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視野號」在40多億英裡外的深空發現了未知光源!是新的文明?
這些謎團一直伴隨著從人類認識宇宙之初到現在的初探太空,有些謎團已經隨著更多的發現和證據而得到了假說的證實或揭開,但隨著太空觀測和研究進度的推進和深入,一些我們前所未見的有趣現象和謎團也呈現在了我們眼前,而一些在太空探測器上關於謎團的發現和研究過程,是非常值得深入和大家探討的。
-
NASA發布了一張40億英裡外的「太空雪人」的新照片
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發布了史上最好的一張圖,圖中是一個在40億英裡外探索的「神秘」太空物體。新視野號拍攝了迄今為止解析度最高的「太空雪人」照片。1月1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新地平線」(new Horizons)探測器飛越了太陽系中最遠的天體。
-
「新視野號」New Horizons
在信息傳遞介質上,「新視野號」與以往的深空探測器稍有不同,以往的探測器攜帶的是錄音帶,而「新視野號」帶著刻著45萬名支持者的名字和DVD以及克萊德·威廉·湯博的骨灰,(1930年美國天文學家湯博發現了冥王星)在「新視野號」完成主要任務後,它將遠離太陽系,循著早期的「先驅者」和「旅行者」的足跡前進,飛往更遙遠的地方。
-
新視野號飛掠冥王星 拍下史上最清晰冥王星照片
冥王星是太陽系中最為神秘和鮮為人知的星球之一,85年前,年僅24歲的克萊德·湯博發現了這顆位於數十億公裡外的神秘天體,如今他的部分骨灰也隨著新視野號抵達了冥王星。冥王星的發現者終於「星際穿越」到了冥王星。 新視野號項目經理格倫·方丹:我們之前總覺得,我們就要到達了,現在突然就像火車沿著軌道開過來。
-
新視野號的最新發現
NASA新視野號拍攝的這張高解析度圖像是結合拉爾夫/多光譜可見光成像相機(MVIC)拍攝的藍色,紅色和紅外圖像所得。
-
新視野號探測器發現宇宙要比預期的更黑
新視野號探測器發現宇宙要比預期的更黑2021-01-14 07:58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 在人類現已觀測的宇宙中到底有多少星系?根據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可能沒有此前預想的那麼多。
-
太空是黑暗的,但科學家發現有一半屬未知光源!
根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國家光學紅外天文研究實驗室(NOIRLab)的天文學家勞爾(Tod Lauer)及團隊發表於《天文物理期刊》的一項研究指出,他們分析了NAS「新視野號(New Horizons)」探測器拍攝的一些「空白」區域圖像。
-
新視野號下一個更有趣的目標
新視野號將於2019年1月1日飛掠遙遠的柯伊伯帶天體2014 MU69,然後科學家們將在整理完探測器收集的資料後回答這個問題。這次將會是航天探索史上距離最遠的一次飛掠,距離冥王星十億英裡(約16億千米)。上面是一幅柯伊伯帶天體2014 MU69的概念圖,它描述的是NASA新視野號任務的下一個飛掠目標。
-
新視野號2019年的飛掠飛行計劃
這項飛掠將是標記人類歷史上到達最遠天體的裡程碑,該小行星位於冥王星外10億英裡(15億千米),與地球相距40億英裡(65億千米)。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新視野號將在距離MU69 2175英裡(3500千米)處到達最近點,從小行星北側上空進行觀測。
-
新視野號抵達64億公裡外,拍到一些照片,讓天文學家們激動不已!
