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的今天,遺傳學泰鬥談家楨去世,以百歲高齡懸掛天際

2020-12-07 騰訊網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陶生)

【2008年11月1日】11年前的今天,毛澤東接見4次的遺傳學泰鬥談家楨去世,以百歲高齡懸掛天際

1909年9月15日,談家楨出生於浙江寧波。小時候,談家楨就喜歡細心觀察周圍的一草一木,饒有興致。他覺得任何事物都有本源,需要認真探求才知道,不能相信現成答案。

1921年(12歲),談家楨進入一所教會中學。談家楨把《聖經》背得很熟,但並不相信,只是把它當作學英語的工具。有一次,一個外籍教員問他,人是誰創造的。談家楨沒有按照《聖經》的說法,回答是上帝創造人,結果被訓了一頓。原準備給他的一筆獎學金也取消了。

17歲時,談家楨被保送蘇州東吳大學,學習生物學專業。大三時,《進化遺傳學與優生學》這門課對他影響很大。他決定從事遺傳學研究。他學習勤奮,三年半修滿了四年的學分。1930年秋,系主任推薦他去了燕京大學讀研究生。

他的碩士論文,是研究瓢蟲色斑的遺傳性。經導師推薦,論文直接寄給了美國著名遺傳學家摩爾根。摩爾根讀後,非常喜歡,立刻邀請談家楨到自己的實驗室攻讀博士。1934年,25歲的談家楨前往美國。

在摩爾根實驗室的兩年,談家楨迅速成長。1936年,他的博士論文《果蠅常染色體的遺傳圖》通過答辯。摩爾根邀請談家楨留下。但是,談家楨決定報效祖國。1937年,他回國擔任浙江大學生物系教授。

抗日戰爭爆發後,浙江大學西遷至貴州湄潭,城郊的祠堂是生物系唯一的實驗室,談家楨帶領學生在桐油燈下觀察果蠅和瓢蟲,用過濾後的河水衝洗實驗器皿。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1944年,談家楨發現了瓢蟲色斑變異的嵌鑲現象。

(前排右二為談家楨)

1946年(37歲),他在美國《遺傳學》雜誌發表論文《異色瓢蟲色斑遺傳中的嵌鑲顯性》。國際學術界對他評價很高,認為他豐富和發展了摩爾根遺傳基因學和現代綜合進化理論,稱他為「中國的摩爾根」。

1948年,談家楨作為中國唯一的代表,赴瑞典參加了第8屆國際遺傳學大會,並當選國際遺傳學聯合會常務理事。此時國共內戰正酣,各方聘約如雪片飛來,但談家楨還是在1949年春回到祖國。

(50年代,談家楨(左)在進行細胞觀察工作)

談家楨被調至復旦大學,他準備在學術上大展拳腳,但政治運動此起彼伏。1957年3月,毛澤東接見了談家楨,詢問他對遺傳學研究工作的意見。毛澤東聽完後,立刻表態:「不要怕,一定要把遺傳學研究搞起來」。

但隨後談家楨因反對全盤學習蘇聯,被劃為「內定右派」。7月,毛澤東到上海視察,在許多人中間一眼認出了談家楨,笑呵呵地對他說:「老朋友啦」。隨後,「內定右派」問題煙消雲散。

1958年初,毛澤東又約談家楨去杭州見面,談家楨反映研究還有很多阻力。後來,在毛澤東的關心下,復旦大學在1959年成立了遺傳學教研室。兩年後又成立研究所,都由談家楨全權負責。

1961年五一節前夕,毛澤東又接見談家楨,問他還有哪些顧慮,並鼓勵他大膽地把遺傳學搞上去。這是毛澤東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接見他。

「文革」爆發後,談家楨遭受無休止的批鬥和折磨。1968年,正在「勞動改造」的談家楨被宣布可以重返研究一線。後來他得知,是毛澤東的「應該讓談家楨搞他的遺傳學嘛」這句話救了他。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鄧小平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年近古稀的談家楨剛動了直腸癌手術和胃切除手術,但也努力開創科研的「第二春」。那時,國際上已從細胞遺傳學發展到分子遺傳學,神經生物學發展也很快,談家楨把這些新知識介紹到國內來,積極展開研究。

