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20種1類(最高級別致癌物)請您一定看仔細

2020-12-01 浙江在線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根據與癌症的相關性大小,整理公布了4類致癌物的清單。1類是對人類為確定致癌物;2類是對人類致癌性證據有限;3類是對人類致癌性可疑;4類是對人體可能沒有致癌性的物質。

  1類致癌物共120種,包括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酒精飲料、中式鹹魚、加工肉類、大氣汙染、太陽輻射和吸菸等。首席記者 林碧波

  日常接觸

  1.與酒精飲料攝入有關的乙醛:乙醛是乙醇在人體內代謝的中間產物。有些人轉化乙醛的酶較少,比其他人更容易蓄積乙醛。飲酒後出現的面紅耳赤、頭暈頭痛等症狀,就是乙醛蓄積過多所致。乙醛會造成細胞中的DNA損傷或雙鏈斷裂,從而致癌。

  2.含酒精飲料中的乙醇:乙醇不僅能代謝產生乙醛,還是很好的溶劑,很多致癌物會溶解在乙醇中。還會在酶的作用下生成大量氧自由基,導致肝細胞癌變。還會提高體內雌激素水平,誘發女性乳腺和生殖系統癌症。

  3.含酒精飲料:除乙醇、乙醛外,某些酒精飲料中含石棉纖維、砷、鎳等致癌物質;酒、酒精飲料生產發酵、蒸餾過程中還可能產生多環芳烴類(如苯並芘)等致癌物。

  4.吸菸:香菸中含大量苯並芘等多環芳烴、酚類化合物、甲醛等致癌物,與肺癌、喉癌、唇癌、舌癌、口腔癌、食道癌、胃癌、結腸癌、胰腺癌、膀胱癌、腎癌和子宮頸癌等都有一定關係。

  5.二手菸草煙霧:吸菸者吐出的冷煙霧中,焦油含量比吸菸者吸入的熱煙霧中的多1倍,苯並芘多2倍。

  6.無煙菸草:包括嚼煙和鼻煙等,尼古丁和亞硝胺含量更高,並含甲醛、砷、鎘等致癌物。

  7.N'-亞硝基降菸鹼(NNN)和4-(N-甲基亞硝胺基)-1-(3-吡啶基)-1-丁酮(NNK):兩種存在於菸草和煙氣中的氮亞硝胺化合物,可誘導產生多種癌症。

  8.加工過的肉類(攝入):醃製肉類含有較多亞硝酸鹽、磷酸鹽,燻制肉類含有多環芳香烴化合物(苯並芘)。

  9.中式鹹魚:醃製過程產生大量亞硝酸鹽,可能與鼻咽癌相關。

  10.檳榔果:檳榔粗纖維多,經常吃會對口腔黏膜組織造成持續傷害,導致癌變。製作過程中殘留的鹼性物質和檳榔中含有的生物鹼,會破壞黏膜細胞的細胞膜,破壞細胞的DNA。

  11.含菸草的檳榔嚼塊:致癌原因與檳榔果相似。菸草只是增加了檳榔的毒性。

  12.不含菸草的檳榔嚼塊:致癌原因與檳榔果相似。

  13.室外空氣汙染:易導致肺癌,患膀胱癌的風險也會增加。

  14.含顆粒物的室外空氣汙染:可吸入顆粒物PM10和PM2.5等也被認為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會增加患癌風險。

  15.柴油發動機排氣:尾氣中含有上百種不同的化合物,已證實與肺癌、膀胱癌有關聯性。

  16.家庭燒煤室內排放:會排放出以苯並芘為代表的致癌物,易誘發肺癌。

  17.苯並芘:存在於煤焦油中的化學物質,而煤焦油常見於汽車廢氣(尤其是柴油引擎)、菸草與木材燃燒產生的煙和炭烤食物中。

  18.苯:石油化工基本原料,油漆、牆紙、地毯、印表機、汽車廢氣、合成纖維、建築裝飾材料、人造板家具和香菸的煙中都含有苯。苯在人體中代謝的產物會導致DNA鏈的斷裂和破碎,誘發白血病。

  19.甲醛:工業用途廣泛,普通人主要通過新裝修家居中的人造板材接觸到甲醛。可導致鼻咽癌、新生兒畸形、兒童白血病、霍奇金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骨髓性白血病等。

