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嬰兒信息洩露 推銷電話不斷打來 市民險些受騙

2021-01-08 齊魯網

 家長在超市選購嬰兒奶粉。   實習生 孫笑陽 攝

  「一個操著外地口音,自稱是濟南市歷城區衛生局工作人員的女子給我打來電話,說可以領生育補貼。對方把我兒子的姓名、出生年月、出生醫院以及住址都說得清清楚楚。」近日,有市民向本報反映了他們的個人信息遭洩露後差點受騙的遭遇。

  市民反映>> 有人打來電話行騙 竟知孩子出生日期

  劉先生家住歷城區王舍人鎮,他回憶說,他外出辦事時突然接到個電話,對方自稱是歷城區衛生局工作人員,接著報了自己剛剛出生兒子的姓名、出生年月及住址。

  「然後她說現在政府有2600元的生育補貼給我們,給我們寄了補貼資料,但是給退了回來,現在要重新核對一下資料,叫我拿筆和紙記一下。」劉先生告訴記者。

  當時劉先生正在公交車上,便表示自己記錄不便。該女子隨後發來一條簡訊內容包含財政局電話以及補助編碼的簡訊。號碼顯示手機歸屬地是淄博。劉先生還說,這位「歷城區衛生局工作人員」說的普通話略帶南方口音。

  劉先生告訴記者,他隨後諮詢歷城區婦幼保健所。工作人員告訴他,如果戶籍是農村的,可以領取住院分娩補助500元,出院後可在當地所在衛生院領取,其它就是新農合所報銷的款項了。而所謂的「新生兒2600元補貼」,工作人員表示從未聽說過。

  有同樣遭遇的還有市民王先生,只不過這次給他打電話的人換了個身份,只是自稱「衛生局的」。「我當時問她是哪個衛生局的,她支吾了一會,我就問她是不是濟南市衛生局的。」王先生回憶,對方趕緊順著他的話,說自己是濟南市衛生局的。王先生便問她是哪個處室的,對方半天說不出來。王先生感覺對方有問題,就趕緊掛掉了電話。

  雖然並沒有上當,然而令王先生和劉先生不安的是,女騙子把他們兒子的姓名、年齡及住址說得清清楚楚。這些信息究竟是怎樣洩露的呢?

  記者調查>> 被洩露的個人信息 曾在超市醫院登記

  據劉先生和王先生反映,孩子出生後只在醫院和超市買奶粉時留下過相關信息。「這兩個地方都有嫌疑。」劉先生表示。

  記者先在泉城廣場附近的一家超市進行了調查。在這家超市記者看到,銷售嬰幼兒奶粉的超市工作人員會建議顧客留下姓名和電話,而不少顧客都很配合,會給銷售人員留下自己的姓名、電話以及孩子的出生日期等個人信息。登記了這些信息後,銷售人員會向顧客贈送育兒手冊等小禮品。

  記者發現,很多奶粉品牌的官方網站都有會員制度,加入該網站會員才會享受到專家的指導服務、享受會員積分等。註冊會員需要提供真實的手機號碼、真實姓名以及寶寶的出生日期等。

  除了超市,嬰兒出生時還會在醫院登記相關信息。那麼,醫院又是如何保護這些信息的呢?

  一家醫院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登記的患者信息是經過患者授權的,並且有密碼保護,不會發生信息洩露。據這位工作人員介紹,醫院裡的網絡分外網和內網,患者的個人信息只有登錄內網才能查到。醫院的內部網絡是獨立的,而且設計了密碼保護,如果要查看患者信息,需要登記查閱者的姓名,而且這些瀏覽活動都是有記錄的。

