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路裡公式真的有用嗎?計算了卡路裡公式,為什麼瘦不了?

2020-12-05 健康煉志

很多小可愛私信我說:「我每天都計算卡路裡,可是為什麼最後還是失敗了?」卡路裡公式真的有用嗎?

有人認為,人和萬物都一樣,遵循熱力學定律:卡路裡進,卡路裡出。而有人用卡路裡公式減肥,即每天攝入的卡路裡<每天消耗的卡路裡。然後始終相信人體體重的增加就是因為攝入的卡路裡大於了消耗的卡路裡,因此想要減重就要將攝入的卡路裡減少到小於消耗的卡路裡。也就是說每天少和兩口湯就減少了48卡路裡,那一個星期就是336卡路裡,一年就大概是4磅。也就是減少了2kg左右,而想伴隨著少攝入點其他的就減的更多。可是,真的有人實現過嗎?90%的人用計算卡路裡的方式減肥最終以失敗告終。這是為什麼?

實際上熱力學定律是沒有問題的,但錯就錯在,我們人體不是單純的公式就能就算出來了。我們體內有成千上萬個細胞,也有成千上萬個微生物菌群,而看似簡單的體重實際上也是人體自我保護的一種手段,它始終會處於人體自我平衡的結果。

因此,當你運用卡路裡計算公式減少了攝入的卡路裡時,人體為了保護自身,就會逐漸的降低新陳代謝,而此時,你消耗的卡路裡不再是你以為的那個數值,且會低於你以為的數值。所以如果你不斷的降低攝入的卡路裡,你的基礎代謝也會不斷的降低,減少能量的消耗,而不是通過複雜的生化反應將脂肪轉換成能量。不斷的減少食物的攝入只會是讓自身代謝逐漸變慢,對於減肥減脂一點幫助都沒有。

當長時間的節食從而導致新陳代謝緩慢後,一旦自己堅持不住,吃了跟以前一樣多的食物時,對於身體來說就已經是吃多了,多出來的部分就會轉變成脂肪。因此很多人通過卡路裡計算的方式減肥後,最終反而會胖起來也是有原因的。

現在網上有很多類似節食減肥的方法,如21天減肥法,8小時斷食法,蘋果減肥法等等。其實歸根結底都是通過節食來達到減肥的目的,只能算是短期內減肥,並且還要為此付出很大的代價。後期反彈厲害就不說了,重點是將最最重要的新陳代謝降低,就真的賠了夫人又折兵。所以在選擇減肥方式時,小可愛們一定要擦亮眼睛,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控制不要亂吃零食,將食物換成低GI的飲食,並且配合適量的運動。想要達到健康減肥,真的只能老老實實用傳統辦法。記得,減肥是沒有捷徑的,一份汗水一分脂肪呦。

