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中美瑞德西韋實驗結果為何大相逕庭?曹彬:中國研究設計更...

2021-01-10 新浪財經

來源:鈦媒體APP

鈦媒體5月1日消息,美國生物製藥公司吉利德科學(Gilead Sciences Inc., GILD)於29日美股盤前發布新冠肺炎候選治療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針對397名新冠肺炎患者的一項開放標籤III期SIMPLE臨床試驗結果。

公告中,吉利德表示,瑞德西韋美國試驗已達到主要評估指標。

結果顯示,新冠患者接受瑞德西韋10天治療與5天治療的臨床改善情況相似,接受5天瑞德西韋治療的患者中,至少有50%的患者新冠症狀有所改善。此外,64%的患者在14天內出現臨床改善,61%的患者最終出院。兩組治療均未發現新的不良事件。

在30日凌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再公布另一個評估瑞德西韋治療新冠肺炎臨床試驗(ACTT)結果,該研究涉及1063名患者的隨機對照試驗,數據顯示,接受瑞德西韋的新冠疫情患者的恢復時間比接受安慰劑的患者快31%(p

受此消息影響,吉利德股價在美股盤前迅速漲超10%。整個市場也因此得到提振。截至今早美股收盤,吉利德股價上漲5.68%,報收83.14美元。市值超過千億美元。

然而,更早些時候,中國團隊發布的另一項關於瑞德西韋應用於中國新冠重症患者的研究,則顯示出相反結果。

同樣在4月30日凌晨,中日友好醫院的曹彬教授和北京協和醫學院王辰教授率領的研究團隊,在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上發表瑞德西韋治療中國重症患者的隨機雙盲試驗結果。此前,吉利德科學已宣布,由於入組人數不足,這項臨床試驗已提前終止。而這次發布的科研論文,是基於對試驗終止時已經入組的237名患者的分析結果。

結果顯示,瑞德西韋沒有顯示出具有統計學意義的臨床獲益。也就是說,瑞德西韋對於重症患者無顯著療效。

曹彬團隊研究同時指出,雖然沒有達到統計顯著標準,但瑞德西韋加快了這些患者臨床改善的時間。

瑞德西韋從出場開始,就被冠以「人民的希望」,大眾對其期望值很高。一夜之間,3項瑞德西韋治療全球新冠患者的臨床試驗數據都已經公布,但為何會出現這樣大相逕庭的結果?

WHO洩露瑞德西韋臨床療效「負面」,吉利德否認

瑞德西韋是一種核苷酸類似物前藥,能夠抑制依賴RNA的RNA合成酶(RdRp),由吉利德科學公司(Gilead)研發,更多被應用於對抗伊波拉病毒當中。瑞德西韋至今仍是一種在研藥物,尚沒有得到任何監管機構的批准。

瑞德西韋之所以備受關注,也是因為其他新冠候選藥物療效不顯著。

從公開資料來看,氯喹(Chivukula)、輕氯喹、洛匹那韋的實驗結果也都不盡如人意。美國麻省總醫院肺與重症醫學科的醫學家,醫學博士Raghu Chivukula指出,這些藥物可能根本無效,而且,如果患者使用了,也可能有副作用,甚至超過新冠病毒感染的威力。

時間倒回至兩個月前。

1月31日,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刊發美國首例新冠肺炎診療證明論文,本著「同情用藥」(compassionate use)原則,使用瑞德西韋後,該新冠患者的臨床症狀得到了改善,病情出現了迅速緩解跡象。這被更多人認為是,瑞德西韋對新冠肺炎是有效的。

此外,在日本治療 14 名美國新冠肺炎患者使用瑞德西韋後,多數患者康復。

2月2日,吉利德科學宣布,該公司和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FDA)、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世界衛生組織(WHO)等全球衛生機構密切合作,展開臨床試驗,預計4月末結束。

經過兩個月在臨床上不斷試驗後,4月14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布53名使用瑞德西韋治療重症新冠肺炎的試驗結果。數據表明,53名患者中有36名(68%)觀察到臨床改善,一半以上的患者擺脫「呼吸機」。其中有7名患者死亡,死亡率13%。研究人員認為,這個結果要優於此前洛匹那韋在新冠中的效果。後者在28天死亡率為22%。

當時就有學者稱,瑞德西韋可以當作新冠特效藥物使用在美國新冠醫療方案中。

然而,爭議點就在十天後到來。

4月24日凌晨,瑞德西韋在中國進行臨床試驗的部分數據被提前公布在了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官網上。

