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惹惱天文學家,SpaceX十宗罪,全球資源只為其一己私利

2020-10-27 浩海長歌



獨霸太空的SpaceX公司星鏈計劃,雖說理論上可以普及衛星網際網路,但其佔用了人類太空資源的大部分,但收益只有美國的SpaceX獨有,已引起全球多方不滿,最近天文學家也被惹惱,就Starlink佔用的頻段「噪音」和「光汙染」提出了抗議。

近日,《科學》雜誌的一篇報導稱,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quare Kilometre Array,以下簡稱SKA)項目發布了一份關於SpaceX的Starlink(星鏈計劃)對該陣列的影響分析報告。

報告顯示,Starlink與SKA預計使用的無線電頻段有所衝突,將會使其喪失對太空中有機分子、水分子等關鍵信息的敏感性。目前,射電天文學家正在尋找解決之道。


《科學》雜誌報導

由於南非沙漠地區具有完美的射電靜默背景,項目所需的高中頻反射面天線將在此處建成,預計在21世紀20年代末期完工。為了保障SKA對天空的觀測,這裡甚至禁止使用手機,然而,由於Starlink的存在,這些努力可能付諸東流。

但Starlink惹惱的何止是天文學家,幾乎各領域都受其影響。



我們今天就來扒一扒星鏈計劃的十宗罪。

星鏈計劃十宗罪

「Starlink」是SpaceX最為野心勃勃的計劃之一。2015年1月,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宣布SpaceX將在2019年至2024年間發射1.2萬顆衛星進入地球軌道,創造出一個由人造衛星組成的巨型星鏈,從而在全球範圍內提供高帶寬、低延遲、低成本的衛星寬帶網際網路服務。

罪其一:數量龐大的低成本衛星與太空垃圾無異

根據SpaceX在去年10月份提交給FCC的備案,準備在此基礎之上,額外再發射3萬顆衛星,最終總數目達到42000顆。4.2萬顆衛星,比人類目前存在太空垃圾2.5萬個還多了一倍,將給航天發射軌道規避帶來更多的麻煩。



罪其二:堵塞太空

雖說每顆衛星軌道都有備案,可供查詢和規避,但這幾萬顆衛星畢竟真實存在,人類再也不能像從前那樣想怎麼發射就怎麼發射,必須要把這些衛星的軌道全部規避後才能執行發射,會缺失大量有利的發射時機和發射軌道。

罪其三:獨霸太空

數量龐大的星鏈衛星佔領太空,如果它國的太空探索活動不經美國同意或報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變相地完成了獨霸太空的計劃。

罪其四:全球無縫情報監聽

「星鏈」衛星同時搭載了光學觀測載荷,結合重訪率高的優勢,對於全球主要地區,每個時間段天頂方向都有很多衛星飛過,可實現24小時不斷光學監控分析,通過大數據系統自動識別分類跟蹤,圖像識別系統加入光學觀測,對真假目標識別率高,抗幹擾能力強,對地面以及大目標移動物體的監控進入新時代。大量低軌衛星對地面任何一個部隊的調動及數量都看的一清二楚,從此在美國面前再無秘密。



罪其五:太空發射動能攔截網

這些小衛星還有動能轉軌的能力,無論是它國發射的衛星也好、飛彈也好、或者太空探索器,只要美國看不順眼,就可以利用這些無處不在的低成本衛星動能轉軌,實現動能撞擊,那以後核威懾只有美國有,它國很難跟美國達成核平衡。

罪其六:天基目標探測/打擊能力

這些邪惡的小衛星還擁有發射全向波束的能力,這樣可以對太空飛行器進行遙測,跟蹤和控制,間接實現了獨霸太空的目標。



罪其六:信道堵塞

SKA的分析報告顯示,Starlink中用來傳輸網際網路信號的頻段佔據了10.7至12.7千兆赫茲中相當大的頻段,處在 5b 頻段範圍內,它也是南非SKA陣列射電望遠鏡需要觀測的七個頻段之一。如果把直接影響與信號洩漏的影響計算在內,當Starlink發射的衛星達到6400顆時,望遠鏡下行頻帶的靈敏度將損失70%。