  20.未經處理或輕度處理礦物油:用於製造髮乳、髮油、髮蠟、口紅、面油、護膚脂等,也用於食品添加劑。它是石油的副產物,含多種烴類物質,多環芳烴、重金屬等雜質可能誘發癌症。

  輻射

  21.太陽輻射:過度暴曬,太陽光中的紫外線可導致皮膚癌。

  22.紫外線輻射(波長100-400nm,包括UVA、UVB和UVC):損壞皮膚細胞中的DNA,導致皮膚癌。

  23.紫外發光日光浴設備:釋放紫外線輻射,損壞皮膚細胞中的DNA,導致皮膚癌。

  24.花椒毒素(8-甲氧基補骨脂素)伴紫外線A輻射:國外臨床上主要用花椒毒素加紫外光療法治療白癜風、牛皮癬等皮膚頑疾,但可能因此誘發細胞癌變。

  25.電離輻射(所有類型):電離輻射是能使受作用物質發生電離現象的輻射,主要包括α射線、β射線、質子流、中子流、X射線、γ射線等。電離輻射可誘發多種類型DNA分子損傷,從而致癌。

  26.放射性核素,α粒子放射,內部沉積:重原子(例如鈾,鐳)或人造核素衰變時產生,相當於氦原子核,能引起組織損傷和癌變。

  27.放射性核素,β粒子放射,內部沉積:放射性原子核衰變時產生,相當於電子,能引起組織損傷和癌變。

  28.X射線和伽馬射線輻射:產生電離輻射,破壞細胞DNA。

  29.中子輻射:人工方法從原子核中釋放出中子,可造成惡性腫瘤和白血病等。

  30.裂變產物,包括鍶-90:重核裂變產生多种放射核素。裂變產物在工業、農業和醫學中的用途廣泛,如氪-85用作β放射源和自發光燈的能源;銫-137是γ放射源;鍶-90是β放射源;鎝-99m在核醫學上用於臨床診斷。鍶-90易致白血病,銫-137會造成肝癌和腎癌。

  31.放射性碘,包括碘-131:常用於癌症化療,也有致癌風險。

  32.氡-222及其衰變產物:天然石材中可能含放射性氡,建築材料是室內氡的最主要來源。

  33.鐳-224及其衰變產物:鐳的所有同位素都有強烈的放射性,電離輻射能使螢光物質發光。

  34.鐳-226及其衰變產物

  35.鐳-228及其衰變產物

  36.釷-232及其衰變產物:天然放射性核素,採礦和挖隧道等大型土石工程、核燃料廢物處理等過程中會出現。

  37.鈽:放射性元素,原子能工業的重要原料,核燃料和核武器的裂變劑。鈽容易在肝臟和骨骼中聚集,致人體組織癌變。

  38.磷-32,磷酸鹽形式:磷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磷酸鹽主要用於某些惡性腫瘤的輔助治療,同時有致癌性。

  病毒細菌寄生蟲及毒素

  39.B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B肝病毒可引起DNA重排和DNA片段丟失,並使肝細胞對其他致癌物的降解能力下降。建議:接種B肝疫苗。

  40.C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病毒核心蛋白與肝癌關係密切。

  41.人免疫缺陷病毒I型(感染):即愛滋病病毒,可合成DNA整合到宿主細胞的DNA中,使細胞發生癌性轉化,特別是在細胞免疫遭到破壞,喪失免疫監視作用的情況下,細胞癌變更易發生。建議:戴套!戴套!戴套!

  42.人乳頭瘤病毒16,18,31,33,35,39,45,51,52,56,58,59型:DNA病毒,目前已分離出130多種,分高危型和低危型,不同型別會引起不同的臨床表現。其中高危型16和18是導致宮頸癌的主要類型。建議:女孩12歲後接種相關疫苗。

  43.人嗜T淋巴細胞病毒I型:改變宿主淋巴細胞DNA,使細胞不斷增生和分裂,誘發白血病。

  44.愛潑斯坦-巴爾病毒:一種皰疹病毒,通過唾液傳播,主要引起急性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與T細胞淋巴瘤等多種惡性腫瘤相關。

