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筷極少極少,而仿珊瑚筷在清代卻很流行,以獸骨制筷,再染紅色,公開標明仿珊瑚筷上市。在200年後的當今古玩市場,大多刪去「仿」字,以假亂真,使缺少經驗的收藏者上當受騙。
市上為何缺少珊瑚筷?因為珊瑚是名貴的有機寶石,主要產於大海中,開採難制筷更難。古籍《洽問記》載:「積石南有大海,海中珊瑚生於海底,大船載鐵網下海中,初生時,肌裡軟膩似菌,經一年出,網目間變作黃色,出海見風變硬,紅色者為貴。」
《珊瑚綱》載:紅珊瑚產於地中海,骨質堅硬,顏色鮮美,可作裝飾品,我國臺灣所產的桃色珊瑚也可作雕刻用。在古代因沒有潛水衣等設備,極難在大海中開採珊瑚,故珊瑚成為珍稀之寶。
清代一品高官的頂戴即用高價進口珊瑚製成:所謂制筷難,因大海中的珊瑚曲曲彎彎,很難製成直挺挺筷子,即使製成也浪費很多寶貴原料。
我藏筷20多年,跑斷腿也沒有求到一雙珊瑚筷。說來紅運高照、老天降福,1999年一天藏筷館來了一位老先生,他說慕名找到多倫路文化街,送寶上門。等他解開絲綢小包,我幾乎驚呆了,包內竟是我夢寐以求鑲銀珊瑚筷竟然八雙之多:每雙閃著紅光,好像紅太陽在小小藏筷館升起。雖然老先生開價過高,可我沒有還價。我知道這是萬金難求之寶,我怕錯過良機,以後再也無緣相見了。老先生的話句句使我感激萬分。他說這珊瑚筷是先祖傳家之寶。你是我國藏筷第一人,送到你的藏筷館展示,可以為弘揚箸文化增光添彩,在我家睡大覺簡直是天大的浪費。
聞聽此言,我忙取出銀行存款,和從臺灣參加中華美食藏筷展,大會贈送的珍貴紀念品等轉送給老先生。雖然珍藏多年有點捨不得,但為了感謝老先生割愛傳家寶珊瑚筷深情厚誼,即毫不猶豫將紀念品送到老先生手中,還送了三本我撰寫的箸文化專著,表示謝意。
等送走老先生,晚間正巧一位北京收藏名家來訪,我於是把剛剛收藏的八雙珊瑚筷捧出來向他請教,他忙以隨身所帶的放大鏡仔細欣賞後說:紅珊瑚辣椒紅為上品,你剛才收進的為蠟燭紅為中品,恭喜你三喜臨門。
這位古玩鑑藏家所說的三喜:一喜,這是八雙清代珊瑚筷,正好一桌,實在難得。二喜,此筷不是兩鑲,而是三鑲,頂鑲銀帽,中鑲銀環,下鑲銀套。三喜:現在古玩市場中,很少見到烏木鑲銀和象牙鑲銀筷,偶而見到也是上下兩鑲銀筷,上中下三鑲銀筷簡直是稀罕之物。說來真是福星高照,這清代八雙筷,不但是珊瑚筷,而且是上中下三鑲銀紅珊瑚筷,真是寶中之寶也。
有人認為收藏者檢漏是運氣,意外得寶是福氣。我不迷信,我認為老先生之所以送寶上門,是一位炎黃子孫對弘揚箸文化的忠實貢獻,這是藏寶於民的愛國主義思想,可敬可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