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電視可用來竊聽敏感的衛星通信

2020-05-25 閒話網空


家用電視可用來竊聽敏感的衛星通信


牛津大學安全研究人員自用一臺只有270英鎊(300美元)的家用電視設備捕獲了TB級的實際衛星流量,其中包括來自「一些世界上最大的組織」的敏感信息。

牛津大學羅德學者和其學生James Pavur將在黑帽會議上詳細介紹這次襲擊8月初的安全會議。到2030年,軌道上的衛星數量將從今天的2,000顆增加到15,000顆。

會議概述顯示,Pavur還將證明,「在適當條件下」,攻擊者可以通過衛星連結輕鬆劫持進行中的會議。


家用電視可用來竊聽敏感的衛星通信


儘管要在黑帽大會之前才能揭露攻擊的全部細節,但Pavur在2019年發布的會議論文已``偷窺&39;了部分衛星通信領域的安全挑戰。

似乎所有這一切都歸因於缺少基於衛星的寬帶通信的傳輸加密。

2019年5月的論文(「Secrets in the Sky: On Privacy and Infrastructure Security in DVB-S Satellite Broadband」)指出:「衛星傳輸覆蓋的距離很遠,並且受到光速延遲效應和數據包丟失的影響,這可能會損害為高可靠性地面環境設計的加密方案的功能(例如,通過要求重新傳輸已損壞的密鑰材料)。而且,衛星本身在計算能力方面受到限制,任何機載加密操作都有與其他任務功能進行權衡的風險。」

此外,它還揭示了如何利用「75釐米平板衛星接收器天線和TBS-6983 DVB-S接收器……配置為接收10,700 MHz至12,750 MHz之間的Ku頻段傳輸」來引導竊聽。


家用電視可用來竊聽敏感的衛星通信


Pavur甚至專注於衛星數字視頻廣播(DVB-S)和DVB-S rendition 2協議,它們以MPEG-TS格式傳輸信息。該論文包括:「Python實用程序的集合……被用來分析每個應答器中基於DVB的網際網路傳輸的跡象。」

2018年的實驗注意到,通過對攔截的流量進行手動審查,安全研究人員將「與發電設施相關的[流量]流量」加以區分。

「脆弱的系統管理頁面和FTP伺服器可以從開放的Internet公開路由。這意味著攻擊者可以從衛星連接中嗅探會話令牌,打開網絡瀏覽器,然後登錄到工廠的控制面板中……」

除了有關攻擊的更多詳細信息外,Pavur將在Black Hat展示一種「開源工具,個人客戶可以使用該工具來加密其流量,而無需ISP的參與。」

閒話:黑帽大會歷來都是「奇葩」研究成果的展示臺,今年的線上大會看來也不例外。無線通信的側信道攻擊,總是讓人驚悚!!期待!

