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南陽日報頭版刊發的一則報導——《水氫發動機在南陽下線,市委書記點讚!》,引發輿論廣泛關注。報導稱水氫發動機在該市正式下線,這意味著車載水可以實時製取氫氣,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5月22日上午,南陽市委書記張文深親臨項目現場辦公,為氫能源汽車項目取得的最新成果點讚。
「車加水就能跑」,一時間成了網絡笑柄。
車加水就能跑?
涉事車企:確實是集團的項目
5月24日,青年汽車集團宣傳處就「水氫發動機」一事回應,稱河南南陽項目確係該集團投資。發動機加的水是普通水,不需要經過特殊處理。
目前,水氫發動機還在實驗室,尚未推上市場。
據涉事車企青年汽車集團官網介紹:青年車載水解制氫技術實現了車載水實時製取氫氣,水和反應物在一種「特殊催化劑」作用下產生氫氣和水解產物。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有效解決了目前氫能汽車推廣過程中加氫站布局尚不完善,車載儲氫系統成本較高等問題。
是「新能源技術突破」?
2017年宣布生產出水氫燃料汽車
但至今未交付一輛車
2017年8月21日青年汽車公司董事長龐青年高調宣布公司生產出全球首輛水氫燃料汽車至今,2年間並未見有過一輛「青年水氫燃料車」交付的披露。
據媒體報導,兩年前,青年汽車公司也曾捲入「騙補」車企名單,其銷售給上海巴士公交(集團)有限公司245輛新能源汽車,實際安裝電池容量小於公告容量,因此吃了工信部的行政罰單。
南陽是如何引進該項目的?
多位主要負責人參觀調研後確定引進的
南陽市是河南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農業大市,素有「中州糧倉」之稱。在工業方面,裝備製造、紡織服裝、食品是南陽的三大產業主營業務。在2018年9月發布的政府報告中,南陽市提出「抓重點產業」,圍繞建設先進位造業強市,重點發展6個新興產業,其中包括新能源汽車。
據南陽市人民政府官網2012年6月19日發布的文章,同年6月18日,時任南陽市委書記李文慧在南陽賓館會見了青年汽車集團董事局主席龐青年一行。
2018年12月28日,南陽高新區和金華青年汽車氫能源整車項目籤約。次日,《南陽日報》刊發的報導介紹說,2018年12月28日,南陽高新區·金華青年汽車氫能源整車項目籤約,該項目建成後可實現產值300億元,不僅是九大專項實現突破性進展的具體體現,更是支撐南陽作為河南省大城市的重大戰略項目。南陽市委書記張文深致辭,市委副書記、市長霍好勝出席。
報導顯示,龐青年介紹項目概況時稱,青年汽車集團於2014年開始,全面布局以氫燃料電池和氫發動機為核心、氫能汽車為龍頭、工業廢氣和煤炭地下氣化制氫為保障、金屬鎂合金儲氫和車載水解制氫為支撐、立體交通運營為目的「五位一體」的氫能汽車全產業鏈。尤其是車載水解制氫技術實現了車載水實時製取氫氣,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該項目規劃產能為:單班10萬臺/年,三班30萬臺/年新能源乘用車,預計2020年建成投產,利稅超百億,可增加1000多個就業崗位。
2018年8月31日,南陽市高新區宣布成立八個項目推進小組,其中包括「氫能源產業園」,時任高新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郭斌任組長。此後,南陽市多位領導多次前往氫能源產業園調研。
據報導,今年5月22日上午,南陽市委書記張文深到氫能源汽車項目現場辦公時,為氫能源汽車項目取得的最新成果點讚。市委副書記、市長霍好勝現場辦公。
張文深、霍好勝實地察看了氫能源汽車項目建設,觀看了下線的水氫發動機的工作演示。張文深指出:水氫發動機在我市下線,使氫能源汽車項目前景一片光明,更加堅定了我們發展氫能源汽車項目的信心和決心。張文深、霍好勝還和大家一道饒有興致地乘坐了氫能源樣品公交車,「體驗的感覺很好,舒適、平穩。」大家連連稱讚。
在隨後召開的現場辦公會上,張文深、霍好勝聽取了氫能源汽車項目進展情況匯報,針對工作中的具體問題,認真分析研究,逐項交辦明責。
當事者回復南陽市工信局:該項目仍處於驗證階段 報導信息不準確
針對網上對水氫發動機的質疑,5月24日,南陽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回復媒體,目前該項目仍處於研發人員的驗證階段,並未正式生產,也未經過工信等相關部門的驗收。此事系記者報導信息不準確,目前已要求涉事集團負責人龐青年寫情況說明。
青年汽車集團:已看到網上質疑 但未回復華商報記者疑問
5月24日,華商報記者連線青年汽車集團宣傳部,工作人員鄭先生說,已經看到了網上的質疑,董事長將儘快就此事給出回應,給記者回復。對於南陽日報的報導,鄭先生說當天現場辦公他沒去,不清楚情況。當被問及南陽分公司電話號碼時,鄭先生說:「分公司回答不了這個問題。」隨後,記者再次致電青年汽車集團宣傳部時,電話已打不通。
隨後,華商報記者致電南陽市高新區管委會招商局,工作人員說打電話詢問的媒體非常多,「這個需要問管委會宣傳部」,並給了記者相關電話,記者打過去後一直無人接聽。
專家觀點
長安大學教授:直接給車加水產生氫氣疑問很大
5月24日,華商報採訪了兩位西安的汽車專家,來看看他們怎麼說。
長安大學汽車學院交通安全系主任張韡說,理論上,水可以變成氫,但實用價值存疑,因為這個過程需要消耗很多能量,是很複雜的化學反應,全世界科學家目前尚在研究,給車加上水,用上催化劑,這麼簡單就能生成氫,很令人質疑,那個催化劑從哪裡來?貴不貴?這些都是疑問,南陽這個氫燃料汽車技術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長安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系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教授分析,十年前,清華大學已做過氫燃料電池技術試驗,給汽車安裝若干氫氣瓶,氫氣與氧發生反應,產生了電能,然後產生動力讓車行駛,後面的階段與電動車是一樣的原理。這是先給汽車安裝了車載氫氣瓶,但直接給車加水,然後通過催化劑產生氫氣,疑問很大。
這位教授說,水變成氫氣的過程,需要消耗很大的能量,成本很高,汙染也大。目前國內的制氫方式分為三種:化學燃料制氫、電解水制氫、綠鹼工業制氫,電解水制氫的過程,很複雜,成本很大,沒有這麼簡單,這個催化劑很是存疑。華商報記者 任婷
>>網友聲音
把水分解產生氫氣的能量從何而來?
