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出口需求增長和訪日遊客追捧,日本高檔品牌牛肉「神戶牛肉」價格持續增長,幾乎飆至歷史最高點。
日經中文網報導,近日在神戶市中央批發市場,帶骨肉價格為1頭牛200萬日元左右(約合人民幣11.96萬元),同比上漲了3成。普通日本消費者越發難以承受其價格。日本只有4個評級和拍賣「神戶牛」的市場,神戶市中央批發市場是其中之一。
神戶牛肉其實並非一個牛的品種,它特指從日本兵庫縣產的「但馬牛」身上嚴格挑選出的上等肉。神戶是兵庫縣的下轄市,「但馬」則是神戶邊上的一個小地方。由於但馬牛是黑色和牛(WAGYU)中最著名的品種,因此,神戶牛肉也屬於和牛的一個種類。
日籍華裔專欄作家俞天任曾經撰文解釋,神戶牛其實是「神戶肉流通推進協議會」制定的一種質量認證標準。神戶牛肉深入人心的形象就是紅色的肌肉組織中均勻地夾著白色的脂肪組織,整塊肉看起來是粉紅色的,像雪花,又像結了一層霜,烹製之後,入口即化。為了定義這種牛肉,人們發明了一個霜降度BMS(Beef Marbling Standard)概念,即雪花牛肉中脂肪混合度的一個標準,共分12級,當牛肉霜降度達到6級,蓋上「神戶牛」的藍色印章,它就成了著名的神戶牛肉。
神戶牛肉目前最大的消費地還是日本本土。近幾年來,日本神戶牛肉的年出口量僅400多頭,只能滿足10%的市場需求。
低出欄率,也是導致神戶牛供不應求的重要原因之一。據日經中文網報導,擁有一片牧場的神戶牛肉生產商太田家,最近1年引進200多頭母牛用以繁殖,但小牛從出生到出欄需要30個月,這批牛大約兩年後才能上市。
肉價上漲後,神戶市老字號神戶牛肉餐廳Mouriya不得不從今年5月開始,將套餐價格平均上調2000日元左右(約120元人民幣)。供應鏈上遊的肉店也在擔心漲價,有神戶市的肉店就表示,「2年前已經漲過價,今年漲不漲價不好說」。
中國內地目前還買不到合法的神戶牛肉。2002年日本發現狂牛症例後,中國內地禁止進口日本牛肉,至今尚未解禁。中國臺灣在2017年之後解除了日本牛肉進口限制,臺灣也是神戶牛肉出口最多的地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