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城牆上的守夜人 ID:watcher_on_the_wall】
世界各地的傳說故事裡都少不了神禽異獸,它們往往是不同生物的綜合體,拿中華民族的圖騰龍來說,它的形象包含了鹿角、牛頭、驢嘴、蝦眼、象耳、魚鱗、人須、蛇腹、鳳足。各路PS大神們更是給基因插上了想像的翅膀,憑空創造出無數子虛烏有的雜交生物。
但下面18種動物界的混血兒,個個都是真實存在的!而且大多是自然交配的產物,很難想像隨著基因工程的進步,人類將製造出怎樣奇妙的生物來。
獅虎=公獅子+母老虎
雖然據傳自然界有野生獅虎,但至今能夠確認的獅虎,都是在人工環境裡雜交培育的。它們長得很快,是世界上最大的貓科動物。最大隻的獅虎有410公斤重。
虎獅=公老虎+母獅子
OK,獅虎和虎獅都有生殖能力,猜猜它們的後代叫什麼?沒錯,獅獅虎、獅虎獅、虎獅虎和虎虎獅(我舌頭已打結……)
熱帶草原貓=非洲藪貓+家貓
這種喵星人是公藪貓和母家貓交配的產物,它們性格溫和,像狗一樣,喜歡搖尾巴、叼飛盤,而且不怕水……唯一的缺點就是很!貴!
豹獅=公豹+母獅
至今尚未在自然界裡發現野生豹獅,只有人工培育的個體。
美洲豹獅=美洲豹+獅子
貓科動物的生殖能力讓我徹底折服了,獅虎獅根本就是小兒科,真正鬼畜的是公豹獅+母獅(美洲)豹=Leoligulor
斑馬馬=斑馬+馬
跟貓科動物一樣,馬屬動物也是亂的很,斑馬可以和其他馬屬第一代異性交配,後代統稱為zebroid。上面這位是斑馬馬,還有班驢(見下)、驢斑馬……
班驢=斑馬+驢
給科學家們跪了……幸好斑驢和騾子一樣,沒有生育能力,否則人類恐怕將很快失去命名能力。
驢騾=公馬+母驢
除了最常見的騾子,即馬騾(公驢+母馬),還有身材小一號的驢騾。科學家們還在為了這種差異究竟是基因造成的,還是母驢子宮比母馬小造成的而爭論不休(沒能實現兒時的夢想成為科學家,真的好遺憾……)
Beefalo=公黃牛+母美洲野牛
這種雜交牛有200年的歷史,他們比普通家牛更健康,放牧對生態影響較小。但不幸的是,隨著多年的人工培育,自然界只剩下四群沒有沒家牛基因汙染的美洲野牛了。
同樣,這種雜交牛也比家牛更健康,不易患病。但由於擔心雜交牛汙染歐洲野牛的基因池,實驗項目一度中止,目前只有波蘭還在小規模進行育種實驗。
犏牛=犛牛+黃牛
犏牛有較高的產肉量和產乳量,役用能力接近犛牛。和歐美野牛一樣,青藏和蒙古高原的犛牛基因池也不再純正。
山綿羊=山羊+綿羊
對,你沒有猜錯,還有綿山羊。但無論是山綿羊還是綿山羊,這種跨屬雜交(羊屬,54個染色體以及山羊屬,60個染色體)的後代多數胎死腹中,生出一隻著實不容易。這與山羊綿羊胚胎嵌合不一樣。
駝泥馬=公駱駝+母大羊駝
這個品種只有17年的歷史,最初是杜拜的培育園人工授精的產物。至今只培育了5頭。其實它如果被引進到中國來,可以有個更接地氣的名字,駝泥馬。
小狼狼(這麼萌的名字肯定是我取的)=郊狼+狼
郊狼也叫北美小狼,比近親灰狼更原始。北美小狼跟灰狼、東部狼、紅狼交配,生下的狼崽自然叫小狼狼咯~binggo,確實有狼小狼……
鯨豚=公偽虎鯨+母寬吻海豚
偽虎鯨其實屬於齒鯨亞目下面的海豚科,所以從理論上說,鯨豚應該比較好繁殖才對。但實際上,它們十分稀有。第一頭鯨豚在東京出生,只存活了200天;目前只有夏威夷海洋公園有一條。
獨白鯨(我瞎編的)=獨角鯨+白鯨
這兩種生物同屬一角鯨科,同樣生長於北極圈附近海域,它們的雜交後代多活動於北大西洋。看它笑得那麼卡哇伊,好想聽聽它獨白都說了些啥。
Mulard=公綠頭野鴨(或馴化的北京鴨)+母疣鼻棲鴨
這兩種不同屬的鴨子就像馬和驢一樣,生下來的後代無法繁殖,供食用。法國名菜鵝肝的原料其實大多來自這種雜交鴨,而非鵝。
灰北極熊=公灰熊+母北極熊
沒錯,也有北極灰熊(公北極熊+母灰熊),它們的共同點似乎是:看起來比較髒……灰熊和北極熊基因比較接近,棲息地盤互有交集,但自然界裡的灰北極熊並不多見,可能是它們有彼此迴避的傾向。其實我猜大概是北極熊嫌灰熊髒:泥奏凱……
以上都是動物界的混血明星,你覺得誰的顏值比較高?
感謝閱讀!這裡是華語地區首屈一指的政經資訊新媒體觀察者網。
24小時滾動更新,每日獨家熱點評論,私人定製外媒內參,政治波普情趣閱讀,不同凡響資訊體驗!
長按炫彩二維碼免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ID:guanchacn)
回覆:招聘 了解如何加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