這又是一項「令科學家震驚」的神奇發明,完全可以申請諾貝爾獎了。
這不是挑戰加油站嗎?以後加油站是不是都要關門了。
中學生在物理和化學課上都知道,能量是守恆的。水驅動汽車的能量從何而來?
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需要打破很強的化學鍵。問題來了:把水分解產生氫氣的大量能量從何而來?在整個循環中,水分解產生氫氣,氫氣再通過燃燒產生水,能量是守恆的。如果沒有額外的能量輸入的話(比如電池、汽油),那就根本沒有多餘的能量可以用於汽車行駛。
這不得不讓人聯想起上世紀90年代一度轟動全國的王洪成「水變油」騙局。
「車輛加水可行駛」不太可能實現,有點像是「永動機」又一種笑話。
如果加水車能跑下面這些都能成真的
人能製造出來永動機?
違反了能量守恆定律和熱力學第二定律
永動機是不需外界輸入能源、能量或在僅有一個熱源的條件下,能夠不斷運動並且對外做功的機械。不消耗能量而能永遠對外做功的機器,它違反了能量守恆定律。在沒有溫度差的情況下,從自然界中的海水或空氣中不斷吸取熱量而使之連續地轉變為機械能的機器,它違反了熱力學第二定律。這兩類永動機違反客觀科學規律的概念,是不可能被製造出來的。
世界上不知有多少民間科學家甚至專家、學者、教授,曾花費了大量寶貴的時間、金錢尋找這樣一種不存在的事物,不能不令人扼腕。他們之中不乏別有用心的騙子。
中國哈爾濱人王洪成曾在1984年提出一個永動機方案,他利用他設計的永動機驅動自家的洗衣機、電扇等裝置運轉,不久騙局被揭穿,他製作的永動機模型是用隱藏的鈕扣電池驅動的一個電動馬達,動力則是暗藏在地下的電線。1998年,王洪成提出自發電機的設計,據稱可以利用大功率蓄電池帶動所謂具備回充電功能的直流發電機,後經多次試驗失敗,同年他的另一個騙局「水變油」被揭穿。
抓著頭髮能將自己提起來?
只靠內部互相作用,不能改變物體重心運動狀態
張飛是一員猛將,有人問他:「你力氣大,你能不能把自己從地上提起來呢?」他抓住頭髮使勁向上提也不能把自己提起來。就算抓頭髮不是辦法,換個辦法,用手抱住自己的身體向上用力,任何人也無法使身體離開地面。還有一種類似的情況:人坐在車上,用繩子拉車,不能使車前進;車向前行駛,人在車上拉緊拴在車上的繩子,車也不會停下來。
這就是說:一個物體只靠內部的互相作用,不能改變物體重心的運動狀態。
「輕功」真能讓人飛起來?
利用力學原理和人們過分相信常識而形成的誤區
人們經常會在電視節目中或一些演出場所,看過表演輕功的節目。只見表演者或在兩隻氣球支撐的玻璃上站立,或在拉直的紙上站立,或將身體掛在用兩個紙環吊著的日光燈管上。更有一些宣傳輕功的文章,說什麼「氣功練到高深程度時,可以身輕如燕。」什麼「輕功大師能使自己的身體從60公斤變成5公斤,能在水面上行走」等等。相當一些平時以「眼見為實」作判斷標準的人們則毫不猶豫地信以為真。
有人親自試驗前述的三個輕功表演內容,雖然試驗者並沒有練過輕功,試驗時體重也絲毫沒有減輕,但是試驗的結果卻與那位著名的輕功表演者的表演結果一樣,照樣能踩住氣球和紙橋,照樣能在紙環掛著的日光燈管上懸起來。
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輕功原本是武術中的一種鍛鍊方法,要求練功人腳綁砂袋練習跳躍,以增加練功人跳高騰躍的能力。我們通過那些未練過氣功的人也能成功地進行「輕功」表演的事實,已經可以得出如下結論:表演輕功的人在表演的當時體重並不會減輕。利用的是物理力學原理和人們認識事物時過分相信常識而形成的誤區。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綜合央視、澎湃等
針對水氫發動機項目
我們有話要說
實施該項目的目的有沒有圈錢的意圖?
如果有算不算詐騙,該如何處理?
項目落地方政府負責人懂不懂科學常識?
浪費了納稅人數十億的財產,該由誰擔責?
地方發展經濟迫切,但步子太大會不會崴腳?
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編輯:王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