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靶向MET通路 特定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持久緩解

2020-12-06 健康一線視頻網

約3%-4%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攜帶有MET外顯子14跳躍突變,MET擴增則發生在1%-6%的NSCLC患者中。近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發表MET受體選擇性抑制劑的兩篇積極臨床結果。在兩項2期試驗中,近半數伴有特定MET通路異常的晚期NSCLC患者通過tepotinib或capmatinib治療都獲得了持久的緩解。

Tepotinib治療MET外顯子14跳躍突變晚期NSCLC

這項開放標籤的2期研究評估了tepotinib的療效和安全性。共152例確診MET外顯子14跳躍突變的患者接受了tepotinib治療,其中99例患者接受了至少9個月的隨訪。

截圖來源: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這99例患者中位年齡為74歲。約45%的患者此前未接受過治療,1/3患者接受過一種治療,約1/4患者接受過兩種或更多的治療方案。

在這99例可評估患者中,獨立評估組判定的總緩解率為46%,中位緩解時間為11.1個月。

無論患者的MET外顯子14跳躍突變是通過液體活檢還是組織活檢確認,緩解率都是相似的。在66例接受液體活檢的患者中,總緩解率為48%;在50例接受組織活檢的患者中,總緩解率為50%;其中27例患者無論液體活檢還是組織活檢結果都顯示為緩解。

經研究者評估的總緩解率則更高,為56%,無論患者此前接受過何種療法,緩解率都是相似的。

此外,在51例研究基線和治療過程中都進行液體活檢的患者中,34例(67%)具有分子反應(以循環遊離DNA[cfDNA]評估),經獨立評估組判定,34例中有24例(71%)具有影像學反應。

安全性方面,研究者判定,28%的患者發生了治療相關的≥3級不良事件,包括7%為周圍水腫,並且有11%的患者由於不良事件而中斷了tepotinib治療。

論文第一作者,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Paul Paik博士表示,「在攜帶MET外顯子14跳躍突變的NSCLC患者中,現有療法的結果通常不理想,而且比起攜帶其他常見可治療突變的患者,這些患者通常往往年齡更大。在我們的試驗中,患者在接受tepotinib期間保持了生活質量,呼吸功能穩定,咳嗽症狀也減輕了。」

基於這項研究結果,今年3月tepotinib已在日本獲批上市,研究團隊進一步強調,「這些發現證實了MET外顯子14跳躍突變是真正的治療靶點,並強調了通過液體或組織活檢對這類MET突變進行常規檢測的重要性。」

Capmatinib治療MET外顯子14跳躍突變或MET擴增晚期NSCLC

這項多隊列2期研究在364名MET通路異常NSCLC患者中評估了capmatinib的效果。基於其中97例MET外顯子14跳躍突變患者的數據,此前美國FDA已加速批准capmatinib上市,此次數據發表則報告了更多MET通路異常患者對藥物的反應。

截圖來源: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數據顯示,根據MET突變類型(外顯子14跳躍突變或擴增)以及此前治療情況分組評估,不同患者對capmatinib的反應各不相同。

MET外顯子14跳躍突變,且此前接受過一線或二線治療的69名患者中,總緩解率為41%,中位緩解持續時間為9.7個月。

MET外顯子14跳躍突變,且此前未接受過治療的28名患者中,總緩解率為68%,中位緩解持續時間為12.6個月。

MET擴增、基因拷貝數<10,且此前接受過治療的101例患者中,療效則很有限,總緩解率為7%-12%;

MET擴增、基因拷貝數≥10,且此前接受過治療的41例患者中,總緩解率為29%;

MET擴增、基因拷貝數≥10,且此前未接受過治療的68例患者中,總緩解率為40%。

在所有364例患者中,最常見的不良事件是周圍水腫(51%),噁心(45%),但這些不良事件大多為1-2級。13%患者出現治療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11%患者因此中止治療。

基於這些數據,研究團隊認為,capmatinib在攜帶MET外顯子14跳躍突變的晚期NSCLC患者中表現出了顯著的抗腫瘤活性,尤其是在未經治療的患者中;而在MET擴增的晚期NSCLC患者中,基因拷貝數高的患者療效更好。

參考資料:

[1] Paul K. Paik, et al., (2020). Tepotinib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with MET Exon 14 Skipping Mutations. N Engl J Med, DOI: 10.1056/NEJMoa2004407

