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難以確診怎麼辦?你需要了解禽流感診斷技術

2020-11-28 騰訊網

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屬於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屬,分為A、B、C三個型,其中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範圍最廣,危害最大,它可以感染人、豬、馬、哺乳動物、禽類等,是人和畜禽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原。由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家禽,其臨診症狀及剖檢的病理變化通常會因感染病毒毒株及特點有所差異,臨診上難以確診,因此,為了有效的對禽流感病毒進行監測,及時發現流行的毒株進而控制該病毒的傳播,我國動物流感研究中心建立了不同的禽流感病毒診斷技術,以滿足我國禽流感流行病學監測及現地診斷與防制的迫切需要。

禽流感病毒分子結構圖

禽流感樣本的採集

對於來自活禽的樣本主要採集洩殖腔和喉氣管拭子,研究表明,洩殖腔和喉氣管拭子樣品對於檢測禽流感病毒結果準確。將棉拭子插入洩殖腔1.5cm~2.0cm處,旋轉後沾上糞便獲得洩殖腔拭子樣品;將棉拭子插入口腔至咽的後部直達喉氣管,輕輕擦拭並慢慢旋轉沾上氣管分泌物從而獲得喉氣管拭子樣品。對於病死禽類主要採集其組織樣品,每隻禽分別採集腸管及腸內容物各1份;肺和氣管樣品各1份;肝、脾、腎、腦等各1份,做好標記。採集的病原檢測樣品應保存於含有抗生素的PBS緩衝液中,加入抗生素的主要目的是用於消除任何可能干擾後續診斷的細菌。此外,從採集樣品開始,現場樣本應始終嚴格保持在低溫條件下,切忌頻繁的反覆凍融,如果採集到的樣品不能在短期內進行檢測,建議將所有樣品應保存在-80℃冰箱內。

禽流感病毒的分離培養

流感病毒於1933年被科研人員將樣品接種到10~12胚齡的雞胚羊膜腔中,首次成功分離,證實雞胚中的羊膜腔和尿囊腔的細胞非常適合流感病毒的增殖,這種使用SPF雞胚分離禽流感病毒的方法,不僅是診斷AIV的金標準技術,而且是可以經過雞胚接種產生高滴度的禽流感病毒的方法。樣品接種SPF雞胚後,如果沒有血凝價,可將收集的尿囊液連續盲傳三代後重新檢測血凝價後,若仍無血凝價,則可以確定該樣品不含禽流感病毒。如果有疑似HPAI的樣品,則必須在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內進行操作。

19世紀40年代有學者使用細胞進行了流感病毒的分離培養,為在雞胚中不能很好生長的人或豬流感病毒提供了可行的分離培養方法,該方法可培養並擴增病毒,所以這種方法比直接檢測更靈敏,但該方法需要將樣品快速地運輸到實驗室,因為延遲可能導致病毒失活,從而不能做到從任何感染物上分離到病毒。

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學檢測技術

目前禽流感的分子生物學檢測技術主要有RT-PCR技術、螢光定量RT-PCR技術、核酸依賴的擴增技術(NASBA)、基因晶片技術以及LAMP技術等。

1.RT-PCR技術

RT-PCR技術從基因水平檢測禽流感病毒,具備高度敏感性和特異性。目前應用RT-PCR方法對流感病毒進行診斷的報導很多,根據細節不同分出多種RT-PCR技術,常見的有常規RT-PCR、巢式RT-PCR (nested RT-PCR)、多元PCR (multiplex PCR )等。現在仍以常規RT-PCR 應用較為廣泛,此方法可以利用基因擴增的方法直接檢出病毒的基因,較病毒分離快。

2.螢光定量RT-PCR檢測技術

通過螢光染料或螢光標記的特異性的探針,對PCR產物進行標記跟蹤,實時在線監控反應過程,結合相應的軟體可以對結果進行分析,計算待測樣品的初始模板量。是近年來應用較多的分子生物學檢測技術,該方法靈敏、快速,可對禽流感病毒的亞型進行區分,目前已經在省級以上動物疫病診斷機構廣泛使用。

3.依賴核酸序列的擴增技術(NASBA)