相關焦點

  • 卡路裡換算千焦公式是什麼
    核心提示:現如今,減肥的人越來越多,對於她們而言,相信對卡路裡、千焦等詞彙都不會太陌生,因為這些都是計算熱量的常見能量單位,減肥者只有準確的計算出每天所消耗的熱量,才可以達到理想的減肥目的,那麼,你知道卡路裡換算千焦公式是什麼嗎?我們一起來看下面的介紹。 卡路裡換算千焦公式是什麼?
  • 焦耳和卡路裡換算公式
    核心提示:對於減肥的朋友們來說,往往會對熱量斤斤計較,因為只有十分準確地計算出吃的食物熱量,才更利於減肥成功,而量的計算單位是有很多的,其中焦耳和卡路裡是最常見的計算單位,那麼,焦耳和卡路裡換算公式是怎麼樣有呢?接下來就帶大家去了解這些常識。
  • 卡路裡和千焦的換算公式是怎樣的?
    核心提示:對於那些喜歡健身的人來說是需要十分準確地計算出吃的食物熱量的,熱量的計算單位是有很多的,卡路裡和千焦是較為常見的兩個,大家非常想知道卡路裡和千焦的換算是怎樣的?卡路裡和千焦的換算需要大家牢記一個公式,那就是1000卡路裡=4.184千焦。
  • 減脂計算「卡路裡」真的科學嗎?
    食物能量通常用千卡計算,也稱為大卡(1Kcal=1000cal)。按國際單位,能量應當用焦耳來表示。1卡等於4.182焦耳,則1千卡等於4182焦耳。有時候也用這個單位表示食物當中的能量。大多數時候,人們還是用千卡來計算食物當中的能量,因為它比較方便。1克澱粉或白糖含能量4千卡;1克脂肪含能量9千卡,1克蛋白質含能量4千卡。比如說,如果吃10克脂肪,那麼就給身體帶來了90千卡的能量。
  • 學會它不用計算卡路裡也能邊吃邊瘦
    東方衛視的《極限挑戰》第六季大家有看嗎?在已經播出的一期節目中,雷佳音、嶽雲鵬、王迅、賈乃亮、鄧倫、宋小寶收到邀請前往「番茄健康」公司,繼承「總裁」之位。「番茄健康公司總裁」張晨光提出,想要順利繼承,就必須消耗象徵卡路裡的「卡路幣」,只有剩下最少「卡路幣」的人,才能通過考驗變「總裁」。
  • 卡路裡千焦怎麼換算
    核心提示:卡路裡和千焦的換算是有一個公式的,平時人們吃進去的食物一般是用千焦計算的,但是如果想通過食物來減肥,就需要將千焦換算成卡路裡了。根據科學家的計算得出,1千焦等於238.9卡路裡,平時人們可以根據這個公式來計算出每天需要食用的食物量是多少。
  • 減肥計算卡路裡沒必要!熱量消耗大於攝入,並非唯一瘦身辦法!
    既然減肥有了這樣的一個「絕對真理」的公式:每天熱量攝入<每天熱量消耗,那麼計算卡路裡(熱量)就成順理成章地成了減肥者必修的功課了。好了,問題來了。這個減肥公式是否是「絕對真理」?如果它不是,那麼計算卡路裡來減肥還有必要嗎?如果要證明這個減肥公式並非絕對正確,只要舉一個反例就行了。
  • 減肥這麼久,你真的了解卡路裡嗎?
    為什麼減肥要控制卡路裡?卡路裡進入人體內,一是成為被消耗的能量,二是當作備用能量作為體脂肪儲存起來。肥胖是因為多餘的熱量堆積在體內,瘦是因為熱量被消耗。一旦所攝取的熱量無法被身體及時消耗,這些剩餘的能量便會變成脂肪儲存於脂肪細胞之中。所以先了解食物的卡路裡,能夠更直觀地幫你管理每日的飲食,以及控制熱量的攝入和消耗。
  • 焦和卡路裡的換算
    核心提示:以前人們換算卡路裡的時候需要用到很多公式來計算出結果,但是現在科技已經發展成熟了,在手機上就能將卡路裡計算出來。1焦等於0.2389卡路裡,這個和千焦的計算公式是一樣的,只是計算的時候要注意單位的換算,1焦等於1000焦,1000焦等於0.001焦,如果將小數點搞錯的話容易導致計算錯誤,會影響人們的每天需要攝入的食物量以及減肥效果。
  • 如何通過計算卡路裡精準減肥
    接上一篇的話題,了解了攝入量需要小於消耗量後,那我們怎麼具體得了解到底我今天能不能瘦?如果上一篇的方法大家實踐了1,2個星期覺得沒有效果,那你需要更努力點啦。知道自己到底吃了多少東西,真正從數字上做到攝入小於消耗。
  • 千焦、卡路裡、大卡、卡傻傻分不清?一個公式就能記住
