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幕:從邊緣符號到大眾狂歡

2020-11-24 騰訊網

[摘要]喜歡彈幕的人群從「二次元」人群擴展到了95後甚至00後的年輕人當中,紮根於「二次元」文化的彈幕網站也在向多元化商業化發展。

「感覺身體被掏空,我累得像只狗……」最近,神曲《感覺身體被掏空》因唱出了廣大加班族的心聲,在朋友圈霸屏。在歌曲高潮部分,視頻上快速飄過了一大波字幕,「我愛工作,我愛加班」「睡覺幹嘛,多浪費工作時間」。這些反諷的語言是歌曲作者金承志特意在後期植入的,他希望通過「彈幕」的形式去豐富歌曲的內容,表達出對老闆口是心非的狀態。

彈幕這種表現形式,最早出現在日本視頻網站上,指大量以字幕形式顯示的評論同時出現的現象,一度被認為是「二次元(指動畫、漫畫遊戲或者輕小說中描繪的世界)」這種亞文化的標誌符號,而現在「彈幕」已經出現在土豆、愛奇藝等多個主流視頻網站上,甚至走進了大學課堂。從亞文化群體走進大眾視野,彈幕為何受到年輕人喜愛,又存在哪些問題?

圖片來源網絡。

一場年輕人的網絡「狂歡」

「想像一下,在恐怖片詭異的背景音樂和黑白色調場景中,一個女鬼在森林中晃蕩,你正準備捂住眼睛的時候,屏幕上方突然飄過一行彈幕:把背景音樂換成《採蘑菇的小姑娘》試試。你看到之後會不會笑噴?」95後女生韓笑故作神秘地說。

作為一名彈幕視頻網站的忠實用戶,韓笑已經習慣開著彈幕看視頻,並且在精彩處的同時,也發條彈幕表達自己的看法。和很多「二次元」愛好者一樣,對於動漫的喜愛是韓笑接觸彈幕的起點,「我從小就喜歡動漫,從高二開始接觸彈幕網站之後,才發現原來在網站上有那麼多和我一樣喜歡同一部漫畫的人,這在彈幕中體現的尤其明顯」。

但彈幕讓「二次元」圈外的人理解起來還是有點困難,小米聯合創始人黎萬強在其《參與感》一書中,這樣記錄他與彈幕視頻的親密接觸:起初強迫自己看了15分鐘,發現眼睛都是花的;後來堅持看了30分鐘,突然發現感覺變了。他發現彈幕和視頻可以分離了,變成一種想要看文字便看文字,想要看視頻便看視頻的狀態,於是他得出結論:原來,彈幕是內容的一部分。

韓笑也認為,大部分視頻,是不能牢牢抓住觀眾,也不需要觀眾死盯著看。彈幕可以很好捕捉觀眾分散出去的注意力。而對於嚴肅的,需要投入精力的視頻,很多人還是樂意關閉彈幕的,因為視頻本身足夠抓人,彈幕不但不能補充內容還會成為幹擾。

據了解,首先使用「彈幕」這一穿插在視頻節目中評論形式的是日本的視頻分享網站NICONICO。起初NICONIOC上只能通過盜鏈獲取YouTube上的視頻,不過卻多了一項用戶可以加上留言與字幕的功能,這便是彈幕的雛形。今天,彈幕作為一種新型互動工具,不僅用於會議、教學等線下活動中以活躍現場氣氛,而且部分話題性較強的電影也通過在電影院接入觀眾的彈幕通道來吸引人氣。

蘇州大學副教授陳一也曾公開表示,彈幕評論其實是一種新穎而特殊的體驗。影院觀影不允許大聲說話,觀眾至多與旁邊的親友耳語兩句;家庭觀影可以盡情聊天,但是你只能與家庭成員對節目進行評論;一個人對著電腦看片,最多只能在網頁中留言。與上述觀影方式都不同的是,基於網際網路的即時彈幕能夠超越時空限制,構建出一種奇妙的共時性的關係,形成一種虛擬的部落式觀影氛圍,這種氣氛經過強化,可以演變成一種「狂歡」。

彈幕教學是一把雙刃劍

課堂引入彈幕,圖片來源網絡。

彈幕先在視頻網站「圈」到了一批粉絲後,又轉戰到大學課堂。一些緊跟網際網路浪潮的大學老師開始藉助彈幕吸引年輕人的注意力。

「這是我第一次在思政課上抬起了頭」「老師好萌」,在華中科技大學的一節思政課上,原本滿是毛主席語錄和國際形勢概述的課件,突然飄過去了一行行文字,內容既有對於這種新奇上課方式的調侃,也有對於課堂內容的討論。

