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如何做到的?兩年內發表多篇10+SCI···

2020-09-03 醫編

不知大家可有這樣的經歷,聽大牛科學家們講座的時候,他們經常會說:重大的科研成果來源於創造,我們不應該走老路,套路,而是應該有自己的建樹,走出一條創新之路。每每聽到這樣的豪情壯語,我內心都是心潮澎湃,覺得自己應該用創新的思維做一件頂天立地的大事(好嗨呦,感覺人生已經到達了巔峰)。然而現實是骨感的,面對實驗失敗,文章難發,基金難尋,我覺得還是套路比較適合我(傷痛)。最近在閱讀文獻的時候,我還真發現一個非常好的套路,來自於俄亥俄州立大學綜合癌症中心的文海濤(音譯)博士已經用這個套路發表了多篇10+的文章,我們一起看看吧。

通過題目可以看到,這三篇文章主要講述了糖基轉移酶OGT在炎症反應,抗病毒反應等天然免疫過程中的作用,為了讓大家更好的理解,我首先介紹一下研究背景。

糖類作為能量供應的主要來源,在維持機體生命活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作用。近些年來,有報導指出在固有免疫反應發生過程中,免疫細胞的代謝途徑會發生重編程,葡萄糖的攝取和糖酵解反應顯著增強。除了進行糖酵解反應提供能量,細胞中的葡萄糖還能通過磷酸戊糖途徑和氨基己糖合成途徑合成大量代謝產物,維持機體的生命活動。通過氨基己糖途徑,葡萄糖可以轉變為UDP-N-乙醯葡萄糖胺,這是機體中糖基化發生的主要來源物質,在糖基轉移酶OGT的作用下,能夠將UDP-N-乙醯葡萄糖胺轉移到蛋白的ser/Thr上進行糖基化修飾,調控蛋白的功能。

糖基化修飾作為一種重要的翻譯後調控方式,在機體多種生命活動中均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其在固有免疫反應中的作用目前研究較少,文海濤博士就這個方向進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研究套路。

第一篇文章於2019年3月19日發表在cell子刊Immunity雜誌上,影響因子為19.734。

為了探究細胞代謝與炎症之間的關係,作者使用LPS誘導巨噬細胞發生炎症反應,隨後利用質譜進行代謝組學測定,通過對代謝物進行主成分分析和基因富集分析,作者發現在炎症反應過程中,氨基己糖合成途徑受到明顯抑制。

為了進一步確定這個現象,作者使用Q-PCR的方法進行驗證,發現當使用LPS處理後,氨基己糖合成途徑中的關鍵代謝產物UDP-N-乙醯葡萄糖胺的含量顯著降低,這表明LPS誘導炎症反應發生的過程中,的確能夠下調氨基己糖合成途徑。UDP-N-乙醯葡萄糖胺作為OGT介導的糖基化修飾的重要底物,作者猜想炎症反是否影響糖基化反應的發生。為了驗證這一猜想,作者使用WB進行檢測,發現LPS處理後,糖基化反應受到顯著抑制。

以上結果暗示糖基化修飾和炎症反應的發生可能存在密切聯繫,隨後作者構建了OGT的條件缺陷鼠進行試驗,發現在巨噬細胞中特異性缺陷OGT後,LPS誘導的炎症反應顯著增強,這表明LPS通過下調OGT介導的糖基化反應來誘導炎症反應。

接下來作者探究OGT抑制炎症反應的機制,通過免疫共沉澱實驗,作者發現OGT和RIPK3的C端具有相互作用。先前的實驗結果已經顯示糖基化修飾參與炎症反應的發生,因此作者想探究OGT是否能夠誘導RIPK3發生糖基化修飾以及糖基化修飾發生的位點。通過對C端的ser/thr進行逐一突變,作者發現當RIPK3的Thr467位點發生突變後,其糖基化修飾消失,這表明OGT誘導RIPK3 Thr467位點發生糖基化修飾。