    什麼是卡路裡?  卡路裡和卡其實是一個概念,卡只是卡路裡的簡稱,定義為將1克水在1大氣壓下提升1攝氏度所需要的熱量。這個公式我們需要銘記於心:  1千卡=1大卡=1000卡路裡 =4.184千焦。
  • 減肥期間,一天吃多少卡路裡合適?教你計算熱量攝入
    減肥期間,一天吃多少卡路裡合適?教你計算熱量攝入文/七月減肥,似乎已經成為了大多數女孩子生活中的常態,因為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為了獲得好身材,女孩子們是使盡了渾身解數,就為了體重不過百,就為了讓自己更顯「骨感」。
  • 減肥需要攝入多少卡路裡熱量?健身教練告訴你
    有時健身房的會員問健身教練小馮:我之前通過節食瘦了10斤,但是我一正常吃就反彈了,而且反彈了15斤,我該怎麼辦呀?健身教練小馮覺得講簡單些,比如:運動量大於飲食攝入量就能減重,肯定是不太行的,索性就寫篇短文科普一下吧。如何計算身體所必需的卡路裡以及自己應該減少多少卡路裡的攝入量,這些都是有些難以計算的。
  • 「負卡路裡食物」真的存在嗎?可以吃越多、瘦越多?
    你聽說過"負卡路裡食物"嗎? 關於"負卡路裡食物",早就有很多闢謠,但都是理論層面的分析;美國阿拉巴馬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的老師和同學們覺得,吃吃看才知道啊。
  • 食物要遠比營養表上的數字複雜得多,停止計算卡路裡吧!
    最近,一個朋友問為什麼她最喜歡的藜麥炒飯有超過1000卡路裡的熱量。藜麥不健康嗎?營養師很快告訴她,僅僅因為這道菜的卡路裡含量高並不一定意味著它不健康。但這種交流讓我思考,我們的文化是如何如此痴迷於卡路裡,以至於我們經常忽視食物的整體營養質量。在肥胖成為一種流行病之前,人們吃的食物中含有預防疾病的維生素或維持頭髮和指甲的蛋白質。
  • 減肥不計算卡路裡?你TM在搞笑哦
    減肥這件事,但凡經歷過的美女帥哥都一定深有體會:三分練,七分吃。主要還是靠飲食調整,吃對了才能高效地瘦下來!但總有些減肥博主會告訴你:減肥不需要計算卡路裡,因為你不可能精確計算!因為不能精確計算,咱們就無視那麼多讓我長滿肥肉的罪魁禍首?!
  • 不運動消耗多少卡路裡
    其實無論是控制飲食還是加強運動,減肥的效果都與減肥者身體的代謝有關係,了解個人身體基礎代謝率,更有利於調整減肥方案,如果不運動消耗多少卡路裡? 相信大家都知道,想要減肥就是想辦法加快體內脂肪燃燒,減少脂肪含量。
  • 卡路裡換算
    核心提示:想要減肥的人往往會比較關注每天卡路裡的攝入量和消耗量是否平衡,在運動和減肥過程中只有保證卡路裡攝入量比消耗的少,才能達到減肥的目的。為了健康卡路裡不能攝入過多,更不能攝入過少,我們人體需要的卡路裡含量大概是1500左右,也就是說,保證在這個狀態下,既可以輔助減肥還能使身體營養不受影響。很多人在做飲食計劃時,通常會通過飲食卡路裡換算的方式,來幫助自己安排計劃表。
  • 騎行中如何將功率轉化為卡路裡
    就卡路裡計算而言,車友比跑友、遊泳人群、瑜伽人群等其它領域運動愛好者更有優勢。在碼錶的幫助下,我們不需要依賴不準確的卡路裡計算器或應用程式,就能精確地知道一天付出了多少努力。那麼,對減肥人群或是剛入圈的小白而言,如何將功率轉化為卡路裡呢?
  • 卡路裡神話:減不下去的肥,都是熱量計算方式的錯
    但是Atwater對彈式熱量計的研究產生了持久的影響——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今天仍然談論「燃燒我的卡路裡」。 現代食品加工業營養成分表的誕生 曾經有一些棘手的問題:「你吃的黑巧克力蔓越莓麥片是種健康的零食嗎?」以及,「你應該吃那些玉米脆片和牛油果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