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固態雷射雷達Velarray中國首秀,Velodyne在這場高規格閉門會上...

2020-12-08 雷鋒網

*Velodyne LiDAR 高級副總裁兼 CQO Mircea Gradu 在閉門會上演講

雷鋒網新智駕按:2018 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峰會(CCF-GAIR)6 月 29 日至 7 月 1 日在深圳舉行,峰會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雷鋒網、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承辦,得到了寶安區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國內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學術界、工業界及投資界三大領域的頂級交流盛會,旨在打造國內人工智慧領域最具實力的跨界交流合作平臺。

借著這場盛會的東風,全球雷射雷達領域的知名企業 Velodyne LiDAR 聯合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新智駕在大會期間舉辦了一場閉門討論會,公司兩位高管以及眾多行業專家親臨現場,站在雷射雷達傳感器的角度上看自動駕駛未來的發展。同時,在他們的見證下,Velodyne 旗下首款可量產全固態雷射雷達產品 Velarray 完成了其國內首秀。

6 月 29 日晚的閉門會現場,原定於 50 人的規模最後超過百人,場內座無虛席。

*Velodyne 聯合雷鋒網新智駕舉行的閉門會現場

作為本場閉門會主角,Velodyne LiDAR 高級副總裁兼 CQO Mircea Gradu 率先講演,詳細闡述了 Velodyne 公司的歷史、現狀以及最新進展,同時針對當下自動駕駛技術應用落地的市場進行了分析,特別指出共享出行市場是自動駕駛汽車大有可為的領域。目前,他們的產品和技術正朝著可量產、低成本以及車規級的方向去努力,他著重講到 Velodyne 為了滿足汽車行業的嚴苛要求,在其產品的質量、穩定性方面進行了非常用心的打磨,同時引入了多重國際質量標準對其產品進行測試和把關,力求未來成為自動駕駛汽車上值得信賴的零部件。

Velodyne 的野心

Velodyne 於 1983 年創立,最早從事的是音響技術的研發和產品化。創始人兼 CEO David Hall 在 2004 年參加了當年舉辦的 DARPA 城市挑戰賽,與自動駕駛結緣,那時他在車上運用的是攝像頭技術,但結局令人失望。因此在 2005 年,他成功研發出 3D 雷射雷達產品,並在 2006 年開始商業化生產,至今在這個領域已有超過 10 年的經驗。

據 Mircea Gradu 介紹,目前 Velodyne 在傳感器領域的收入規模已經超過幾十億美元的量級,客戶遍布多個領域,包括大型主機廠、自動駕駛公司,甚至還有來自於航空領域的客戶,產品銷往北美、歐洲和中國等地。現在,這家公司擁有 550 多位全日制員工,此前還拿到了福特和百度聯合領投的 1.5 億美元資金,與他們建立起緊密的合作。

隨著客戶不斷增多,Velodyne 原有的工廠和產線並不足以滿足需求,所以在 2017 年初於加州聖何塞建立自己的 Megafactory 並且逐步引入自動化組裝生產線。

雷射雷達之所以能夠如此受到自動駕駛行業的青睞,主要還是因為其高水平的細節感知能力以及相比於攝像頭與毫米多雷達來說更為出色的定位、探測範圍以及視場角等表現。

當然,雷射雷達的商業應用領域不只是自動駕駛,在無人機、安全防護以及其他工業領域都有應用,Velodyne 在這些市場都佔有不低的份額。Mircea Gradu 表示,他們現在的一個很大的目標市場還是適合自動駕駛落地的網約車市場。

這位 CQO 用實實在在的數據給出了他們這樣選擇的理由。

目前,共享出行所駕駛的英裡數佔全球行駛總英裡數的百分比無疑是在上漲的。在 2015 年,共享出行所駕駛過的英裡數佔全球總駕駛英裡數的百分比是 4%,到 2035 年它會佔到 41%。

