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宗罪裡肉身布施,期望人們超脫欲望的鎖骨菩薩,是真佛嗎

2020-12-05 小赤侃人文

前天看了十宗罪(四)裡面關於鎖骨菩薩的描述,引發了我對於什麼是佛這個問題的思考。

首先,《十宗罪》(一部由真實刑偵案件改編來的小說,深受青年人喜愛)裡已經提到了鎖骨菩薩的故事出自宋代《太平廣記》卷第一百一收錄的中唐李復言的《續玄怪錄》的《延州婦人》篇,原文翻譯如下:

從前延州有一個婦女,長得白淨而美麗,年齡在二十四五歲,獨自往來於城中。年輕的男子,都爭著與她交遊,跟她親熱,甚至要她陪著過夜也不拒絕。幾年後她死了,跟她親熱過的人沒有不悲痛惋惜的,共同出錢埋葬了她。因為她沒有家,就埋在道邊。唐大曆年間,有個胡僧從西域來,看見墳墓,於是就跪下,擺設香案,焚香敬拜,圍繞著讚嘆好幾天。看見的人對他說:「這是一個淫蕩女子,所有的男人都是她的丈夫,因為她沒有家,所以埋在這裡,和尚為什麼要如此敬重她呢?」和尚說:「施主有所不知,這是一個大聖。她慈悲施捨,世俗的願望無不曲意順從,她就是鎖骨菩薩。不信就打開棺材看一看。」眾人於是就挖墓開棺,看她全身的骨頭,鉤結都象鎖狀,果真象和尚說的那樣。延州人感到奇異,為她設齋,並修建舍利塔紀念。

而十宗罪裡的蝶舞,她認為自己就是鎖骨菩薩,所以自願和數不盡的男人,最後即使感染了愛滋也不在意。

其實我感覺,這個故事很矛盾,而且只看前面一半的話,我真是沒有一點對蝶舞的同情。首先,是因為蝶舞的作案方式,如果真的是為了超度人們,那她為什麼要藉助藥物來強迫他人。好像也有些不對,畢竟蝶舞沒有主動權。但是,她也確實是在另一方並不自願的情況下,強迫另一方發生關係的。另外,在她得知自己患有愛滋病之後仍然沒有停止與他人交往的行為,這是很可怕的,因為我們大家都知道,就目前為止,愛滋病是無法完全治癒的。最後,蝶舞是一名慕殘者,慕殘其實是一種性取向,而慕殘者就是對殘疾人有一種特殊的喜愛,甚至,會被殘疾異性(尤其是患有進行性損害或截肢者)吸引並產生性衝動的健全人;

但是,怎麼說,還是那句話,任何一件事情的發生都有原因,蝶舞的種種表現也是有原因的。

蝶舞的性發育比較早,初潮在小學三年級就來了,之後就一直有性衝動,然後在大學就徹底放飛了自我。而且直到她被人殺害之前,父母對她的印象一直都處於一個乖乖女的狀態。蝶舞信佛。他相信善惡終有報,所以她從不害人,即使後來不知道怎麼傳染上愛滋,也不去追尋原因,而是去當志願者,努力生活,而且她是因為同情那些殘疾人,才跟他們交往,發生關係的時候也做好了防護措施,並沒有讓那些人感染愛滋病。蝶舞慕殘是因為她小的時候喜歡上了一個患侏儒症的男孩,所以她用自己讓殘疾人享受到和人交往的樂趣。後來,即使那個叫石磊的侏儒說,願意養她,不在乎她有愛滋,想和她一直生活在一起,她都沒有同意。肯把自己是愛滋病的事情告訴別人,我感覺這是很難得的。

在我國法律上,只要慕殘者沒有利用他人或對他人造成危害,便不會受到懲戒。畢竟在中國大陸,慕殘者的絕對數量非常龐大。但是他們通常只會在網絡上以虛擬身份交流,在現實生活中,他們一般會竭力壓抑自己的情感,旁人很難看出他們是慕殘者。

另外也有許多慕殘者會投身殘疾人的康復事業中。這些都是好事。所以我認為鎖骨菩薩是佛,但是蝶舞卻不能被稱為佛,佛是無所求,而她有所求,所以蝶舞只能算一個普通的善良女孩。

