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悔的選擇 | 談家楨:心繫家國 破譯「生命密碼」

2020-12-05 光明時政

https://flv1.gmw.cn/gmw/videoroot/2019-06-08/1559980922374.mp4

  端午之際,我們一起追思那些把愛國精神變成報國行動,懷著「赤子之心」為國家和民族的輝煌無悔奉獻的人們。

  談家楨是我國現代遺傳學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國傑出的科學家、教育家。他曾懷揣科學救國的理想,遠赴重洋,在現代遺傳學創始人、諾貝爾獎得主摩爾根門下求學;國家危亡之際,他毅然回國執教,為我國現代遺傳學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興盛之路做出了卓越貢獻,更為遺傳學人才的培養奉獻了全部心血。而在談家楨的百歲人生中,一次又一次無悔地選擇,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學生接續奮鬥,破譯生命的密碼。

  豐衣足食,安居樂業,延年益壽,天下太平,談家楨親筆題寫的這十六個字,至今仍矗立在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樓前,這是他選擇遺傳學研究一生追求的目標。用生物學研究成果推進農業發展、解決環境問題、進行醫藥開發、制止生物武器,他把生命科學工作者的責任凝結在這16字當中,諄諄寄語至今仍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學子。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李輝:我們研究生命科學為什麼,他心裡的目標就是我們祖國非常強盛、人民非常幸福。到現在,實際上是漸漸地實現了。

  談家楨生於1909年,那時,積貧積弱的舊中國正飽受列強欺凌,被斥為「東亞病夫」。1934年,立志投身生命科學研究的談家楨,進入美國摩爾根實驗室進行博士深造,期間他發表論文10多篇,年僅28歲就已經在世界遺傳學屆嶄露頭角。

  談家楨之孫 上海海洋大學教授談向東:遺傳學和生物學就是對生命的一種解讀,能不能在生物這個角度來強身健體,把東亞病夫的帽子脫掉,他是通過一輩子的努力去實踐的。

  談家楨:學科初創 戰火中日夜兼程

  博士畢業後,面對導師的挽留,談家楨深知此時國內遺傳學基礎薄弱、急待有人開拓,毅然選擇返回祖國,成為浙江大學生物系的一名教授。在抗日戰爭中,他仍在爭分奪秒開展學科建設,在隨大學西遷的路上,邊走邊教學。

  在湄潭祠堂「實驗室」裡,談家楨帶領學生發現了瓢蟲鞘翅色斑變異的鑲嵌顯性遺傳現象,

  首次提出鑲嵌顯性遺傳,填補了人們對遺傳規律另一新的認知。而這樣創新性研究成果,竟是在連件像樣實驗器材都沒有的情況下完成的。

  浙江大學西遷歷史陳列館館長陰利君:唯一的照明工具就是一盞小小的桐油燈,做實驗沒有器材怎麼辦呢,他們就想了一個辦法,用竹管來代替導管,把瓦盆作為蒸發皿,挖地窖來做為冰箱。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他們從來沒有間斷過對知識的追求。

  戰火紛飛中,談家楨選擇了對知識的堅持,當年祠堂半夜那縷微弱的燈光,點亮了未來的中國生物領域,走出了多位生物學和遺傳學領域的領軍人物。

  談家楨:鐵骨錚錚堅守真理

  在復旦大學檔案館,這些珍貴的史料,紀錄了談家楨人生中的又一個重大選擇。新中國成立初期,米丘林學說在國內盛行,它強調對育種起決定影響的是外部環境而非內因,形成了學術上的一邊倒。時任復旦大學生物系主任的談家楨,卻深信科學容不得半點虛假,寧可三年停課編教材,也絕不傳播謬誤。在當時青島遺傳學大會上,談家楨不懼壓力,堅定地捍衛了科學的真理。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談家楨博士研究生盧大儒:談先生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是不斷的(地)抗爭,有一種錚錚鐵骨,不能屈從於比如說物質利益,不能屈從於一些強權。

  談向東:國家的強盛和發展,要有科學的精神,和求真務實的精神,一個科學家對科學的認知和堅持,他是對一個國家的負責。

  談家楨:終生之計 在於樹人

  懷著對遺傳學的深厚感情,談家楨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遺傳學專業、第一個遺傳學研究所、第一個生命科學院,他一心要使中國的遺傳學走在世界前列,他的執著追求也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學生的選擇。

  著名的遺傳學家金力的一次重大選擇,就源於談家楨。1994年,金力在史丹福大學做博士後,已經86歲高齡的談家楨坐著十幾個小時的長途飛機找到他,真誠地邀請他回國為遺傳學科發展做貢獻,探訪間隙,午間老人就在長凳上睡下了。

  復旦大學副校長 中科院院士 金力:我心目當中一個那麼大的一個科學家,他就很安詳地睡在那,我當時眼淚就下來了,就是看到那個樣子。後來他走的時候我就在他耳邊就輕輕地跟他說,我說談先生您放心,我肯定回來。