機制探究清楚後,作者返回探究RIPK3糖基化修飾的功能,已經有大量研究表明RIPK3在炎症反應和壞死途徑中均發揮著重要作用,那這些功能是否依賴於糖基化修飾呢?通過實驗,作者發現當RIPK3 T467位點突變後,炎症反應和壞死均受到明顯增強,這表明RIPK3 T467位點糖基化修飾對於RIPK3介導的炎症反應和壞死途徑至關重要。

為了探究細胞代謝與天然抗病毒反應之間的關係,作者使用VSV病毒感染巨噬細胞,隨後利用質譜進行代謝組學鑑定,通過主成分分析和基因富集分析,作者發現受到VSV感染後,氨基己糖合成途徑受到明顯促進。

為了進一步確定這個結果,作者在體外使用VSV病毒進行感染,隨後檢測氨基己糖合成途徑中的關鍵代謝產物UDP-N-乙醯葡萄糖胺的含量,發現後者的產量明顯上調(這些過程是不是很相似)。

接下來作者探究糖基化修飾在天然抗病毒反應中的作用,通過OGT條件缺陷鼠,作者發現巨噬細胞中特異性缺陷OGT後,抗病毒反應顯著降低,小鼠抵禦病毒入侵的能力也明顯下降。

隨後作者探究OGT促進抗病毒反應的機制,通過螢光素酶報告基因的方法,作者發現OGT通過MAVS介導幹擾素的產生,而免疫共沉澱實驗也表明OGT和MAVS間存在相互作用,那這一過程是否依賴於OGT的糖基化修飾功能呢,作者構建了OGT糖基化功能缺失的突變質粒K908A,發現當OGT突變後,其後MAVS相互作用消失,這表明OGT促進抗病毒反應依賴於其對MAVS的糖基化作用。

接下來作者探究MAVS的糖基化位點,通過質譜實驗,作者發現MAVS蛋白上存在多個糖基化位點,通過對這些位點逐一突變,作者發現當T365和S366位點突變後,OGT就不能誘導MAVS糖基化。為了進一步探究該結論,作者分別構建了T365和S366位點突變的MAVS質粒,發現S366位點是MAVS的糖基化關鍵位點。

第三篇文章於2017年3月9日發表在journal ofexperimental medicine雜誌上,影響因子為10.79,與前面兩篇類似,主要講述OGT對stat3的糖基化修飾,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通過這三篇文章可以看到,這類文章的套路很清晰,利用質譜對細胞進行代謝組學檢測,隨後使用主成分分析和基因富集分析來探究糖基化修飾在各種天然免疫反應中的作用。機制上,最核心的問題就是探究OGT對蛋白的糖基化修飾和糖基化位點的尋找(這部分後面會給大家推薦更容易的探究糖基化位點的方法)。

雖然文章套路化可能會影響發文質量,但是對於我這種醫學生來說,我的要求不高,別人發表子刊,我發幾篇10分的文章就行(白日夢做多了,哈哈)。這種套路學會了嗎,科研同行們,一起向10分進發吧。