相關焦點

  • 彌光法師97歲圓寂,堅持死後不火化,坐缸三年終成「肉身菩薩」
    每一位修行之人,都無比嚮往成為真佛,去往所謂的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不能將這理解為修行之人的欲望,這其實是每一位禮佛法之人的崇高理想,這是他們一生之中最為重要的信仰。彌光法師就是這樣一位理想崇高的佛教信徒,他生前就十分虔誠的禮佛,一生活了97歲,死後不讓弟子火化自己,而是選擇坐缸,歷時三年終成肉身菩薩。
  • 彌光法師:閉關修煉12年,97歲圓寂,坐缸3年成肉身菩薩
    這位97歲圓寂的法師堅持死後不火化,坐缸三年之後竟成了肉身菩薩。人死後萬事皆空,而這肉身菩薩,卻與自然規律相反,究竟是不是佛法的力量?人們只能帶著敬畏之心,無法多加探究。彌光法師也曾是世俗弟子,在人生的路途上,他選擇了不一樣的走法,最終在佛門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年少偷學佛法佛法講究大徹大悟,對於懵懂的孩童而言,是完全沒興趣了解的知識。
  • 佛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不可思議功德之事
    能於是十齋日,對佛菩薩諸賢聖像前,讀是經一遍,東西南北百由旬內,無諸災難。還有普廣:假如未來世中,在一月中的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以及三十日,所有這些日子裡,一切的罪業結算集合,定其輕重。這個世界裡的眾生,言談舉止起心動念,都是業,都是罪,何況那些任意殺害、盜竊、邪淫、妄語、成百上千的罪過。
  •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七月是佛歡喜月、感恩月,亦是盂蘭盆節!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七月到了,是佛歡喜月,亦是盂蘭盆節,為何是佛歡喜日呢?因為佛陀慈悲憐憫在惡道的眾生,譬如鬼道的眾生,在這個月我們拜祭祖先或者在餓鬼界的眾生他們可以受憶,七月份很多人平時不布施,但是七月他們也會布施,譬如給米窮人,給曰用品等等,平時無肉不歡,但是七月發心一個月素,這個七月不吃肉,不殺生,這樣做太好了要讚嘆呢。
  • 我在佛前許願,有人說我在要挾菩薩,是在做交易。這說法對嗎?
    我去年曾經在佛菩薩面前發願說,如果我的工作能安排好了,我會助印一千本地藏經給我們當地的寺院,一個師兄跟我說,我這是跟菩薩談條件,要挾菩薩,我真是怕又犯錯,我該怎麼辦呢?答:「要挾菩薩」的話,說得太重了,哪有這麼嚴重呢?三寶是最大的福田,就是種植福報種子的田地。
  • 佛說金剛經白話文
    這個時候,長老須菩提在大眾裡就從座位上起來,偏露右邊的肩膀,右邊的膝蓋觸到地上,合十雙掌恭敬地對佛說:稀有啊!世尊!如來善於護念所有的菩薩,善於付囑所有的菩薩。世尊!善良的男子、善良的女人,發無上正等正覺的心,怎樣應對安住,怎樣降服自己的心呢?佛說:很好啊,很好啊。須菩提,如你所說,如來善於護念所有的菩薩,善於付囑所有的菩薩。你現在仔細聽!
  • 菩薩投身惡虎塔
    佛告訴阿難:就像你所說的,諸佛具有密義的口中,凡是所現出的瑞相都有因緣。你想聽嗎?阿難回答說:好啊,天人們之中最殊勝的佛陀。佛告訴阿難,過去九劫的時候,那時世間沒有佛。有一個大國名字叫乾陀摩提,國王名叫乾陀尸利,他的夫人名叫釵摩目伽,太子名叫旃檀摩提。這個國家國土廣博,富裕安樂,人民豐饒,人的壽命有一千五百歲。太子具有福德,天下太平,沒有偷盜搶劫的盜賊。
  • 村民世代供奉的「肉身菩薩」被盜,追討時荷蘭人卻說:給我2000萬
    唐代之後,佛教開始興盛,一些大德高僧圓寂時,人們捨不得將其肉身火化,便使用特殊方式處理,形成獨特的「真身佛」,可致遺體千年不腐。能成為「肉身菩薩」的高僧,基本都是在生前施藥濟世,扶危救困,獲得了老百姓發自內心的尊重,後人為了紀念也會世代供奉。
  • 【禪修課】第一期006「佛的狀態」
    在「舍」方面,我們看一下:如果,你是真正的佛子、你是真正的佛的應化身,你會把一切都舍掉(就是把一切都不再看重),無論是國土、城邑、田宅、金銀、明珠、男女,甚至你的肉身本身……一切「有為」的一切,你都會舍掉。 大家想一想:你想對照自己是不是佛?或者你想對照一下,我這條路走得對不對?你看看你做到沒有啊,一切「有為諸相」都可以舍,你能做到嗎?
  • 原來孔雀肚裡藏著如來的肉身?
    比如說,唐僧其實死在了凌雲渡——在那兒,他的肉身被無底船給害死了,而成佛的是金蟬子。與之類似的還有他騎著的那匹白馬,觀音菩薩嫌棄凡馬,並說,普通的馬怎能歷得了千山萬水,成佛成正果?須得是這個龍馬! 可見,想要成佛成正果,一般的人還真做不到;要做到也可以,就是你須得捨棄點什麼,比如說自己的肉身。
  • 菩薩在佛教中是什麼「地位」?菩薩和佛是什麼關係?
    第三十五願:「國中菩薩,用香華 幡蓋、珍珠、瓔珞種種供具,到無量世界供養各佛,一頓飯的工夫,就可走遍。」第三十八願:「國中菩薩,辯才智慧,不可限量。」第四十四願:「國中菩薩、聲聞,頭頂都有光明,說經修道,與佛無異。」第四十八願:「其他地方菩薩,聽到我的名號,皈依精進,就能到達第一忍、第二忍、第三忍,在一切佛法中都永不退轉。」
