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金狂歡理論及其價值

2021-01-09 騰訊網

巴赫金在各個學科廣受關注,其「狂歡」理論更是引起人們在多學科中進行應用研究。狂歡理論本質上是一種反抗霸權力量、建立普天同慶的自由民主的理想世界的文化策略。

(一)狂歡歷史及其演變:狂歡是西方世界特有的一種文化現象,狂歡式的節慶生活有史以來就在民眾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從古羅馬的農神節到後來的狂歡節、愚人節,都充滿狂歡本質。但這種在中世紀人們生活中尚佔有巨大位置(一年中的1/4時間)的狂歡生活在文藝復興後衰微;17世紀以後,節慶生活被國家化,變成歌舞昇平的慶功會,同時被日常生活化,狂歡逐漸喪失了全民性、自由性和烏託邦的嚮往,人們「自己的世界(狂歡生活——筆者注)成了異己的世界」;巴赫金認為19世紀以降的時代因感性的狂歡生活的退化與消失更是一個麻木的啞巴世界。

(二)狂歡的本質與特徵:巴赫金「狂歡」理論的前提是兩種世界、兩種生活的劃分。第一世界是官方的、嚴肅的、等級森嚴的秩序世界,統治階級擁有無限的權力,而平民大眾則過著常規的、謹小慎微的日常生活,對權威、權力、真理、教條、死亡充滿屈從、崇敬與恐懼。而第二世界(第二生活)則是狂歡廣場式生活,是在官方世界的彼岸建立起的完全「顛倒的世界」,這是平民大眾的世界,打破了階級、財產、門第、職位、等級、年齡、身份、(也是性別——筆者補)的區分與界限, 「國王」也被打翻在地,小丑加冕成「王」,人們平等而親暱地交往、對話與遊戲,盡情狂歡,對一切神聖物和日常生活的正常邏輯予以顛倒、褻瀆、嘲弄、戲耍、貶低、歪曲與戲仿。而一切非平民階層要想在第二世界生活,只有放棄在第一世界的一切權力、身份、地位,才能夠為第二世界所容納。這是「成為民眾暫時進入全民共享、自由、平等和富足的烏託邦王國的第二種生活形式」,「是暫時通向烏託邦世界之路」。

北岡誠司把狂歡的世界感受概括為:

1、脫離體制;2、脫離常規,插科打諢,從等級秩序中解放出來,形成人-人間的相互關係的新形式;3、充滿對立的婚姻:神聖-粗俗,崇高-卑下,偉大-渺小,明智-愚蠢,國王-小丑顛倒;4、充滿粗俗化的降格,狂歡式的汙言穢語與動作對神聖文字和箴言的模擬、諷刺。

(三)狂歡的參與者:「是人民整體,但這是自發的、以民間方式組織起來的整體,外在於並違背它所處於其中的整個現存的強制性社會經濟制度」,人們生活於其中,沒有主體與客體之分,「沒有舞臺,沒有腳燈,沒有演員,沒有觀眾……這是展示自己存在的另一種自由(任意)的形式」 。

(四)狂歡廣場:是狂歡劇目與狂歡語言演出、展示的舞臺,街道、教堂等等都可以成為廣場;廣場更多是全民性、大眾性的象徵,那是毫無顧忌的隨便親暱接觸的狀態與時空,是與他人產生絕對共鳴的場所。

(五)狂歡語言:不拘形式的狂歡語言是製造狂歡氣氛和狂歡感受的關鍵,包括加冕與脫冕,易位、換裝,改變身份、角色,不流血的身體攻擊、打嘴仗,各種罵人話,順口溜、神咒等等,是江湖郎中與商販式的語言,充滿吹噓與言過其實的「最最最最……」喜劇式的打賭與發誓。巴赫金認為正是這些語言充滿狂歡感受,充滿對官方世界的反叛。

狂歡生活是異化暫時消失的生活,它使人們獲得戰勝對彼岸、對神聖物、對死亡的恐懼的力量,獲得抗拒人間權力和壓迫因素的勇氣;它充滿了宣洩性、顛覆性和大眾性,表現出強烈的反體制、反權力、反規範的自由的朝氣蓬勃。這與法蘭克福學派所主張的想像的烏託邦,與馬爾庫塞對「造反功能」的鼓吹,與當代人們所熱衷的主體間性不謀而合。無論東方還是西方,幾千年來,嚴肅文化(官方文化)一直在壓抑、消解著大眾的詼諧文化,詼諧文化也始終在抗爭、解構著嚴肅文化的一統天下。「狂歡」實際上是平民為了建立一個平等自由的世界而演繹出的文化策略。因此,「狂歡」有著不朽的生命力量,即便處在不同的文化體系內,依然能夠喚起反響與共鳴。