數據顯示,在接受瑞德西韋的158名新冠肺炎患者中,儘管多數患者發熱和呼吸道症狀可迅速恢復,治療一周後出院,但其中有多人死亡,實驗組病死率達13.9%,接受正常治療的病死率僅為12.8%,兩者無明顯差異。此外,該藥還顯示出明顯的副作用,導致了18名患者退出試驗。

這一消息直接讓吉利德科學的股價大跌,盤中跌4%,報77.78美元。

兩個小時後,吉利德科學發布公告,證實該消息的真實性,並表示,試驗結果還未完全發布,提前洩漏的試驗可能是「不完美的」,由於提前終止了入組過程,這可能會影響到最終的試驗結果。

吉利德科學在當時表示,該公司已經為美國、歐洲和日本的數百名患者提供了瑞德西韋。但這些案例並不能說明瑞德西韋對新冠肺炎有效,嚴格的結論仍需等待隨機雙盲對照臨床試驗結果。

如今,實驗數據全數出爐,如文章開篇所言,呈現出了與WHO公布相反的結果。

我們需要捋清的是,同一種藥物,在進行了幾項極為嚴格的臨床試驗後,究竟是哪些因素導致了截然相反的結論出現?

哪些原因會導致截然相反的結論出現?

鈦媒體App在閱讀了科研團隊目前公布出來的研究資料後,發現有這幾項不同。

首先是論文數據中病入入組標準不同。根據曹彬等人在《柳葉刀》發文指,原計劃該試驗有453名入組的患者,但由於國內疫情迅速好轉,最終只有237名實際入組,儘管仍是隨機分組,但遠遠小於NIH發布的1063例患者隨機、對照、雙盲試驗入組數量。

根據Clinicaltrials.Gov(臨床試驗資料庫。它是NIH下屬機構)提供的數據顯示,在核酸檢測確診的前提下,中國臨床試驗入組均為重症患者,即要求出現影像學特徵,且血氧濃度低於94%,NIH入組患者並未區分輕、中、重症,僅需滿足有影像學證據、血氧低於94%、需要給氧、需要呼吸機四個條件之一,即可入組。此外,中國試驗要求入組患者出現症狀在12天內,且30天內未接受其他試驗性藥物治療,NIH對此無要求。

愛丁堡大學醫學統計學教授、臨床研究中心主任約翰·諾裡(John Norrie)(他沒有參與試驗)在《柳葉刀》上發布的評論文章稱,中國的臨床試驗設計是很好的,試驗執行情況不錯,但數據可能不具有統計學意義,所以無法得出確切結論。「既不能證實瑞德西韋至少能產生一定的臨床效果,也無法排除瑞德西韋的有效性。

曹彬則認為,237例患者不算少了,如果瑞德西韋真的是神藥,自然有療效顯現。他表示,每個醫生都有自己的判斷,數據只是統計學結果,最終瑞德西韋是否可以成為新冠特效藥,要放在臨床背景下重新判斷,而非0和1一樣,斷然下定論。

曹彬同時指,基於美國試驗的定義和過程,儘管瑞德西韋不是新冠特效藥物,但可認為其有一定療效。

其次是臨床研究終點設計的不同。曹彬在4月30日接受多家媒體採訪時表示,研究終點不同導致了結果的差異,中國的研究設計更嚴格。

臨床終點指的是,用於評估藥物療效和安全性等藥物作用有關的效應變量,其中包括主要臨床指標和次要臨床指標,這兩者是完全不同的,一個與研究掛鈎,另一個則事實支持性指標。

曹彬領銜的瑞德西韋重症試驗的主要終點指標為臨床改善的時間(TTCI),定義為從研究治療藥物(瑞德西韋或安慰劑)隨機分配到出院,或者是臨床狀態級別降低兩級所需的時間(以天為單位)。

患者臨床狀態以6分複合指標顯示,分別為:

6.死亡;5.重症監護病房,需要ECMO和/或IMV;4.重症監護病房/住院治療,需要NIV / HFNC治療;3.住院,需要補充氧氣(但不需要NIV / HFNC);2.住院治療,不需要補充氧氣;1.出院或達到出院標準(出院標準定義以新冠診療方案為準)。(註:縮寫:IMV,有創機械通氣;NIV,無創機械通氣;HFNC,高流量鼻導管)

而美國NIH臨床試驗主要終點指標定義為:29天內「臨床恢復時間」。

簡單來說,美國新冠患者恢復指三種情況:一,住院,不需要氧氣支持;二,不住院,行動受限或需要氧氣支持;三,不住院,行動不受限(不需要氧氣支持)。而8分量表則作為重要的次要終點指標出現。