來源於小張聊科研

相關焦點

  • 兩年內發表多篇10+SCI,他是如何做到的
    最近在閱讀文獻的時候,我還真發現一個非常好的套路,來自於俄亥俄州立大學綜合癌症中心的文海濤(音譯)博士已經用這個套路發表了多篇10+的文章,我們一起看看吧。第一篇文章於2019年3月19日發表在cell子刊Immunity雜誌上,影響因子為19.734。
  • 第一篇SCI就發表在5分以上期刊,如何做到的?
    2019 年 3 月,我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了人生中第一篇 SCI 文章,今年公布的影響因子數據顯示,我所投稿的雜誌斬獲 5.793 分,也為我的博士生涯畫上了一個比較滿意的句號。在這篇文章之前,我沒有以第一作者發表過任何論著,中英文雜誌都算在內,文章發表的數目是零,可謂是科研小白。但是,我仍舊認為 5 分以上的雜誌,也許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遙不可及,有很多規律可尋。接下來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做到人生第一篇 SCI 就發表在 5 分以上的雜誌。
  • 武漢高校博士教師兩年發表12篇SCI論文 被稱「科研狂人」
    他是一名「科研狂人」,兩年發表12篇SCI論文,為了取得第一手數據,把實驗室當成自己的「家」。武昌理工學院生命科學學院教師納迪姆近日被學校授予「優秀科研工作者」,他的科研故事也在校園引發熱議。10月19日早上7點多,納迪姆已經在實驗室開始忙碌,他正在研究離子色譜法的廣泛應用。
  • 他攻克國際難題,發表10餘篇SCI論文,網友:驚為天人
    近日,南昌航空大學官方網站發布通知:熱烈祝賀畢業於本校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材料化學專業的杜志國同學在《Nature》雜誌上發表高水平論文,攻克了世界性的難題。其實,除此之外,他還發表了10餘篇SCI論文,申請了一項國家發明專利,這一系列的操作不禁讓人感嘆:真是驚為天人!
  • 第一篇SCI就發表在 5 分以上期刊,我是如何做到的?
    2019 年 3 月,我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了人生中第一篇 SCI 文章,今年公布的影響因子數據顯示,我所投稿的雜誌斬獲 5.793 分,也為我的博士生涯畫上了一個比較滿意的句號。在這篇文章之前,我沒有以第一作者發表過任何論著,中英文雜誌都算在內,文章發表的數目是零,可謂是科研小白。
  • sci期刊發表論文質量和數量哪個重要
    統計一個人或單位或國家sci論文發表情況時,既包括論文質量,也包括論文數量。那麼,sci期刊發表論文質量和數量哪個重要?兩者都重要,只是不同的時期,不同的作者面對的情況不同,側重點有所不同。質量是作者在sci期刊發表論文的最終追求,在論文質量接近的前提下,論文數量才有意義。這並不是說論文數量不如論文質量,只是在告訴大家沒有必要一味地追求論文數量,而不顧論文的質量。比如A發表了2篇Nature,B發表了1篇Nature,A與B比較,顯然A重要,因為數量多。
  • 北大核心、南大核心、SCI三者的區別及怎樣發表北大核心
    比如工商管理應該要發ssci,如果你要是發sci,可以結合工程方面等等,不過其學術價格可以會打折扣。sci分為一區、二區、三區、四區。一區和四區的差距是很大的,而且不是說量的積累可以改變分區和質量的。比如:如果50個4區和一個nature,大家一定要選擇後者。前面無論是你發表多少篇,也不如一篇優質的期刊文章能讓你在大學及學術界立足。
  • sci期刊發表影響因子的計算公式
    科學影響力因子是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編制的《期刊引證報告》(JCR)中的數據.也就是說,在報告年度中,前兩年期刊發表的論文被引用總數除以兩年期刊發表的論文總數.科學影響力因子用于衡量科學期刊的學術水平.作為JCR的重要指標,通常認為它代表期刊的重要性.如何計算科學期刊的影響因子如下:IF(k) = (nk-1+nk-2)/Nk-1+Nk-2IF是影響因子,k是某一年,Nk-1 + Nk-2是該期刊在前一年或兩年中發表的論文數,nk-1和nk
  • sci期刊如何判斷級別高低
    sci期刊相比較其他期刊來說,已經處於頂尖的地位。但sci收錄的期刊不止一本,在sci期刊這一圈子內也難免互相比較高低。那麼,sci期刊如何判斷級別高低?分區或影響因子。首先,sci期刊分區判斷級別高低sci期刊分為了四個區,採用的分區標準有兩種。
  • 華西博士3年發表46篇SCI排第一16篇論著,這怎麼做到的?
    四川大學華西的科研氛圍我是見識過的,但是遇到這樣的神人還是要感嘆一下,真的是長江後浪推前浪,當無數人都憋不出1篇論文的時候,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2019屆畢業生鄧博士在3年時間裡累積發表了46篇SCI !