另一方面,從傳統的網約車模式轉成自動駕駛網約車模式,其成本是大大下降的:從 2.5 美元下降到 70 美分。

此外,站在整個移動出行的市場規模來看,2035 年將會達到 10 萬億美元。而在雷射雷達的市場規模方面,Velodyne 預測到 2035 年將達到 820 億美元。

這些數據都給了 Velodyne 制定未來發展策略足夠的支持。 

Mircea Gradu 進一步分析,除了共享出行服務市場,在消費者汽車市場以及貨運市場,自動駕駛也有諸多的應用可能性,而這些也都是 Velodyne 的商業機會。

他特別提到,Velodyne 正在努力與傳統整車廠商合作,擴大高級駕駛輔助市場(ADAS)的份額。其可量產的固態雷射雷達新品 Velarray 就是為了適配這個市場而來。

目前,Velodyne 已與北美以及歐盟的一些汽車公司籤署了多年的協議,在高級別自動駕駛方面進行合作,同時也在這些地區進行 ADAS 研發方面的擴展。

雷射雷達技術的發展和變遷也經歷了很長的歷史,1970 年首次出現 OPA 技術,然後到 2000 年第一次使用纖維雷射技術(Fiber Lasers),後來又出現了可調頻連續波雷射雷達技術(FMCW)。Mircea Gradu 指出,現在很多雷射雷達公司都是在「新瓶裝舊酒」,只是在重新包裝那些老技術。

而 Velodyne 方面有著屬於自己的清晰發展路線圖。

到 2021 年,他們將推出更多的雷射雷達產品到市場上,在遠距離、高解析度等性能方面不斷向前推進。而且,Velodyne 還會在雷射雷達晶片、嵌入式傳感器以及軟體方面進行開發,無論是在雷射發射端、還是接收端,亦或是雷射掃描器本身,他們都將進行前沿技術的探索。此外,多傳感器融合方案以及集成式硬體也會是一個發展方向。

目前,Velodyne 已經在雷射雷達元器件晶片化方面取得了很多進展,這家公司將雷射雷達的雷射發射元器件和接收元器件都集成到 ASIC 晶片上,讓整個硬體的體積不斷縮小,整體性能得以提升。而且,他們的下一個技術方向是採用硬體和軟體的聯合設計,意圖用軟體控制硬體。

談及生產製造方面,Mircea Gradu 坦言現在的成本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高的,但是隨著生產自動化的比率不斷提高,產品的量越來越大,成本也會隨之下降。這方面,Velodyne 也有其 Tier 1 計劃,在歐洲、亞洲都有相關的合作夥伴,為的就是提升大規模生產以及供應的能力。

而在產品質量以及更好地滿足汽車行業的嚴苛需求方面,Mircea Gradu 稱他們為此引入了諸多權威質量體系如 ISO 26262,不斷對產品進行測試、驗證,保證其質量、性能穩定以滿足自動駕駛汽車的要求。Velodyne 為此引入了一整套齊全的測試設備和計量設備。

這一切都是為了迎接雷射雷達產品走向車規級量產那一天的到來。

在 Mircea Gradu 介紹完 Velodyne 的基本情況以及未來規劃之後,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張鈸首先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非常肯定這些年雷射雷達技術所取得的長足進步,特別是當他看到現在的雷射雷達已經能夠如此精細地呈現外部世界的時候,由衷感嘆當年第一次接觸雷射雷達這一物種時其感知能力的低下和稚嫩。當年的他,想不到自動駕駛在雷射雷達等諸多技術進步的助推下能進化到現在的狀態;但對於未來,他有了更強的信心。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鄧志東則對 Velodyne 新近推出的可量產全固態雷射雷達 Velarray 寄予厚望,他非常認同 Velodyne 在降低雷射雷達成本以及推動其車規級量產方面的努力,因為雷射雷達作為自動駕駛發展的一大利器,它在任何一個方面的進步都值得期待。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創新中心主任/深圳源創力離岸創新中心 CEO 周路明以及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交通綜治處(智能交通處)處長韓浩也分享了他們的見解,兩者提到的一個共同點就是要積極展開自動駕駛道路測試以及自動駕駛運營示範園區的建設。周路明主任提到了他此前提出的「無人駕駛社會實驗室」的概念,去年他們還聯合多方在福建漳州成立了「全球首個城市級無人駕駛社會實驗室」;韓浩處長則表示深圳市交委非常願意為自動駕駛的發展提供幫助,他們目前正在制訂一套完整測試規範,同時在選址建設相關的測試場地。