[2] Jürgen Wolf, et al., (2020). Capmatinib in MET Exon 14–Mutated or MET-Amplifi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 Engl J Med, DOI: DOI: 10.1056/NEJMoa2002787

[3] MET Inhibitors Active in Advanced NSCLC. Retrieved September 3, 2020, from https://www.medpagetoday.com/hematologyoncology/lungcancer/88436

相關焦點

  • 靶向還是免疫?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如何選擇治療方案?
    目前需要檢測PD-L1的PD-1非小細胞肺癌適應症為:目前獲批用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主要有:派姆單抗:對晚期肺癌患者來說,使用派姆單抗作為一線或者後線藥物,能使23.2%和15.5%的患者活過5年,尤其是對於PD-L1表達大於50%的患者,五年生存率可以達到的29.6%和25%,而使用傳統治療手段,四期肺癌患者的
  • 治療特定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德國默克MET抑制劑獲FDA優先審評
    適應症為治療存在MET外顯子14(METex14)跳躍突變的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這一申請目前正在FDA的實時腫瘤學審評(RTOR)試點項目下接受審評,該項目旨在創建更高效的審評程序,儘早為患者帶來安全有效的療法。肺癌是全球最常見的癌症類型,也是癌症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全球有190萬例肺癌死亡病例。
  • 最新KRAS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物及臨床試驗
    目前已知針對KRAS突變型患者的靶向藥物研究有所進展的為法尼基轉移酶(FTase)抑制劑及RAS/RAF通路下遊效應分子MEK抑制劑的研究。 相關臨床試驗: 臨床試驗分期標題NCT02642042Ⅱ期Trametinib 和多西紫杉醇治療復發或 IV 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NCT02152631Ⅲ期一項研究 Abemaciclib (LY2835219
  • 非小細胞肺癌,MET陽性靶向治療最新進展匯總
    2020ASCO系列小細胞肺癌,免疫靶向治療最新進展匯總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最新進展匯總非小細胞肺癌,MET陽性靶向治療最新進展匯總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最新進展匯總全文概要1.
  • 肺癌患者的福音:非小細胞靶向藥物前景如何?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
    目前,多種分子靶向治療藥物已投入臨床使用或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狹義上講,肺癌的靶向治療就是在細胞分子水平上,針對這些驅動基因開發靶向藥物,定點抑制致癌分子,滅殺腫瘤細胞。近十年來,分子靶向治療在具有驅動基因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取得顯著療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針對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和ALK基因重排的靶向治療。
  • 非小細胞肺癌MET靶向進展之Tepotinib_MET 14外顯子跳躍突變_Tepo...
    MET原癌基因編碼受體酪氨酸激酶,該受體與其配體(肝細胞生長因子[HGF])結合後,通過RAS-RAF和磷酸肌醇3-激酶(PI3K)通路激活下遊信號傳導。MET信號傳導異常可促進細胞增殖、存活、侵襲和轉移,從而推動腫瘤生長。不同於EGFR等原癌驅動基因,不同類型的MET基因變異諸如擴增、突變、融合等均可導致惡性腫瘤的發生,並且不同的變異類型也需要差異化的靶向治療策略。
  • [專家解析]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靶向聯合治療
    對於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
  • 關小倩:EGFR-TKI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
    核心提示:肺癌可以大致分為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兩種類型,其中非小細胞肺癌約佔全部肺癌的85%。僅有一小部分的NSCLC患者可以通過積極的治療得以治癒。約75%的患者在就診時已是局部晚期或有遠處轉移,如果不治療,其中位生存時間只有4~5個月,1年生存率不到10%。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腫瘤科主任關小倩表示,如何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是處在醫療界的一個難題。
  • 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 打造靶向治療新時代
    隨著近年來的醫學水平逐步提升,以靶向治療為代表的精準治療手段得到更多的運用。拿肺癌來說,在全世界範圍內,肺癌仍是發病率第一的惡性腫瘤,肺癌有兩個主要的亞型,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以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為例,2015年,針對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手段僅有針對EGFR、ALK等基因突變的,為數不多的靶向藥物。
  • MET抑制劑:卡馬替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