  45.卡波氏肉瘤皰疹病毒:一種皰疹病毒,可引發卡波氏肉瘤(內皮細胞腫瘤)和原發性滲出性淋巴瘤等。

  46.幽門螺桿菌(感染):主要通過口-口、糞-口傳播,長期定居在胃部,會逐漸破壞胃腸道壁,引發胃癌。建議:一旦發現儘量根治。

  47.華支睪吸蟲(感染):又名肝吸蟲,主要通過食用未經煮熟含有華支睪吸蟲囊蚴的淡水魚或蝦感染。可引起膽管上皮細胞增生而致癌變,主要為腺癌。建議:儘量不吃醉蝦、醉蟹、淡水魚、生魚片。

  48.麝後睪吸蟲(感染):食用含有囊蚴的生魚而感染,與華支睪吸蟲病相似。寄生在肝膽管內,誘發膽管癌。

  49.埃及血吸蟲(感染):主要分布於非洲、南歐和中東,可引起膀胱癌。

  50.黃麴黴毒素:是黃麴黴、寄生麴黴等產生的代謝產物。主要存在於發黴的花生、玉米、大豆、稻米、小麥等糧食、堅果和油類產品中。長時間食用含低濃度黃麴黴毒素的食物,被認為是導致肝癌、胃癌和腸癌等疾病的主要原因。黃麴黴毒素主要幹擾RNA和DNA的合成。建議:吃到苦的堅果,趕緊吐掉,再漱口,家裡的砧板一旦發黴就不要再用了。

  抗癌藥和其他藥品

  51.白消安:抗癌藥,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通過與細胞DNA的鳥嘌呤起烷化作用破壞DNA的結構與功能,也可能致癌。

  52.苯丁酸氮芥:抗癌藥,用於治療霍奇金淋巴瘤、數種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瓦爾登斯特倫巨球蛋白血症、晚期卵巢腺癌和部分乳腺癌。會引起DNA鏈交叉連接影響DNA功能,從而致癌。

  53.萘氮芥:抗癌藥,用於治療霍奇金淋巴瘤,現已少見。引起DNA鏈交叉連接影響DNA功能,從而致癌。

  54.環磷醯胺:抗癌藥,用於治療惡性淋巴瘤、急性或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也用於治療乳腺癌、睪丸腫瘤、卵巢癌、肺癌、頭頸部鱗癌、鼻咽癌、神經母細胞瘤、橫紋肌肉瘤及骨肉瘤等。與DNA發生交叉連結,抑制DNA合成,幹擾DNA及RNA功能。

  55.美法侖:抗癌藥,用於治療多發性骨髓瘤和卵巢癌。通過破壞DNA結構起作用。

  56.依託泊苷:抗癌藥,主要用於治療小細胞肺癌、惡性淋巴瘤、惡性生殖細胞瘤、白血病,也用於治療神經母細胞瘤,橫紋肌肉瘤,卵巢癌,非小細胞肺癌,胃癌和食管癌等。作用於DNA酶,使受損DNA不能修復。

  57.依託泊苷與順鉑和博來黴素合用:聯合化療方案,主要用於卵巢生殖細胞惡性腫瘤和喉癌等。

  58.MOPP(氮芥、長春新鹼、甲基苄肼、強的松)及其他含烷化劑的聯合化療:治療霍奇金淋巴瘤的方案,有致癌風險。

  59.司莫司汀[1-(2-氯乙基)-3-(4-甲基環己基)-1-亞硝基脲,甲基-環己亞硝脲]:抗癌藥,主要用於治療惡性黑色素瘤、惡性淋巴瘤、腦瘤、肺癌等。

  60.他莫昔芬:抗癌藥,用於治療乳腺癌和卵巢癌。

  61.三胺硫磷:抗癌藥,用於治療卵巢癌。

  62.曲奧舒凡:抗癌藥,主治肺癌。

  63.硫唑嘌呤:用於器官移植時抗排異反應的藥物,通過與嘌呤的拮抗作用,抑制DNA、RNA和蛋白質的合成,可誘發癌症。

  64.環孢菌素:用於肝、腎和心臟移植抗排異反應的藥物。由於對免疫抑制,會增加致癌風險。

  65.己烯雌酚: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可引起女性生殖系統腺癌並通過胎盤使胎兒致癌。

