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時中鍛鍊,尖鋒上、迸出光輝——中國古代鐵器的發展和特點

2021-01-15 杞棠鑑定

鐵器是用鐵礦石冶煉加工製作而成的器物。它的發明,使人類歷史發生了化時代的進步。中國在商代已知用隕鐵加工製作鐵器,如河北藁城臺西商代遺址和北京劉家河商墓出土的鐵刃銅鉞,其刃部即為隕鐵製成。現在已知在西周晚期出現人工冶鐵製品,春秋時期開始冶鐵和使用鐵器。在考古中,已發現春秋時期的鐵器,多見於湖南長沙地區。初期鐵器多為小型工具,如削、凹口鋤、刀等。但也有經鍛制而成的中碳鋼劍,白口生鐵鑄造的鐵鼎等。戰國中期以後,鐵製工具在農業、手工業中逐漸取得了支配地位,對社會生產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鐵器看已在七國地區以及北方匈奴、東胡和南方百越等廣大地區均有發現,表明戰國時期冶鐵技術的進步與發展。

東周鐵器的種類有農具、手工工具、兵器和雜用器等。其中以農業和手工工具為大宗。農具有V形鏵冠、、鋤、鐮、臿、鏟等,每種農具又有不同的形狀,如鋤有六角形鋤、梯形鋤、凹形鐵口鋤、五齒鋤。手工業工具有斧、錛、錐、錘等。兵器有劍、戟、矛、匕首、胄。雜用器具有刮刀、削、環、鉤、帶鉤及青銅器附件,如鼎足、鐵鋌等。

早期鐵器製品材料多為塊煉鐵,即在較低溫度的固體狀態下,用木碳還原法煉成的比較純淨的鐵。在製作器物時,須經鍛造。同時,生鐵鑄器也已出現,並開始使用熱處理技術,以增加其強度和韌性。春秋晚期,已出現中碳鋼製品,經科學檢測,長沙出土的鋼劍即為中碳鋼製品,其金相組織比較均勻,可能已經過高溫退火技術處理。這表明春秋晚期到戰國早期,塊煉鐵已經發展為塊煉滲碳鋼。與此同時,白口生鐵也已發展為韌性鑄鐵。

戰國中期以後,冶鐵技術與工藝又有了較大發展,使金屬鐵的性能得到了進一步提高。河北易縣燕下都遺址第44號墓出土的鐵器,經對其中9件兵器金相考察,有6件為純鐵或鋼製品,3件為經過柔化處理或未經處理的生鐵製品。從而得知已在塊煉鐵中增碳製造高碳鋼,並已經掌握了淬火技術,這是冶鐵技術的一大提高,意義重大。從一些冶鐵遺址中出土的熔鐵爐、鼓風管、煉渣及製作鐵器的陶範,可以對冶鑄技術有進一步了解。特別是河北興隆出土的一批鐵製鑄範,計42副87件,包括農具、工具、車具範,並有內外範之分,有單合範和雙合範,其本身就是質量很好的百口鐵鑄件。其中有些鑄範設有防止變形的加強結構和金屬芯。這批範的設計和鑄造工藝都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西漢冶鐵技術與工藝繼續向前發展,水平不斷提高。至遲在西漢中期,灰口鐵、鑄鐵脫碳鋼已經興起,之後,又發明了生鐵炒鋼和熟鐵的新工藝。漢初,冶鐵業多為諸侯王和富豪控制。漢武帝時,曾在各地設置鐵官,壟斷全國冶鐵業,並實行專賣政策。它對冶鐵業的發展影響很大。西漢鐵器的製造和使用量很大,已普及全國,在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以及軍事方面,均佔居重要地位,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這一時期鐵農具有犁、、鏟、鍤、鋤、耙、鐮等。鐵工具有斧、錛、錘、鑿、刀、鋸、錐等。兵器有長劍、矛、戟、鏃、鎧甲、鐵蒺藜和新出現的環首大鐵刀等。生活用具有鼎、爐、釜等容器和炊器,還有廚刀、剪刀、火鉗、鑷子、帶鉤、以及釣魚鉤、縫衣針等。

