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報】地球環境所用樹輪穩定氧同位素重建東北年均溫變化...

2020-12-04 中國科學院

  近年來,我國東北地區的升溫已導致永久凍土部分融化、生長季延長、樹木大量死亡等一系列生態危機。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樹輪實驗室利用東北地區的油松年輪穩定氧同位素首次定量重建了東北地區年均溫變化,方差解釋量達到46.6%。相關重建結果與中高緯歐亞大陸溫度變化空間相關顯著,也與周邊其餘水文氣候重建同步變化。

  研究結果表明,我國東北溫度內部變率大的時候,十年到多十年周期顯著,進一步研究發現重建主要受東亞夏季風和北大西洋濤動影響。該重建與幾個重建的北半球年均溫序列顯著負相關,說明了我國東北溫度與北半球溫度變化存在巨大的差異,這種差異主要存在於1950年之前。1850至1950年間,中國東北平均溫度些微下降。

  然而,空前的增溫始於上世紀50年代,其增幅為過去兩個世紀來最大。該研究也表明,如果1950年以來的增溫持續,將給我國東北的森林生態系統和凍土生態系統帶來毀滅性的災難。

  據了解,這項研究是我國第一個基於樹輪穩定氧同位素的溫度定量重建工作。近日,相關成果發表於《總體環境科學》。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0.141432