  66.絕經後雌激素治療:可能提高乳腺癌和子宮內膜癌等的發生率(存在爭議)。

  67.雌激素-孕激素更年期治療(合用):可能提高乳腺癌和子宮內膜癌等的發生率(存在爭議)。

  68.雌激素-孕激素口服避孕藥(合用):可誘發肝癌,並增加患乳腺癌和子宮頸癌的風險。

  69.非那西汀:退燒止痛類藥物,已被很多國家禁售。大劑量使用可能誘發腎癌、膀胱癌。

  70.含非那西汀的止痛劑混合物:多與阿司匹林、咖啡因,苯巴比妥等製成複方製劑,用於治療發熱、頭痛、牙痛、神經痛等,可造成嚴重的腎損害和肝損害,並誘發腎癌、膀胱癌。

  71.馬兜鈴酸:有研究認為馬兜鈴酸主要通過基因突變來誘發肝癌,也有研究認為大劑量的馬兜鈴酸通過非基因加成性的改變表觀遺傳「炎癌轉變機制」,可能誘發肝臟發生癌前病變。

  72.含馬兜鈴酸的植物:馬兜鈴酸廣泛存在於馬兜鈴科植物中,常見的含有馬兜鈴的藥材有馬兜鈴、天仙藤、青木香、尋骨風、關木通、廣防己、細辛等。

  工業產品及其汙染

  73.鎘及鎘化合物:鎘主要用於製造合金、鎳鎘電池、焊料和半導體材料等。普通人主要是通過吸入汙染空氣中的鎘和食用鎘汙染的農作物(如含鎘大米)等方式攝入鎘。被鎘汙染的河流中的魚蝦螺螄體內,通常也會富集有鎘。鎘會提高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消化道腫瘤等患病風險。

  74.鉻(6價)化合物:皮革製造和冶金化工中的廢水汙染水體、農田和水產後,進入人體。鉻(6價)化合物有很強的氧化性,對消化道、呼吸道、皮膚和黏膜有危害。致癌部位主要是肺。

  75.砷和無機砷化合物:砷在自然界中多以無機砷化合物存在巖石中。三氧化二砷就是俗稱的砒霜。工業與礦產開發排放的含砷廢水和廢棄物,農業中使用的含砷殺蟲劑和除草劑,都是砷來源之一。會引發皮膚癌和肺癌等。提醒農村的父母,打農藥時一定要穿長袖衣褲,戴口罩。

  76.鎳化合物:可用於製造陶瓷、玻璃、催化劑、磁性材料、電子元件和蓄電池等。鎳化合物在人體內可誘發致癌基因表達和癌細胞擴增。

  77.鈹和鈹化合物:鈹和鈹化合物主要應用於合金、原子能、火箭、飛彈、航空和宇宙航行等。進入人體後,難溶的氧化鈹主要儲存在肺部,可引起肺癌。可溶性的鈹化合物主要儲存在骨骼、肝臟、腎臟和淋巴結等處,引起臟器或組織的病變而致癌。

  78.石棉(各種形式,包括陽起石、鐵石棉、直閃石、溫石棉、青石棉、透閃石):石棉是天然的、纖維狀的、矽酸鹽類礦物質的總稱。主要用於耐火的石棉紡織品、輸水管、絕緣板和建築、電器、汽車、家庭用品中的絕熱材料。石棉本身無毒害,但細小的石棉粉塵會附著沉積在肺部,誘發肺癌和胸膜及腹膜位置的間皮瘤。

  79.氟代-淺閃石纖維狀角閃石:與石棉相似,易在肺部沉積,誘發肺癌和胸膜及腹膜位置的間皮瘤。

  80.毛沸石:較罕見的天然礦石,性質與石棉相似,可引起胸膜及腹膜位置的間皮瘤。

  81.2,3,7,8-四氯二苯並對二噁英:所有二噁英類型中毒性最強的單體,非人為生產,無任何用途,是燃燒垃圾、工業廢料後未經處理就排放出的產物。

  82.2,3,4,7,8-五氯二苯並呋喃:二噁英的一種,可造成免疫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生殖功能的損傷,長期過量攝入可能會引起多系統多部位的惡性腫瘤。

  83.類二噁英多氯聯苯,具有WHO毒性當量因子(TEF)(多氯聯苯77,81,105,114,118,123,126,156,157,167,169,189):歸在「二噁英」名下,毒性相似。