「一開始看到還是挺有意思的,以前只在視頻上看過,沒想到老師直接把彈幕挪到了課件上,讓我們隨時表達看法。」華中科技大學大二學生何子美告訴中國青年報 · 中青在線記者,在課堂上想要發送彈幕,只需要將想要發送的內容發送至指定公眾號後臺,然後發送出去的信息就會從左至右滾動出現在投影幕布上。

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閆帥老師從年初開始嘗試彈幕教學。閆帥表示,「對於這種新鮮的教學方式需要有一定的尺度。他只會在公選課和公共課堂上使用彈幕,因為這樣的課堂上學生人數多,老師難以了解每位學生對於課程知識的掌握程度,通過發彈幕可以讓學生表達對於課堂知識的疑問。」

閆帥說,許多學生對於馬克思主義概論課程抱著「沒意思」「灌輸理論」的刻板印象,課上低頭玩手機的現象十分普遍。「既然同樣是玩手機,為什麼不讓他們用手機討論和課堂相關的問題呢?通過使用彈幕的方式可以讓同學們及時表達自己對於課堂內容的疑問,老師再及時作答,讓那些不好意思在全班同學面前站起來提問的同學避免了尷尬。」 閆帥說。

「雖然很多同學的大腦洞彈幕會活躍課堂氣氛,但大量彈幕出現就會影響課件的觀看,只想看彈幕了。」這種「發言方式」儘管很新奇,但是一節課上完,何子美還是發現了其中的問題。

閆帥坦言,彈幕教學是一把雙刃劍,解決教學信息不對稱問題的同時,也存在課堂過度娛樂化的問題,在部分課堂上學生發送的與課堂內容無關的彈幕過多,偏向娛樂化內容。因此他希望在技術上可以實現實名發送彈幕,這樣發彈幕者就會在發彈幕時有所顧忌。

彈幕門檻尚需提高

希望提高彈幕發送門檻的不僅是閆帥,還有厭惡「小學生」行為的用戶們。

部分用戶之所以會被稱為「小學生」,是因為他們發送的彈幕表現得幼稚且情商不高。「最看不慣的就是那些根本不明白故事情節還一味指責劇中人物的,如果有其他人表示反對,彈幕中就會展開一場大戰。」常在彈幕網站上看劇的陳法告訴中國青年報 · 中青在線記者,除了這種無謂的指責,彈幕中對視頻上傳者的不尊重、低俗色情的評論等都會讓他覺得很厭煩。

據業內人士透露,國內彈幕視頻網站bilibili為了控制用戶質量,還專門設置了測試題,其中包括「發布希麼樣的彈幕會被禁言」「發布違規評論會怎麼樣」等彈幕禮儀題目。但是,許多人在測試時都利用百度等搜索工具來完成答題。

對此,愛奇藝方面也表示,愛奇藝已經開始在彈幕視頻中使用違規違禁的關鍵詞庫系統,同時推出分詞算法(挑選出質優的內容——記者注),儘量避免彈幕視頻的低俗化入侵。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指出,彈幕的受眾和用戶主要是90後,特別集中在95後,他們願意與人交流,渴望得到別人的關注。在他們發送的彈幕中,雖然大多數是理性的表述,但也不乏發洩情緒和過激言論。在現實生活中,他們可能沒有出格的語言表達,但在網絡空間中就沒了限制。

朱巍建議,應該對彈幕設置三個門檻:一是技術上的門檻,就是進行關鍵詞屏蔽。由於彈幕主要是和畫面配合,許多網絡平臺並沒有進行比較強的監管。平臺首先要對一些關鍵詞進行屏蔽,比如對廣告、淫穢、色情、暴力等關鍵詞予以屏蔽;二是制度上的門檻,網絡平臺應該有一個內控機制。例如建立出現問題通知刪除、在線舉報等相應機制,這種機制應通過網際網路協會或者相關部門審核;第三就是文化層面,現在網絡低俗文化已經是一個普遍現象,比如在網絡上謾罵、人身攻擊已經變得特別普遍。

「網際網路文化要法治化。目前,關於文化方面的立法不多,或者說促進法太少。應通過加強文化立法,加強文化方面的引導,促使網友提升文化素養、法治素養,也促使網絡平臺管好自己。」朱巍如是說。