20世紀50年代以來,調查、發掘了不少冶鐵遺址,特別是河南鞏縣(今鞏義市)鐵生溝和南陽瓦房莊等遺址的大規模發掘,使我們進一步了解到當時的冶鐵設施、操作過程和技術水平。漢代鐵器中用塊煉鐵作材料的鍛件,有許多已達到鋼的標準。西漢中期,採用反覆鍛打的方法製造百鍊鋼,即將塊煉滲碳鋼鍛打成早期的百鍊鋼。河北滿城漢墓(劉勝墓)中出土的佩劍,便是百鍊鋼的早期產品。鐵器中用生鐵作材料的鑄件,許多為展性鑄鐵。西漢早期以後,煉鐵技術和工藝進一步發展,出現了不少灰口鐵鑄件,其特點是硬度較低、脆性較小、耐磨,潤滑性能良好。同時,還發明了利用熱處理方法,使鑄鐵在固體狀態下脫碳成鋼的新技術與工藝。西漢晚期,在冶鐵技術進一步發展的情況下,又出現了用生鐵炒煉成鋼的新技術,所得產品為炒鋼。

東漢以後,鐵器的種類無大的變化,但冶鐵和煉鋼技術與工藝不斷創新發展。東漢時期,炒鋼和百鍊鋼技術在原有基礎上繼續發展。南北朝時期,發展了雜煉生揉的灌鋼技術與工藝。

自西周晚期迄於南北朝時期,冶鐵技術與工藝不斷發展,終於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古代冶鐵技術體系。鐵器製品越來越多,種類日益複雜,在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在軍事方面,都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發揮著重大的作用。

清乾隆鐵柄鯊魚皮鞘輔德劍

圖片來源於網絡、故宮博物院等;文章內容參考自網絡、書籍;若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