  84.多氯聯苯:人工合成的有機物,工業上用作熱載體、絕緣油和潤滑油等。工廠排出的廢棄物是主要汙染源。能經皮膚、呼吸道、消化道吸收,並在人體中富集,造成腦部、皮膚及內臟的疾病並影響神經、生殖及免疫系統,產生癌變的器官主要為肝臟。

  85.3,4,5,3',4'-五氯聯苯(PCB-126):主要用作耐熱、防燃增塑劑,與肝癌的發生有關聯。

  86.五氯苯酚(聚氯苯酚):主要用作水稻田除草劑,紡織品、皮革、紙張和木材的防腐劑和防黴劑。對人體有致畸和致癌性。燃燒時會釋放出二噁英類化合物。

  87.4,4'-亞甲基二(2-氯苯胺)(MOCA):合成橡膠和環氧樹脂的熟化劑,有致癌風險。

  88.4-氨基聯苯:是農藥和染料的中間體,主要用於有機合成、製造染料和製作橡膠防老劑等,可被人體吸入、食入或經皮膚吸收。

  89.聯苯胺:合成染料的中間體,長期接觸易誘發膀胱癌。

  90.染料代謝產生的聯苯胺:某些染料經代謝可能產生聯苯胺,導致人體細胞的DNA發生結構與功能變化。

  91.2-萘胺:用於製造染料和有機合成,也用作有機分析試劑和螢光指示劑。長期接觸有誘發膀胱癌的風險。

  92.鄰-甲苯胺:主要用作染料、農藥、醫藥及有機合成中間體,可誘發膀胱癌。

  93.氯乙烯:用作多種聚合物的共聚單體,塑料工業的重要原料,也可用作冷凍劑等,可誘發肝血管肉瘤等。

  94.三氯乙烯:曾用作鎮痛藥和金屬脫脂劑,還可用做萃取劑、殺菌劑、製冷劑和衣服乾洗劑等。與肝癌和腎癌等多種癌症相關。

  95.1,3-丁二烯:是製造合成橡膠、合成樹脂、尼龍等的原料。可引起心血管、肺、胃、肝、乳腺和腎等多種組織和器官的惡性腫瘤。

  96.林丹(六氯環己烷):農用殺蟲劑,俗名六六六。與乳腺癌、直腸癌等有關聯性。

  97.1,2-二氯丙烷:農藥、殺蟲劑、洗滌劑、橡膠和醫藥等的製造原料,被認為是日本印刷業膽管癌多發的元兇(用以去除印刷機附著油墨)。

  98.環氧乙烷:洗滌、製藥、印染等行業中的殺菌劑,長期接觸將提高白血病和造血系統惡性腫瘤的風險。

  99.雙(氯甲基)醚;氯甲基甲基醚(工業級):兩者主要應用於生產陰離子交換樹脂和磺胺嘧啶藥物等,長期接觸可致肺癌。

  100.硫芥子氣:即化學武器芥子氣,學名二氯二乙硫醚,可導致皮膚和免疫系統癌症。

  工業生產過程和職業暴露

  101.畫家,油漆工,粉刷工等(職業暴露):顏料中含鎘、鉛、汞、鉻等重金屬,塗料和有機溶劑含苯和甲醛等,長期接觸會增加患癌風險。

  102.橡膠製造業:生產過程中,化學添加劑較多,易接觸苯胺等致癌物,誘發膀胱癌、胃癌、肺癌和白血病等。

  103.鋼鐵鑄造(職業暴露):多個環節可能導致癌症高發,如爐煙中可能含有苯並芘等。

  104.赤鐵礦開採(地下):開採中接觸到粉塵,可能導致肺癌。地下溢出的氡會造成電離輻射。

  105.石英或方石英形式的晶狀矽塵:長期從事開礦、採石、碎石作業以及在玻璃廠、陶瓷廠、搪瓷廠工作的工人,易經常吸入矽塵,不僅易患呼吸道疾病,患心臟病和癌症的風險也更高。

