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太陽核心旋轉速度是表面4倍 還很難解釋

2021-01-19 網易科技

2017-08-03 10:16:06 來源: 科技日報社-中國科技網

舉報

科技日報華盛頓8月1日電 (記者劉海英)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最新發現,太陽核心的平均旋轉速度要比其表面的平均旋轉速度快得多,前者是後者的4倍。他們在1日出版的《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刊發論文稱,這一發現或有助於科學家了解太陽最初形成的樣子。

億萬年來,我們的地球圍繞著太陽不停地公轉,而太陽也在不停地自轉著。對太陽自轉運動的研究有助於揭示太陽內部運動機制以及太陽形成的奧秘。早在20多年前,就有天文學家設想,太陽核心的旋轉速度要快於太陽表面,但這一設想從沒有被證實過。此次,美、法、西班牙等國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太陽內核的振蕩運動,計算出了太陽核心旋轉速度與表面的差異。

研究人員分析了太陽大氣中的表面聲波,這些聲波中有一部分會滲透到太陽內核,在那裡,聲波會與重力波相互作用,聲波從太陽表面向內核行進的時間也會受到重力波的輕微影響。通過對聲波的觀測,結合搭載在太陽和太陽風層探測器(SOHO)上的星體低頻振蕩探測儀(GOLF)16年的觀測數據,研究人員確認了太陽核心振蕩運動的情況,最終計算得出,太陽核心的平均旋轉速度是太陽表面輻射區平均旋轉速度的3.7—3.9倍。

作為一顆氣態恆星,太陽內核與表面存在許多差異。比如,兩者的溫度差異巨大,太陽核心的溫度高達1600萬攝氏度,而表面只有5500攝氏度左右。此次又發現太陽內核與表面旋轉速度有著顯著差異,讓人類對太陽的了解更加深入。研究人員表示,雖然目前還難以對太陽核心的旋轉速度情況做出科學解釋,但他們的研究有助於進一步了解太陽核心的結構及太陽動力學機制,並提供太陽形成的相關線索。