  正是這刻骨銘心的一幕讓金力放棄了美國的優厚條件,全職回到了復旦大學,成為遺傳學的學科帶頭人。為了我國遺傳學發展,談家楨還不顧高齡,遠訪北美、歐洲各國,邀請知名科學家來華講學,並推薦大批中青年學術骨幹去國外訪問、進修和合作研究。

  在這封為復旦大學百年校慶致海內外校友的信中,談家楨寫道:「吾平生無所追求,終生之計,在於樹人」。

  金力:譚先生在學生培養上面是不遺餘力的,希望學生能夠超過他們。實際上你可以看到他一直站在一個很高的位置,是從學科發展的方向,社會發展的需求布局人才培養。

  步入90高齡後,談家楨仍敏銳地注視著國內外遺傳學界的動態,他對中國人類遺傳資源嚴重外流表示擔憂,在他的呼籲之下,我國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成立,這項研究得以大踏步前進、躋身於國際先進行列。而今,接力棒傳到金力手中,他正帶領團隊進行人類表型組研究,通過人類宏觀表型與分子表型間的關係,揭示疾病的發生發展機制,為精準醫學提供可能。

  金力:習總書記一再強調我們中國強起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體現,能夠由中國科學家牽頭髮起引領國際大科學計劃。我們在世界上率先提出人類表型組學,現在有16個國家的科學家的響應。隨著中國越來越強,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對民族的復興做貢獻的話,我們應該能夠更好地布局、更好地站位,去引領這個學科的方向。

[ 責編:楊煜 ]