文/仗劍走天涯新視野號抵達64億公裡外,拍到了一些照片,天文學家們激動不已!1992年,人類就已經發現了上千顆位於柯伊伯帶的小天體,這些龐大的隕石群體非常的密集,並且如果探測器想要探測柯伊伯帶,是需要面臨著機毀人亡的可能性的。但是這種可能性卻不能夠阻止美國。美國在2006年發射了新視野號探測器,而它的主要任務便是探測冥王星及其衛星,最後探測位於柯伊伯帶中的小行星群。
-
新視野號探測器的四大發現
上圖是北京時間2015年7月16日凌晨三點,NASA召開的新視野號探測器飛掠冥王星的新聞發布會,公布的一段畫面。當然還公布了一些其他令人興奮的發現,小編在這裡整理一下,呈現給大家。相對於太陽系45.6億的年齡,這座冰山形成不超過1億年,所以很年輕,象徵著冥王星的地質活動仍在持續中。
-
NASA發射的新視野號探測器到達真正的天涯海角 準備在那裡呆10年
這是一顆由美國航天局(NASA)製造發射的太陽系深空探測器,於2006年1月19日在佛羅裡達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經過近10年的孤獨旅行,於2015年7月到達冥王星,考察了冥王星和冥衛一後,深入柯伊伯帶考察既定的小行星,計劃在在這裡呆上5~10年。
-
首迎地球來客 「新視野」號探測器飛掠冥王星
」(New Horizon)傳回一批迄今最清晰的冥王星照片,不僅發現一個綽號名為「鯨魚」(The Whale)的陰影區,更揭露冥王星表面出現一個心型。 美國宇航局(NASA)「新視野」號(New Horizons)探測器飛掠冰冷、陰暗的冥王星,在比以往更近的距離為人類觀測太陽系最後一個未知世界。 中新社休斯敦7月14日電 (記者 王歡)耗費9年半光陰,遠航30億英裡,只為和你瞬間的邂逅。
-
夜空有多黑?新視野號觀測下的宇宙
2015年7月,NASA發射的新視野號成為歷史上第一個近距離對冥王星進行探測的探測器。接著,在2018年12月31日,該探測器首次邂逅了一個名為Arrokoth(編號為2014 MU69)的柯伊伯帶天體。同時新視野號在外太陽系的獨特位置能幫助天文學家進行罕見而有益的科學研究。
-
神秘宇宙光線起因成謎,如能找到光源,諾貝爾獎則非你莫屬!
他們利用美國宇航局新視野號太空探測器的任務數據,提出了一種假設。即:宇宙光的存在其實已經超出了恆星的光照範圍,甚至包括其中所有能夠反射這種光的物體。而對於新視野號太空探測器來說,它的最初任務是為了探索太陽系內的矮行星——冥王星,它於2015年飛過冥王星進入更深一層的宇宙空間,如今它距離地球已經超過了40億英裡,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則是到地球的50倍。這些數據足以表明新視野號太空探測器距離太陽系內任何主要的光源及其反射物都擁有足夠遠的距離。
-
美國「新視野」號探測器首次成功造訪冥王星外小天體
小天體2014 MU69是2014年6月26日由著名的哈勃望遠鏡發現的,位於太陽系柯伊伯帶內,距離太陽約66億公裡,比冥王星到地球的距離還遠15億公裡。信號從「新視野」發回地球需要約6個小時。 2014年,科學家根據亮度和距離的關係分析,估計2014 MU69大小約30千米到45千米。
-
計劃有變,新視野號暫時不飛掠73.6億公裡外小天體,等待升級
有人說人類存在的終極意義是探索宇宙,不知道你對此怎麼看,反正我非常贊同這個觀點,因為神奇外太空時常讓我們不由得產生無限幻想,腦海時常蹦出這些終極疑問:「我們究竟在什麼位置?」,「外星文明距離我們有多遠?」,「宇宙究竟有多大?」。
-
新視野號關於柯伊伯帶的發現對我們有什麼幫助呢?
NASA的新視野號探測器近距離飛掠伊伯帶小天體2014MU69,如約為我們揭開了這顆小天體的神秘面紗,這也是人類通過探測器近距離探訪到的最遠的太陽系天體。儘管這次電光火石的邂逅只有幾個小時,而參與此次行動的新視野號探測器已經在宇宙中服役了12年。不斷地探索太陽系的新疆界。2006年1月19號,新視野號探測器正式發射升空,而當時新視野號的目標是探測距離太陽約四十個天文單位外的冥王星。
-
創紀錄的太空任務:新視野號飛掠太陽系邊緣,發首張圖像報平安
在地球上的人們迎來新的一年之計,遠在數十億英裡以外的「新視野號」(New Horizons)飛船也完成了一項創紀錄的太空任務,並送給地球一份禮物,讓人類第一次看到太陽系邊緣的物體。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的科學家證實,「新視野號」太空船在新年首日飛掠太陽系的「天涯海角」(Ultima Thule,又稱終極遠境)。這顆巖石性質的物體約有美國首都華盛頓大小,繞行在黑暗且寒冷的庫柏帶(Kuiper Belt),在距離太陽約40億英裡(65億公裡)的軌道運行。這是太陽系的邊緣。
-
冥王星地下黨和新視野號的故事
至2006年新視野號探測器發射前,人類已經發現了1000多顆柯伊伯帶天體,而該區域的天體總數可能超過10萬顆。柯伊伯帶的發現,使科學家們不得不對傳統的太陽系形成理論進行修正。根據計算機數值模擬的結果,柯伊伯帶天體是太陽系形成初期的原始冰凍天體殘留至今的,曾經它們應該在更靠近太陽的位置,由於海王星的運行軌道向太陽遷移,為了維持角動量的平衡,柯伊伯帶天體被趕向遠離太陽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