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倆教授坐11年冷板凳出熱成果!

2020-11-14 一品傾心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秀雄、王兵在微分幾何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證明了「哈密爾頓-田」和「偏零階估計」這兩個國際數學界20多年懸而未決的核心猜想。國際頂級數學期刊《微分幾何學雜誌》發表了這一成果,論文篇幅超過120頁,從寫作到發表歷時11年。

基礎學科,基礎學科打基礎的。基礎科學出成果,需要耐得住寂寞。基礎科學的研究,是要做冷板凳的!

致敬兩位教授!






相關焦點

  • 看不懂沒關係,知道厲害就行了:中科大倆教授11年解了兩道數學難題
    王兵教授解釋「哈密爾頓—田」猜想的大致原理。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陳諾攝新華社北京11月16日電(記者徐海濤、陳諾)11月16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穿越11年的數學長跑:尋找那顆最完美的「鵝卵石」——中科大兩位教授證明國際數學界20多年懸而未決的核心猜想前後》的報導。
  • 中科大教授發表超120頁長篇論文成功證明幾何學猜想
    近日,中科大數學教授在幾何學頂刊《微分幾何學雜誌》發文,這篇超過120頁的關於高維凱勒裡奇流收斂性的論文被菲爾茲獎得主高度讚揚該研究成果是「幾何領域近年來的重大突破」!文章作者是中科大幾何與物理研究中心創始主任陳秀雄教授與王兵教授
  • 看不懂沒關係,知道厲害就行了:中科大倆教授11年解了兩道數學難題
    王兵教授解釋「哈密爾頓—田」猜想的大致原理。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陳諾攝11月16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穿越11年的數學長跑:尋找那顆最完美的「鵝卵石」——中科大兩位教授證明國際數學界20多年懸而未決的核心猜想前後》的報導。「著名學者弗裡曼·戴森說,有些數學家是鳥,有些是青蛙。
  • 80後最美女教授,畢業於中科大的滅絕師太!
    她是中科大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是中科大美貌與智慧並存的存在。她17歲高考,21歲就被保送至香港科技大學,26歲在香港大學進修博士後順利留校任教,她就是方璐。方璐是浙江衢州人,1986年出世,2003年參與高考,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電子工程與信息科學專業錄取,成了一名工科專業女生。
  • 中科大教授熊宇傑:回國才有「歸宿感」
    中新網合肥5月25日電 題:中科大教授熊宇傑:回國才有「歸宿感」作者 楊保國 吳蘭中科大熊宇傑教授榮近日獲美國華人化學與化學生物學教授協會頒發的
  • 耗時11年、120頁論文,中科大教授解決微分幾何20多年難題
    該論文篇幅超過120頁,已在國際頂級數學期刊《微分幾何學雜誌》上發表,從寫作到發表歷時11年。作者簡介陳秀雄教授1987年畢業於中科大數學系,1989年由國家保送去陳秀雄現任紐約大學石溪分校數學系教授,上海科技大學數學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創始所長,中科大幾何與物理中心主任。
  • 中科大教授再獲國際大獎!一看年齡,還是80後
    一直以來,我們常說:中科大很牛,但是,它究竟牛在哪裡呢?最近,發生的一件事,或許可以窺見一斑。話說早在2015年的時候,陸朝陽的研究成果,就入選了2015年英國物理學會評選的國際物理學年度突破榜首;2016、2017年的時候,其研究成果,又兩次入選美國光學學會評選的國際光學重要進展;2017年6月的時候,
  • 中科大科學家研製出有望替代塑料的仿生新材料
    原標題:中科大科學家研製出有望替代塑料的仿生新材料新華社合肥11月14日電(記者徐海濤)塑料製品給現代生活帶來便利,也造成環境汙染。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使用「定向變形組裝」方法,研製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其替代品。目前,大多數塑料來自石油產品,廢棄後難以降解,造成持續性的環境汙染問題。
  • 中科大教授:中國人比西方人更頻繁使用右腦
    中科大教授:中國人比西方人更頻繁使用右腦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26日 11:03 來源:新華網   記者12月19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了解到,該校生命科學學院陳林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研究證明漢語聲調主要靠大腦右半球來分析處理
  • 中科大天文系引入強援,戴子高教授加盟,南京大學只能默默流淚
