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國超100位首席科學家聯手破譯「地球生命密碼」

2020-12-15 黎川發布

2019-10-31來源:上海學習平臺作者:彭德倩

孟雨涵 攝

10月30日的「世界頂級科學家論壇」上,2011年沃爾夫農業獎獲得者哈裡斯·李文(Harris A. Lewin)介紹了由他所在的團隊及中國科學家聯合發起、全球15個國科學家共同參與的「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

100多所大學及科研機構參與,100餘位首席科學家領銜,足見這一大科學計劃之「大」。

值得一提的是,這項全球合作的研究成果,將免費分享,人類共同受益。

全球15個國家、100餘位首席科學家參與

「去年11月初,我們的計劃正式啟動,」哈裡斯說。2017年2月,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基因組學家哈瑞斯·萊文等人和華大基因生物學家張國捷等組成的科研團隊聯合倡議,全球科學家合作開啟另一項與人類基因組計劃類似的項目——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對地球上所有真核生物進行測序。

真核生物是所有單細胞或多細胞的、其細胞具有細胞核的生物的總稱,包括所有動物、植物、真菌和其他具有由膜包裹著的複雜亞細胞結構的生物。300年生物學研究中,僅有10%有所描述和初步了解。而做過基因測序的,不到0.3%。

據悉,這一計劃將著重對包括所有植物、動物和單細胞生物在內的真核生物群體進行測序,得益於測序技術的進步和成本下降,可能只需10年時間以及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相當的費用,就能完成對全部真核生物的測序。

哈裡斯認為,由於這項研究的樣本採集、資金需求、地域跨度等的特異性,在大科學計劃框架下深度合作,是唯一的路徑,實現共贏。

他介紹時間線:第一步,為9000個真核生物科中的每科選出一個代表進行DNA測序,獲得的參考基因組要與人類基因組相當或更好;第二步,對15萬到20萬個真核生物屬中每個屬選取一個物種測序,詳細程度不需達到第一步的標準;第三步,對其餘真核生物物種進行粗略性測序。

去年六月,美國農業部宣布,將正式加入「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的合作研究,並稱其為生物學領域的「登月計劃」,認為將給未來農業發展帶來數百萬個強大的、全新的應對挑戰解決方案。除了美中兩國科學家以外,加拿大、歐盟、日本、澳大利亞、巴西、非洲、澳大利亞等均已加入。

統一標準,各方協同

正式啟動一年間,計劃積極推進,從初期的為1萬種脊椎動物進行基因組測序的基因組10K項目、破譯5000種節肢動物基因組的i5K項目、為1萬多種禽類物種測序基因組的B10K項目等,到近日英國一家機構決定分五年投入5000萬歐元,對英國已知的60000餘物種進行基因測序。

在中國,已有四個以上相關子項目正在進行,各方投資超過一億美元。其中,中國科學院方正在對一萬種魚類的基因進行檢測分析。 「各國科學家首要的是對本國的樣本進行收集分析和標註,計劃專門設立的協同委員會,則負責訂立標準,所有參與方都承諾遵守,並共享結果,」在哈裡斯看來,這就如同傳說中人類共同建造的那座巴別塔,打破交流阻隔,共同探索未知。

他透露,相比此前的人類基因組計劃,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需要基於新的樣品存儲標準,對全球物種資源做更精細和深入的調查和收集。

「精細的、高質量的基因組圖譜不僅可以告知有哪些基因,還能知道基因的順序,基因的控制開關元件等對基因功能有重要影響的信息。基因組框架圖可以提供絕大多數的基因信息。」哈裡斯說。

由於對數量和質量都有較高要求,據估計,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產生的數據量將超過1EB,相當於1億部高清電影,連起來可以不停歇播放整整2萬年。

就在幾個月前,他所屬的脊椎動物基因組宣布了100個具有參考質量的物種基因組。預計明年,該計劃將為人類翻譯出2000個高質量的基因組信息。

投資回報率比人類基因組計劃高得多」

對於已經完成的大科學計劃——人類基因組計劃,2013年美國一家機構曾對其的投資回報率作過測算,為1:65,投入一塊錢,收穫的是65塊錢。哈裡斯認為,相較而言,正在進行的「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的投資回報率將高得多。

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項目組預計項目需要40億美元的投入,若資金到位後,該計劃有望在十年內完成。而此前,人類基因組計劃花費的時間長達13年,資金投入30億美元,但其數據量卻不可與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同日而語。這一改變,主要得益於測序技術的進步,極大地縮短了測序的周期和成本。高通量測序可以同時高效地對多個物種進行測序。

經濟價值以外,對於人類社會的價值也是無法估算的。

根據項目計劃,科學家將對所有真核生物的基因組內容進行全面編目,並免費公開共享數據,作為未來科學發現的基礎。而由此推動全新計算算法、分析方法和模型的創立,對生物學理解的革新,有望極大改善物種保護工作,並為農業、醫藥和生態系統服務提供新的基因資源。