5b頻段還可能用以追蹤遙遠星系中水分子的蹤跡,幫助宇宙學家研究暗能量如何加速宇宙膨脹,天文學家將對胺基酸——甘氨酸(蛋白質的一種成分)等分子失去敏感性,從而無法進行尋找生命的發源地、調查宇宙的起源與演化。



罪其七:光汙染

大量運行中的地軌衛星軌道產生的光線會破壞大多數圖像,寬視場光學測量受損最為嚴重。大量進入地球軌道的人造衛星星座可能會對地面和天基天文學研究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罪其八:向全球無差別發射波束

這些近地軌道衛星向全球任何一個區域無差別的發射信號波束,導致很多科學實驗區無法正常進行,如無線電靜默區、射電望遠鏡區、暗物質探測區、粒子對撞區等需要高度波束靜謐的區域也無法倖免。

罪其九:旁路信號洩漏

近地軌道衛星應做好旁路信號洩漏的控制措施。這些建議將在明年聯合國的一系列小組委員會上進行討論,並進一步提交給聯合國空間觀測處與聯合國大會。

罪其十:普通人將不再享受真實的太空景象

以後的小孩將無法知道真實的宇宙景象,這些近地軌道小衛星亮度極高,天文觀測者們就有所體會:「對地面的觀測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不管是光學型觀測還是射電型觀測!每次看到圖片上的一條條長線,都讓人無語!」

這才發射了幾百顆就這樣,4.2萬顆全部發射完,太空還是原來的太空嗎?


這還是原來的天空嗎?


太空應該是全人類共有

雖說人類總是要進步的,Starlink的初衷也是造福人類,但佔用全球公共資源而只服務於一家公司,這合適嗎?

大規模的太空計劃應該由全人類共同開發,太空屬於地球上的每一個人,並非哪國專屬或者哪個公司專屬,如此大規模地擠佔太空,得到全球大多數國家的認可了嗎?

我們並非是反對技術進步,我們反對的只是利用全球資源服務於一己私利。

其帶來的後果顯而易見:在衛星網際網路方面,SpaceX並不孤獨,Amazon、OneWeb等公司都在推進類似的雄心壯志。中國也有新基建和衛星物聯網計劃,歐洲、日本等也不會落後,如果政府、衛星運營商與天文學家不能通過對話及早提出創新性的解決辦法,屆時天空將異常擁擠,衛星發射與天文觀測間的矛盾將更加突出。



正如一名天文學家所說,「這些頻譜分配代表了社會的目標和意圖。人類製造它們是為了促進商業、國防和其他各種活動。我們必須找到一個在某種程度上滿足所有這些要求的解決辦法。」