NASBA技術是一項以RNA為模板的快速等溫擴增技術,這項技術特別適用於RNA分子的檢測。這個檢測方法靈敏度高、特異性強、易於操作,而且在檢測過程中與系統發育學或臨床相關的病毒無交叉反應能力,為確定疫情和採取防範措施爭取了寶貴時間。

4.基因晶片技術

由於流感病毒擁有眾多的型和亞型,無論是現存的哪一種診斷方法都無法同時對所有的流感病毒進行精確的分型。基因晶片技術可以對成千上萬個基因進行檢測,它的出現為同時對流感病毒進行檢測和分型提供了可能的途徑。禽流感基因晶片技術是一種比較系統、完善的檢測技術,該方法的建立不僅有助於禽流感疫情各種亞型的有效監控,而且可以在第一時間內準確的發現新變異或基因重排的新亞型病毒,為應對新疫情暴發提供可靠的技術儲備。

5.LAMP技術

是分子檢測技術的又一突破,該方法通過兩對引物,利用Bst DNA聚合酶的鏈置換活性提供反應的動力,在恆溫條件下完成對核酸的擴增反應。該技術於恆溫條件下幾十分鐘內即可完成,無需昂貴的儀器設備,結果可肉眼直接觀察,具有簡便、快速、靈敏度高、特異性好等特點,非常適用於基層實驗室及大型養殖場的檢測。近年來,已有一些成功應用該技術對病原體進行檢測的文獻報導。

禽流感血清學檢測技術

在診斷禽類AIV過程中,血清學診斷方法不僅在監測種群的疫病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為禽流感病毒感染的診斷提供了一個精確的方法。常用的AIV血清學檢測方法包括:血凝和血凝抑制試驗、神經氨酸酶抑制試驗、病毒中和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瓊脂凝膠擴散試驗、間接免疫螢光試驗等。

(1)血凝和血凝抑制試驗(HA/HI):其原理是依據流感病毒表面的HA蛋白可與含有唾液酸的糖蛋白結合,它們之間的結合比較緊密,不經特殊處理,難以分開,這種凝集是不可逆轉的。但該凝集可被相應的特異性抗體所抑制,因此血凝試驗通常用來進行禽流感病毒的初步檢測,檢測時間應控制在30min以內,否則易出現假陽性結果。一旦血凝試驗呈陽性結果,需要進一步考慮用特異性血清做血凝抑制試驗,與新城疫等有血凝活性的病原進行鑑別。

(2)神經氨酸酶抑制試驗(NI):是鑑定AIV NA亞型的主要手段,其不會受到血清中非特異性因素的幹擾,有較高準確度,但需要注意,某些NA亞型之間可能會出現交叉反應,HA的抗體也可能對NA產生影響。

(3)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該方法是以抗原或抗體固相化以及酶標記技術為基礎的,抗原或抗體能在固相載體表面結合且保持原有的免疫學特性,經酶標記後的抗原或抗體複合物既保留了免疫學特性,又具備酶的活性。抗體結合顯色後利用酶標儀讀取結果,進行判定。ELISA檢測方法多種多樣,常見的有間接ELISA、競爭ELISA、DOT-ELISA等,該檢測技術具有較好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既可以檢測抗原又可以檢測抗體,是一種快速的臨診診斷方法。

(4)病毒中和試驗(NT):該方法是較為經典的血清學檢測手段,特異性、敏感性都比較好,同時可以測量動物體內中和抗體含量,但由於操作較繁瑣、耗時,當涉及到具有感染性病毒時需要在生物安全級別較高的實驗室操作,這使得該方法幾乎不應用於臨診快速診斷。

(5)瓊脂凝膠擴散試驗(AGP):根據免疫沉澱原理,抗原和抗體可以通過懸浮的間質擴散到反應區域,當抗原抗體發生反應時,就會在瓊脂糖介質上產生一條白色沉澱線。該方法操作簡便、特異性較高,但是敏感性較低,對抗原抗體要求高,病毒必須經過裂解,故其已經很少使用。