相關焦點

  • 橫空出世的李誕:吐槽的背後是青年人的集體狂歡
    「比較獨立思考的,有一些創造力的,對人和善友愛的,追求自由嚮往自由的,能給身邊人帶來一些能量的」,這是李誕對「有趣」一詞的註解;而現在,他的確以藉由網絡掀起一場青年群體「集體狂歡」的旋風。「狂歡」這一概念,最早發揚於前蘇聯文藝理論家巴赫金。他把狂歡精神當成向官方化和教條主義宣戰的一支號角,藉此令人擺脫一切等級關係、特權、禁錮。
  • 表演性話語的又一次狂歡
    3老實說,凡爾賽這個名字的本尊,其實跟「自嘲」及其自我解構這件事情,是搭不上太多關係的。十多年前,還處在少年時代的我,就親身遊歷過法國的凡爾賽宮。那些高懸在頭頂的巴洛克式壁畫,鋪展於腳下的斑斕大理石,身邊鱗次櫛比的水晶燈盞和古希臘式的石膏塑像,深深地震撼了我年幼的心靈。許多年後,我又遊歷了聖彼得堡的葉卡捷琳娜宮和西班牙的馬德裡大皇宮。
  • 經典西方馬克思主義在當代西方的理論效應及其當代價值
    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與價值性的關係問題,是經典西方馬克思主義反覆探討卻又沒法科學解決的理論問題。經典西方馬克思主義不僅重視對馬克思哲學本質和功能的探討,而且也注重從哲學本體論的維度研究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新變化及其對實現當代西方人自由和解放的影響。
  • 「黑暗時期」虔誠聚會的狂歡文化,為何在法國中世紀會走向世俗?
    狂熱的人群,華麗的盛裝,絢爛的花車,奪目的煙火,人們尋歡作樂,宴飲狂歡,提到狂歡節,你肯定會想到這樣的畫面。如今世界上有不少國家都有狂歡節,這個古老的節日源自於歐洲,通常是基督教齋前宴飲和狂歡的日子,後世經過每個國家社會制度和文明的發展變化,遺留下來的形式也不一樣。
  • 學術發展軌跡及其研究特點,一位著名的語言學家,他的影響是什麼
    正是在這段時間,烏斯賓斯基結識了P.O.雅各布森、..博加特廖夫、m.m.巴赫金、O.B.科諾羅佐夫、J..熱金、.V.伊維奇對符號學的鑽研從根本上擴展了烏斯賓斯基的研究興趣:他開始著手藝術等一批著名學者。理論和文藝理論等方面的研究。
  • 發掘「十七年」文學理論的價值
    發掘「十七年」文學理論的價值 2017年01月19日 17:0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馮憲光 字號 內容摘要:「十七年」文論是中國社會主義文學理論建設的開端,在探索過程中也有曲折和失誤。
  • 在城市文化及其空間治理的理論與實踐中穿行——《長江流域城市...
    作者以城市名人文化資源較為豐富的湖北省黃岡市為例,分析了名人文化資源在城市文化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必要性和發揮的重要作用,以及城市名人文化資源開發的定位及戰略路徑;論述了名人文化資源的級差分類、價值評估方法和名人遺址保護及開發態勢,構建了名人文化資源開發的價值評估指標體系,並運用該體系對黃岡市名人文化資源價值進行了評估分析。
  • 路甬祥:全面認識科學技術的價值及其時代特徵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在年會上以「全面認識科學技術的價值及其時代特徵」為題,就該問題進行了深入細緻的闡述。以下為講話全文。而富蘭克林的回答則正代表了近代科學誕生之初多數科學家們對科學價值的認識——科學的價值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顯現出來。    近代科學誕生之初,並沒有顯示出重大的實用價值。近代科學家們基本認為,科學是有關自然、社會和意識的系統而符合理性的知識體系。科學的本質體現在發現新現象,提出新問題,創造新知識,建立新的理論和方法。科學的價值首先體現在對客觀世界的正確認識與合理解釋上。
  • B站跨年有鬼畜:藍藍路、王司徒和葛叔是如何成為一代青年人的狂歡...
    能讓屏幕內外的觀眾無差別搖頭抖腿地狂歡,當屬鬼畜區的功勞。「鬼畜」從哪裡來:草根的音樂到處是土壤「鬼畜」,起源於日本的音MAD,即將素材的聲音作為樂器、用它們來演奏BGM的視頻。在中國,最早流傳的音MAD是《最終鬼畜藍藍路》(《M.C.ドナルドはダンスに夢中なのか?
  • MPA資訊:共生理論及其在公共管理學科的適用性研究
