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太陽系最近恆星系統內發現一顆類地行星
科技日報北京8月24日電 (記者張夢然)本周英國《自然》雜誌在封面位置刊登了一項天文學重要發現,一顆小型巖石行星繞比鄰星運行,而比鄰星正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新發現的行星被命名為比鄰星b(Proxima b),質量約為地球的1.3倍,其表面溫度理論上允許液態水存在。比鄰星是一顆紅矮星,距太陽系僅4光年多一點,因此也是人類研究最深入的低質量恆星之一。
-
宇宙真奇妙 美航天局發現有雙恆星類太陽系系統
圖表:克卜勒系統中的行星按比例與太陽系內層行星位置比較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宣布發現了一個新的類太陽系
-
研究稱類日恆星系統可能比太陽系更宜居
研究稱類日恆星系統可能比太陽系更宜居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2月3日報導,在本周於聖·弗朗西斯科召開的美國地球物理學聯盟會議上,該小組報告了他們新研究的初步結果:圍繞著這些類日恆星公轉的行星,可能比我們的地球更熱,更加有活力。這些系統的類地行星內部,溫度超過地球25%。因此從地質學上來講,它們會更活躍、更可能保留足夠的液態水來支持生命,至少是微生物形式的生命。
-
哪一顆恆星離太陽系最近?
在銀河系中,恆星與恆星之間的平均距離約為4光年。而在距離太陽差不多四光年之外,恰好就有一顆恆星,這就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位於半人馬座的比鄰星,其距離為4.244±0.001光年。不過,由於這顆恆星是一顆暗淡的紅矮星,它無法用肉眼看到,它的視星等超過了10等,遠遠超出人眼所能看到的極限亮度。此外,比鄰星本身是南門二三合星系統的一部分。另外兩顆離太陽系更遠一些,距離約為4.37光年,這個三合星系統是《三體》小說的創作原型。並且另外兩顆恆星的視亮度較高,可以直接通過肉眼看到,所以它們是肉眼可見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
-
科學家首次拍到類太陽系恆星系統照片
科學家至今已經發現了幾千顆地外行星,但公布的都是藝術假想圖,因為拍攝到它們的照片太難了。最近,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超大望遠鏡(VLT)終於拍到了兩顆地外行星的照片。
-
人類首次觀測到太陽系外行星繞恆星運動蹤跡
美國哈勃空間望遠鏡網站日前報導,2008年11月13日,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天文學家保爾•卡拉斯(Paul Kalas)研究團組,向全世界發布了恆星「北落師門」有行星環繞運動的照片。這是人類首次實際觀測到太陽系外行星繞恆星運動的蹤跡。
-
太陽系只有一顆恆星,南門二有三顆,北河二卻有六顆,它咋運行的
我們的太陽系是個單恆星系統,因為只有太陽是恆星,其他星體都是行星、矮行星、衛星、彗星、小行星等。其中最大的星體木星的體積和質量也只有太陽的1/1000,和太陽相比可以說差遠了。但是在銀河系中,像太陽系這樣的單恆星系統卻並不佔多數,天文觀測發現銀河系中的大多數恆星都屬於多星系統,比如距離我們最近的南門二,就是一個三合星系統。
-
巴納德星,距太陽系第二近的恆星,正以每秒上百公裡的速度接近
太陽系是一個單恆星系統,在太陽系之中有著唯一的一顆恆星,也就是太陽,所以在我們看來恆星是強大而神秘的。那麼在太陽系之外,有沒有距離我們較近的系外恆星呢?當然有,眾所周知,距離太陽系最近的系外恆星是比鄰星,它與我們之間的距離大約為4.22光年,而距離我們第二近的恆星就是巴納德星了,它與地球的距離大概在6光年左右。
-
科學家坦言:太陽系確實非常特殊,與其它的恆星系統大不相同
那麼問題就來了,在這麼多的恆星系統裡面,我們的太陽系算不算特殊呢?對此科學家坦言:太陽系確實非常特殊,與其它的恆星系統大不相同,下面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首先就是太陽系中的行星分布情況,科學家發現,目前發現的絕大多數恆星系統都遵循一個規律,即分布在恆星周圍的行星都具有規則的軌道間距,並且相鄰的行星之間的大小也差別不大。
-
科學家坦言:太陽系確實非常特殊,與其它的恆星系統大不相同
那麼問題就來了,在這麼多的恆星系統裡面,我們的太陽系算不算特殊呢?對此科學家坦言:太陽系確實非常特殊,與其它的恆星系統大不相同,下面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 首先就是太陽系中的行星分布情況,科學家發現,目前發現的絕大多數恆星系統都遵循一個規律,即分布在恆星周圍的行星都具有規則的軌道間距
-
太陽系附近發現與宇宙幾乎同樣古老的恆星(圖)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在距離地球非常近的宇宙空間中發現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天體,其年齡幾乎和宇宙一樣古老,這就是編號為HD 140283的「史前恆星」。根據NASA和歐洲南方天文臺的計算,這顆恆星距離我們大約190光年,但年齡的估計值達到了144.6+-0.8億年,從年齡上看可推出它是宇宙誕生後最初的幾代恆星,對於天文學家而言,研究此類貧金屬恆星是相當重要的,可對宇宙年齡的估算起到限制作用。
-
距離太陽系附近最近的恆星,人類發現「第二地球」,驚喜萬分!