Velarray 中國首秀

在閉門會上壓軸出場的是 Velodyne 的固態雷射雷達新品 Velarray,這也是這款產品首次在國內亮相。

Velodyne 汽車行業全球總監 John Eggert 進行了簡短的分享。他提到,雷射雷達一個重要的性能指標就是對物體進行檢測,明確的給出「有沒有障礙物」的判斷,而且不能誤檢或者是漏檢;其次,就是給出物體本身的高精度的位置坐標(X、Y、Z,三維);然後是探測距離以及反射率的表現。

 John Eggert 調侃道,「在英語中,有一句諺語是『模仿就是最高程度的讚揚』」,言下之意就是目前市面上有很多 Velodyne 雷射雷達的「山寨產品」。不過他也表示,Velodyne 並不會因此而驕傲,而是會繼續努力提升雷射雷達的探測精度和準確度。

現場,他還將「山寨產品」的點雲圖與自家的雷射雷達的點雲圖進行了對比,來區分什麼是更為優秀的產品。

 *左邊是 John Eggert 口中「山寨產品」的點雲圖,右邊是 Velodyne VLP-32C 產品的點雲圖

另外,針對黑夜環境下的雷射雷達產品的檢測效果,John Eggert 也分享了一段實際演示的效果圖。他表示,這還只是其舊產品的性能,新產品的性能還會有更大的提升。

*Velodyne 64 線雷射雷達的黑夜檢測效果

為了自證,Velodyne 的工作人員在閉門會現場使用 Velarray 實際演示了暗光環境下的探測效果,整個會議室的燈光被調暗,探測的目標是全體參會人員,其雷射雷達點雲的實際效果如下。