相關焦點

  • 全球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升空,它是如何做到「不可竊聽、不可...
    這將使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墨子號」之所以用墨子命名,是因為早在2500多年前墨子就在《墨經》裡記載了「光沿直線傳播」、「小孔成像」、「凸面鏡成像」等光學八條,顯示了我國在光學領域領先於時代的技術。
  • 有了量子衛星就不用擔心別國竊聽了
    在這個網絡攻擊和電子監視無處不在的時代,中國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將永久改變加密學,有效破解各個國家絞盡腦汁的通信安全難題。量子通信網絡打造完成之後,中國就可以實現在地面上任意兩個地方進行量子通信的目標。
  • 通信絕對保密!世界第一的中國量子糾纏加密,為何不可能被竊聽?
    2020年6月15日,《自然》雜誌發表了我國科研團隊,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成功實現千公裡級別的,糾纏態量子密鑰分發的相關研究成果。該項成果,意味著量子糾纏加密通信,這一「絕對無法被竊聽」的技術,又被我國「修煉」的更加精進了。那麼量子糾纏,是怎樣確保己方信息絕對安全的?
  • Cell:生物學家將竊聽細菌通信的病毒變成細菌殺手
    Bassler說,「病毒檢測細菌用於通信的分子是一個全新的想法。Silpe發現這是首個自然發生的情形,隨後他重新設計了這種病毒,這樣他就能夠提供他選擇的任何感覺輸入,而不是通信分子,接著這種病毒就可根據需要殺死細菌。」Bassler說,病毒僅能做出一個決定:留在宿主細菌內,或者殺死宿主細菌。
  • 「竊聽風雲」或難再上演!
    相信有不少小夥伴看過由古天樂、劉青雲、吳彥祖三大「帥哥」主演的系列電影《竊聽風雲》應該有不少人和小編一樣,一方面感慨於電影的精彩情節,一方面也暗自擔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上演了現實版的「竊聽風雲」怎麼辦?
  • 上天之前,認真聊一下衛星網際網路的安全問題
    Pavur使用的設備包括一個TBS 6983/6903 PCIe卡/DVB-S調諧器,它可以讓人們從電腦上直接觀看衛星電視信號。第二件是一個平板天線,不過他說任何接收衛星電視的天線都可以用。兩者的成本合計只要約300美元。
  • 中國科學家首次證明空間量子通信可破13公裡
    中新網4月30日電 據科技日報報導,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潘建偉、彭承志等專家通過「自由空間糾纏光子的分發」實驗,在國際上首次證明了糾纏光子在穿透等效於整個大氣層厚度的地面大氣後,糾纏的特性仍然能夠保持,並可應用於高效
  • 有了量子衛星,手機再也不用擔心被竊聽?
    文 /  謝永亮8月16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只要量子力學是正確的,量子通信的安全性就會嚴格得到保障,從根本上、永久性地解決信息安全問題就不是夢。
  • 量子通信讓「竊聽風雲」成為歷史,中國電信搶先布局為安全加碼
    這種通信方式主要使用量子態攜帶所要傳送的信息,並把量子糾纏作為信道,將該量子態從一個地方傳送到另一個地方。由於糾纏光子之間的特性,一旦通信被竊聽則會改變量子的狀態,竊聽就會被察覺,進而使得密鑰無法被破解。另外,與傳統通信相比,量子通信還具有大容量、零延遲、抗幹擾能力強等優勢。
  • 直擊中關村論壇|保衛通信安全、防範竊聽「量子直接通信技術」發布
    團隊已於近期成功研製出國際上第一臺具有實用價值的樣機,完成了全部設計功能和長時間穩定性檢測,實現了10公裡光纖鏈路4kb/s通信速率的量子保密電話,推動了量子直接通信的實用化發展。「隨著超級計算機和量子計算機的發展,通信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具有資訊理論安全,特別是能防範竊聽的量子保密通信受到廣泛重視。量子密鑰分發、量子秘密共享、量子直接通信是國際上量子保密通信最主要的三種理論。
  • 有公司被竊聽損失千萬元
    一提起竊聽,很多人可能最先想到的都是諜戰劇的劇情。然而,這些我們在電影電視裡看到的情節很有可能就發生在身邊。最近,北京一家安防公司就因為商業機密被竊聽,企業競標失敗,蒙受了重大損失,而竊聽器竟然是常見的GPS定位器。
  • 「墨子號」量子衛星天地通信試驗現場照片公布
    原來這是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與地面進行試驗的畫面。 微博說明為「 現任中科院量子信息卓越創新中心副研究員」的網友@九維空間Sturman 解釋說,照片中的兩束光是信標光,對準衛星的地面兩個望遠鏡做高速跟瞄用的,不是用來做量子通信實驗的光(通信用單光子人們的肉眼也看不到)。綠色532納米從星到地,紅色810納米從地到天。
  • 衛星通信系統是什麼 衛星通信系統特點介紹【詳解】
    衛星通信是現代通信技術與航天技術相結合併由計算機實現其控制的先進通信方式  衛星通信具有覆蓋面積(區域)大,通信傳輸距離遠,通信頻帶寬、容量大,通信線路穩定、質量好,建設成網快、機動靈活,可以廣播方式工作、便於實現多址聯接,通信成本與通信距離無關等諸多優點。  通信衛星是指接收和轉發中繼信號,用來作為通信中介的人造地球衛星。按通信方式來分則可分為有源和無源兩種。
  • 量子通信"京滬幹線"今年建成 7月將發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吳名遂製圖  東方網3月10日消息: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研究院,今年將註定成為全球矚目的科學地標——今年7月,我國將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而科學實驗中心(上海)即設在該院:今年底,全球第一條遠距離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將建成並驗收,京滬兩地及沿線的金融、政務機構可利用這條線路,進行遠程數據災備和量子安全數據傳輸,從物理原理上確保不可能被第三方竊聽到有用信息
  • 量子通信時代,竊聽風雲或將成為往事 | 龍桂魯
    為了抵禦量子計算機的攻擊,2000年我們提出了量子直接通信,不僅可以發現竊聽,而且能阻止竊聽。將來我們希望把量子計算機、量子時鐘,還有量子感知互聯起來,形成一個通達全球的安全通訊網絡,為全國、全世界的人類服務。
  • 量子通信時代,竊聽風雲或將成為往事|龍桂魯
    為了抵禦量子計算機的攻擊,2000年我們提出了量子直接通信,不僅可以發現竊聽,而且能阻止竊聽。 將來我們希望把量子計算機、量子時鐘,還有量子感知互聯起來,形成一個通達全球的安全通訊網絡,為全國、全世界的人類服務。
  • 中國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又是世紀大騙局
    小弟剛看了這個新聞,還真嚇了一跳,還以為中國在量子通信有什麼重大突破,不過負責這個的潘健偉本來爭議就很大,標準的牛皮大王一個,他幹的事都要存疑,
  • 衛星通信顛覆全球手機通信?即使可能也只是中國以外的世界!
    科技狂人馬斯克計劃用120000顆衛星開展通信業務衛星通信不是新生事物,在50年之前我們就已經發射人造通信衛星到太空去進行通信,我們日常使用的GPS、北鬥導航系統都是通過在軌道運行的人造衛星實現,更為常見的衛星電視,通過地面的衛星接受器(」鍋蓋「)接收某個衛星的信號,可以看很多頻道的電視
  • 中國在量子通信獨佔鰲頭,量子通信到底有多重要呢?
    2016年8月我國成功發射了世界上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 這不僅讓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通過量子通信的國家,更是我國走在世界量子通訊最前沿的象徵。許多科學家認為量子科學有可能成為未來引發第4次工業革命的事物,量子通信就是基於量子科學的一種新技術,下面小編就向大家淺要的介紹一下量子通訊。
  • 什麼是衛星通信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目前全球衛星數量達1400多顆,在軌運行的固定廣播通信衛星約710顆,衛星通信已經在軍事和民用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秦紅祥介紹,衛星通信,簡單地說,就是地球上(包括地面、水面和低層大氣中)的無線電通信站之間利用人造衛星作中繼站而進行的通信。衛星通信系統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