距離太陽系附近最近的恆星,人類發現「第二地球」,驚喜萬分! 恆星不知道大家熟不熟悉呢,恆星是天文學當中的一個概念,我們最熟悉的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就是太陽了,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可以說太陽系的其他行星都是圍繞著太陽運動才得以存在的,沒有太陽的話,也就沒有現在所謂的太陽系八大行星了,太陽本身是屬於黃矮星的。
-
太陽系是雙恆星系統?---涅墨西斯星的猜測
有科學家認為,這一規律與一顆看不到的太陽伴星有關,這顆伴星是在太陽系以外的遙遠軌道上繞太陽運行。太陽系雙星系統假想圖於是1000億-4000億顆之間,其中超過一半的恆星都是雙星系統,這就讓太陽系顯得很特殊,如果證明涅墨西斯星的存在,就表明太陽系也是雙星系統,這樣奧爾特星雲的存在也會變得合理。
-
重大成果!中國天文學家新發現銀河系兩處「恆星搖籃」
據新華社4月29日報導,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近日發現了銀河系深處兩處「恆心搖籃」,這是該臺「銀河畫卷」巡天計劃又發布一項重要成果,科研團隊在銀河系中發現兩個孕育恆星的巨大分子雲。,其中,「大江分子雲」距離太陽系約1300光年,形態上看,它像一條蜿蜒在宇宙中的長河,實際長度約300光年。
-
最新研究:距地球最近的恆星系統或存在類地行星
(藝術模擬圖來源:英媒)中國日報網8月16日電(沈洋)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8月15日消息,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在整個宇宙數以億計的恆星中,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個恆星系統恰恰有可能孕育外星生命。德國《明鏡周刊》報導稱,歐洲南方天文臺(以下簡稱ESO)將在8月底公布一項發現,一顆在我們臨近星系新發現的行星可能具有適宜生命生存的條件。新發現的這顆「與地球相似」的行星還未被命名,它圍繞著比鄰星運行,而比鄰星屬於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統的一部分,該星系距離太陽系僅有4.2光年。
-
木星像原始的太陽,它有沒有可能成為恆星,讓太陽系成為雙星系統
所謂「雙星系統」就是在一個星系中,有兩顆恆星,由於太陽系只有一個太陽,人們對於雙星系統很是好奇。事實上科學家們預測,雙星系統可能是宇宙的主流!,甚至還發現四星系統(以前只是猜想,後來在距離地球146光年的地方,還真發現名為HD 98800四星系統)人類對雙星系統的發現較早,在17世紀中葉就開始發現雙星系統的存在,開始人們以為雙星系統是個例,隨著科學儀器的進步,以及有針對性深入的研究,越來越多的雙星系統被發現,人們才意識到雙星系統在宇宙中中是一種常見的現象!
-
歐洲天文臺拍到類太陽系恆星+多行星系統的第一張圖像
「這項發現是一個與我們的太陽系非常相似的環境的快照,但處於其演化的更早階段,」博士學位亞歷山大·波恩說。荷蘭萊頓大學的學生,他領導了今天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上的新研究。同一顆恆星周圍兩個或兩個以上系外行星的直接成像更為罕見。只有兩個這樣的系統迄今被直接觀測到,雙方圍繞恆星距離我們的太陽明顯不同。來自比利時魯汶大學的博士後研究人員馬達萊娜·雷吉亞尼說:「我們的團隊現在已經能夠拍攝到兩個正在與一個年輕的太陽類似物環繞的天然氣巨星的第一張照片。」 在新圖像中可以將這兩個行星視為遠離其母星的兩個亮點,它們位於框架的左上方。
-
400多光年外恆星「NO Lup」發現行星系統進化獨特階段
400多光年外恆星「NO Lup」發現行星系統進化獨特階段(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研究人員通過對400多光年外的一個恆星系統進行成像,發現了行星系統進化的一個獨特階段該項目科學家表示,這一發現為研究太陽系如何發展提供了機會。此次發現的是快速流動的一氧化碳氣體從一顆年輕的低質量恆星中流出。研究人員認為,研究行星系統演化的獨特階段,可以深入了解太陽系是如何演化的。這一發現還表明,太陽系的發展可能比以前認為的要複雜。目前,還不清楚氣體是如何以如此高的速度噴射出來的。
-
一顆垂死恆星的灰燼,揭示太陽系是如何誕生的!
由亞利桑那大學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了一粒在一顆逝去已久恆星垂死掙扎時形成的塵埃。這一發現對現有一些理論提出了挑戰,這些理論認為,瀕死的恆星是如何為宇宙播下形成行星的原材料,並最終形成生命的前體分子。在南極洲收集到的一顆球粒隕石中,這個微小斑點代表了真正的星塵,很可能是在我們的太陽存在之前,一顆爆炸恆星拋入太空的。
-
蜘蛛俠有三代,第一代手腕會吐絲,二三代為啥要戴發射器?
在這其中,也誕生了三代不同版本的蜘蛛俠,他們雖然都有著同一個身份,但也有著些許的不同,比如說發射蛛絲方面的問題,仔細觀看就可以發現他們的不同,第一代會吐絲,二三代使用的卻是蛛網發射器,那麼漫威為什麼會這樣設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