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關原合戰爆發前,由於島津氏家督島津義久堅持中立政策,島津義弘只能帶兵一千五百人參戰。他原本有意加入東軍跟家康私下裡有密約,願意幫助家康守衛伏見城,但是城裡的人因未接到通報,不但沒有開門還放了幾槍,於是島津義弘一氣之下帶隊連夜投奔石田三成去了。戰後清算時,德川家康一方面忌憚島津軍的強大戰鬥力,一方面來自家臣井伊直政的極力求情,就基本維持島津領地原狀成立薩摩藩,這也使得島津家成為了除德川本家之外堪與伊達、前田等並稱的雄藩。
日本江戶幕府為鞏固幕藩體制,根除宗教傳播,防止商人富豪與幕府對立,幕府從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時起,開始了鎖國政策。在日本實行鎖國的200多年間,西方世界發生了巨大變化,先是資產階級革命,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再到工業革命的開展,使西方國家的實力增強。東方帝國清朝在"鴉片戰爭"中不敵英夷兵威,戰敗而開國的結局對島津氏來說觸動最大,島津氏決心學習西夷軍事防備西夷入侵,各種辦法殖產興業、改革軍事、發展海防,開始玩命自保。
但1862年發生的生麥事件差點斷送了島津,乃至日本的將來。當時,4個英國人經過生麥村,衝撞了島津茂久的隊伍,島津家的武士以無禮為名斬殺其中1人,重傷2人(唯有1位英國女士沒有為難)。英國大為光火,要求島津藩主道歉,並另賠2萬5千英鎊。薩摩拒之不理,英國丟了面子,於是派遣7艘軍艦停泊鹿兒島,亮出拳頭準備揍人。薩摩藩全體上下都沒當回事,等著用新炮臺和蒸汽船把英國人打回老家。1863年8月15日14點,英艦與薩摩展開炮戰,經此一役薩摩藩辛苦積累的蒸汽船和工廠全都毀於一旦,英國艦隊重傷一艘,中度傷害兩艘。薩英戰爭的結果,令薩摩藩清醒認識到攘夷的不可行,轉而主張開國,後來成為明治維新的推手。英國鑑於薩摩藩的實力,亦從原先支持幕府的方針,轉而親近薩摩藩。這場衝突後來竟然演變成了薩摩與英國緊密關係的開端,其後雙方還在戊辰戰爭中結為聯盟。
1867年,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把政權還給了天皇,此時日本百廢待興,長州藩和薩摩藩把持著新政府的人事和政策選擇。薩摩藩上位後不斷收編幕府和敵人諸藩的船隻,將這支艦隊擴充為國家海軍,通過擴大海軍勢力來發展自己影響力。薩摩人西鄉從道在薩摩海軍的基礎上成功打造出現代化的帝國海軍,其後擔任海軍大臣。作為薩摩派帶頭大哥,他自然提拔了一批薩摩人領導海軍,山本權兵衛、東鄉平八郎、財部彪等等這麼多海軍元帥、大臣、大將均出身薩摩,薩摩藩人之間的互相扶持,一時之間造就了薩摩藩將星如雲的場面。實力的增強伴生了野心的萌發,此後日本薩摩海軍相續和鄰國進行了多次戰爭,給別國造成了嚴重的災難,給日本軍國擴張主義開了一個極為不良的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