「知道嗎,目前全球藥物中,有80%來自自然界,而非人工合成,」哈裡斯舉例。以管窺豹,足以證明人類對物種多樣性的依賴。

有測算顯示,到本世紀末,地球現存物種的50%-70%將消失。而他本人所研究的脊椎動物中,有52%的種類已經在最近40年內消失了。探索地球生命密碼的緊迫性,可見一斑。

相關焦點

  • 破譯遺傳密碼 掌握生命秘密
    如果把一個人的遺傳密碼測完並列印成一本書,按每頁放3000個符號、每100頁訂成一本書來算,大概要1萬本。如果一本書是1釐米的話,那麼這套書就有100米(1萬釐米),按一層樓是2.5米高計算,這100米就是40層樓房的高度。
  • 遺傳密碼的破譯史
    值得注意的是,細胞中合成蛋白質是從一個特定的起始位點,即起始密碼(AUG)開始的,而上述實驗中並沒有起始密碼AUG,核糖體如何起始翻譯呢?現在,通過密碼子找對應胺基酸,就直接破譯了遺傳密碼。於是,聰明科學家們設計了一個巧妙的實驗,就是一種硝酸纖維素濾膜,這種濾膜能結合核糖體。
  • 英國科學家破譯了人類第6號染色體的遺傳密碼
    英國科學家破譯了人類第6號染色體的遺傳密碼> NEWS.SOHU.COM  2003年10月23日15:10  新華網
  • 美國的超難密碼,計算機破譯需100萬年,中國女子只用了2年
    密碼的安全性由密碼算法決定,密碼算法有複雜和簡單之分,算法越複雜的密碼越難被破解,安全性能越高;反之,算法越簡單的密碼則越容易被破解,安全性能越低。「MD5」和「SHA-1」是兩種主要基於Hash函數進行設計的國際密碼算法,十幾年前由美國標準技術局推出,並成為當時號稱全球最為先進、最為安全、最難被破解的兩大算法。難到什麼程度?
  • 生命密碼的破譯者——劉倩
    生命密碼的破譯者——劉倩 劉倩,碩士研究生,2012年畢業於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腫瘤細胞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她戴著眼鏡,一副斯斯文文的模樣,看似和人民警察這一職業風馬牛不相及,現在卻就職於衢州市公安局刑事科學技術研究所DNA室,從事著神秘的DNA
  • 二戰時圖靈機破譯的Enigma密碼,現在AI僅需13分鐘便可破譯
    密碼破譯者的天才工作挽救了許多平民和士兵的生命,據說將戰爭縮短了兩年。 Enigma密碼機非常複雜,它最先進的化身可以配置158,962,555,217,826,360,000種不同的方式,但有一個致命缺陷,沒有一個字母可以取代它本身。 即使有了相關的密碼知識,也需要好幾年的時間才能破解密碼。
  • 無悔的選擇 | 談家楨:心繫家國 破譯「生命密碼」
    談家楨是我國現代遺傳學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國傑出的科學家、教育家。他曾懷揣科學救國的理想,遠赴重洋,在現代遺傳學創始人、諾貝爾獎得主摩爾根門下求學;國家危亡之際,他毅然回國執教,為我國現代遺傳學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興盛之路做出了卓越貢獻,更為遺傳學人才的培養奉獻了全部心血。而在談家楨的百歲人生中,一次又一次無悔地選擇,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學生接續奮鬥,破譯生命的密碼。
  • 1999年12月1日 第22對人體染色體遺傳密碼破譯
    1999年12月1日 科學家完整破譯第22對人體染色體遺傳密碼  1999年12月1日,由英、美、日、中等國216位科學家組成的人體基因組計劃聯合研究小組正式宣布,他們已經完整地破譯出人體第22對染色體的遺傳密碼,確定出該對染色體上所有蛋白質編碼基因所含的3340萬個鹼基對的確切位置
  • 二戰密碼破譯專家阿蘭·圖靈生前手稿拍100萬美元
    二戰密碼破譯專家阿蘭·圖靈生前手稿拍100萬美元 2015-04-17 13:08:39  日前,英國數學家兼二戰密碼破譯專家阿蘭·圖靈的一本遺失多年的珍稀筆記在紐約邦瀚斯拍會上以1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21.3萬元)落槌。  隨著圖靈傳記電影《模仿遊戲》全球熱映並最終摘得奧斯卡桂冠,人們對這位傑出數學家的生活和工作產生了濃厚興趣。藉此之際,圖靈的一本珍稀筆記在邦瀚斯拍會上拍。
  • 1999年12月1日 科學家完整破譯第22對人體染色體遺傳密碼
    1999年12月1日 科學家完整破譯第22對人體染色體遺傳密碼 1999年12月1日,由英、美、日、中等國216位科學家組成的人體基因組計劃聯合研究小組正式宣布,他們已經完整地破譯出人體第22對染色體的遺傳密碼,確定出該對染色體上所有蛋白質編碼基因所含的3340萬個鹼基對的確切位置。
  • 遺傳密碼的破譯