相關焦點

  • 展覽|石器、青銅、鐵器,這些礦物與人類的發展進程有關?
    早在原始社會,史前人類就開始探索礦物,並將其廣泛運用到生產和生活中。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正反映了古代人們對礦物的認識不斷深入,礦物與人們生活生產的關係緊密相連。
  • 品尖鋒文化,解產品之源
    尖鋒教育集團公司產品解讀會上半場「尖鋒教育集團公司產品解讀會」上,教學教研中心總監王建星從產品來源底層邏輯切入,多個維度對公司產品進行解剖呈現,並表明產品是企業價值的具體載體、是企業戰略的呈現形式、是企業發展著力點,而有生命力的產品一定是教育理念和企業文化的具體呈現。
  • 強勢起航,2020尖鋒品牌戰略發布會!
    品牌部經理錢金解析品牌推廣策略他表示,尖鋒教育站在十多年的積累沉澱之上,堅守「以人為本」的宗旨,踐行「理智誠實、成果導向、整車思維」的作風,堅定「以孩子健康成長為中心,以員工成長發展和孩子家庭成長為基本點」的價值觀,在產品升級
  • 中國古代冶鐵術起源探尋
    隨後,有學者從文化交流的角度指出鐵器由西亞傳入的可能性。更有學者推測,青銅器、鐵器皆「最初導源於西亞的青銅器和鐵器,首先影響到新疆地區,然後到達黃河流域」。不過,也有學者認為,中國的冶鐵術分別在公元前1000年和公元前800年前後獨立起源於我國的新疆地區和中原地區。
  • 中國古代冷兵器的發展史是怎樣的?
    隨著人類生產力的發展,不同時期冷兵器的變化也是古代社會進步的直接體現。在這條有5000年歷史的長河中,冷兵器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它們都代表著古代人類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巨大進步,同時又具有不同的歷史意義。歷史記載楚龍元、 秦太甲、 貢氏、 吳幹強、 謝氏、石器時代和屬於該建築的石器時代的具體日期是未知的。根據目前的考古發現,舊石器時代的人最開始對原始生產工具改造,如開始製造石刀、石槍等,石器就從此誕生。
  • 中國古代的高科技:影響世界的煉鋼術、大型水利工程
    其實在中國古代除了造紙術、火藥、指南針、印刷術等偉大發明處,中國還有煉鋼術、水利工程的兩項技術中改變中國歷史的光輝歷史。這是迄今為止我們見到的中國最早的鋼製實物。說明了中國人在春秋晚期起就有煉鋼生產了,煉鋼生產在中國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生產鋼的國家,早在漢匈戰爭的時期,中國人就用鋼鐵鑄造的武器贏得了得優勢。首先是漢文帝年代的冶鐵技術,早就被公認為中華文明的強大招牌,春秋戰國年間,就首創生鐵鑄造技術,鼓風高爐等設備更全球領先。
  • 中國古代冶鐵史:技術和產量超一流,曾長期領跑世界!
    作者:梅劍銘我們都知道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留下無限的光輝,所以如果要說現在這個世界上哪個國家有資格稱自古以來,我想中國如果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吧!但是鋼鐵冶煉技術也是其中極其璀璨的一顆明珠,縱觀世界歷史,中國當然並不是最早使用鐵器的國家,然而中國古代的冶鐵技術和產量是如此的先進和巨大,真的是讓人不得不嘆服。今天小編就帶你一起輕鬆了解我國牛逼的鋼鐵處理技術。在戰國時期,我國就已經掌握了脫碳、熱處理技術方法了,韌性鑄鐵已經可以煉製並投入到農業生產中了。
  • 跑跑手遊傳說賽車尖鋒地獄火性能測評
    全新傳說級競速賽車「尖鋒地獄火」於5月1日爆裂登場。看到這輛新賽車稜角突出的鋒銳造型,大家對它的性能表現是否也更加期待了呢?今天就讓我們以賽道實測為大家展現尖鋒地獄火的卓越性能吧!卓越性能 均衡強悍百鍊神鋒尖鋒地獄火作為尖鋒的最新款式,延續了尖鋒系列如同次世代戰機一般的翼身構造,配合鋒銳造型車身,飛速疾馳時猶如破空的利刃。
  • 中國古代的寶刀寶劍都是什麼成分,真的是用天外隕鐵打造的嗎?
    中國古代分好幾個階段,在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元年左右,一直是青銅器時代。,硫,微量的碳以及一些鐵、硫的合金和氧化物,這個時候的鐵以現在冶金分類的話可以大致認為是生鐵,生鐵的硬度要較青銅高很多,且打磨之後也較為鋒利,但是由於有硫的存在導致鐵的柔韌性不是很高,脆性也較鋼材有所區別。
  • 中國古代的天象記錄,為後世留下了悠久豐富的光輝記錄
    自西漢司馬遷在《史記》中專闢「天官書」和「曆書」,東漢的《漢書》推出「天文志」和「律曆志」,以後便成為歷朝修史必備的內容。一部官修二十四史,為後人留下了舉世無雙的天象觀測記錄。古代天文資料,不為歷史學者所獨享,天文學許多新發現,也往往是藉助於歷史資料進行比較研究而得來。
  • 揭秘中國古代冶鐵業 漢末發明"灌鋼法"節省人力
    如此珍貴的獲選,不禁讓人想要去了解中國古代冶鐵技術是如何發展起來的,以及那些有關的歷史故事。   爭論   冶鐵技術源自中國還是西方?   鋼鐵冶煉技術是中國的傳統強項,公元一世紀羅馬帝國的博物學家老普林尼在其著作《自然史》中曾說「在所有的各種鐵之中,以中國鐵為最好。中國人把它連同各種織品和皮貨輸送給我們」。