本文來源:科技日報社-中國科技網 責任編輯: 王鳳枝_NT2541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金星大氣層的旋轉速度,比行星的自轉速度快60倍?
    那麼,為什麼金星大氣層的旋轉速度,會比行星本身的自轉速度還要快60倍左右? 金星固體表面的旋轉周期雖然長達243天,但其大氣層的旋轉速度卻快到只需要4天時間。
  • 相機捕捉巨大「龍捲風」太陽表面旋轉
    早在2011年9月,相機捕捉到一個比地球大5倍的龍捲風在太陽表面上旋轉。它以每小時18.6萬英裡的最高時速在太陽表面上肆虐。但相比之下,地球龍捲風通常以每小時300英裡的速度運動。照片展示了一個發生在地球上空的龍捲風。(孝文)  圖集詳情:  北京時間9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相機捕捉到一個巨大「龍捲風」在太陽表面旋轉的情景。美國宇航局的太陽動力學天文臺觀測到這個風暴。它在9月1日到3日間持續了40個小時。
  • 金星大氣層的旋轉速度,為什麼比行星的自轉速度快60倍
    金星怪異的旋轉現象為什麼金星的大氣層,困惑科學家長達60年?我們目前所了解的太陽系,八大行星環繞SUN運轉。可是為什麼金星的旋轉那麼像一個圓呢?那是因為它的旋轉與其他行星與眾不同,所以擁有最小的離心率。在天空中因金星比天狼星還明亮,所以看上去有個模糊點。金星在我們古代時期,被稱為太白、長庚、啟明。
  • 科學家最新解釋:地球核心是一個液態橢圓體(圖)
    他們在研究了印度洋的潮溼現象後,首次建立了地球精確旋轉理論,並認為地球的核心是一個液態橢圓體。  據科技日報報導,這一理論在研究地球內部結構中起了重要作用。近年來,俄羅斯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謝爾蓋•莫洛堅斯基博士對該理論進行了發展,詳細地解釋了地球的內部結構。
  • 地球圍繞太陽旋轉,太陽圍繞銀河系旋轉,那銀河系圍繞什麼旋轉?
    在宇宙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天體,這些天體不是靜止的,而是在高速運轉的,就比如我們生活的地球,每秒運行的速度為29.8公裡,換成時速是10.7萬公裡,也就是說地球一個小時就飛行了10.7萬公裡,這是地球圍繞太陽旋轉的平均速度,地球在圍繞太陽旋轉的同時,太陽系也在圍繞銀河系在旋轉,那麼太陽系的運行速度是多呢
  • 我國科學家發現銀河系自轉速度最快恆星,比太陽自轉速度快270倍
    宇宙中的所有星體都在自轉,我們所在的地球每自轉一周為一天(一個地球日),月亮由於被地球潮汐鎖定,每自轉一周為一個月(約27.3地球日),而太陽的自轉則比較奇特,由於它上面的物質為可流動狀態的等離子體,所以它的不同區域的自轉速度不一樣,赤道地區自轉一周約25天左右,速度隨緯度升高而遞減,到了兩極地區自轉一周就需要35天了。
  • 太陽表面溫度26℃?特別適合人類居住!
    大家其實在中學的地理課上有學過,回憶一下就明白了~地球熱量平衡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接下來,我們了解下目前科學界是如何解釋太陽發光發熱的~可能大家以為,太陽是核聚變這個不已經是事實麼。其實,在科學界,這個核聚變是目前對於太陽發光發熱原理的主流推測,還沒有得到十足的證據證實。
  • 地球圍繞著太陽在旋轉,太陽是怎麼旋轉的呢?
    對於地球我們再熟悉不過了,我們知道它會自轉公轉,進而產生白天黑夜,一年四季,但是對於每天懸掛在空中的太陽,我們卻不這麼了解。如果你隨便詢問一個人,問他太陽是否會旋轉,他一定不敢百分百肯定給出答案。
  • 為什麼金星的大氣層旋轉速度比行星快得多?
    離太陽的第二遠的行星金星,則完全相反,它以速度慢而聞名。這顆熾熱的行星需要243個地球日才能繞地軸旋轉一圈。然而,金星的大氣層是獨立運行的,只需四個地球日就可以完成同樣的旅程。 近60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思考這種大氣超旋轉現象,但一項研究可能剛剛破解了金星雲層中的奧秘。
  • 地核溫度超太陽表面,經過數十億年還冷卻下來,它還將持續多久
    眾所周知,在地殼之下是地球的核心,即使過了數十億年,那裡的溫度仍然是非常高。科學家認為,地球核心的溫度大約為一萬攝氏度,這超過了太陽表面的溫度。
  • 他非常神秘「奧陌陌」,現在科學家有了新的解釋