彈幕產業生態如何維持

喜歡彈幕的人群從「二次元」人群擴展到了95後甚至00後的年輕人當中,紮根於「二次元」文化的彈幕網站也在向多元化商業化發展。

根據國內調研機構艾瑞資訊的調查顯示,中國「二次元」群體中,95後人群佔比58%、00後佔比已經達到了16%。學生群體為主的「二次元」用戶因為沒有經濟來源,在ACG(動畫、漫畫、遊戲)上的花費上並不高,主要集中在100~500元之間,年平均花費為1746.3元,花費主要集中在購買周邊、為玩遊戲付費、購買漫畫、手辦和模型等。

「90後、95後、00後這些年齡段的用戶,在道德水準、視野方面,和以前的網際網路用戶相比,有著很明顯的提升。」彈幕網站bilibili(B站)董事長陳睿表示雖然這部分網民並不具備強大的消費能力,但是任何一家著眼於未來的網際網路公司都無法忽視這部分群體。

陳睿稱,雖然目前B站並未盈利,但他絲毫不擔心B站的盈利問題。業內人士透露,儘管B站沒有像其他視頻網站那樣通過增加視頻貼片廣告來盈利,而是在內容頁播放器設置了彈幕池廣告,不影響用戶觀看視頻。可以說,在體驗為王的時代,B站的這一做法表現出了對於用戶的尊重,但也反映出,當其他主流視頻網站在逐漸增加廣告數量、時長的時候,B站盈利的重點早已不在這裡。

業內人士稱,B站的盈利板塊大致在平臺廣告、視頻承包製計劃、IP影視資源開發、電商(二次元內容的衍生消費)、旅遊項目、辦演唱會、線下收費聚會、直播、遊戲聯運等一些方面。

「B站上75%是24歲以下的年輕人,他們活躍度高,但不一定支持B站向商業化發展,同時,他們的消費能力也偏低。一些年輕的「二次元」用戶也認為商業化會讓B站變得充滿銅臭味,變得不純粹。」B站公關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B站公司內部對於商業化話題始終保持低調,因為在B站這樣的社區氛圍中,過度的商業化可能會導致粉絲的流失。

一位B站的忠實用戶對B站的商業化問題表示並不擔心,「雖然B站現在有了多元化的商業走向,但是它獨特的ACG文化及聚集在這裡的人群就決定了它不會也不想成為優酷、愛奇藝等主流類的網站」。

陳睿也表示贊同,「B站團隊沒有有意要把用戶群擴大,相反,B站團隊很保守。我們守護著二次元用戶,我們願意做他們的物業公司,控制合理的居住人口上限。」(文/謝宛霏 陳晶)