  •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怪獸,盤點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十二個神獸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怪獸,盤點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十二個神獸第一位就是傳說中的舉父,相傳舉父是崇吾山當中的一種令人畏懼的神獸,相傳它善於投擲所以老虎和豹子等野獸都害怕它。它也經常有撫摸自己頭的習慣,能舉起很大的石頭擲人。
  • 戰爭與文明鐵器時代布局圖 鐵器時代兵種與奇蹟選擇推薦
    戰爭與文明布局圖鐵器時代,戰爭與文明鐵器時代布陣:  建議你們速升鐵器然後慢慢來,樓主這是強迫症,不畢業不升本,以前玩coc的時候也是這樣。  推薦20個戰士和15個弓箭手外加僱傭突擊射手的打法,這個組合完全不虛一些鐵器時代,15個弓箭手強拆一個箭塔或者兵營,20個戰士看情況來放,最後僱傭突擊射手進去收場,打有兩個兵營的鐵器能三星,看見有指揮所外加兩兵營的鐵器不要打。
  • 智慧古代人民:在冶金技術上的造詣解析
    引言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廣闊富饒的土地上,用勤勞的雙手和無窮的智慧,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們築起了雄偉的萬裡長城,開掘了貫通南北的大運河,發明了指南針、紙印刷術、火藥和絲綢,創造了獨特的中國醫藥學。他們在冶金技術方面也寫下了光輝的篇章,通過生產實踐,摸索和總結了冶煉、鑄造、鍛造和熱處理等一系列的冶金技術,對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勞動人民是冶金技術發展的真正主人。是英雄創造歷史,還是奴隸們創造歷史? 這是唯心史觀與唯物史觀鬥爭的焦點,也是區別真假馬克思主義者的根本標誌。
  • 由青銅走向冶鐵之路,古代中國的驕傲
    使用青銅器,是人類文化發展進步的一個重要階段,從中國古文明起源的商周,到春秋爭霸的戰國,湧現出重達875公斤的司母戊方鼎、精美的曾侯乙尊盤和大型的隨縣編鐘群,以至大量的禮器、日用器、車馬器、兵器、生產工具等,這些在我們現在看來都是非常精美的名器,皆是當時良好的青銅鑄造技術所造就的。
  • 古代中國的星象和星座
    古代中國周、秦朝就已經有觀察星象的機構欽天監,主要是觀察天象、推算節氣、制定曆法、為朝廷服務。中國是農業大國,對節氣的推算非常重要。欽天監唐時又名司天監,主管的名稱從太史令改為司天監正,且一般由一家傳承,比如袁家,是陰陽學派創立者鄒衍的後代,唐時袁天罡就很出名。
  • 古代鐵質兵器之「百鍊法」
    兵器質量的優劣和數量的多少,對戰爭的勝負產生重要影響,所以它的製作材質及製作水平也應該是軍事實力的最基本標誌。  統觀四幹年的中國金屬史,可以說整個鋼鐵生產仍以生鐵冶鑄為基礎,由此產生了煥發異彩的中國古代和中世紀發達的鋼鐵文化。
  • 電視劇《尖鋒》裡都有哪些演員?
    電視劇《尖鋒》裡都有哪些演員?電視劇《尖鋒》講述了1941年的天津,日軍以「治安強化運動」為名對根據地展開大規模掃蕩,中方則發起了「天狼星計劃」打擊日軍。下面,一起來看劇中有哪些演員吧!周知飾演 陳秋雪周知,出生於北京,代表作有《老大的幸福》、《北風那個吹》等。
  • 中國古代十二時辰是怎樣確定的?其與格林尼治時間有什麼關係?
    中國歷史上曾使用的「十二時辰」時間制起源於新石器時代晚期。在更早的時候,上古人民一直使用十進位來進行時間計量,時、日、月、年,因此誤差很大。《左傳·昭五年》記載,【日元數十,故有十時,亦當十位。】羿跟堯研究之後,廢止了過去的曆法,並【以火正年】,看天上的「大火」星,即天蠍座α星,二十八星宿裡東方蒼龍七宿中心宿二,以這顆星在天上的周期為標準,定位一年,以這種方法,將一年劃為十二個月,「生月十有二」,陬、如、寎、餘、皋、且、相、壯、玄、陽、辜、塗,並衍化出了十二地支數,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從那以後,中國古人便有了「十二時辰」的概念,並一直沿用了數千年。
  • 中國古代軍隊,為何從不使用鐵皮盾牌進行衝鋒,難道是不起作用嗎
    當然,根據大多數史料記載,將鐵器盾牌應用於大型戰爭的紀錄還是很少,究其原因,我認為有兩大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鐵製品的發展,另一方面是鐵盾在戰場中的可用性。首先來說,鐵製品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發展歷程,能否大規模應用於戰爭中要說夏朝有鐵盾,那肯定是不現實的事情,根據現在的考古資料情況來看,西方史學家連夏朝都不承認,更不會承認夏朝時期就有了鐵器,正常來說,中國鐵器的逐漸普及應該是在春秋末期到戰國時期,當然,這種普及並不是說跟現在的廢鐵一樣,一斤鐵三五毛錢這樣的白菜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