    破譯遺傳密碼實際上就是要找到基因中DNA的鹼基順序與其編碼的蛋白質胺基酸順序的對應關係:幾個鹼基決定一個胺基酸?哪幾個鹼基決定哪種胺基酸?1955年,科學家發現一種稱為多聚核苷酸磷酸化酶的生物大分子,它能在試管中催化合成RNA,而不需要DNA模板。1961年,尼倫伯格(M.W.Nirenberg,1927-2010)和馬太(J.H Matthaei,1929—)利用大腸桿菌的破碎細胞溶液,建立了一種利用人工合成的RNA,在試管裡合成肽鏈的實驗系統,其中含有核糖體等合成蛋白質所需的各種成分。
  • 科學家破譯最後一個染色體 人體生命被完全解密
    最後一個染色體成功破譯  人類完全解密「生命之書」   美國和英國科學家18日在英國《自然》雜誌網絡版上發表了人類最後一個染色體———1號染色體的基因測序,解讀人體基因密碼的「生命之書」宣告完成。科學家們認為,成功破譯1號染色體將為研究和治療癌症、帕金森氏症和老年痴呆症等350餘種疾病提供指引。  一個染色體測序十年功  在人體全部22對常染色體中,1號染色體包含基因數量最多,塊頭最大。其基因數目多達3141個,是平均水平的兩倍,共有超過2.23億個鹼基對,破譯難度也最大。
  • 述評:破生命密碼立科學豐碑
    新華社北京6月26日電述評:破生命密碼立科學豐碑  1990年啟動的人類基因組計劃,歷經艱辛和競爭,終於在10年後傳出特大喜訊。參與該項目的各國科學家26日宣布,人類基因組的工作草圖已經繪製完成,這是人類科學史上又一裡程碑式的創舉。
  • 個人版DNA圖譜首度破譯
    環球在線消息:人體所有遺傳信息都存在於基因中,自「人類基因組」計劃展開以來,人體遺傳密碼正在被逐步破譯。如今,世界第一份「個人版」基因組圖譜也將出爐,它的主人就是曾在「人類基因組」圖譜繪製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美國科學家克雷格·文特爾。這份量身打造的「生命天書」已經改變了他的生活方式。
  • 我科學家破譯黃種人生命密碼(圖)
    百米高基因圖揭示生命秘密  第九屆高交會一號展館,「炎黃一號」的黃種人基因組序列圖譜以一系列神秘的符號展現出來。這些神秘的符號揭示了某個人的遺傳密碼,他的祖傳命運以及未來可能發生的病變。「炎黃一號」研究人員之一、年僅31歲的博士王俊介紹說,這只是他們繪製的首個黃種人基因圖譜極少的一部分內容。「基因圖譜全部測序數據打成文字排成書,其厚度可達100米。
  • 美科學家破譯野生小麥始祖的100億個遺傳代碼
    由美國農業部農業和食品研究計劃(AFRI)資助,堪薩斯州立大學科學家牽頭組成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日前成功破譯了小麥野生祖先全部100億個遺傳密碼。        這次成功破譯有助於科學家通過將其DNA與現代品種進行比較,充分了解小麥數千年來的發展歷程,更精確地為現代小麥育種提供重要性狀基因,如耐旱與耐熱性或抗各種疾病與害蟲,更有效地改良小麥品種。
  • 用設計破解生命之花的成功密碼
    以人為本,文化為根每一個成功企業的背後,都蘊含著獨特的成功密碼。只有將其破譯,才能更好地帶領企業走向行業的前列,成為時代的弄潮兒。2018年4月14日至15日,福壽園國際集團產品研發中心年度例會暨全員企業文化培訓在杭州天泉佳境成功舉行,對福壽園的成功密碼進行了深度解析。
  • 手算破譯美國最難密碼,她毅然回國,為我們設計密碼算法沿用至今
    網絡安全是牽涉到你我日常生活的大事,同樣對於高速發展的信息化社會和數字經濟來說,網絡安全可以說是重中之重,2020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將於9月14日至20日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國一位著名的密碼科學家,在網絡安全的&34;上成績斐然,曾經憑藉手算破譯了美國號稱最安全的密碼算法,同樣也為我國提供了沿用至今的密碼算法。
  • 科學家破譯基因密碼 解密古人類性愛(圖)
    原標題:科學家破譯基因密碼 解密古人類性愛(圖)   遺傳的歷史就書寫在現代非洲人的DNA中,但還需要一些調查工作來對其進行注釋。在即將出現在8月3號《細胞》(Cell)雜誌封面上的一篇報導中,賓夕法尼亞大學的遺傳學家們和他們的同事對分屬三個不同狩獵者(hunter-gatherer)群體的15個非洲人的完全測序基因組進行了分析,並破解了一些必定涉及人類多樣性和進化的遺傳密碼的信息。
  • 她是「密碼女王」,破譯美國最安全密碼,獎金711萬卻不出國科研
    談及密碼,你我並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保護著人民群眾的信息、財產的安全。因而,密碼都一直在破譯與更新。密碼的發展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密碼的更新替換是由破譯來實現的。王小雲通過自學,只用了短短5年便成功破譯了,HAVAL-128 和 RIPEMD 等算法。她和密碼學專家安東尼·茹,幾乎同時獨立破解了SHA-0、HAVAL-128、RIPEMD 、SHA-0,這些算法在國際上都是數一數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