    據報導,3%~4%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存在MET外顯子14突變。卡馬替尼(INC280)是一種高選擇性的MET抑制劑,具有體內和體外活性,與其他抑制劑相比,卡馬替尼是針對MET靶點最有效的抑制劑。
  • 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聯合化療治療一線晚期鱗狀非小細胞肺癌患者3期...
    2020年5月14日,第56屆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ASCO)官網公布了今年大會入選的摘要內容,其中百濟神州自主研發的抗PD-1抗體藥物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聯合化療用於治療一線晚期鱗狀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3期臨床試驗(BGB-A317-307研究)數據首次對外披露。
  • 新的基因檢測方法使MET融合晚期肺癌患者幾乎完全緩解!
    該技術首次公開報告,描述了成功靶向肺癌患者中的MET融合。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檢測幾十個基因的檢測方法檢查了晚期肺癌患者的腫瘤樣本。該測試確定了一個涉及MET基因的罕見融合,指導靶向藥物crizotinib治療癌症,抑制MET信號(其他信號)。在靶向治療開始8個多月後,診斷為IV期肺癌的患者表現出幾乎完全緩解的效果。
  •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藥物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0版...
    年9月14日,上海)在2020年CSCO即將到來之際,由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血管靶向治療專家委員會及非小細胞肺癌專家委員會主導撰寫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藥物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0版)》(以下簡稱《共識》)在上海正式發布。
  • 2018年非小細胞肺癌市場分析和趨勢走向—靶向藥物篇
    這個疾病領域有很多精準治療方式,誕生了無數的傳奇藥物,如奧希替尼——史上最快審批上市的腫瘤藥;見證了新舊治療方法的交替,靶向時代的興起、免疫時代的新潮;目睹了科研工作者的心血,一二三代激酶抑制劑,不斷推陳出新,克服耐藥的問題。肺癌主要分為非小細胞癌和小細胞癌兩大類型,其中,非小細胞癌(NSCLC)佔85%以上。
  • 非小細胞肺癌的驅動基因
    但在最新的指南中,阿法替尼已被推薦作為EGFR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方案。第三代EGFRTKI(CO-1686和AZD9291)對T790M的選擇性更高,臨床效果更佳且毒性更小。早期的研究表明,CO-1686和AZD9291對經一代EGFRTKI治療過,且T790M變異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ORR分別達到58%和64%。
  • 專訪| 史美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超長生存者」的秘密
    近來由於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快速發展,非小細胞肺癌(NSCLC)特別是驅動基因陽性的腺癌,患者生存期大大延長。比如EGFR陽性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經靶向藥物等治療後中位生存期已超過3年。部分ALK陽性患者靶向治療後生存可達84個月(7年)乃至更長。是什麼給晚期肺癌患者帶來了較長的生存時間?
  • 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福音!NEJM揭示tepotinib治療METex14跳躍突變的非...
    2020年6月1日訊 /生物谷BIOON /——根據一項最新發表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研究,MET外顯子14 (METex14)跳躍突變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對tepotinib治療的客觀響應率達到46.5%。這項研究由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完成。
  • 肺癌患者必讀:2020年上市的七大肺癌靶向和免疫新藥
    隨著醫學的發展,除了EGFR,非小細胞肺癌在分子水平包括 ALK,BRAF,HER2,KRAS,MEK1,MET,NRAS,PIK3CA,RET和ROS1等突變逐漸取得了更大突破,相比化療時代,靶向和免疫治療顯著提升了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時間,使晚期轉移性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提升至23〜27個月,5年生存率可達14.6%以上。
  • 一文讀懂2020非小細胞肺癌新療法
    肺癌分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和小細胞肺癌(SCLC),非小細胞肺癌佔比80%以上,小細胞肺癌佔約15%。在近十年以來,科學家及藥物研發商們一直在探索肺癌的新靶點以及新方法來減少肺癌死亡率,目前市場上針對非小細胞肺癌已有20種以上的靶向藥及免疫治療藥物獲批,接下來也會有更多的新藥出現在市場上。
  • 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賽道分析
    早在11月9日根據國家藥監局的公示,貝達藥業自主研發的ALK抑制劑鹽酸恩沙替尼膠囊(貝美納)正式在中國獲批上市,適應症為用於此前接受過克唑替尼治療後進展的或者對克唑替尼不耐受的ALK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NSCLC(非小細胞癌)患者,即二線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