(6)間接免疫螢光試驗(IFA):該方法使用標記有螢光素的抗原或抗體進行反應來對流感病毒進行鑑定,具有簡便易操作、敏感、低費用等特點。

相關焦點

  • 人禽流感診療方案(2005版)
    4.血清學檢查 發病初期和恢復期雙份血清抗禽流感病毒抗體滴度4倍或以上升高,有助於回顧性診斷。       (三)胸部影像學檢查 H5N1亞型病毒感染者可出現肺部浸潤。胸部影像學檢查可表現為肺內片狀影。重症患者肺內病變進展迅速,呈大片狀毛玻璃樣影及肺實變影像,病變後期為雙肺瀰漫性實變影,可合併胸腔積液。
  • 萊茵生物聯環藥業等公司紛紛澄清產品與禽流感無關
    ■本報記者 陳雅瓊  清明節前夕,H7N9禽流感令人談虎色變  4月7日晚間,上述3家公司不約而同發布公告,均撇清與禽流感干係。其中,屢次無辜成為「偽流感概念」的萊茵生物明確表示「公司自成立以來,從未涉足疫苗或診斷試劑類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目前公司所生產的產品與治療流感藥物也不存在相關性。」
  • 山西發生一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全球已有多地爆發禽流感爆疫情
    11月26日,農業農村部接到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經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確診,運城市平陸縣三灣大天鵝景區發生野生天鵝H5N8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該區域棲息野生天鵝4000餘羽,發病2羽,死亡2羽。疫情發生後,當地立即啟動應急響應機制,開展應急處置工作,對周邊環境進行消毒,全部病死天鵝均已無害化處理。
  • 江蘇徐州H7N9禽流感患者11名密切接觸者無異常
    2月6日,(江蘇徐州)我市專家組診斷了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疫情發生後,衛生部門迅速啟動應急機制,在搶救病人的同時,積極落實感染控制
  • 印度確診人口破千萬之際,多地爆發禽流感,4個邦進入警戒狀態
    印度國內的一些一線工作人員也有著這方面的質疑,因為根據此前的檢測數據孟買貧民窟以及市民的新冠抗體攜帶數量要遠高於官方給出的新冠感染人數;而根據印度政府負責新冠形勢預測的工作組的估計,印度目前的實際確診人數甚至有可能達到人口總數的60%,也就是驚人的7.8億人。
  • 疫情當前,日本多地暴發禽流感,雞蛋還能吃麼?
    在日華人圈 思華人之所想,做華人之所需 為百萬華人打造最務實的品質 三連休剛過去的這一周裡,日本全國新增感染人數約為1.5萬人,累計確診已超
  • 不到一周時間 韓國又一養殖場出現禽流感疫情
    中新網12月2日電 據韓國國際廣播電臺(KBS)2日報導,韓國慶北尚州一養雞場確診出現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這是繼11月28日全北井邑一養鴨場出現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後,韓國在2020年出現的第2起疫情。
  • 禽流感病毒什麼來頭?
    雖然由於禽類和人類細胞基因的差異,禽流感病毒不能輕易地感染人類,但它可以藉助其他動物為「跳板」,逐漸進化成可以感染人類的病毒。例如:它可以先感染豬、猴子等哺乳動物,使自己逐漸適應哺乳動物體內的環境,再經過「二次跨越」感染人類,又逐漸「學」會感染人的本領。已有證據表明,引起1918年世界第一次人類流感大流行的病毒,是先在1910年由禽類感染了豬,然後再由豬把病毒傳染給人類。
  •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批准新的禽流感檢驗技術
    2006年2月3日,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宣布通過了一種用於檢測H5型禽流感病毒的新方法,該方法全名為「Influenza A/H5(Asian lineage) Virus Real-time RT-PCR Primer and
  • 山西省發生野生天鵝H5N8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農業農村部11月26日發布消息,山西省運城市平陸縣發生野生天鵝H5N8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11月26日,農業農村部接到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經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確診,運城市平陸縣三灣大天鵝景區發生野生天鵝H5N8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 科學網—《科學》雜誌刊登有關禽流感病毒爭議論文