  106.焊接煙塵:含有二氧化錳、氮氧化物、氟化物、臭氧等有害物質,還含有重金屬鎘等細小金屬微粒。

  107.木塵:含有木焦油和苯並芘等致癌物。

  108.皮革粉末:製鞋過程中常見,易引起鼻腔癌。

  109.煤煙(煙囪清潔工的職業暴露):煤煙中存在苯並芘等致癌物。

  110.煤炭氣化:工業過程中會產生粉塵、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氫等汙染物和煤焦油、苯、酚等致癌物。

  111.煤焦油蒸餾:工業過程中會產生苯、苯並芘等致癌物。

  112.煤焦油瀝青:煤焦油蒸餾提取餾分後的殘留物,主要用於生產瀝青焦、築路瀝青、各種瀝青防腐漆等,含苯並芘等致癌物。

  113.頁巖油:頁巖中所含的石油,可能造成職業性皮膚癌。

  114.焦炭生產:工業過程中會產生苯、苯並芘等致癌物。

  115.與職業暴露有關的艾其遜法(用電弧爐制碳化矽):這是一種用石英砂與焦炭混合加熱製造碳化矽的工業方法,冶煉中會排放出煤焦油和苯並芘等致癌物。碳化矽主要用於製造耐磨材料、電路元件、光伏產品等。

  116.鋁生產:鋁生產中可能產生氧化鋁、石油焦等粉塵和氟化物、硫化物、瀝青煙、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

  117.金胺生產:金胺是一種化學藥品,用作染織物、紙及皮革的染料及染料中間體。生產過程(包括接觸其他化學物質)與膀胱癌的增加有關。

  118.品紅生產:品紅主要用於蠶絲、腈綸、羊毛等紡織品的染色。生產品紅染料的工人膀胱癌風險有所增加。

  119.強無機酸霧:是指硫酸、硝酸、鹽酸等無機酸形成的霧狀酸類物質,主要出現在化工、電子、冶金、電鍍、紡織(化纖)、機械製造等行業的用酸過程中,有致癌風險。

  120.使用強酸生產異丙醇:異丙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在製藥、化妝品、塑料、香料、塗料及電子工業用作脫水劑和清洗劑等。異丙醇不是致癌物,但強酸處理過程可能致癌。

  *註:①原清單按致癌物名稱的英文首字母排序,分類為編者所加,僅供參考。②文中講的某種致癌物會導致某些癌症,指的是長期、超量攝入後的一種可能。如果你只是偶爾、少量吃一點,或者偶爾、少量接觸,那不用擔心,還是安全的。