    由於速度太快,在兩個月後的份很難收集到「奧陌陌」信息。根據這兩個月收集到的信息,天文學家確定「奧陌陌」約為長400米,寬40米,顏色微紅,表面堅硬,但無法與巖石或金屬區分,生動地描述為一隻滾動的雪茄。據估計,「奧陌陌」以每秒26公裡左右的速度從天琴座方向進入太陽系,其速度遠高於太陽系中小天體的速度。2、當他們離開太陽系時,天文學家發現「奧陌陌」的加速度與科學家預測的不同。
  • NASA科學家模擬早期太陽自轉史:自轉速度是當今3倍
    關注環球科學周一至周五早間我們為你準時送上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天體物理學·NASA科學家模擬早期太陽的自轉史太陽耀斑(圖片來源:NASA/SDO)現在的太陽大約27天自轉一周,但在最近發表在《天體物理雜誌快報》的一篇論文中,來自NASA的科學家用計算機模擬了早期太陽的旋轉速度,模擬結結果顯示,在最初的十億年內,太陽大約9到10天就完成一次自轉,速度是目前的3倍。
  • 太陽公轉速度2倍於第四宇宙速度,為什麼還在銀河系內轉圈?
    眾所周知,宇宙中的天體都在旋轉,月球繞著地球轉,地球繞著太陽轉,太陽繞著銀河系轉。銀河系太陽系位於銀河系獵戶座旋臂上,距離銀心有2.6萬光年,銀核巨大的牽引力促使它周而復始地繞著銀心旋轉。太陽的公轉速度大約是250km/s,繞銀心轉一圈大約要2.25億年。
  • 科學家稱中子星表面比鋼鐵堅硬100億倍(圖)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報導,科學家最新模擬實驗顯示,中子星表面比鋼鐵堅硬100億倍。最新科學家研究聲稱,中子星表面的強度是鋼鐵斷點的100億倍中子星是超大質量恆星爆炸形成超新星時殘留的內核,它是密度非常高的天體,相當於將太陽的質量裝入一個直徑僅有20千米的球體內,中子星能夠每秒旋轉數百次。由於超強的引力作用和旋轉速度,中子星可在時空中形成較大的「漣漪」,但如果其表面包含隆起或其他瑕疵,時空中出現的「漣漪」將出現不均勻性。
  • 太陽上發現巨型龍捲風 高1萬千米猛烈旋轉(圖)
    X射線衛星4月觀察到太陽翼上出現強大的日冕物質噴射  據美國探索頻道報導,太陽科學家表示太陽表面發現一束高聳1萬千米的龍捲風在猛烈地旋轉,將白熱化的帶電粒子拋入星際太空中
  • 科學家發現太陽核心轉速比其他部分更快(圖)
    【來源:科學網】SOHO衛星上的GOLF系統能夠「剝落」太陽外層,通過表層脈動探測其內部核心(中央白色區域)。  通過衛星對太陽長達10年的觀測,科學家首次探測到了太陽表面難以捕捉的微小脈動,它們源自太陽內部深處的核心。
  • 什麼理論解釋了地球為何繞其軸自轉:慣性旋轉、磁場和太陽能
    為什麼地球不僅繞著太陽旋轉,而且還繞著自己的軸旋轉?是什麼「永動機」不允許它停下來呢?是什麼力量能夠使地球和太陽系的其他行星產生旋轉運動?長期以來,天體物理學家和其他空間研究人員都一直在這些領域尋找答案。
  • 質量相當於太陽的142倍 科學家發現「最古老」黑洞
    她還說,這一發現支持這樣一種觀點,即超大質量黑洞可以通過這些中等大小天體的反覆合併而形成。科學家們觀測到的是超過70億年前GW190521由兩個質量分別為85倍和65倍太陽質量的更小黑洞碰撞形成時產生的引力波。它們碰撞時釋放出相當於8倍太陽質量的能量,創造了自大爆炸以來宇宙中最有威力的事件之一。
  • 太陽表面的溫度是如何得知的?科學家解釋出計算方法
    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了解的是:太陽表面的溫度是如何得知的?科學家解釋出計算方法每天早上我們都會看到太陽從東方升起,也正是因為太陽的升起跟下落才會有了晝夜之分。太陽系的中心就是太陽,為其他的各大天體提供光跟熱。我們地球也正因為有了太陽提供的能量,才得以衍生出生命。
  • 科學家發現超大質量黑洞:約為太陽120億倍
    這個類星體是一個擁有強大能量的銀河輻射源,其能量輸出是太陽的1000萬億倍。 科學家最近發現的這個黑洞叫SDSS J0100+2802,距地球128億光年,在宇宙大爆炸後9億年形成。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發現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它比太陽大120億倍,光度是太陽光度的430萬億倍,是「遙遠宇宙最亮燈塔」的動力來源。這個非凡天體位於一個類星體的中心。它是一個擁有強大能量的銀河輻射源,其能量輸出是太陽的1000萬億倍。從1963年發現以來,類星體的性質就一直是個謎團。根據科學家的理論,物質被拖進遙遠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時升溫,繼而產生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