(1978年,談家楨在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作學術報告)

1979年,談家楨邀請自己的美國同學在復旦大學,開設分子遺傳學培訓班,培養了大批學術骨幹。1983 年,談家楨籌建了中國第一個生物工程系。

1989年9月(80歲),他用自己的稿酬和積蓄設立了「談家楨生命科學獎學金」。

在談家楨的努力下,1997年上海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中國遺傳學研究的系統框架基本形成。

1998年,國際機構正式批准:將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發現的一顆編號為3542號的小行星命名為「談家楨星」。給一名生者如此高的榮譽,實屬罕見。

2008年11月1日,過完百歲大壽後,「中國遺傳學泰鬥」談家楨在上海去世。以他名字命名的「談家楨星」懸掛於天際,默默注視著人間。

(2019年10月27日,第十二屆「談家楨生命科學獎」頒獎典禮在南開大學舉行)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532篇作品,營員「陶生」的第67篇作品)

相關焦點

  • 著名遺傳學家談家楨:百年一生長照後人(圖)
    遺傳學家談家楨先生  11 月1日7時18分,我國著名遺傳學家、中國現代遺傳科學的奠基人談家楨先生在上海逝世,享年100歲。他的百年風華既開闢了中國遺傳學學科,培育了一代遺傳學人才,也將繼續影響數代人乃至整個中國的發展騰飛。
  • 著名遺傳學家談家楨在上海逝世 享年一百歲
    著名遺傳學家談家楨在上海逝世 享年一百歲 2008年11月01日 21:11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來自海內外近六十名遺傳學知名學者專程到上海華東醫院為談家楨院士送去生日祝福。
  • 著名遺傳學家談家楨逝世
    人民網上海11月1日電(記者姜泓冰) 一個多月前剛剛度過百歲生日的著名生物學家、中國現代遺傳科學的奠基人之一,傑出的科學家、教育家,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和社會活動家,民盟中央名譽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原復旦大學副校長談家楨教授,今天7時18分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100歲。
  • 談家楨:仁者風範長照後人
    新華網上海11月1日電(記者肖春飛、仇逸)仁者已逝,光華依舊。11月1日7時18分,在淅淅瀝瀝的秋雨中,百歲老人談家楨永遠告別了他為之奉獻終生的祖國,但是他的大師風範與卓然風骨,宛如太空中那一顆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指引後學,燦爛依舊。 談家楨先生纏綿病榻已有時日。
  • 108年前的今天,創造「基因」一詞的中國遺傳學泰鬥談家楨出生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108年前的今天,創造「基因」一詞的中國遺傳學泰鬥談家楨出生【轉學保送上大學】1909年9月15日,談家楨出生於浙江寧波慈谿。父親是郵政局的一名小職員。6歲上私塾,12歲畢業於教會辦的道本小學,進入寧波斐迪中學。
  • 中國現代遺傳學奠基人之一談家楨院士逝世享年100歲
    他是我國遺傳學領域泰鬥,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聽到談家楨先生去世的消息,中科院院士、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趙國屏在接受《科學時報》記者採訪時說。    2008年11月1日7時18分,著名生物學家、中國現代遺傳科學的奠基人之一,傑出的科學家、教育家,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和社會活動家,民盟中央名譽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原副校長談家楨教授,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100歲。    談家楨出生於浙江寧波,1930年畢業於東吳大學生物系,燕京大學研究生畢業。