從主要終點來看,美國設計的指標為臨床恢復時間,中國則是設計了基於6分量表的臨床改善時間。「NIH的恢復定義比較寬泛,包括住院,但不需要氧療、出院(但可能仍有活動受限、需要吸氧),相當於我們的1-2級+回家吸氧。」曹彬表示。

也就是說,兩個研究終點指標的不同,直接導致兩個團隊研究數據產生差異性。

曹彬認為,這相當於是兩個試驗過程,無法完全去進行比較。

我們的主要終點,就類似大學考試的綜合成績,這個是比較公認的,也是比較嚴格的,美國NIH就比較簡單,就像是只看數理化成績,它用這幾個簡單的(標準)作為主要終點。這兩項研究的嚴格程度是不一樣的。

第三點僅為猜測:中美兩國試驗時使用了其他藥物。

根據《柳葉刀》論文提供的說法,中國試驗允許患者同時使用洛匹那韋利託那韋、幹擾素和糖皮質激素,但並未透露患者應用其他藥物以及中藥是否會造成入組排除。

曹彬指,患者此前可使用治療指南推薦的藥物,且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用藥相匹配,除是否使用瑞德西韋外,沒有其他幹擾因素。

對於這一說法是否會影響試驗效果,暫時還未有完全定論,仍需觀察。

目前,根據吉利德科學公司官網提供的信息,瑞德西韋在6項臨床試驗中接受檢驗。除了在中國已經停止的兩項臨床試驗以外,吉利德科學公司啟動了兩項隨機、開放標籤全球性3期臨床試驗。

預計5月底,瑞德西韋將公布來自第二項SIMPLE研究的數據,從而評估瑞德西韋在中度新冠肺炎患者中的5天和10天給藥持續時間。有學者指,這一數據沒有對照組。

曹彬等人在《柳葉刀》論文中建議,需要進一步觀察瑞德西韋用於早期發病患者和高劑量研究,以及與其他抗病毒藥物或抗體藥物聯合用藥的研究。

但即便是在美國的學術界,也並不是全都認可吉利德科學所公布的實驗結果。

據《紐約時報》報導,美國心血管疾病學會 (ACC) 主席、克利夫蘭臨床中心史蒂文·尼森(Steven Nissen)提出了質疑。他表示,吉利德科學的研究尚未公開數據,在沒有同行評議的前提下,直接公開發表試驗結論是「違法」的,科學家需要看到數據而非如此草率地結論。

史丹福大學傳染病學專家米歇爾·巴裡(Michele Barry)直接表示,「這是有缺陷的研究,瑞德西韋不是一個神奇的藥物」。

不過,美國總統川普已經在29日的白宮簡報會上表示,他希望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儘快行動,批准瑞德西韋用於治療新冠肺炎。

美國吉利德科學公司的CEO丹尼爾·奧戴(Daniel O'Day)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該公司已準備好了5萬多個療程的瑞德西韋,將在美國監管機構批准其緊急使用後立即發貨。預計到今年年底,吉利德可以生產足夠的瑞德西韋來治療一百萬新冠患者。