    《科學》雜誌在「H5N1型禽流感病毒」特別專題中發表評論說,相關論文的發表標誌著「長達8個多月關於是否公布其中一些數據的爭議最終結束」。雜誌認為,發表論文為的是讓人們對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潛在威脅提高警惕,而新數據的公開則有利於降低這一病毒引發人際傳播的可能性,激發病毒監控和防治方面的新研究,使世界變得更安全。
  • 禽流感基因工程三聯疫苗成功上市
    我國H9亞型禽流感疫苗自此邁入基因工程時代。禽流感是一種烈性傳染病,其中的H9亞型禽流感嚴重影響家禽生產性能,蛋雞產蛋率下降,肉雞生長緩慢。它還具有直接感染人或者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提供內部基因等潛在能力。此前,傳統疫苗走過了組織毒和細胞毒時代,作為第三代的基因工程疫苗主要是利用DNA重組、基因缺失或蛋白表達等生物技術生產的疫苗製品。
  • 醫學雙語術語|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類傳染病,可在禽類中導致各種症狀,從毫無察覺的輕症到引起嚴重疫情的快速致死性疾病,都可能出現。禽流感病毒通常在禽類傳播。儘管一些H7禽流感病毒,包括H7N2,H7N3和H7N7,也曾感染過人類,直到2013年在中國發現人類感染H7N9流感病毒的案例。
  • 致死率高達41%高致病性禽流感又來了!
    什麼是H7N9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會感染麼?什麼是H7N9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可能有農友不太了解H7N9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我們先來簡單認識下。禽流感是禽類流行性感冒的簡稱,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 韓國時隔兩年再次爆發禽流感,近40萬隻雞鴨已被撲殺
    隨著冬季的到來,世界許多地區禽流感疫情呈上升趨勢。韓國農林牧業食品部28日說,韓國今年首次爆發禽流感疫情,已確認在韓國全羅北道井邑市一家養鴨場發生高致病性疫情。這也是時隔2年零8個月,韓國的養殖場再次出現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 山西處置一起野生天鵝禽流感疫情!尚未發現人及家禽感染
    山西處置一起野生天鵝禽流感疫情! 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11月26日發布,山西省運城市平陸縣發生野生天鵝 H5N8 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 印度禽流感捲土重來,莫迪餵孔雀一幕遭政敵炮轟:能拿這種人咋辦
    據《印度時報》9日報導,在印度爆發禽流感危機後,印度社會黨領袖抨擊了總理莫迪,暗示莫迪因向孔雀餵食,導致禽流感在印度蔓延。這名黨派領導人名叫IP辛格(IP Singh),他於周五在Twitter上發布了一張圖片,圖中印度總理莫迪正在官邸內,向孔雀餵食。
  • 禽流感今年來得早 嫑怕!H7N9患者治療費納入醫保
    摘要:去年入冬以來,受氣候異常等多種因素影響,全球動物禽流感疫情呈高發態勢,波及亞洲、歐洲、中東的近40個國家和地區。2017年2月6日至12日,僅一周時間,全國就報告H7N9病例69例,死亡8人。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河北也報告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
  • 哥本哈根動物園為企鵝注射禽流感疫苗
    丹麥西部一家養雞場11月曾出現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新華社/法新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12月1日 (外代一線)(2)哥本哈根動物園為企鵝注射禽流感疫苗 12月1日,丹麥哥本哈根動物園的工作人員為一隻洪堡企鵝注射疫苗。 丹麥哥本哈根動物園的所有鳥類每年都要接受體檢,並注射禽流感疫苗。丹麥西部一家養雞場11月曾出現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 第513期:救治H7N9禽流感患者 公共財政不可袖手旁觀_正義網
    由於禽流感存在傳染、擴散的潛在風險而一個基本的事實是,H7N9禽流感的傳染源和傳播方式目前還不明確,在疫情嚴重而又診斷未明的情況下,按照有人際傳染性的假設無疑更符合公共利益標準,對個人的免費救治也顯然具有公益的屬性。  對於不幸成為第一批感染者的人來說,意外成為「小白鼠」,在他們身上進行的檢測也罷,治療也罷,都為人類尋找新病毒、應對病毒積累經驗,以拯救更多的人,因此免除他們的治療費用,應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