相關焦點

  • 「00」或「+」開頭打來電話?千萬是騙子!
    年關將至電話詐騙又多了起來由於境內持續高壓態勢越來越多的詐騙團夥「遠渡重洋」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月均境外來源詐騙電話的攔截量已超千萬次!如何辨別境外來源詐騙電話?怎樣防止上當受騙?這些「00」或者「+」開頭電話,往往自稱是公安、檢察院、法院等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稱市民信息洩露,涉嫌洗錢、信用卡嚴重透支等犯罪,再誘騙市民進行轉帳。警方提醒:凡在電話中涉及提交身份信息、轉帳匯款,驗證碼等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輕信!轉發擴散讓更多人知道這種騙局!
  • 又是圓通,40萬個人信息遭洩露!你的姓名和電話能賣多少錢?「信息...
    日前,市民王先生前往一快遞代收點取快遞時被告知,代收點已推出新規:為防止偷竊和誤拿,所有前來取件的人必須拍照存檔,才可取走快遞。回到住處,王先生按照公安部門提醒,撕下寫有自己姓名、地址、電話號碼的運單並撕碎,但他知道這樣也解決不了問題:「就算我做好自我保護,但快遞企業有我的信息,信息洩露環節很多。」
  • 西安市民快遞滯留申通運轉中心 結果接了通電話被騙走6萬多元
    6月11日上午9時06分,譚女士査看快遞信息發現,快遞在申通西安轉運中心滯留,原因為「收貨信息不詳」。  9時53分,譚女土通過申通客服獲得電話後,聯繫了申通西安轉運中心說了詳細收貨地址,運轉中心回復會在當日下午給她打電話並派件。中午12時07分,譚女士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確認了派件地址後掛電話了,「她也沒說自己是幹啥的。」
  • 「騷擾」電話從哪裡打來?回撥號碼均無法接通
    繼170、「400」之後,很多網友吐槽,近期很多95字頭號碼以及外地固定電話號碼的騷擾電話打來,令接聽者不勝其煩。那麼,這些騷擾電話是如何打來的呢?現象一天接到多個「95」開頭來電「這個95開頭的號碼是什麼東西,天天打電話,真的毛了?!」
  • 微粒貸客服不會主動給用戶打推銷電話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飛速發展,我們的個人信息也逐漸透明化,手機號更不是秘密,推銷簡訊、推銷電話也是屢見不鮮。更有一些不法分子,竟然假稱是微粒貸客服給用戶打推銷電話,大家一定要注意了,微粒貸客服不會主動給用戶打推銷電話,或發送邀請簡訊。下面編者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騙子的常用套路吧。
  • 為什麼你頻繁接到「中國移動」推銷電話?
    最近,多位市民撥打《株洲晚報》熱線28829110反映:接到自稱是中國移動的推銷電話,少的時候兩三個,多的時候上10個。而且來電號碼經常變化,讓人防不勝防。現在我們做活動,升級套餐,送流量、送手錶……」市民劉先生也遭遇了類似情況。他說,電話裡,對方能夠說出他的姓名和手機號碼,電話內容主要是推銷升級套餐或者升級5G等。多位市民疑惑,來電顯示這些號碼並非「10086」。
  • 謹防上當受騙
    謹防上當受騙 2020-12-31 18: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微粒貸防騙小課堂——帶你揭秘電話推銷的騙局
    我們在生活中會接到各種各樣的推銷電話,讓辦信用卡的、讓換手機套餐的、賣房子的等等,這些電話推銷已經很讓人心煩了,但還會有騙子利用一些知名產品打推銷電話來騙錢,小夥伴們日常一定要多注意防騙。微粒貸作為銀行旗下的一款小額信貸產品,雖然官方經常宣傳"微粒貸是不會主動給用戶打推銷電話的",但還是有一些小夥伴接到了假冒微粒貸的推銷電話。一些防騙意識薄弱的人就會受騙,那麼這些電話推銷是怎麼詐騙的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揭秘一下騙子冒充微粒貸打推銷電話的那些套路。微粒貸首先,騙子會給你打電話邀請開通微粒貸,或者謊稱你已經成為了微粒貸的受邀用戶,加"客服"微信即可開通。
  • 個人信息是被誰「偷走」的?酒店快遞外賣成信息洩露重災區
