了,利用TCGA數據發了12分的SCI
    有的人利用TCGA數據發了1-2分的SCI;有的人利用TCGA數據發了3-5分的SCI;現在有人利用TCGA數據發了12的SCI。這篇文章發表在Nat Commun上,該期刊屬於Nature子刊,影響因子:12.121,中科院分區:1區。
  • lncRNA單月24篇10+分文章,學會4種高分研究路線
    論科研人士如何「科學」地選擇另一半,毫無疑問,選擇一個能做實驗能發SCI的另一半是多麼地幸福,「你發一篇10分的SCI
  • 第一篇SCI就發表在 5 分以上期刊,我是如何做到的?
    2019 年 3 月,我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了人生中第一篇 SCI 文章,今年公布的影響因子數據顯示,我所投稿的雜誌斬獲 5.793 分,也為我的博士生涯畫上了一個比較滿意的句號。在這篇文章之前,我沒有以第一作者發表過任何論著,中英文雜誌都算在內,文章發表的數目是零,可謂是科研小白。
  • 師範之四:省重點師範大學,一本壓線本二批錄取的師範大學
    師範之四:5所省重點師範大學的研究與志願專業建議之前師範之一和之二篇分別介紹了985中的師範北京師範和華東師範,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含211)華中師範、東北師範、華南師範、西南師範、南京師範、湖南師範、陝西師範等。
  • 華東師大一科研團隊在《Nature》發表文章
    近日,華東師範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李大為(David A. Leigh)教授團隊在分子拓撲學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研究成果8月26日以『Tying different knots in a molecular strand』為題在線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Nature 2020, 584, 562-568.)(圖1),華東師範大學為成果第一單位。
  • 天津大學兩篇《科學》文章同期發表 在真核生物基因組設計與合成...
    本站訊  (記者 靳瑩) 3月10日,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元英進教授團隊在《科學》期刊上發表了兩篇研究長文,介紹了在真核生物基因組設計與合成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團隊完成了真核生物釀酒酵母2條染色體(synⅤ、synⅩ)的設計與化學合成。元英進是這兩篇《科學》文章的通訊作者,天津大學博士生吳毅和 「國家優青獲得者」李炳志是研究長文《化學合成10號染色體缺陷靶點定位與生長表徵》的共同第一作者,博士生謝澤雄和李炳志是研究長文《完美設計合成5號染色體及其環化表型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
  • 多少分能上華師?華中師範大學2019高考分數線匯總(分省)!
    「我該如何搜集一所好學校的資料?」「我該怎樣選擇填報哪所大學?」「我考了xxx分,能上華師嗎?能上華師xx學院xx專業嗎」面對這些疑問,小詩整理了2019年面向各省份的分專業分數線,供大家參考。>貴州海南河北河南黑龍江湖北湖南吉林江蘇江西
  • 邊慶花、鍾江春研究找到手性芳基羧酸酯類化合物合成新方法
    該研究實現了首例鈷催化的高對映選擇性的不對稱Kumada偶聯反應,為一些含有手性芳基的手性農藥與手性獸藥的不對稱合成研究提供了方法學依據。  不對稱Kumada偶聯反應是滷代物及其類似物與格氏試劑之間的偶聯反應,可以高效地構建手性叔碳和季碳,在藥物合成和天然產物合成領域具有重要作用。鈷催化的偶聯反應與傳統的鎳和鈀相比,具有毒性低、價格便宜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