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半年,「網絡流行語」層出不窮,並且有延伸至日常生活的趨勢。語言創新在碎片化的現代生活中更加困難,「流行語」快捷易懂,成功替代了語言創造。
2015年上半年網絡流行語主要來源於娛樂話題和熱點新聞,「網絡流行語」娛樂化趨勢明顯。從類型上看,「吐槽」類語言熱度最高,「也是醉了」「什麼鬼」大量出現在原創帖子和評論中。此外,「網絡正能量」也收到追捧:「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引發網友反思,多數人認同這種積極的生活態度。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網絡熱詞並不是2015年的新詞,2014年出現,2015年依然流行:「顏值」「逗比」「約嗎」「我想靜靜」「小鮮肉」「單身狗」等,並在不同的語境中被賦予新的含義。
2015年熱度較高網絡流行語
2015年新流行語Top10
流行語來源:娛樂話題、新聞熱點
網絡流行語來源分布
網絡流行語伴隨著一些熱門話題迅速傳播,隨後熱門話題冷卻,流行語轉接到其他事物中,傳播力增強。例如某娛樂節目興起,「小公舉」成為形容某明星公主病的代名詞,以諧音加強諷刺效果。以論壇為主的「網絡自造詞」比例最高(21%),代表性的娛樂話題也成為網絡流行語的主要來源(20%),由新聞事件討論產生的網絡流行語只佔13%。
網絡流行語傳播方式
圖:「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使用頻次趨勢
網絡流行語在網友的互動中產生和傳播,分為爆發式和漸進式。
「爆發式」流行語:來源於明確的事件或網絡紅人熱帖,從傳播頻率上看,具有明顯的時間節點,事件當日使用頻率達到峰值。如女教師辭職信「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4月14日經媒體報導後走紅,4月16日,微博引用量為9108條,達到峰值,網友表示「也想活的這麼灑脫」。4月14日新聞出現之前,引用頻率較低。
「漸進式」流行語:難以追根溯源,在網友互動中逐漸成為熱門,並沒有清晰的源頭。這類用語的流行具有偶然性,從傳播頻率上看,峰值逐漸累積呈現。「單身狗」一詞使用頻率較高,2月14日情人節被成為「虐狗」日,網友用「聽說情人節,單身狗與加班更配哦!」調侃單身生活。4月3日、4月15日因周杰倫「秀恩愛」再次出現高峰。在峰值之前,「單身狗」一詞已經出現,並伴隨著特定事件逐漸升溫。
網絡流行語特徵及社會心理研究
網絡流行語層出不窮,但是一些語言使用頻率極高,持續性很強。網絡語言符合目前社交媒體和自媒體的碎片化表達,以驚奇、簡潔、表達程度強,迅速佔領網絡虛擬社會。
語言碎片化。網絡時代寫長篇文章的作者越來越少,言簡意賅成為主旨,網絡流行語詞彙簡短、表現力很強,使用起來更加符合「高效」的要求。許多網絡流行語鋪天蓋地,反覆使用,淹沒了多元化的表達。
吐槽普遍化。在2015年新出現的網絡流行語Top10中,以吐槽語言為主,表達負面情緒較多。表達情緒的流行語主要為表達負面情緒。許多吐槽流行語普遍應用於當下的熱點事件,將一些話題引為負面。
內涵動態化。網絡流行語作為一種大眾文化,是在網民的互動中逐漸形成的。網絡流行語往往根據不同的語境和事件,衍生出新的含義。「流行語動態化」與流行文化本身特質相符,變化產生的新鮮感讓「網絡熱詞」反覆走紅。
態度多元化。「且行且珍惜」「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等表達大氣態度,追求自由生活用氣的流行語得到網民認可。對於這些「正能量」的事件,並沒有「壓倒性吐槽」。網絡語言環境出現多元化趨勢,語言暴力不再獨大。
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第36次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網絡社會作為虛擬社會,和現實社會既有聯繫也有區別。網絡社會的互動方式以文字為主,文字信息較語音、視頻傳播更快捷。現實社會的互動更多維,語言、神態肢體動作等都可以作為溝通媒介。賦予文字多層面的感受,成為網絡流行語得到追捧的主要原因。其次,網民年輕化「助推」網絡語言,青年亞文化成為網絡文化主力軍。
追求認同。網絡流行語的使用是一種「趕時髦」,流行文化追求「同質性」,以獲得群體的認可。網絡社會的溝通是「他人可見」的,個體在進行交流的時候,不自覺受到他者的影響使用網絡流行語,強調自己是「網絡社區」的一員,表明自己「沒有落伍」。
反映社會心態。當代社會發展變化速度加快,社會心態隨著變化需要不斷調整。社會經濟、文化等發展不平衡帶來的衝突感,令個人感到緊迫,因此需要通過一些途徑進行宣洩。網絡社會的匿名性、主體性,讓個人有更大的發揮餘地。網民對社會觀念的認同或者貶低,通過網絡流行語反映網民心態。「熱詞」被追捧的背後,正是其代表的社會心態得到公眾認可。
(節選自《2015上半年網絡流行語分析報告》,分析師周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