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尊老愛幼的孔融,最後卻因「不孝」而亡,背後的真相讓人憤怒!
《三字經》有言:「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其中的融指的便是孔融。孔融是孔子二十世孫,從小就非常知禮節。每次家中長輩給他們吃食,孔融總是拿最小的那份。而被問及原因的時候,孔融答道,首先我年齡小,吃不了大的,其次哥哥是長輩,大的東西應該讓哥哥先拿,而弟弟比我的年齡又小,所以剩下東西裡的大份應該給弟弟。
長輩們在聽到這個答案的瞬間就被孔融的尊長輩,愛幼弟的行為感動到了,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傳遍了大江南北。但就是這麼一個從小就知道尊老愛幼的人,最後卻因為「不孝」而亡,而背後的真相實在是讓人憤怒!
孔融生活在千年之前的東漢王朝,那個時候漢室傾頹,奸臣當道,國將不國,而孔融作為孔子的後人,從小便是個聰明的孩子,長大後的成就也是斐然。有才華的人一般性格都有點小傲氣,當時的孔融就很看不慣那些跟著曹操背後獻媚的朝中大臣,經常沒事諷刺他們。
有一次,曹操攻下鄴城,曹操的兒子曹丕順帶霸佔了鄴城原主人袁熙的妻子甄氏為妻。而孔融聽說後連連稱快,說道,這很好啊!就像曾經的周武王滅了紂王后,將紂王的妃子妲己賜給周公。曹操不解其意,於是問道,先生這是從哪本古籍中看到的啊?
孔融回道,這是我自己根據現在人的行為推斷的,和古籍沒關係。瞬間,曹操感覺自己的臉怎麼有點疼!但是這和沒有結束,孔融不僅當著面懟曹操,而且曾經還寫過一篇文章論述父子君臣之道,明裡暗裡的諷刺曹操想要張冠李戴,讓曹操恨得牙痒痒!
於是最後曹操實在是裝不下去了,於是找了好幾個罪名,處死了孔融一家,而其中有一條就是「不孝」,這實在是讓人憤怒!因為當時孔融一家可以說是「母慈子孝」的典範,絕對的榜樣家庭。
但是曹操卻抓住孔融諷刺他的那篇文章中對父子關係的論述,不斷的曲解,最後將對方定罪!可以說是充分體現了曹操的希望粉飾太平的狼子野心,最後就這樣,身為「建安七子」之一的名士孔融,死在了奸臣曹操的手下!
本文由十六葉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