  (原載於《中國科學報》 2020-12-02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科學網— 用樹輪穩定氧同位素重建東北年均溫變化
    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
  • 研究用樹輪穩定氧同位素定量重建東北年均溫變化—新聞—科學網
    近年來,我國東北地區的升溫已導致永久凍土部分融化、生長季延長、樹木大量死亡等一系列生態危機。
  • 樹輪穩定氧同位素結果表明我國東北升溫晚於北半球平均升溫時間但...
    較短的器測資料導致科研人員對升溫的起始時間認識不足,而以工業革命以來的強烈升溫作為特徵的全球變暖(年均溫)和我國東北地區的溫度變化具有不可對比性,這是由於當前東北地區仍沒有一條器測時代之前的高解析度年均溫變化重建序列。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樹輪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利用東北地區的油松年輪穩定氧同位素(δ18O)首次定量重建了東北地區年均溫變化,方差解釋量達46.6%。
  • 科學家揭示祁連圓柏中樹輪氧同位素變化及氣候意義
    高解析度的古氣候記錄對揭示年代至百年尺度的氣候變化規律,辨識現代及未來氣候變化的自然背景,檢驗氣候模式的模擬能力和指導未來氣候變化的預估均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樹木年輪纖維素中的氧同位素作為一種新的古氣候代用指標被廣泛地用於重建過去氣候變化。我國最長的樹輪寬度年表大都基於祁連圓柏所建立。
  • Geology:重建火山氣體噴發歷史的新指標——樹輪穩定碳、硫同位素
    【前沿報導】Geology:重建火山氣體噴發歷史的新指標——樹輪穩定碳、硫同位素火山活動噴發的大量H2O、CO2、SO2、H2S等氣體對地球氣候和環境有重要影響,研究火山氣體噴發歷史對了解火山活動規律及預測未來火山活動具有重要意義。
  • 【中國科學報】鈣華碳氧同位素氣候指代意義研究獲進展
    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不同地貌部位形成的內生鈣華碳氧同位素的相關性差異,這為鈣華高解析度古氣候重建提供重要依據。目前,該研究成果在英國《地球化學與宇宙化學學報》上發表。  鈣華具有較高的沉積速率,使得其重建古氣候的精度可達年、季尺度。這有利於對突發的重大氣候環境事件(洪水、乾旱、地震等)和年—百年尺度氣候周期的研究。
  • 碳、氫、氧、氮穩定同位素學術交流會
    【會議簡介】   穩定同位素技術是研究陸地生態系統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重要手段。碳、氫、氧、氮作為自然界最常見的組成元素,其在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大氣圈間的交換、吸收、運移、分配、轉化構成了自然生態系統的主要生態過程。
  • 堅守初心,雕刻歷史 |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全球變化研究團隊
    他在國內率先開展基於樹輪記錄的高分辨溫度、降水和流域徑流重建研究,獲得系統原創性成果,為認識過去2000年來氣候環境變化的幅度、速率、周期、原因及未來趨勢做出了貢獻,得到國際同行高度認可。他在21世紀初率先開展的基於樹輪資料的中國北方敏感帶降水趨勢預測,已得到現代氣象觀測記錄的有效驗證。
  • 堅守初心,雕刻歷史|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全球變化研究團隊
    他在國內率先開展基於樹輪記錄的高分辨溫度、降水和流域徑流重建研究,獲得系統原創性成果,為認識過去2000年來氣候環境變化的幅度、速率、周期、原因及未來趨勢做出了貢獻,得到國際同行高度認可。他在21世紀初率先開展的基於樹輪資料的中國北方敏感帶降水趨勢預測,已得到現代氣象觀測記錄的有效驗證。
  • 碳、氫、氧、氮穩定同位素技術學術交流會召開
    氮同位素測定技術,促進不同領域學者間的交流,5月24日,北京地球系統與環境科學大型儀器區域中心(以下簡稱區域中心)在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召開「碳、氫、氧、氮穩定同位素技術學術交流會」。  會議由中科院地質地球所所級公共技術服務中心、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所級公共技術服務中心共同承辦。區域中心負責支撐平臺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部分研究生參加會議;還有部分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相關領域人員,北京理加聯合科技有限公司等170多人參加了此次交流會。
  • 地球環境所揭示中國北方季風區過去2200年氣候變化
    氣候波動對社會發展的影響是當前全球變化研究的核心內容之一。過去兩千年氣候重建對深入認識十年至百年尺度的氣候演變及其與人類社會的相互關係,辨識現代及未來氣候變化的自然背景,及預測未來的氣候演化具有重要科學價值。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不僅具有豐富的史料文獻,而且擁有樹輪、冰芯、石筍、湖芯等各種自然證據,為進行歷史氣候重建提供了有利條件。
  • 【中國科學報】尋找認識溫室氣體效應的「鑰匙」
    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活動已使大氣二氧化碳(CO2)上升約100ppm(ppm代表百萬分之一),帶來全球變暖、海洋酸化等環境問題。如何準確可靠地預測未來氣候變化,已成為人類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氣候和政治問題。  大洋環流對地球熱量和碳分配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過去海洋環流及其碳收支是認識大氣CO2在氣候變化中所起作用的一把「關鍵鑰匙」。
  • 地球環境所發現洞穴題詞中可記錄重要的氣候變化信息
    近日,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譚亮成及其合作者發現陝南地區大魚洞近百處歷史題詞,這些題詞清楚記載了最近500年古人有7次因天旱而進洞取水或求雨的場景,年代分別為公元1528、1596  洞穴題詞記載的最近500年的7次乾旱事件都對應於來自同一個洞穴的石筍的氧、碳同位素以及Sr/Ca比值的偏正變化,為大魚洞石筍氧同位素和當地降雨的負相關關係提供了明確證據。
  • 從西天山乾濕變化看氣候與海洋的關係
    乾旱程度和頻率與其他水文氣候事件對於中亞乾旱區的生態環境和人民生活有著重要影響。作為重要的氣候代用數據,乾濕變化敏感的樹木年輪為科學研究提供了一種器測氣候資料的有效途徑。近十多年來,作為水文氣候變化的代用資料,許多樹輪年表已經在中亞地區被建立起來。  新疆地區的氣候器測資料顯示,夏季溫度和冬季溫度自20世紀70年代出現上升趨勢,同時夏季降水也開始增加。
  • 非傳統穩定同位素探索地球形成與演化之謎
    stable isotopes」為題撰文,系統綜述了非傳統穩定同位素在地球的形成與演化眾多地質過程中的應用,既是近幾十年來非傳統穩定同位素地球化學發展的縮影,也為今後該研究領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指導方向。
  • 地質地球所研究出實時在線氧校正高精度鋨同位素測定方法
    鋨同位素在大陸巖石圈地幔定年、殼幔物質來源示蹤、金屬礦床定年、天體化學、環境演化以及核幔相互作用等領域中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然而由於同位素分餾效應的存在,自然界氧同位素比值存在一定的變化範圍,而實驗室氧同位素測定值也可能隨實驗條件(比如燈絲溫度、發射劑配比及加載方式、離子源氧壓等因素)變化,甚至NTIMS測試過程中氧同位素都可能存在複雜的分餾效應(即氧同位素組成可能隨著測試的進行而發生變化),因此傳統方法採用固定的氧同位素比值進行鋨同位素分析結果的氧校正計算,可能影響最終
  • 為什麼我國的「東北地區」,是同緯度地區之間年均溫最低的地區?
    ,年均溫從大約10℃降低到約-4℃,我們取一個平均值,東北地區的年平均溫度大約為3℃,這個溫度在我國除了青藏高原地區之外是最低的。這一緯度範圍內涉及的區域主要就涉及兩個大陸分別是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根據陸地面積的分布我們可以分成亞歐大陸西部、中部、東部和北美大陸四部分,其中我國東北地區就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地區,也就是說在上述四部分中亞歐大陸東部地區年均溫最低。
  • 為什麼我國「東北」,是同緯度年均溫最低的地區?
    在同緯度內,我國的「東北」的確是年均氣溫最低的地區。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這種情況的發生呢?相比較同緯度地區,歐洲地中海沿岸是北緯四五十度範圍內年均氣溫最高的,這裡的年均溫度可以達到至於北美地區的同緯度區域,這裡的年均溫也在0攝氏度以上,雖然這裡是溫帶大陸性氣候,但是北美大陸是一大片平原
  • ...放棄美國終身教職,全職加盟這所頂尖學府!創建國際同位素效應...
    國際同位素效應研究中心(英文簡稱「ICIER」)隸屬於被稱之為國內高校地質學"夢之隊"的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中心研究人員來自於南京大學的不同院系,包括但不限於地球科學、行星科學、化學、環境科學、地理和海洋學、大氣科學、醫學和生命科學。
  • 問答 |為什麼我國的「東北地區」,是同緯度地區之間年均溫最低的地區?
    世界年均溫等值線分布圖  如果從年平均溫度的角度來看,我們發現我國東北地區從遼東半島往北到黑龍江的北部漠河地區,年均溫從大約10℃降低到約-4℃,我們取一個平均值,東北地區的年平均溫度大約為3℃,這個溫度在我國除了青藏高原地區之外是最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