    並且近年來,天文學系承擔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規劃項目等多項研究課題,科研成果顯著,獲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獎勵。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文學科1985年被教育部批准為天體物理博士學位、碩士學位授權點。承擔科研項目100餘項,主要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群體1項、重大項目3項、重點項目10項,973項目10項,教育部項目8項,國防項目7項。
  • 中科大教授耗時11年解決兩大數學猜想,他是第三位獲西蒙斯獎華人數學家
    據新華社報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秀雄、王兵在微分幾何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二人成功證明了「哈密爾頓-田」和「偏零階估計」這兩個國際數學界20多年懸而未決的核心猜想。該論文篇幅超過120頁,已在國際頂級數學期刊《微分幾何學雜誌》上發表,從寫作到發表歷時11年。
  • 他曾是中科大最年輕教授,現全職回國與姚期智合作量子信息
    2019年4月24日晚,清華大學交叉信息院段路明教授從邱勇校長手中接過聘書,獲聘成為首位「清華大學基礎科學講席教授」。昔日中科大的學術新星,輾轉近20年後全職回國,能否迅速提升清華量子信息中心的實力和水平,與中科大在這一領域分輝?中科大破格晉升的最年輕教授段路明1972年出生於安徽桐城市,1990年畢業於桐城中學,因化學競賽成績優異被保送到中科大,師從時任中科大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開放實驗室主任郭光燦。
  • 中科大教授獲美物理學會量子計算獎
    記者10月8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陸朝陽教授近日被美國物理學會授予2021年度「蘭道爾—本內特量子計算獎」,以表彰他在光學量子信息科學,特別是在固態量子光源、量子隱形傳態和光量子計算方面的重要貢獻。
  • 十一年磨一劍:中科大數學教授成功證明微分幾何學兩大猜想
    機器之心報導機器之心編輯部11 月 8 日,新華社報導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秀雄、王兵在微分幾何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證明了「哈密爾頓 - 田」和「偏零階估計」這兩個國際數學界 20 多年懸而未決的核心猜想。
  • 中科大教授獲何梁何利獎
    近日,中科大兩位教授榮膺何梁何利獎,分別是2019年新晉中科院院士、中科大數學學院葉向東教授和中科大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執行院長吳楓教授。葉向東教授長期深耕基礎數學理論研究,憑藉「動力系統的結構及其複雜性研究」項目作為第一完成人曾獲得2018年度自然科學二等獎(在當年全部自然科學二等獎獲獎名單中排名第一),2019年當選中科院院士,此前還獲得過陳省身數學獎和國家傑青、長江特聘教授稱號。
  • 中科大潘建偉宣布已實現100萬倍谷歌量子優越性
    中科大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潘建偉教授近日在西湖大學首場公開課演講上向公眾透露光量子計算機最新進展:「就在上個星期,我們剛剛完成了對50個光子的玻色取樣,相比谷歌的『量子優越性』大概可以快100萬倍。」
  • 中科大教授陸朝陽獲美國物理學會量子計算獎
    (觀察者網 訊)作為量子信息領域的80後明星科學家,有「量子巫師」美名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陸朝陽的研究工作再次獲得國際獎項認可。在劍橋期間,陸朝陽不負眾望,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單電子自旋的非破壞性測量,為固態量子計算解決了一個基礎性難題,這一成果發表在《自然》上。 2011年初,在完成博士論文答辯的同時,陸朝陽還入選了競爭異常激烈的劍橋大學邱吉爾學院的Fellow(比例約1%)。博士一畢業,陸朝陽未做停留,如約回歸潘建偉院士的研究團隊。
  • 中科大顏值最高的80後教授,26歲成為985博導,卻自詡為女漢子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這位美女學霸就是其中的一列,她17歲考入中科大,後來又去了香港科技大學讀研讀博,26歲的時候成為了中科大一名博士導師,經歷堪稱傳奇,她的名字就叫方璐。說到方璐其實是一位典型的80後女孩,方璐在17歲的時候參加了浙江省的高考,並且以高分考取了中科大十分熱門的電子工程與信息科學專業,作為一名學工的女生,她絲毫不輸給學霸男生。
  • 歷經四十餘年的中科大少年班,究竟培養出了什麼樣的一群人?
    幾年前的一部電影《少年班》,讓人們認識到了一個特殊的教育存在,那就是中科大的少年班,電影裡的少年班最後以失敗而告終,那麼,現實中的中科大少年班,這個截止目前經歷了40年的特殊存在,培養出來的究竟是天才還是庸才呢?
  • 十一年磨一劍:中科大數學教授成功證明微分幾何學兩大猜想
    論文從寫作到發表歷時 11 年。《科技日報》報導稱,利用這篇論文的結果,陳秀雄、王兵和孫崧給出丘成桐穩定性猜想基於裡奇流的新證明。此外,該論文的核心思想也被王兵和李皓昭推廣到平均曲率流的研究中,並成功解決了著名的延拓性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