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師文靜
近日,B站集體上線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大名著電視劇,網友開啟了彈幕狂歡,經典劇被花樣解讀。
彈幕網年輕人眼中的四大名著是什麼樣的?年輕人為何熱捧比自己年齡還大的老劇呢?經典老劇為何能屢屢翻紅?彈幕追劇這種文化現象本身很有趣。
1986年版《西遊記》、1987年版《紅樓夢》、1994年版《三國演義》、1998年版《水滸傳》央視四大名著是四大名著最經典的電視劇版本,劇迷對這四部劇版本的要求也很精細,看首播、原版的呼聲很高,還能區分這四部劇的一剪、二剪、定稿、錄像帶、DVD等版本的細節不同,雖然B站上傳的不是網友認定的最好版本,但四大名著號召力強大,播放量每天都在增長。
四大名著電視劇放在彈幕文化最蓬勃的B站,定會催生年輕觀眾對經典作品花樣百出的解讀,這種解讀用詞流行,網感十足。
比如,《紅樓夢》中賈母問黛玉都念過什麼書,網友發了滿屏的專業課書名。名句「這個妹妹我見過」,被網友笑稱已是最俗搭訕套路。寶玉送黛玉表字「頻頻」,網友一致反對,稱應該是「懟懟」。
《水滸傳》潘金蓮餵武大郎食砒霜,網友結合周杰倫新歌發彈幕「給愛人一杯Mojito」,接下來是觸發主線任務。主線任務是遊戲詞彙,任務通關可將玩家帶領到更高級別,意指武松血濺獅子樓。
四大名著電視劇第一大彈幕轟炸區是《西遊記》「取經女兒國」,目前彈幕5萬餘條。「戰歌」《女兒情》響起,彈幕開始轟炸。
該集對原著改編非常成功,唐僧和女兒國國王更人性化,比原著精緻、感人很多,十幾分鐘感情戲令人難忘懷。女王通過戲水鴛鴦、「萬物成雙對」瘋狂暗示唐僧,讓他解救眼前怨女曠夫,且主動求婚,有了當下流行的「爽感」女主味道,這被網友解讀為「好直接」「太會撩」。世間事常難遂人願,女王最後叫一聲「御弟哥哥」,唐僧不忍回頭,彈幕全是「淚目」「全劇終」。
有網友說,小時候以為唐僧躲過了一劫,長大了才知道唐僧是錯過了一生。這種解讀更私人化,與嚴肅正統解讀經典有天壤之別。
四大名著第二大轟炸區是《三國演義》「智收姜維」一集。前半集收姜維,後半集諸葛亮陣前罵死王朗,彈幕迅速飆升到3萬條。
這一集彈幕活躍度能超越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舌戰群儒、秋風五丈原等名段,是因諸葛亮舌戰王司徒本身就是B站名場面,被網友做成各種饒舌鬼畜流行於網絡。著名臺詞「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也是彈幕文化流行語。為迎接這一高能場面,觀眾率先到69集打卡,彈幕齊發「全體起立」。
兩大彈幕區可以看出,彈幕文化對於年輕人來說,是一種集體的狂歡、興奮,過程中有從眾行為,也有群體認同感。數十萬人扎堆追劇,即時互動,也只有彈幕社交才能實現。當大家同時發出「全體起立」時,網生代年輕人的網絡社交需求心理得到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