相關焦點

  • 一級致癌物「黃麴黴毒素」,這4種食物裡含量最高,一定要注意!
    數據顯示,人類癌症的80%-85%的原因與化學致癌物有關,而目前我們已知的化學致癌物已達到1100種以上。經世界衛生組織鑑定,對動物致癌的物質有140多種,而對人類有致癌作用的有21種,其中對人類致癌作用最為明確有五種,也就是我們常能聽到的一級致癌物:黃麴黴素、亞硝胺、二噁英、尼古丁、苯並芘。 其中,黃麴黴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那麼,黃麴黴素主要存在於哪些食物中呢?
  • 這類致癌物食物中多的是,你肯定吃過!
    看起來真是相當的諷刺 #韓國空氣炸鍋加熱後被檢出致癌物# 這個話題還上了微博的熱搜 很多人看了以後都表示擔憂 網友評論: 改名字都很難
  • 常見熟肉中含4種致癌物 不得癌才怪
    不過,其中的風險您真的知道嗎? 二、雜環胺類 是蛋白質加熱超過200度後產生的一類致癌物,所謂焦糊魚肉不能吃,就是因為這類物質的緣故。可以看這篇講雜環胺暴露量與多種癌症風險的文獻,其中說到雜環胺和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都有關係,增加這些癌症的風險,有強烈的致突變性,而且在動物實驗中表現了明確的致癌性。
  • 這些是公認的一級致癌物 現在看還不晚
    那,哪些東西致癌的可能性最高?離你最近的致癌物是什麼?想知道答案,仔細看↓↓國際癌症研究中心,隸屬於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我們先來看看它對致癌物的分類!致癌物的分類按對人的致癌危險性,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將致癌因子分成1、2A、2B、3、4共5類。資料僅供參考1類致癌因子,即有充分證據證明對人類有致癌作用,屬於明確的人類致癌物。
  • 身邊這麼多食物竟是1類致癌物?快管好你的嘴!
    正在讀這篇推文的你,中了幾條?可別小瞧了這些生活中的不良習慣,上面加粗的關鍵詞,可都是含有1類致癌物的超級「殺手」,您要是經常這麼做,小心被癌症「盯上」。是什麼激發了你身體中的癌?癌細胞說:「不要再責怪我了,因為很大程度上,正是你們的生活方式創造了我!」
  • 一類致癌物清單中的這類物品,致癌又傷腎,危害比鹹魚大多了!
    一類致癌物是指導致人類癌症的證據很明確,這些食物的過量攝入是會致癌。就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的致癌物完整清單中,除了鹹魚上榜讓人們感嘆唏噓外,自榨花生油的黃麴黴毒素汙染問題也引起了人們的重視。這類致癌物就是馬兜鈴酸以及含有馬兜鈴酸的植物等。早在1994年,法國政府就因為馬兜鈴酸會導致腎病而全面禁售一切涉嫌含有馬兜鈴酸的重要。在2012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所有含有馬兜鈴酸類物質劃入1類致癌物清單中。含有馬兜鈴酸的植物非常多,全世界600多種,其中65種是傳統中藥。攝入人體的馬兜鈴酸會在人體肝腎內形成難以排出的東西,對人體會產生持續且不可逆的傷害。
  • 每日健康:這4種蔬果被掛在黑榜,尤其第1種,是唯一會致癌的蔬菜
    上榜原因:屬於2B類致癌物不幸的是,蕨菜確實被證實會增加癌症風險,屬於 2B 級致癌物(對人類可能致癌)。這真不是謠言。罪魁禍首是一種叫做「原蕨苷」的物質。它存在於蕨類植物中,特別是嫩芽部分,也就是我們常吃的蕨菜,含量最高。
  • 多款薯片檢出致癌物丙烯醯胺,生活中還要注意哪些?請看此文
    如何避免在日常生活中過多地攝入這種致癌物?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今天就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這方面的相關知識。    丙烯醯胺是什麼?別急,聽我來慢慢為您分析。  丙烯醯胺有何毒性?這兩個前一個量太大,正常飲食,即使吃的高溫加工食品較多,也遠遠不可能達到這個量,我們重點來說一下後一個攝入量。  我們就拿薯片來計算,只要是經過高溫加工的薯片,其中的丙烯醯胺是一定存在的,差別就在於含量的大小,比如一個丙烯醯胺含量較低的薯片,比如200μg/kg和一個含量超標達到2000μg/kg的薯片,我們每天吃多少才能達到致癌劑量呢?
  • 腫瘤患者真正該忌口的,是這6類食物
    確診腫瘤之後,很多人的生活變得更「精緻」了,原本的無肉不歡、宵夜不斷、不舍剩菜、營養不全……現在,不良飲食習慣漸漸改善,注重營養搭配,也開始講究忌口:大豆不能吃、老母雞不能吃、魚不能吃、牛羊肉不能吃……其實這些都能吃,真正要忌口的是這6類食物。
  • 警惕食品中的致癌物
    2019年1月1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在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發布的檢測報告中顯示,針對2018年8月至10月在香港多地購買了58款餅乾類食品進行檢測,在部分樣品中檢出具有基因毒性和致癌性的環氧丙醇和丙烯醯胺,其中無印良品的一款產自馬來西亞的榛子燕麥餅乾,在對非預包裝或豁免營養標籤的預包裝樣品進行檢測發現,樣品中環氧丙醇和丙烯醯胺的含量均為最高。