相關焦點

  • 馬斯克惹惱天文學家,星鏈計劃恐令射電天文觀測受阻
    目前,射電天文學家正在尋找解決之道。射電天文學家希望衛星在飛越射電觀測站時,能夠關掉發射機,轉移到其他波段,或是把它們指向別處。英國喬德雷爾班克天體物理中心主任、射電天文學家麥可·加勒特(Michael Garrett)說:「無線電頻譜是一種資源,正被那些通常不重視科學的私營公司所消耗。
  • 她是超級學霸,可也是清華的恥辱,因一己私利暴露國家機密!
    而在畢業之後,這些精英們要麼進入社會參加工作,要麼會繼續深造,就算是選擇出國留學,也有一部分人最終會回國為祖國的繁榮昌盛添磚加瓦。這些學子是值得我們稱讚的,因為他們沒有忘本,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然而可惜的是,總有一些人是例外,他們為了一己私利,甚至可以背叛國家,不僅讓自己背負上罵名,同時還讓母校蒙羞。
  • 美國為一己私利破壞國際法基本原則,今天正式退出《巴黎協定》
    《巴黎協定》凝聚了國際社會合作加強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最大共識,豐富和發展了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為基礎的國際氣候治理體系。 對於美方此舉,國際社會及國際法專家學者普遍認為,作為最先進的發達國家,川普政府為一己私利,極大地損害了全球環境治理的公平、效率和成效。
  • 「十宗罪」科學家都無法解釋的臺詞,人類至今為止都不懂愛是什麼
    ——《十宗罪》 屋子裡只剩下女孩的半截身體和枯萎的玫瑰花。——《十宗罪》 薔薇殺手又怎樣 最終我還是落入你花做的網 三十萬懸賞金是我送你最後送的禮物。——《十宗罪》 你有惡魔深鎖在雙眸,我有野獸封印在胸口。——《十宗罪》 我想你,一直在愛你,我跨越城市,走遍千山萬水,只是為了找到你,只要靠近你,我就心跳不止,我只能用恐懼佔領你,找到你,我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殺死你!
  • 十宗罪作者蜘蛛入獄是真的嗎 蜘蛛為什麼入獄真相曝光
    十宗罪是一本推理小說,書中的案件都是根據真人真事改變的,不過書中將真實事件中所發生的地名和人名進行了修改。十宗罪擁有眾多的粉絲,後來改小說還被排成了網絡劇,更讓十宗罪與其作者蜘蛛手到更多人的關注。十宗罪作者蜘蛛入獄了嗎?蜘蛛為什麼入獄?始末經過遭起底,小編今天就來為大家扒一扒。
  •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被誤解多年 正確含義公布
    原標題:"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正確含義公布 網友:誤解多年   漢字博大精深,古漢語更是如此。但是現代人常常望文生義,曲解了老祖宗的意思。揚子晚報官微發的一條微博讓網友大呼「漲姿勢」:「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中「為」是「修習,修煉」的意思;天誅地滅,是並列結構,就是天地誅滅的意思。
  • 原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這個意思,很多人誤解了半輩子!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作為民間俗語流傳甚廣,尤其是在浮躁的現代社會背景之下,事關利益衝突時人們就會用「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來自我辯解。用得久了,很多人也就一直以為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一個人如果不為自己謀私利的話,那麼天地都是不能容忍的,這句話逐漸演變成了利己主義的座右銘,藉此來開脫自私自利的行為。但是當真如此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今天,我們給大家說一說其本意,當然也有人認為不用以過去的準則定義現在的用法,這一點不過多贅述,如何理解,全憑個人,君請自便。
  • 馬斯剋星鏈惹惱天文學家,世界望遠鏡組織,告到聯合國
    馬斯克將700多顆"星鏈"衛星送入天空,但天文學家非常頭疼,只好向聯合國求助。在南非,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ka)中的197個射電天文天線將部署在賓夕法尼亞州大小的無線電安靜區,那裡連手機都禁止觀測。
  • 十宗罪裡肉身布施,期望人們超脫欲望的鎖骨菩薩,是真佛嗎