  • 培福積福,要有清淨的財布施,也要有聞思憶念,如理作意的法供養
    修佛,從根本上說是要自覺覺他,不僅自己要斷除煩惱,還要為眾生得度而發起無上大乘心。眾生是無量無邊的,救度眾生的事業同樣也是無量無邊的。但修佛之人,應該效法和修持如佛一樣的觀空智慧,故而佛度眾生,實無一眾生可度。菩薩廣度無量眾生而不生退屈倦怠之心,也是由於證悟空性的緣故。都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古德也說人身如同臭皮囊。
  • 佛教:「與佛有緣」之人,身上有這4大特徵,看看你有嗎?
    「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相信每一個到寺院拜佛的善信都希望自己能夠得佛菩薩庇佑,與佛菩薩感應道交,那什麼樣的人才算是「與佛有緣」呢?是那些天天往寺院跑的人嗎?是那些天天燒香磕頭的人嗎?未必。心中若無佛,就是抱佛的大腿也無用。
  • 佛說:未來世中有人,於佛法中,種少善根,所受福利,不可為喻
    「聲聞」聞聲悟道,只是斷見思;「緣覺」靠自身之力覺悟,兼除習氣;「菩薩」悟真俗二諦之理,所以能自度度人;「佛」恍然大覺,直取無上菩提。佛乃恍然大悟,直證菩提如是十法界,皆因理而有,理者法也。成佛之法要六度萬行,因六度攝萬行,布施攝六度,因此用布施成就萬行之法。布施有: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
  • 淨空老法師:「無畏布施」第一個就是素食,不吃眾生肉、不殺生!
    「無畏布施」第一個就是素食,不吃眾生肉、不殺生「不肯施與」是吝嗇,不能修三種布施。修「財布施」得財富,修「法布施」得聰明智慧,修「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這三樣都是人想得到的,但是統統做錯了,吝財、吝法、不肯修無畏,還要殺生、還要吃肉。
  • 八大菩薩分別是誰?佛教八大菩薩的來歷
    他是一生補處的菩薩。所謂補處,是此菩薩可彌補佛陀位置的意思。  彌勒菩薩在大乘佛教經典中,常被稱為阿逸多菩薩摩訶薩,是世尊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未來將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也叫未來佛),即賢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被唯識學派奉為鼻祖,其龐大思想體系由無著菩薩、世親菩薩闡釋弘揚,深受中國大乘佛教大師支謙、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 佛教中佛、菩薩、羅漢有什麼區別?
    再高一級別,就是「菩薩」,菩薩貌似中層領導,但是觀世音菩薩幹事情也是經常親力親為,並不見得去差遣羅漢——由此可以看出,這其中並沒有領導關係。而菩薩、羅漢都聽命於佛。其實從佛教義理來說,「滿天神佛」是不對的,「滿天神仙」是正確的,因為道教是多神論。對於佛教來說,和西方基督教一樣,屬於一神論。
  • 恭迎文殊菩薩聖誕——為什麼學業有成要祈求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梵名Majurī ,音譯為「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意譯為「妙德、妙吉祥、法王子」。文殊菩薩為七佛之師,一切菩薩之母,身紫金色,五髻冠其項,右手持金剛寶劍,表智慧猛利,能斷一切煩惱。左手持青蓮花,花上有金剛般若經卷寶,象徵所具無上智慧,坐騎為獅子,象徵其威猛。文殊菩薩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是無上圓滿智慧的象徵,故稱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
  • 求佛有用嗎?為什麼說佛菩薩會保佑信眾
    求佛有用嗎?為什麼說佛菩薩會保佑信眾我們一直在強調佛菩薩是全知者,不是神,也不是萬能的,那麼我們求佛為了什麼呢?為什麼還在說佛菩薩能夠保佑眾生呢?那接著就會有人會問:既然佛是向內求的,為什麼我們還要頂禮外在的佛像呢?這不是在自相矛盾嗎?其實這一點也不矛盾。佛是先覺者,是我們的老師,而眾生是學生,是後覺,我們必須要通過老師的引導才能夠獲得解脫和覺悟,從倫理道德上來講,拜佛就是一種至誠恭敬的一種禮節,表達學生對於老師的恭敬,感恩,向老師膜拜學習,就像是儒家所講的「見賢思齊焉」禮佛就是要與佛心相契合。
  • 核雕中這四位菩薩有何寓意保佑什麼,你真的了解嗎?
    從古至今在中國乃至整個亞洲地區,觀音都是最受民眾歡迎的菩薩之一。文玩佩戴中也有"男戴觀音女戴佛」的說法!觀音只是佛教四大菩薩裡的一種,佛教裡還有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地藏菩薩。其分別象徵著人們理想的四種人格,即:願(地藏王菩薩)、行(普賢菩薩)、智(文殊菩薩)、悲(觀世音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