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地方新聞】「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這已經成為長江經濟帶深入人心的標語。如何更好地保護長江水生態,致力於提高長江水質,正在成為急需攻破的課題。而越來越多的,人們會看到一個詞「磷汙染」。
據公開資料統計,我國磷礦資源主要集中在長江經濟帶地區,磷肥企業也多聚於此,縱觀湖北、雲南、貴州、安徽、四川5省,磷肥產量佔全國磷肥總產量的80%以上。從很大程度上來看,這也成為長江流域,尤其是長江經濟帶備受「磷」汙染困擾的主要原因。
有鑑於此,早在我國發布的《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中就提到,突出抓好良好水體保護和嚴重汙染水體治理,強化總磷汙染控制;加強磷化工等涉磷企業廢水排放監管;實施總磷超標控制單元新建涉磷項目倍量削減替代。
《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中還專門要求,推進「三磷」綜合整治。即,組織湖北、四川、貴州、雲南、湖南、重慶等省市開展「三磷」(即磷礦、磷肥和含磷農藥製造等磷化工企業、磷石膏庫)專項排查整治行動。
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司長張波表示,初步統計,「三磷」企業共計834家(個)。通過「長江「三磷」專項排查整治行動」,要實現取締淘汰一批,達標改造一批,規範提升一批,推動長江經濟帶磷化工產業鏈綠色發展,從源頭控制長江經濟帶「三磷」汙染。
而為了更好地完成專項行動,生態環境部還召開座談會,與磷化工相關行業協會、企業代表共商長江「三磷」汙染防治,並聽取意見,以便繼續修改完善工作方案。按照規劃,生態環境部力爭2年左右,有效防治「三磷」汙染,持續推動產業鏈綠色發展。
那麼,該如何解決長江「磷」汙染問題呢?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總量控制與排放交易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文靜曾表示,強化監管需要國家、地方政府及企業的協同共治。更進一步說就是,可以採取環境稅免徵、政策優惠等方式激勵相關企業回收利用「磷」,也可以通過「政府採購」形式推動「磷」再生品進入市場。
除此之外,追根溯源,也就是從上遊地區開始,著重補齊汙
水處理設施建設短板,提高汙水處理能力,是截斷「磷」汙排放源的有效途徑。
另外,借勢長江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的展開,配合中央環保督察行動,以及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等,也是為長江徹底清「磷」的可見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