    記者梳理這些案件,發現近幾年被侵犯的公民個人信息數量從「倍數級」進階至「指數級」爆炸式增長,酒店、快遞公司、外賣平臺等企業成為信息洩露的重災區。  洩露了啥:徵信行蹤住宿房產越來越多的個人信息被洩露  從信息特點看,被侵犯的公民個人信息數量從「倍數級」進階至「指數級」爆炸式增長。
  • 撥入廈門市民的詐騙電話號碼 七成是境外虛擬號
    廈門晚報訊(記者 朱俊博)境外虛擬號碼成為詐騙團夥的主流作案工具,如果市民接到+87、+58、+85、+88開頭的陌生來電,可要提個醒,這些號碼很有可能就是騙子打來的。昨日市反詐騙中心發布了全市6月份的電信詐騙警情提醒,每天撥入廈門市民的上萬個詐騙號碼中,七成是境外虛擬號碼。
  • 個人信息是被誰「偷走」的?酒店快遞外賣成信息洩露重災區_新華...
    記者梳理這些案件,發現近幾年被侵犯的公民個人信息數量從「倍數級」進階至「指數級」爆炸式增長,酒店、快遞公司、外賣平臺等企業成為信息洩露的重災區。  洩露了啥:徵信行蹤住宿房產越來越多的個人信息被洩露  從信息特點看,被侵犯的公民個人信息數量從「倍數級」進階至「指數級」爆炸式增長。
  • 【電詐預警】德令哈公安:保護個人信息 謹防上當受騙
    【電詐預警】德令哈公安:保護個人信息 謹防上當受騙 2020-10-17 19: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區號+110」電話詐騙猖獗 破解手法:反撥來電
    近日,南昌市民胡女士的手機接到一個號碼顯示為「0791+110」打來的電話。胡女士以為是南昌公安機關的110報警平臺打來的,於是就接通了。但讓胡女士萬萬沒想到的是接下來事情的發展,可以用「詭譎離奇」來形容。
  • 買來個人信息上傳百度文庫 1700餘名業主資料被網絡"共享"
    東方網7月11日消息:據《新聞晚報》報導,東方城市花園的1700餘名業主信息在百度文庫中被網上「公示」,這給業主們帶來了無盡的煩惱。始作俑者是某保險公司的業務員袁某,他上傳這些信息是為了共享到更多的公民個人信息。日前,浦東警方通過縝密偵查,成功破獲了一起個人信息洩露案。目前,涉案的兩名嫌疑人已被取保候審,此案還在進一步審查中。
  • 微眾銀行微粒貸不會主動給用戶打推銷電話,電話詐騙需謹防
    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成為微粒貸的受邀用戶是不會收到電話或簡訊通知的,在碰到騙子假冒微粒貸「內部客服」來進行電話推銷時,很容易上當受騙。騙子是怎樣通過電話邀請開通微粒貸,來進行詐騙的呢首先,騙子會給你打電話邀請開通微粒貸,或者謊稱你已經成為了微粒貸的受邀用戶,
  • 「淘寶」理賠電話,不要輕易相信!
    近日,一男子因接到「淘寶」理賠電話,被騙近28萬元。據受害人小王介紹,9月3日18時30分許,接到一個自稱「支付寶理賠中心」的電話,稱其在淘寶上購買的護膚品出現質量問題,要對其進行理賠。電話中,所謂的「支付寶客服」對小王的個人信息和購物信息掌握得十分清楚,小王便輕易相信了電話中「支付寶客服」的身份。
  • 防止個人信息洩露收貨地址只寫小區名即可
    市民王女士在收到「雙十一」包裹後不久, 就收到了備註為「圓通快遞」的微信好友申請, 懷疑自己的個人信息被洩露了。那麼,市民在網購時, 如何保護個人隱私呢?記者昨(2)日採訪了相關人士。消費者40萬條個人信息案件持續發酵,引起市民關注。
  • 報告顯示超三成受訪者遭遇過人臉信息洩露或被濫用
    六成受訪者認為人臉識別技術有濫用趨勢,三成受訪者表示已因人臉信息洩露、濫用而遭受隱私或財產損失。  報告列舉了十類人臉識別場景(支付轉帳、開戶銷戶、實名登記、解鎖解密、換臉娛樂、政府辦事、交通安檢、門禁考勤、校園/在線教育和公共安全監管),回收匿名問卷2萬餘份,旨在了解公眾的使用情況和安全感受。受訪者結合使用感受進行打分,1分為最低分,5分為最高分。
  • 實名制社會來臨,個人信息就是通過這6種渠道被洩露的
    如果我們在網上搜索「個人信息倒賣」的關鍵詞,就可以獲取到很多關於此類新聞的報導,比如:·三人倒賣15萬條公民個人信息獲刑 形成信息洩露黑色鏈條山東濟南市歷下區法院判決一起倒賣公民個人信息案,保險公司業務員、家庭裝修推銷員非法獲取15.2萬餘條公民個人信息並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