相關焦點

  • 談家楨:仁者風範長照後人
    11月1日7時18分,在淅淅瀝瀝的秋雨中,百歲老人談家楨永遠告別了他為之奉獻終生的祖國,但是他的大師風範與卓然風骨,宛如太空中那一顆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指引後學,燦爛依舊。 談家楨先生纏綿病榻已有時日。
  • 談家楨:國際遺傳學家
    【9月15日科技名家推薦:談家楨】    國際遺傳學家,我國現代遺傳學奠基人之一談家楨出生6歲那年,談家楨在當地上私塾,12歲畢業於教會辦的道本小學。1921年,談家楨進入教會辦的寧波斐迪中學。1925年轉學到浙江湖州東吳第三中學高中部。1926年畢業並被免試保送蘇州東吳大學。他曾想攻讀平時基礎好的數學,但由於對生物學一直有濃厚的興趣,最後選擇了生物學專業。    童年時期的談家楨1927年,北伐取得勝利。
  • 著名遺傳學家談家楨:百年一生長照後人(圖)
    許田坦承,在進校前,他並不了解遺傳學,也不知道談家楨大名。但30年前談家楨先生給他上的第一課卻讓他深刻記憶到今天。「課堂上,我們很激動,談先生也很激動。因為之前由於種種原因談家楨不能進行遺傳學教學工作,所以當他再次站上講臺教遺傳學時,他心情非常激動,直呼科學的春天到來了!」
  • 談家楨與遺傳學
    杜布贊斯基是當時國際遺傳學界頗負盛名的群體進化遺傳學家,看著談家楨的論文,杜布贊斯基激動不已,他意識到,這位年輕的中國學者正在從事前人沒有涉足的事業。        杜布贊斯基給談家楨寄去了一封激情奔放的信函,對談家楨進行了鼓勵。談家楨這篇論文經摩爾根和杜布贊斯基的共同推薦,在美國公開發表。不久,談家楨又收到摩爾根的回信,歡迎談家楨去美攻讀博士學位,學雜費全免。
  • 著名遺傳學家談家楨逝世
    人民網上海11月1日電(記者姜泓冰) 一個多月前剛剛度過百歲生日的著名生物學家、中國現代遺傳科學的奠基人之一,傑出的科學家、教育家,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和社會活動家,民盟中央名譽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原復旦大學副校長談家楨教授,今天7時18分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100歲。
  • 108年前的今天,創造「基因」一詞的中國遺傳學泰鬥談家楨出生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108年前的今天,創造「基因」一詞的中國遺傳學泰鬥談家楨出生【轉學保送上大學】1909年9月15日,談家楨出生於浙江寧波慈谿。父親是郵政局的一名小職員。6歲上私塾,12歲畢業於教會辦的道本小學,進入寧波斐迪中學。
  • 著名遺傳學家談家楨在上海逝世 享年一百歲
    資料圖:2006年9月15日,國際著名遺傳學家、中國現代遺傳學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談家楨在上海迎來九十八歲華誕。來自海內外近六十名遺傳學知名學者專程到上海華東醫院為談家楨院士送去生日祝福。   中新社上海十一月一日電 (記者 孫璐)中國現代遺傳科學的奠基人之一,傑出的科學家、教育家,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和社會活動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原復旦大學副校長談家楨先生,因病於今天早晨七時十八分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一百歲。
  • 11年前的今天,遺傳學泰鬥談家楨去世,以百歲高齡懸掛天際
    摩爾根讀後,非常喜歡,立刻邀請談家楨到自己的實驗室攻讀博士。1934年,25歲的談家楨前往美國。兩年後又成立研究所,都由談家楨全權負責。 1961年五一節前夕,毛澤東又接見談家楨,問他還有哪些顧慮,並鼓勵他大膽地把遺傳學搞上去。這是毛澤東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接見他。
  • 中國現代遺傳學奠基人之一談家楨院士逝世享年100歲
    聽到談家楨先生去世的消息,中科院院士、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趙國屏在接受《科學時報》記者採訪時說。    2008年11月1日7時18分,著名生物學家、中國現代遺傳科學的奠基人之一,傑出的科學家、教育家,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和社會活動家,民盟中央名譽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原副校長談家楨教授,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100歲。
  • 生命密碼的破譯者——劉倩
    生命密碼的破譯者——劉倩 劉倩,碩士研究生,2012年畢業於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腫瘤細胞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她戴著眼鏡,一副斯斯文文的模樣,看似和人民警察這一職業風馬牛不相及,現在卻就職於衢州市公安局刑事科學技術研究所DNA室,從事著神秘的DNA
  • 破譯遺傳密碼 掌握生命秘密
    甚至,你還可以選擇通過修改致病的基因來保障健康,讓自己遠離疾病的折磨。        這些神奇的場景可不是某個科幻作家的想像,而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生物信息學家陳潤生基於科學依據對未來作出的推斷。近日,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在南京舉辦的首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上對陳潤生進行了專訪。        這些人類對抗疾病的新辦法,源於對遺傳密碼的研究取得的突破。
  • 鄧子新院士、武維華院士獲談家楨生命科學成就獎—新聞—科學網
    王寶龍攝影 11月18日,第十屆「談家楨生命科學獎」在清華大學揭曉。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武漢大學藥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鄧子新和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武維華獲談家楨生命科學成就獎;北京同仁醫院院長、北京市眼科研究所所長王寧利和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復旦大學皮膚病研究所所長張學軍獲談家楨臨床醫學獎;溫州大學校長李校堃教授獲談家楨生命科學產業化獎;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李紅良、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紅、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與輻射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張令強
  • 第十屆談家楨生命科學獎在京頒獎 上海科學家鄧子新院士等獲殊榮
    本屆談家楨生命科學獎各獎項得主已經產生,獲獎者分別是: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鄧子新和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武維華獲談家楨生命科學成就獎;北京同仁醫院院長王寧利,復旦大學皮膚病研究所所長張學軍獲談家楨臨床醫學獎;溫州大學校長李校堃獲談家楨生命科學產業化獎。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特聘研究員陳玲玲等9名獲得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
  • 復旦教授金力談談家楨:有先生指路乃人生一大幸事—新聞—科學網
    緣定遺傳學 「21世紀將是生命科學的世紀。」上世紀80年代,談家楨的一篇預言性文章讓金力從此與遺傳學結緣。 1981年,金力參加高考,並打算選擇數學或物理專業。正是談家楨的這句話,讓他改弦易轍,最終考入復旦大學生物學系遺傳學專業。
  • 第二屆國際人類表型組研討會(2018談家楨國際遺傳學論壇)開幕
    10月31日,第二屆國際人類表型組研討會(2018談家楨國際遺傳學論壇)在滬開幕。開幕式上,「人類表型組計劃國際協作組」和「中國人類表型組研究協作組」宣告成立,吹響了「人類表型組」國際大科學計劃的集結號,標誌著由中國科學家倡議發起的「人類表型組」國際大科學計劃已得到多國科學家的認同和參與。
  • 清華生命科學學院吳嘉煒教授、俞立教授榮獲「第六屆談家楨生命...
    清華生命科學學院吳嘉煒教授、俞立教授榮獲「第六屆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  清華新聞網9月24日電 近日,在公布的第六屆「談家楨生命科學獎」獲獎名單中,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吳嘉煒教授、俞立教授同時榮獲「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
  • 上海藥物所研究員丁健獲第九屆「談家楨生命科學成就獎」
    上海藥物所研究員丁健獲第九屆「談家楨生命科學成就獎」 2016-12-01 上海藥物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著名遺傳學家談家楨百歲辭世
    據新華社上海11月1日電  11月1日7時18分,我國著名遺傳學家、中國現代遺傳科學的奠基人之一談家楨先生在上海逝世,享年100歲。記者從負責談家楨先生生前救治的醫療機構上海華東醫院獲悉,包括心、肺、腎等多個重要臟器衰竭是談先生辭世的主要病因。
  • 【海港網評】責任在天與秋風霽月 青春無悔見家國擔當
    【海港網評】責任在天與秋風霽月 青春無悔見家國擔當 2020-08-16 07: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