  • 9款進口奶粉含有致癌物?環氧丙醇是什麼了解一下
    雪印、meiji、惠氏愛兒素、惠氏illuma、雀巢、美贊成、惠氏S-26、a2、雅培,這9款進口奶粉均含有「2A類致癌物「環氧丙醇。另外,本次檢測的15款奶粉樣本均含有汙染物氯丙二醇(3-MCPD),食用過量或損害腎功能或男性生殖能力。而當中含量最高的是「BELLAMY'S ORGANIC」,每公斤含有120微克3-MCPD。
  • 多款奶粉檢出致癌物?他們回應了
    但進口奶粉一定更好嗎?測試結果發現,全部樣本均驗出汙染物氯丙二醇(3-MCPD),其中1款奶粉氯丙二醇(3-MCPD)超出歐洲食物安全局的建議攝入限量。 成年人是可以耐受一定致癌物氯丙二醇,最高每日可容忍攝入量定為每公斤體重2微克。但長期每日攝入過量的3-MCPD,會損害腎功能和影響雄性生殖系統。
  • 這梗有兩種意思,使用時仔細斟酌
    這梗有兩種意思,使用時仔細斟酌時間:2020-02-22 16:43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四氯化碳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有兩種意思,使用時仔細斟酌 化學物質CCl4。罵人時的意思是2B致癌物,情話中的意思是無可取代。 來源:四氯化碳屬於2B類致癌物。
  • 不能吃的5種蔬菜「一級致癌物」
    被醫生列為「一級致癌物」的5種蔬菜,醫生從不吃大家好,我是墨凡,今天給大家講講有五種蔬菜在日常中經常見到,有會誤食之後造成的後果。今天墨凡要提醒大家啦,有五種蔬菜醫生從來都不吃,被醫生列為「一級致癌物」。很多人對它卻愛不釋手,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51款餅乾被查出致癌物,3種有害成分,看看家裡餅乾安不安全
    ·氯丙二醇氯丙二醇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為2B類致癌物,即對動物和人類的致癌證據都不充分。但是可以明確的一點是,氯丙二醇是基因致癌物,致癌風險非常小,但是如果長期大量食用含有氯丙二醇的食物,就會增加致癌、致畸、致突變的風險。在我國,氯丙二醇暴露的最基本的來源是食品烹調加工過程中的醬油類調味品。
  • 染髮劑裡面有致癌物,次數多了會得癌症嗎?這4類人不適合染髮
    要知道染髮會不會致癌,就得看看染髮劑裡是否有致癌物。市場上和髮廊裡所見到的染髮劑都是含有化學成分的,所謂的純天然植物染髮劑大多是噱頭而已。其中,對苯二胺是染髮劑中最有效的成分,離開它染髮劑就很難固色。而也正是對苯二胺,被認為是染髮劑致癌的物質。2017年10月27日,世衛組織屬下的國際癌症機構公布了致癌物質清單初步整理參考,對苯二胺被列入3類致癌物清單中。
  • 香港消委會檢出問題奶粉,含有汙染物和致癌物?
    物質名稱:3-氯-1,2-丙二醇(3-MCPD)美國化學文摘(CAS)號:96-24-2分子式:C3H7ClO2分子量:110.5結構式:分類:急性經口毒性 3 類,急性吸入毒性2類,嚴重眼睛損傷2A類、致癌性2類、生殖發育毒性1B。
  • 否則容易析出致癌物?請轉給家人看看
    塑料瓶,然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您並不了解它。塑料瓶底部標有「1」證明就是一次性塑料瓶?數字究竟代表著什麼?其實,塑料瓶底部的數字並非代表該塑料瓶是否是一次性物品,這完全是一個誤區。說到塑化劑的致癌問題,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癌症研究中心將「DEHP(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列為2B類致癌物質,「2B類致癌物」主要是指「對人可能致癌,但證據有限或不足的物質」。
  • 2020年廣發信用卡體系分析及值得推倒的卡種全解!請收藏!
    廣發信用卡體系:廣發發行的卡種種類多品種齊全,中低端卡玩的飛起,高端卡頂級卡這塊沒搞成什麼名堂,16年國壽入主廣發,也加快了卡種有研發的速度!廣發目前卡等級可分為:普卡、金卡、白金卡/鈦金,頂級卡。其中,白金卡還可以細分出很多種類,比如480年費的臻尚白級別、800年費的臻享白級別、2500年費的增值白金級別等。
  • 這5種魚含有重金屬或致癌!醫生建議您少吃點東西,但您要整天吃!
    醫生建議您:這5種魚最好不要吃!許多營養專家和腸胃病專家會建議您少吃以下5種魚! 1 生魚 來自廣西省橫縣的澤爾先生被診斷出患有肝癌,但在手術中他發現自己的肝臟被肝吸蟲覆蓋!事實證明,零先生喜歡吃生魚片已有20多年的歷史了... 肝吸蟲可存活20至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