相關焦點

  • 從「四大名著」談彈幕:釋放的大眾話語權還是無意義的狂歡?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無彈幕,不狂歡」了?哪些影視劇是適合配合彈幕「食用」的?一行行飛逝而過的文字是否分散了觀眾對於作品本身的注意力,而彈幕中對經典著作的解讀使得觀劇過程更加有趣還是過於戲謔化?彈幕滿屏的眾聲喧譁之中是否催生了某種意義上的解構和思想的激蕩,還是終歸會走向狂歡後的散場?以及作為平臺方,B站等在制定「彈幕禮儀」、引導用戶行為上都做了哪些嘗試?
  • 從「河蟹你全家」到「無悔入華夏」,B站成功了,但彈幕不見了
    現在仍可以在彈幕池中通過對發布時間的設置來實現只顯示特定的歷史彈幕——當時間被設定在當年,「後人」用各種顏色的文字、數字、表情符號等「新」彈幕糊滿的視頻畫面將陡然一空,B站創立初期時的彈幕零星浮現,像開啟一段時光倒流。曾經的彈幕十分「質樸」。
  • B站2018年度彈幕出爐,「真實」到讓你想不到
    在過去的一年中B站用戶發送的10億條彈幕裡,「真實」出現了477,065次,從「前方高能」、「顏表立」、「彈幕護體」等多個熱詞中脫穎而出,榮登年度彈幕熱詞榜首。本次年度彈幕評審委員會專家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辭書編纂研究中心副主任儲澤祥解釋到,「『真實』有三層意思:與現實相符,與認知相符,與心意相符。」
  • 雙十一慶典:富裕盛世的飢餓美學與拜物狂歡
    在媒體撤到幕後、商業主動上前的資本重塑媒體時代,雙十一建構了消費邏輯之下的「類極權主義」狂歡。 11.11,從光棍節轉型到全民購物日,從當年的精神需求到當下的物質刺激,從當年的人造情感符號到當下的人造商業符號,通過物質的滿足來填塞精神的空虛,是我們時代情感被物化的最佳隱喻,以前是以全民喧囂的集體抱團來消除自我的身份焦慮,如今是以獨自狂歡的個體瘋狂來瓦解自我的情感虛無,以前是戲謔與自嘲,如今是誘惑與參與;以前是通過集體抱團尋求慰藉,如今是通過個人消費獲取快感。
  • 超八成Z世代享受彈幕文化 是陌生世界的情感共鳴
    最受歡迎的彈幕形式為「字幕君」等功能性彈幕(73.07%),其次是「吐槽」「造梗」等互動型(57.40%)、評論型(45.32%)、「名場面打卡」等狂歡型(38.59%)。彈幕闖進這屆年輕人的生活廣西一所高校的黃瀟蓓第一次接觸彈幕是在看電影《小時代》的時候,「網頁關不了彈幕,所以就被迫跟著看彈幕。」
  • B站跨年有鬼畜:藍藍路、王司徒和葛叔是如何成為一代青年人的狂歡...
    隨後的十分鐘裡,接連出現了動漫JOJO主題曲、新聞聯播開場音樂、《For the Damaged Coda》、《Butter cup》等B站經典搞笑BGM,最後甚至用《金蛇狂舞》、《二泉映月》等傳統曲目鬼畜《貓和老鼠》,整個節目把氣氛拉到高潮,被稱為全場最佳的「官方大型整活現場」。能讓屏幕內外的觀眾無差別搖頭抖腿地狂歡,當屬鬼畜區的功勞。
  • 四大名著在B站火了,諸葛亮罵王朗、劉姥姥進大觀園的彈幕笑死人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師文靜近日,B站集體上線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大名著電視劇,網友開啟了彈幕狂歡,經典劇被花樣解讀。彈幕網年輕人眼中的四大名著是什麼樣的?年輕人為何熱捧比自己年齡還大的老劇呢?經典老劇為何能屢屢翻紅?彈幕追劇這種文化現象本身很有趣。
  • QQ音樂攜手TME live開啟超長跨年狂歡
    12月26日至31日,QQ音樂攜手TME live打造「Give me Five」超長跨年派對,集結謝霆鋒、Sunnee楊芸晴、五月天、張惠妹四位實力巨星和人氣新銳,並搭配廣受全球年輕人歡迎的TOMORROWLAND電音節,以連續5場多元新潮的Live演唱會,為億萬樂迷解鎖一次史無前例的跨年狂歡。
  • B站全年彈幕14億次,十大彈幕熱詞你知道幾個?AWSL什麼梗
    12月4日,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發布2019年年度彈幕——「AWSL」,這也是B站第三年進行年度彈幕盤點。此外,「淚目」、「名場面」、「妙啊」、「逮蝦戶」、「歡迎回家」等彈幕也入選今年十大彈幕熱詞。
  • B站彈幕:如何在保持內容多元中更健康的發展彈幕生態?
    以下是本文的思維導圖:一、彈幕緣起:為什麼會有人發彈幕有人會看彈幕?彈幕文化最開始的時候起源於日本的Niconico網站,用於觀看動漫發表觀點,後來被Acfun引入到中國,由此開啟了中國的彈幕文化。脫胎於ACG(動漫、漫畫、遊戲總稱)文化的彈幕,主要使用群體是擁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年輕群體。
