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峭壁行者 原創,未經作者授權,請勿轉載,感謝您的尊重。
缺氧遊戲玩長了,生存基本沒啥難度,所以給自己找一些麻煩。
原地質結構玩法:
1:除了中心的非汙染區可以挖空,周圍的汙染區只抽水和挖少量金屬礦,儘量保持原地質結構。
2:在汙染區的建築儘量根據地質結構來建,比如根據冰原區雪融化之後剩下的花崗巖形狀。
3:冰原區,氯氫區,汙氧區不能互通氣體,就是說氯氣不能跑到汙氧區,哪怕一絲。
3:把開發過的汙染區抽乾汙水,抽空所有汙氧,然後灌入純氧。(不破壞原來的地貌)
老規矩,先上自己的住宅區:
住宅區全圖
住宅區全圖
住宅區全圖
下面是初始存檔的地貌和我改造過的地貌對比圖:
冰原小麥種植區:看氣體顏色,左邊是二氧化碳排放區,中間是真空隔熱區,右邊是小麥種植區。
冰原小麥種植區
這是初始存檔原地貌:
初始存檔原地貌
巖漿區附近:左邊是單人值班室,看守巖漿區狀況,右邊是天然氣發電組,右下是按原地貌做的排汙區。
巖漿區附近
這是初始存檔的原來樣子:
初始存檔
蒸汽噴泉引流區:左邊是蒸汽噴泉,中間是冰原區和一個天然排汙密室,右邊是家的水庫,瀑布降溫。
蒸汽噴泉引流區
這是初始存檔的原來樣子:
初始存檔
這是巖漿區的按磷礦脈形狀改造的巨型水庫,超長瀑布降溫。
超長瀑布降溫
這是改造中的水庫,用噴泉水水壓直接壓爆裡面的磷礦脈,省了我挖的時間,裡面可都是600度高溫,小人挖一下就去掉一半血。
改造中的水庫
這是初始存檔的原來樣子。
初始存檔
這是家附近的處理汙氧的地方,汙染區的汙氧都會抽到這裡,3隻三眼魚在溫度合適的情況下,處理汙氧賊快,且省沙。汙氧密度曾經達到70kg,短時間內就能拉出幾噸的軟泥。
處理汙氧的地方
這是汙氧區某一角:
汙氧區某一角
經過長時間淨化,如下圖:
淨化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