    前天看了十宗罪(四)裡面關於鎖骨菩薩的描述,引發了我對於什麼是佛這個問題的思考。首先,《十宗罪》(一部由真實刑偵案件改編來的小說,深受青年人喜愛)裡已經提到了鎖骨菩薩的故事出自宋代《太平廣記》卷第一百一收錄的中唐李復言的《續玄怪錄》的《延州婦人》篇,原文翻譯如下:從前延州有一個婦女,長得白淨而美麗,年齡在二十四五歲,獨自往來於城中。年輕的男子,都爭著與她交遊,跟她親熱,甚至要她陪著過夜也不拒絕。
  • 十宗罪4驚魂酒店案原型:藍可兒案
    正是由於藍可兒在電梯的詭異舉動和她赤身死在樓頂水箱且上浮的詭異事跡,引發了中外的極大關注,全球各地的媒體雲集洛杉磯,採訪案情,同時,由於死者的華裔身份,更引發了國內民眾和媒體的關注。這個案件直到現在都沒破案,暫時被當地警方認定為意外死亡,不過,很多人認為藍可兒是被謀殺的,該案後來被收錄在網絡懸疑恐怖小說《十宗罪4》中,叫做驚魂酒店案。下面,筆者就詳細地介紹一下藍可兒案的具體案情。
  • SpaceX首次載人火箭發射在即,全民太空時代即將開啟
    2000年之後,人類對發射載具的需求逐漸增加,商用發射逐步增加,並開始佔據發射市場更多的份額,與軍用發射只關注可靠性不同因此,2000年前後,很多初創公司試圖製造低成本運載火箭,但是多年過去成功的只有spacex。那麼SpaceX到底是是一家怎樣的公司呢?SpaceX的爆發點在2010年,當年SpaceX成功發射了獵鷹9發射重型火箭。
  • 國外天文學家:地球已不再重要,發現24顆比地球更宜居星球
    各個國家都在瘋狂的探索太空資源以求發展,火星是最受人關注的一顆星球了,spacex公司更是直接宣布了它們的火星移民計劃。太空深深折吸引著人們,而且由於人類對於地球的過度開發,地球的環境已經越來越不適合人類生存了。一直都有科學家在考慮地球外的星球,這樣方便以後人們移民,不然只能困死在這個慢慢崩壞的星球。國外天文學家:地球已不再重要,發現24顆比地球更宜居星球。
  • 「十宗罪」真實案例寫出的恐怖臺詞:句句燒腦,「IQ」過低看不懂
    「十宗罪」真實案例寫出的恐怖臺詞:句句燒腦,「IQ」過低看不懂 我與世界只差一個你。 她用雷聲提醒失蹤的人,寂靜中也有雷聲,並用閃電告訴他夜晚並不全是黑暗。
  • 為純淨夜空而戰:SpaceX衛星群崛起,為什麼天文學家第一個反對?
    該系統的設計者希望能在技術上大發橫財,但世界各地的許多天文學家都將該項目視為已存在的威脅。他們互相交換焦慮的信息,進行模擬並計算潛在的結果。他們在主流媒體上為自己的抗議爭取支持,一些人預測,新的衛星系統最終可能導致天文學的大規模消亡。
  • 追求私利的美國政客已經慌不擇路
    從將疫情描述成「大號流感」,到散播「注射消毒劑可以殺滅新冠病毒」謬論,再到聲稱疫情暴發是政治對手的「新騙局」,美國政客為政治私利屢屢拋出驚人之語,兜售令人瞠目結舌的「偽科學」,給美國民眾造成嚴重誤導,甚至發生有人喝消毒劑死亡事件。《華盛頓郵報》刊文指出,「錯誤信息大流行」可以解釋為什麼美國擁有先進的醫療技術,卻是世界上新冠死亡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 微軟發布計劃:馬斯克SpaceX星鏈加持,讓雲服務遍布全球
    據介紹,這些新功能為已經為 Azure 的太空合作夥伴機構帶來了新的機遇,比如:微軟表示,隨時準備好為客戶在環地球或地球之外的太空飛行任務提供支持,並利用雲和太空的力量來幫助各行各業重新設計方案,以解決世界上最具挑戰性的問題。
  • spacex公司星艦SN6再次起飛,馬斯克的星空真的越來越近
    本月5日,spacex的「大水塔」SN5首次實現全尺寸星艦原型機起飛,處女跳150米驚豔了全世界,讓很多認為不可能的「專家」閉了 嘴。然而spacex可不僅僅只進行一次150米跳躍測試,另一艘星艦將在8月28日再次起飛!
  • spacex公司星艦SN6再次起飛,馬斯克的星空越來越近了
    本月5日,spacex的「大水塔」SN5首次實現全尺寸星艦原型機起飛,處女跳150米驚豔了全世界,讓很多認為不可能的「專家」閉了 嘴。然而spacex可不僅僅只進行一次150米跳躍測試,另一艘星艦將在8月28日再次起飛!
  • 時隔55天,spacex再次成功發射星鏈,馬斯克稱星鏈傳輸比光纖要快
    使用發射的火箭芯級編號為B1051.5,小數點後的數字代表發射次數,也就意味著這是火箭芯級的第5次發射。這次發射後,spacex擁有在軌衛星數量接近600顆,已經初步具備覆蓋美國北部及加拿大地區能力。星鏈衛星星鏈衛星的主要目的是為全球偏遠的人群提供服務
  • 英國知名科學雜誌炮轟美國FDA為私利批准「神藥」:腐敗!
    結果,全球知名醫學期刊《英國醫學雜誌》的執行主編近日就在一篇文章中炮轟了此事,並懷疑這其中可能有政治幹涉科學的情況。在這篇名為「新冠肺炎:政治化,『腐敗』與打壓科學」的文章中,《英國醫學雜誌》的執行主編卡姆蘭·阿巴西(Kamran Abbasi)表示,在應對新冠肺炎的過程中,一些政客和政府機構正在為了政治和金錢的私利打壓科學,而公眾將不得不為這種嚴重的腐敗行為買單,乃至付出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