* Velarray 暗光環境下的實際探測效果 

這次實際演示也將這場閉門會的氣氛推向高潮,Velarray 成為了全場的焦點。

對於 Velarray,Velodyne CQO Mircea Gradu 表示他們已經掌握了所有該產品相關的技術,而且這款產品與其現有的製造工藝和設計體系能夠很好地兼容,現在只差規模生產了。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velodyne、Ouster、禾賽等多光束雷射雷達移動測繪系統的數據對比...
    雷射雷達光束在場景上的分布可以通過旋轉鏡或固態設備來實現。可以同時發射多個光束,並且可以捕獲單個或多個返回。   VFoV:大多數自旋雷射雷達傳感器的水平視場(HFoV)覆蓋範圍均為 360°。固態系統需要三個或更多對齊的傳感器才能獲得完整的 360°覆蓋範圍。另一方面,VFoV 越大,覆蓋的場景越好。   上面討論的雷射雷達傳感器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移動測繪系統(MMS)的勘測生產率。
  • Velodyne推出新款固態雷射雷達
    11月16日消息,據外媒FutureCar報導,雷射雷達龍頭企業Velodyne推出了名為Velarray H800的新型固態雷射雷達。Velarray H800的最大探測距離為200米,水平視場角為120°,垂直視場角為15°;支持L2級到L5級自動駕駛,能夠被安裝在汽車的擋風玻璃後方或前保險槓上。
  • Velodyne推上市後首款新型固態雷射雷達 價格低至500美元
    原標題:Velodyne推上市後首款新型固態雷射雷達 價格低至500美元   近日,雷射雷達
  • 機械雷射雷達群雄鏖戰,固態雷射雷達硝煙再起
    ,應該也是在雷射雷達領域出手中最準的投資機構之一,在國內機械、固態雷射雷達發展拐點之前,都領投了相應頭部企業的A輪融資。」 但「固態雷射雷達」的概念反而越來越熱。在這方面,國內外公司都展開了積極的較量。 傳統機械式雷射雷達代表,如美國的Velodyne、國內的速騰、禾賽,也在向固態方向布局規劃。以色列的Innoviz、國內的一徑科技,更是從創立之初就堅定走固態MEMS路線,都已經推出了車規級產品,甚至已經開始出貨並拿下一些客戶。
  • Velodyne LiDAR高級工程師剖析:混合固態雷射雷達的關鍵技術 |...
    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休斯航空公司實驗室的研究員西奧多·梅曼等人就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臺雷射雷達,雷射作為一種全新的測量工具開始受到極大的關注。上世紀七十年代,阿波羅15號使用雷射雷達測量月球表面,此時雷射雷達因其高精度而為世人所知。九十年代,以雷射雷達三位掃描儀為代表的雷射雷達真正實現商業化,從此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期。
  • 廉價化雷射雷達的希望:MEMS雷射雷達 vs 固態雷射雷達 | 雷射雷達...
    Waymo(谷歌自動駕駛)和Uber(收購自Otto)自研機械旋轉式雷射雷達的嘗試會在後文提到。禾賽科技、速騰聚創、北科天繪、鐳神智能等中國公司也湧入低成本車用雷射雷達領域。有公司傾向於取消機械旋轉結構、根本性降低雷射雷達成本的手段,方法之一就是利用MEMS微振鏡(MEMS指的是微機電系統),把所有的機械部件集成到單個晶片,利用半導體工藝生產。
  • 固態雷射雷達「何時來」 Flash/MEMS或最快落地
    當然,這也要看現在的這種LIDAR成本是否能夠降下來。固態雷射雷達的三種形態所謂的固態雷射雷達,市場上普遍的認識是不旋轉的就是固態LIDAR。通常分為三種,基於相控陣、Flash、MEMS三種方式實現的。
  • 價格低至500美元 Velodyne推上市後首款新型固態雷射雷達
    買車網Buycar從官方獲悉,Velodyne Lidar宣布推出最新款雷射雷達傳感器——Velarray H800。新雷達專為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和自動駕駛出行應用設計,目標售價將低於500美元,以實現安全導航、避免碰撞。
  • 廣東省重大專項車規級MEMS固態雷射雷達研發項目啟動儀式在鐳神...
    ,率先形成車規級雷射雷達新系統方案和感知算法體系,旨在取得引領下一代高端的車規級MEMS固態雷射雷達系統產品。    △ LS20系列MEMS固態雷射雷達(905nm)   深圳市鐳神智能系統有限公司(由廣東省科技廳唯一認定的廣東省雷射雷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作為牽頭單位,聯合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中國雷達學科發源地和權威研究院校)與陝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西北地區最大汽車製造企業),採用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合作機制,在各方前期緊密、良好合作的基礎上