相關焦點

  • 曹彬談瑞德西韋試驗:堅持對照組設盲
    曹彬表示:「正在對瑞德西韋重症組的數據進行分析研究。」他未透露相關試驗的進展以及患者最終的入組情況。  曹彬因負責中國瑞德西韋藥物臨床試驗而備受關注,4月12日晚間,他在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精準醫學專業委員會組織的一場學術分享中,重申了其對瑞德西韋藥物嚴格臨床試驗設計的立場。
  • 瑞德西韋有效嗎?全球7項臨床試驗尚未公布結果,中國臨床研究入組...
    ↑曹彬 圖據新華視點該項試驗於中國新冠肺炎疫情處於上升期時開始,其試驗結果飽受人們期待。在等待臨床試驗進行的時間裡,瑞德西韋被戲稱為「人民的希望」,甚至有不少誇張言論稱入組臨床試驗的新冠肺炎患者用上瑞德西韋以後症狀迅速改善。然而,對於精心設計的雙盲實驗來說,上述言論實在有違科學精神,不久便有數名專家對「迅速起效論」進行了批評和闢謠。
  • 瑞德西韋三項試驗結論不同 專家:或與樣本量、研究終點有關
    研究顯示,與對照組相比,瑞德西韋並未加快重症患者的恢復速度,也未降低病死率。為何針對同一種藥物的臨床試驗,會有不同的結果?福奇稱,在第一時間公布這一結果的原因是從倫理角度出發,告知接受安慰劑治療的患者,他們可以接受瑞德西韋的治療。有關試驗結果的更詳細信息,包括更全面的數據,將稍後發布。他樂觀地認為,瑞德西韋將成為新冠肺炎患者的「標準治療」的一部分。
  • 瑞德西韋三項試驗結論不同,專家:或與樣本量、研究終點有關
    研究顯示,與對照組相比,瑞德西韋並未加快重症患者的恢復速度,也未降低病死率。為何針對同一種藥物的臨床試驗,會有不同的結果?福奇稱,在第一時間公布這一結果的原因是從倫理角度出發,告知接受安慰劑治療的患者,他們可以接受瑞德西韋的治療。有關試驗結果的更詳細信息,包括更全面的數據,將稍後發布。他樂觀地認為,瑞德西韋將成為新冠肺炎患者的「標準治療」的一部分。《科學》雜誌4月29日的一篇報導認為,在這項大規模的對住院患者進行的嚴格控制的臨床試驗中,瑞德西韋療法首次顯示出令人信服的效果,儘管效果並不大。
  • 曹彬談瑞德西韋: 未宣稱重症試驗終止與否 堅持對照組設盲
    因負責中國瑞德西韋藥物臨床試驗而倍受關注的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教授,4月12日晚間在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精準醫學專業委員會組織的一場學術分享中,重申了其對瑞德西韋藥物嚴格的臨床試驗設計的立場。第一財經記者就瑞德西韋中國臨床試驗的進展向曹彬教授提問。曹彬教授表示:「正在對瑞德西韋重症組的數據進行分析研究。」
  • 瑞德西韋有效嗎?全球7項臨床試驗尚未公布結果
    曹彬 該項試驗於中國新冠肺炎疫情處於上升期時開始,其試驗結果飽受人們期待。在等待臨床試驗進行的時間裡,瑞德西韋被戲稱為「人民的希望」,甚至有不少誇張言論稱入組臨床試驗的新冠肺炎患者用上瑞德西韋以後症狀迅速改善。然而,對於精心設計的雙盲實驗來說,上述言論實在有違科學精神,不久便有數名專家對「迅速起效論」進行了批評和闢謠。
  • 中國首個瑞德西韋雙盲試驗結果出爐:無效!和美國結果截然相反
    這是全球首個關於瑞德西韋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多中心臨床試驗結果,由國家呼吸疾病臨床研究中心、臨床醫學研究所、中日友好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等25家單位的研究人員實施。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約翰·諾裡教授也發表了一篇述評,認為這項研究「設計合理,實施良好,具有較高的方案依從性,且極少失訪」。
  • 瑞德西韋在中國臨床試驗結果發表,未達研究方案設計的預期療效
    瑞德西韋在中國的臨床試驗,一直備受關注。4月29日晚,國際醫學期刊《柳葉刀》在線發表論文《瑞德西韋用於成人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多中心試驗》。昨天,主導這項研究的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和中日友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醫師王業明在中國呼吸學科垂直新媒體平臺《呼吸界》上發表署名文章,七問七答詳細解讀了瑞德西韋臨床試驗過程及結果。問題1:瑞德西韋治療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臨床試驗的概況如何?答:1月31日臨床試驗方案通過倫理審查。
  • 瑞德西韋臨床試驗結果4月揭曉 中國三項專利已獲批
    針對吉利德公司倍受關注的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在中國臨床試驗的進展以及相關的專利申請授權情況,2月25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何志敏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臨床試驗目前正在進行,4月27日公布初步結果。
  • 中美兩項瑞德西韋雙盲對照研究公布數據,結果真的截然相反嗎?
    記者 | 謝欣1北京時間4月29日晚至4月30日凌晨,吉利德科學的潛在新冠治療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的3項臨床試驗先後公布了研究結果,其中由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教授主導的在武漢金銀潭醫院開展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雙盲臨床試驗結果,與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主導的一項雙盲研究被認為研究結果相左,引發熱議。