    隨後嘗試將共生及其理論引入公共管理領域,探討共生範疇在公共管理領域的適用性以及可能的意義和面臨的挑戰。> 第一,公共管理領域引入共生及其理論是政府轉型的需要。共生及其理論揭示和研究了經濟組織、主體之間的資源交換關係的規律和機理。這不僅對經濟領域內的產業共生、企業共生、開發區建設與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同時對於理解和推動其他社會領域的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不容置疑的是公共管理領域引入共生及其理論亦具有理論和實踐的雙重價值。
  • 默頓.米勒及其「MM理論」
    2、資本結構與公司價值無關。「MM理論」認為,對股票上市公司而言,在完善的資本市場條件下,資本向高收益公司自由地流動,最終會使不同資本結構的公司價值相等。因此,「MM理論」認為,若以股票市價總值來衡量公司價值,那麼公司的資本結構與公司價值無關。    3、如果籌資決策與投資決策分離,那麼公司的股利政策與公司價值無關。
  • 學習動機理論之自我價值理論
    學習動機理論之自我價值理論美國教育心理學家科溫頓提出了自我價值理論。該理論關注人們如何評估自身價值,其基本假設是當自己的自我價值受到威脅時,個體將竭力維護。自我價值理論認為個體將自我接受作為最優先的追求。這種保護和防禦以建立一個正面自我形象的傾向就是自我價值動機。
  • 人類學對構建非遺學理論體系的學術價值
    ,成為推動人類文明交流互鑑的重要力量。在全球化背景下和現代化進程中,許多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消失的危險,如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學科建設不斷加強,極大地推動了邊緣學科、交叉學科和新興學科的形成與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作為一個重大時代課題已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非遺學學科建設已提上議事日程。
  • 智能包裝「狂歡」下的隱憂
    □魏風軍  當前,智能包裝處於行業「狂歡」之中,似乎是「無包裝不智能,無智能不包裝」。  自2016年初始,國內智能包裝技術就得到了迅猛發展。基於這個考量,為了包裝產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一定要注意「狂歡」下的隱憂,加強監管,杜絕「脫實向虛」「一哄而上」,要基於踏實的技術研發,紮實推進智能包裝的新未來。  眾多盲目的智能包裝「狂歡」實際隱藏著諸多潛在的風險。智能包裝的「狂歡」,離不開當前方興未艾的智能包裝自媒體的推動。同時,部分以智能包裝為名的炒作,其實也可能帶來較大的危害。
  • 蒙格斯智庫:異度均衡的理論價值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蒙格斯智庫按語 異度均衡理論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探討和分析的階段,它同時也給出了相關的數學模型,因此其理論及應用價值是多方面的。異度均衡理論可以廣泛地運用於對這三個層面的各類經濟活動進行評價。限於文章篇幅也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複,文章無法羅列過多的經濟活動實例。因此,為了更有說服力地驗證異度均衡的有效性和通用性,後文將分別基於宏觀層面、中觀層面和微觀層面選擇3個具有代表性的經濟活動實例,通過實際數據將異度均衡理論運用於對不同層面經濟活動進行評價分析。
  • 鮑德裡亞對馬克思拜物教理論的誤識及其方法論根源(2)
    三鮑德裡亞對馬克思拜物教理論的誤識有其深層的方法論根源。此時,真正支撐鮑德裡亞對馬克思拜物教理論及其政治經濟學進行顛覆性批判的方法論基礎,不僅包括索緒爾和巴特的符號學方法,更根本的是莫斯和巴塔耶的象徵交換與非生產性耗費理論。
  • 馬克思生態倫理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在馬克思的著作中蘊含著深刻的生態倫理思想,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世界觀與方法論的指引,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馬克思生態倫理思想的理論內涵馬克思的生態倫理思想肯定了人與自然界之間的內在關聯,將倫理關懷的對象延伸到自然界,使人在尊重自然界價值的基礎上達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道德責任目標。人與自然界具有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