  • 川農博士發表8篇SCI,其中5篇top期刊!屬於他的科研故事
    就讀碩士時,他就已了解到四川農業大學在動物遺傳育種方向的卓越學術成就,尤其是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多篇論文的行業翹楚李明洲教授,這一切都成為了他選擇加入川農,在動物遺傳育種領域深耕的動力和緣由。  然而,那一年他並沒有成功,頂著壓力再次複習準備,終於在2016年成功考入四川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談起他的導師李明洲教授,孫俊龍非常敬佩:「他年輕,有活力,最讓我折服的是他活躍的科研思維。
  • 雙非院校讀研,有幸發了二區SCI論文,不讀博如何利用論文優勢?
    理工類在讀研究生應該知曉,類似信息對判斷一篇二區sci論文的影響力高低非常關鍵。不過,就國內高校科研獎勵來說,通常選用中科院分區多一些(少給錢)。聊「如何利用論文優勢」之前,小西先說說一個我的師弟,也許對問題解答有些不一樣的啟發。小西導師的專業是「生化材環」中的環境。此專業爭議頗大,勸退和看好的人都不少。
  • sci論文如何分區和影響因子
    發表sci論文有一定的用途時,比如評獎、評職稱等,要滿足相應的評審標準要求,否則會導致發表的sci論文達不到目的。在提出的評審標準要求中,不少人對分區和影響因子一頭霧水,鬧不懂它們怎麼來的。本文就回答下關於sci論文如何分區和影響因子的問題。
  • 什麼是sci影響因子
    什麼是sci影響因子?sci影響因子是湯森路透出品的期刊引證報告(JCR)中的一項數據。即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該報告年份中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在這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sci影響因子用來衡量sci期刊的學術水平,作為JCR的一個重要指標,通常被認為代表著期刊的重要性。
  • sci發表後多久可檢索
    sci檢索,是指發表的sci論文可以在web of science上查詢到,是sci論文發表的最後一個步驟,建立在見刊的基礎之上。那麼,sci發表後多久可檢索?沒有統一標準,刊物不同,檢索時間有差異。sci發表後離著檢索還有一步之遙,但還有一些手續要辦理,才能完成檢索步驟
  • 他在研究生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14篇SCI論文
    研究生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在8本頂級國際期刊發表SCI論文14篇,其中一區論文10篇,累計影響因子達60以上;現為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Food Hydrocolloids,Food Chemistry等10餘本國際SCI期刊邀約審稿人;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項;獲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金龍魚獎學金」等榮譽;主持「江南大學優秀博士培育基金
  • sci論文發表流程
    發表sci論文,不知道流程是不行的,否則完成sci論文發表,要經過幾個步驟,每個步驟做什麼,要滿足什麼要求,準備什麼資料等,都無法理清思路,成為sci論文成功發表的阻礙。那麼,sci論文發表流程是什麼?
  • 這本國產期刊2018年才被SCI收錄,短短兩年影響因子即突破5分
    從上圖可看出TLCR期刊近幾年發文量有所上升,特別是2018,2019年上升較快,2019年達201篇,預計2020年發文量會保持在200篇上下。從2017-2019年的統計結果來看,國人在TLCR期刊的發文量排名第二,美國第一。國內發表數量較多的單位有:南京大學(18)、同濟大學(18)。
  • 為什麼要發表sci論文,有多難
    sci論文是國際核心論文,隨著學術國際化的發展,發表sci論文成為一項常見的要求。但sci論文發表,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但依舊有那麼多人努力著、爭搶著要發表,肯定是有原因所在。那麼,為什麼要發表sci論文,有多難?
  • SCI課堂:SCI論文發表過程中的N種狀態
    具體怎麼改就不多說了,謙虛謹慎是不可少的(因為修改後一般會再發給審稿人看,所以一定要細心的回答每一個審稿人的每一個問題,態度要謙遜,要讓審稿人覺得他提的每個問題都很有水準的,然後針對他的問題,一個一個的做出答覆,能修改的就修改,不能修改的給出理由,而且都要列出來,文章的哪一段哪一行修改了最好都說出來,記住:給審稿人減少麻煩就是給你自己減少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