  • 獨家專欄 | 固態雷射雷達的前世今生
    毫無疑問,雷射雷達是自動駕駛傳感器領域最熱門的投資領域之一,幾乎每個月都有 1 到 2 筆重大投資。目前自動駕駛領域傳感器主要有攝像頭、毫米波雷達和雷射雷達組成。如果說雷射雷達兼具毫米波雷達和攝像頭的功能和優點,又沒有它們的缺點,未來自動駕駛只用雷射雷達即可。你肯定會說這不可能,因為現在很多公司都強調多傳感器融合。為何雷射雷達或一統江山?
  • 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固態雷射雷達,為什麼2018沒有火?
    禾賽新發布的第三代固態雷達PandarGT 3.0可否解決這些難題?本文將逐一給出答案。遲遲沒有出現的固態雷射雷達元年雷射雷達行業有個怪現象 —— 每年CES,都會有人會煞有介事地說,機械雷達要被淘汰,明年會是固態雷射雷達的元年!
  • Ouster正式發布首款全固態數字雷射雷達
    面向ADAS和工業自動化的最新固態雷射雷達,價格將降至100美元10月6日,Ouster正式發布基於其獨有數字雷射雷達架構而研發的最新高性能固態雷射雷達ES2。ES2是市場上第一款全固態、高解析度、長距的數字雷射雷達,探測距離超過200 m。ES2面向車規量產項目的初始價格將為600美元,並計劃於2024年實現大批量生產。
  • 一文看懂雷射雷達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推動自動駕駛的發展,這也進一步推動了我國雷射雷達產業的發展。截至 2019 年底,全國共有 25 個城市出臺自動駕駛測試政策;2020 年 2月,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髮布《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這是繼《中國製造 2025》之後又一個重磅的戰略發布;2020 年,國家發改委首次官方明確「新基建」七大板塊,雷射雷達作為終端傳感器設備,在自動駕駛、車路協同等智能交通、智慧城市領域的作用不斷凸顯。
  • 獨家解析|無人駕駛領域最炙手可熱的兩種雷射雷達固態掃描技術
    而作為車用雷射雷達的老大Velodyne也當仁不讓,在CES展之前就發布消息,稱其與EPC(Efficient Power Conversion Corporation)共同研發有望將固態雷射雷達成本降至50美金的核心晶片。當然,展會上還有Innoviz和TriLumina也宣稱要推出固態雷射雷達,但受限於這兩家的公開資料太少,暫無法對其技術進行分析。
  • 汽車自動駕駛之雷射雷達行業深度報告
    對於以主流自動駕駛廠商為代表的雷射雷達擁護者,系統的安全可靠性排在首 位,實現這一方向的方式就是融合各個性能的傳感器,以彌補不同類型的技術漏洞,採用 雷射雷達的自動駕駛廠商一般選擇在車頂配置 64 線雷射雷達,用於障礙物和移動車輛檢 測,同時在車四周環繞成本相對較低的低線束雷射雷達或毫米波雷達進行視野補充
  • 基於MEMS微振鏡的固態雷射雷達掃描模組、3D深度相機的簡單分析介紹
    打開APP 基於MEMS微振鏡的固態雷射雷達掃描模組、3D深度相機的簡單分析介紹 發表於 2017-12-19 09:11:40
  • 艾邁斯半導體金安敏:先進傳感器解決方案賦能固態雷射雷達
    剛才郭總提到的,在自動駕駛方面L3,特別是L4級以上,雷射雷達變成不可缺少的系統,但是問題現在挑戰很多,因為要過車規,二是成本還要下來,這樣還要大規模使用車上。如何做到這點,業界還沒有已經做好的答案給到主機廠,我們這裡也介紹一下我們提出的半導體方案來賦能純固態雷射雷達,能比較低成本的過車軌大規模使用車上的方案,現在我們和不少業界的做雷射雷達的系統的公司做全面的合作。
  • Ouster正式發布首款全固態長距離數字雷射雷達
    10月6日,Ouster正式發布基於其獨有數字雷射雷達架構而研發的高性能固態雷射雷達ES2。ES2是市場上第一款全固態、高解析度、長距的數字雷射雷達,探測距離超過200 m。
  • 全球首款固態雷射雷達無人物流車,定位於末端低速無人配送
    ,這其中近年來「風靡全球」的無人配送小車正在中國邁進量產階段。此番推出的無人車,搭載了速騰聚創公司研發的固態雷射雷達。 目前,速騰聚創與阿里菜鳥已經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將為菜鳥無人物流車提供固態雷射雷達,固雷射雷達會使無人物流車的成本大幅下降,確保無人物流車可以大規模量產。 今年4月18日,菜鳥打造的專門用於物流末端配送的無人車在杭州進行首次公開路測。
  • CES2021丨RoboSense量產版車規級MEMS固態雷射雷達駕到
    4年以來,RoboSense(速騰聚創)每年都會在拉斯維加斯CES展會現場發布並演示最新版車規級MEMS固態雷射雷達。 而今年,速騰聚創將在CES2021上展示最新的車規級高性能MEMS固態雷射雷達RS-LiDAR-M1的量產版本,厚度和功耗再度縮減,測距能力達到150m@10%,解析度為平均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