  • 3項「瑞德西韋」試驗結果刷屏,中美結論相反?
    今天4月30日,中國曹彬教授科研團隊、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美國吉利德公司3個科研團隊幾乎同時發布了各自的研究結果。01 中國曹彬教授團隊瑞德西韋治療重症COVID-19患者隨機雙盲試驗結論:未能觀察到顯著的臨床受益,不具有結論性意義。
  • 隱瞞抗病毒實驗結果,與歐盟籤約超10億,瑞德西韋吃相真難看
    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4月29日公布的一項大規模臨床研究階段性分析(指實驗最終數據還未定型期間的分析,譯者注)。瑞德西韋降低了重症患者的臨床康復時間中位數,從15天降低到了11天。但同一天發布的中國研究則顯示,瑞德西韋並未讓患者顯著獲益。
  • 親歷者講述瑞德西韋研究幕後故事,中國研究與美國研究有何區別?
    2020年2月6日啟動至今,研究團隊積極努力推動本試驗的進行,在揭盲前從未對中國瑞德西韋臨床試驗結果作任何評價。在獲得研究結果後,第一時間向上級相關主管部門,並通過專家論證。此外,本著公開透明的原則,向世界衛生組織分享了研究結果。2020年4月29日,研究經過嚴格的同行評議和《柳葉刀》(Lancet)編輯嚴謹的審稿和字斟句酌的修改,順利發表。
  • 人民的希望:瑞德西韋臨床試驗結果出來了!
    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最新發表重磅文章報導瑞德西韋治療新冠肺炎的療效,這是瑞德西韋第一個臨床試驗結果:,瑞德西韋效果良好,可以大大改善重症病人臨床表現,顯著降低機械通氣患者的病死率。吉利德(Gilead)董事長兼執行長Daniel O』Day表示,瑞德西韋現有的供應量共計為150萬劑,根據在臨床試驗中正在研究的最佳治療時間來計算,這一供應量可以滿足超過14萬個療程的患者治療
  • 瑞德西韋在中國臨床試驗結果發表,7個熱點問題的解讀來了
    瑞德西韋在中國的臨床試驗,一直備受關注。4月29日晚,國際醫學期刊《柳葉刀》在線發表論文《瑞德西韋用於成人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多中心試驗》。昨天,主導這項研究的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和中日友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醫師王業明在中國呼吸學科垂直新媒體平臺《呼吸界》上發表署名文章,七問七答詳細解讀了瑞德西韋臨床試驗過程及結果。問題1:瑞德西韋治療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臨床試驗的概況如何?答:1月31日臨床試驗方案通過倫理審查。
  • 首個瑞德西韋臨床試驗結果出來了
    新冠肺炎特效藥「候選人」瑞德西韋(remdesivir),雖然還未獲批上市,但已經在「同情用藥」的原則下,於各國展開臨床治療。4月10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刊登了一份瑞德西韋在同情用藥情況下治療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研究報告。結果顯示,68%的患者在用藥後症狀出現改善,13%的患者結束療程後死亡。
  • 《柳葉刀》:中國隨機雙盲新冠重症試驗提前終止,瑞德西韋結果如何...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眾多在臨床試驗中接受檢驗的候選藥物中,瑞德西韋(remdesivir)無疑是被人們寄予厚望的一款抗病毒療法。今日有3項瑞德西韋的臨床試驗幾乎同時匯報結果。
  • 瑞德西韋在美獲批上市,官方蓋章意味著「效果好」嗎?
    文章指出,對於瑞德西韋的價值,許多科學家持懷疑態度,特別是FDA在批准時並未諮詢外部專家委員會,也未參考所有瑞德西韋的臨床對照試驗。而作為批准依據的三個研究中,瑞德西韋也並非總是有效。該研究涉及了輕症、中度和重症患者。其中接受瑞德西韋的患者恢復時間中位數為10天,而對照組為15天。研究的初步結果於4月29日通過新聞發布會發布,最終論文發表於10月8日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參考的第二個和第三個臨床試驗,由瑞德西韋的製造商吉利德公司資助。
  • 梳理瑞德西韋在治療COVID-19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
    瑞德西韋(Remdesivir, GS-5734)是一種核苷酸模擬前藥,具有廣泛的抗病毒活性。它以前已在實驗室實驗中可保護動物免受多種病毒的感染。已有實驗證實這種藥物可有效治療感染伊波拉病毒和尼帕病毒的猴子。它還被研究在人體中用於治療伊波拉病毒病。如今有多項研究表明瑞德西韋也有望用於治療COVID-19,而且已經開展了多項臨床試驗來驗證瑞德西韋的安全性和療效。
  • 北京協和醫院等合作解析新冠RNA複製酶結合瑞德西韋的結構並揭示其...
    合作團隊首次解析新冠肺炎病毒重要藥靶RNA複製酶和抑制劑瑞德西韋(Remdesivir)的高分辨冷凍電鏡結構,闡述RNA複製酶結合RNA的模式,以及瑞德西韋抑制RNA延伸的機制,為基於病毒基因的複製酶的抗新冠病毒藥物以及廣譜抗病毒藥物研發提供了理論機制和結構基礎。《Eurekal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