  • 著名遺傳學家談家楨百歲辭世
    據新華社上海11月1日電  11月1日7時18分,我國著名遺傳學家、中國現代遺傳科學的奠基人之一談家楨先生在上海逝世,享年100歲。記者從負責談家楨先生生前救治的醫療機構上海華東醫院獲悉,包括心、肺、腎等多個重要臟器衰竭是談先生辭世的主要病因。
  • 無悔的選擇 | 談家楨:心繫家國 破譯「生命密碼」
    談家楨是我國現代遺傳學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國傑出的科學家、教育家。他曾懷揣科學救國的理想,遠赴重洋,在現代遺傳學創始人、諾貝爾獎得主摩爾根門下求學;國家危亡之際,他毅然回國執教,為我國現代遺傳學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興盛之路做出了卓越貢獻,更為遺傳學人才的培養奉獻了全部心血。而在談家楨的百歲人生中,一次又一次無悔地選擇,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學生接續奮鬥,破譯生命的密碼。
  • 談家楨與遺傳學
    談家楨進入摩爾根實驗室時,正值染色體遺傳學的全盛時期,談家楨決定開闢以果蠅為材料的進化遺傳學領域。一九三六年,談家楨二十八歲,他的博士論文《果蠅常染色體的細胞遺傳圖》通過答辯,談家楨被授予博士學位。摩爾根和杜布贊斯基一致希望談家楨繼續留在美國從事遺傳學的研究。杜布贊斯基還提出了一個折衷方案,讓談家楨跟他一起工作一段時間。他希望,時間能衝淡他的去意。
  • 談家楨:國際遺傳學家
    【9月15日科技名家推薦:談家楨】    國際遺傳學家,我國現代遺傳學奠基人之一談家楨出生6歲那年,談家楨在當地上私塾,12歲畢業於教會辦的道本小學。1921年,談家楨進入教會辦的寧波斐迪中學。1925年轉學到浙江湖州東吳第三中學高中部。1926年畢業並被免試保送蘇州東吳大學。他曾想攻讀平時基礎好的數學,但由於對生物學一直有濃厚的興趣,最後選擇了生物學專業。    童年時期的談家楨1927年,北伐取得勝利。
  • 復旦教授金力談談家楨:有先生指路乃人生一大幸事—新聞—科學網
    其實,若按輩分來說,談家楨是金力的「師祖」,金力是談家楨的弟子劉祖洞的學生。不過,若論人生或學術,談家楨則是金力人生路上的導師和學術上的指路明燈。 今年是談家楨誕辰105周年暨去世5周年。金力日前向《中國科學報》記者再次憶及與這位一代宗師之間的往事。
  • 歷史上的今天1866年9月25日遺傳學家摩爾根誕辰
    歷史上的今天1866年9月25日遺傳學家摩爾根誕辰 2013-09-02 10:00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最高齡106歲!來看厚街兩位百歲老人的「長壽秘訣」→
    1月4日,省市有關領導到厚街鎮調研人口普查數據質量工作,並探望慰問了該鎮兩位「百歲老人」。這兩位老人分別是珊美社區106歲的葉群章和寶屯社區102歲的李義。在探訪過程中,兩位「百歲老人」分享了他們的「長壽秘訣」,一起來看看。
  • 第二屆國際人類表型組研討會(2018談家楨國際遺傳學論壇)開幕
    10月31日,第二屆國際人類表型組研討會(2018談家楨國際遺傳學論壇)在滬開幕。開幕式上,「人類表型組計劃國際協作組」和「中國人類表型組研究協作組」宣告成立,吹響了「人類表型組」國際大科學計劃的集結號,標誌著由中國科學家倡議發起的「人類表型組」國際大科學計劃已得到多國科學家的認同和參與。
  • 最高齡106歲!來看這兩位百歲老人的「長壽秘訣」
    1月4日,廣東省市有關領導到東莞厚街鎮調研人口普查數據質量工作,並探望慰問了該鎮兩位「百歲老人」。這兩位老人分別是珊美社區106歲的葉群章和寶屯社區102歲的李義。在探訪過程中,兩位「百歲老人」分享了他們的「長壽秘訣」,一起來看看。
  • 百歲老軍醫葉惠方去世 傾其所有一生捐獻
    我的遺體,請你們送給病理科……」今天,這位幾乎捐光了家中所有錢物的老人,完成了一生最後一次捐獻:捐出自己。讓我們記住她——葉惠方,我軍著名婦產科專家,一名老黨員,一名心懷善舉的中國軍人。享年100歲。解放軍總醫院百歲專家葉惠方因病去世,生前她要求將遺體捐獻醫學研究——傾其所有
  • 全國百歲壽星近49000人 最高齡126歲
    中國老年學學會日前在江蘇省如東縣舉辦的第四屆中國十大壽星、第二屆中國十大百歲夫妻排行榜揭榜,來自廣西壯族自治區巴馬縣的瑤族老壽星羅美珍以126歲的高齡蟬聯十大壽星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