  • 巴赫金狂歡理論及其價值
    (一)狂歡歷史及其演變:狂歡是西方世界特有的一種文化現象,狂歡式的節慶生活有史以來就在民眾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從古羅馬的農神節到後來的狂歡節、愚人節,都充滿狂歡本質。(二)狂歡的本質與特徵:巴赫金「狂歡」理論的前提是兩種世界、兩種生活的劃分。第一世界是官方的、嚴肅的、等級森嚴的秩序世界,統治階級擁有無限的權力,而平民大眾則過著常規的、謹小慎微的日常生活,對權威、權力、真理、教條、死亡充滿屈從、崇敬與恐懼。
  • 當雙十一成為一種符號
    策劃人語:  從2009年銷售額只有0.52億元,27家品牌參與,到如今僅「天貓雙十一」便吸引超過8億消費者、25萬品牌、500萬商家共同參與,如今的雙十一已成為一種符號,刺激經濟、拉動內需成效顯著,甚至其影響範圍已經輻射到全球
  • B站發布2020年度彈幕,用「爺青回」連接青春和當下
    澎湃新聞記者 夏奕寧  12月1日,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發布了2020年度彈幕,「爺青回」榮登第一。  這是B站第四年發布年度彈幕,前三年的年度彈幕分別為「囍」、「真實」、「AWSL」。今年,B站用戶共發送了22億條彈幕,其中「爺青回」5420359次。
  • 超低功耗 Lattice SensAI 引領網絡邊緣人工智慧設備邁向大眾市場
    萊迪思半導體公司今日推出Lattice sensAI™,一種結合模塊化硬體套件、神經網絡IP核、軟體工具、參考設計和定製化設計服務的完整技術集合,旨在將機器學習推理加快大眾市場IoT應用。
  • 盤點:B站上最令人反感的5種彈幕,建議屏蔽
    B站上是有彈幕禮儀這一說的,同其他視頻網站不同,B站上的彈幕氛圍比較濃鬱,彈幕質量相對來說也比較高。B站上的各種彈幕梗但是,一個彈幕視頻網站,用戶素質再高,低素質或者令人反感的彈幕也還是存在的。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建議直接用「關鍵詞」屏蔽或者舉報,維護良好的彈幕氛圍!
  • B 站發布 2020 年度彈幕:「爺青回」
    IT之家12月1日消息 12 月 1 日,嗶哩嗶哩(簡稱 「B 站」)發布了 2020 年度彈幕,「爺青回」榮登第一。今年,B 站用戶共發送了 22 億條彈幕,其中 " 爺青回」5420359 次。此外,「武漢加油」、「有內味了」、「雙廚狂喜」、「禁止套娃」等彈幕詞也入選年度彈幕前五。IT之家獲悉,這是 B 站第四年發布年度彈幕,前三年的年度彈幕分別為 「囍」、「真實」、「AWSL」。作為一種即時互動方式,彈幕直觀地呈現了觀眾對特定內容的共情反應。每年的年度彈幕,既是對過去一年流行文化趨勢的總結,也是對這一年中最具共鳴的社會情緒的呈現。
  • 為什麼音遊速度那麼快、彈幕遊戲子彈那麼多?
    測試文字來自《天體觀測》歌詞音樂節奏遊戲裡面,類似的感覺就是「操作符號過於密集」,讓大腦處理不過來,跟不上音樂的節奏當然,音遊裡面,還有速度快到變態的極高難度。這種速度,依然很考驗玩家的反應。在這一點上,常玩音樂節奏的玩家,或許也會變得比一般人更習慣「高速」的挑戰。
  • B站發布2020年度最熱彈幕 「爺青回」是什麼梗?
    嗶哩嗶哩,也就是大家俗稱的「B站」深受年輕人喜愛,其彈幕文化也深受年輕人的喜愛。今日,B站發布了2020年度彈幕數據,其中「爺青回」、「武漢加油」、「有內味了」、「雙廚狂喜」、「禁止套娃」入選年度彈幕前五, " 爺青回」發布次數高達5420359次。
  • [視頻]印度色彩節 大象也狂歡
    [視頻]印度色彩節 大象也狂歡     作為色彩節的一部分,印度西北部城市齋浦爾每年都會在節前一天舉辦大象狂歡節。今年有約40頭大象風度翩翩地出席了狂歡活動。據說,大象的這身行頭平均在8萬盧比約合1800美元上下,可謂名副其實的盛裝出行。狂歡節期間,大象除了盛裝遊行還要參加賽跑和大象馬球等活動,來娛樂大眾。而最受歡迎的還是在大象背上向人們潑灑粉末和顏料,在同一時間享受色彩節和大象狂歡節的雙重樂趣。
  • 《重啟》搞笑彈幕,吳邪和柯南是永動機,南派三叔為此ps了一張圖
    朱一龍主演的《重啟之極海聽雷》搞笑彈幕本來氣氛很緊張看到彈幕說 「原來是一隻K歌的雞」然後這個雕塑越看越好笑,哈哈哈哈哈所以有彈幕說,柯南去哪哪兒死人,吳邪去哪哪兒活人。評論有人說,把柯南和吳邪放在一起就是永動機。柯南和吳邪中間的人是誰?結果有人圈了「來去之間」,新浪總裁微博號來去之間,黑稱夾總,這不就是夾在中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