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皇帝的帽尾為何那麼長?有人說是為了平衡,您覺得呢?

2021-01-15 張楠楠說電影

宋朝的帽子本來是狠正經的我們學習歷史斷代的時候宋雖然是直接在唐之後,但是唐宋之間也經歷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混亂,所以宋太祖趙匡胤登基後很多雖然可以繼續沿襲唐制,但是很多也需要重新制定規則。歷來各個時期的服飾和統治階層關聯很大,如中山裝、旗袍、漢服,在君王制度時期帝王服飾是一種象徵,很早子周禮中就規定六冕之制度。新朝新氣象,怎麼在禮制範圍下做一些修改,這是宋朝建立初期對於指定服飾制度的困擾。

最終宋太祖規定皇帝的冕服為袞龍衣、絳紗袍、通天冠。《宋史》中是這麼記載的:大裘之制。神宗元豐四年,詳定郊廟奉祀禮文所言:「周禮司裘『掌為大裘,以供王祀天之服』;伺服『王祀昊天上帝,則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則袞冕』。而禮記云:『郊祭之日,王被袞以象天,戴冕璪十有二旒,則天數也。』王肅據家語,以為臨燔柴,脫袞冕,著大裘。則是禮記被袞,與周禮大裘,郊祀並用二服,事不相戾,但服之有先後耳。是以開寶通禮:皇帝服袞冕出赴行宮,祀日,服袞冕至大次;質明,改服大裘而冕出次。蓋袞冕盛服而文之備者,故於郊之前期被之,以至大次。

既臨燔柴,則脫袞冕服裘,以明天道至質,故被裘以體之。今儀注,車駕赴青城,服通天冠、絳紗袍。祀之日,乃服靴袍至大次,服袞冕臨祭,非尚質之義。乞並依開寶通禮。」詔詳定所參議。大致意思:就是以前周禮規定帝王代的帽子是十二旒(liu)冠,就是電視劇中看到的那種前面一排「帘子」的那種皇帝帽,後來唐朝把服裝改了很多,到宋朝,戴通天冠,穿絳紗袍。當然古代皇帝、大臣的衣服是分常服、禮服等分類的,不同場合上不盡相同,宋朝皇帝在某些特定場合還是會帶十二旒冠的。何為通天冠,通天冠怎麼長出「翅膀的」通天冠並不是起源於宋朝,不過《宋史》輿服志中是這麼記載的:通天冠。

二十四梁,加金博山,附蟬十二,高廣各一尺。青表朱裡,首施珠翠,黑介幘,組纓翠緌,玉犀簪導。通天冠也叫高山冠,最早在後漢書就有提到過原本的通天冠和宋朝的其實不太一樣,我們熟知的老版《三國演義》電視劇中諸葛亮戴的就是通天冠,漢時候的通天冠經過唐朝的演化,到了宋時再起演化成為了宋時的通天冠模樣。但是長翅膀的那種和通天冠是有差別的。長翅膀的和通天冠不完全是一回事,宋時通天冠只有帝王專屬,但宋朝時候只要是士人的帽子都可能有帽翅,官員是肯定有的。這應該是從唐朝的幞頭演化來的,早期的幞頭可以理解成是一種頭巾,幞頭又根據不同的職位不同的人有區別,如交腳幞頭、曲腳幞頭、宮花幞頭、牛耳幞頭,唐朝中後期幞頭已經進化成為了帽子樣式的服裝。

我們常說的烏紗帽其實都屬於幞頭的一種,而電視劇中伸了一根很長的直角帽尾或者說帽翅的那種帽子就叫展翅幞頭。結語:我猜的有說法帽翅是宋太祖為了防止大臣交頭接耳為之,實際上這種說法只是一種帶有趣味性的傳說而已,為什麼會有帽翅的出現呢?看一看唐、宋的電視劇其實應該就有答案。唐朝的冠帽大多是有系帶的,所以帶在頭上不容易脫落,而宋朝的幞頭、冠帽是沒有系帶的,做官的總有做不到頭的,官職低的見了上司、皇帝或者各種皇妃都要鞠個躬彎腰作揖,幞頭大多是由藤草、紗類的材料製成,一不留神帽子就掉了,再加上帽子上那小山包,風一吹就脫落了。

因為早期的幞頭是包頭巾,很少有這種情況,宋朝的幞頭基本是帽子型樣,為了防止脫落弄兩根帽翅壓一壓重量,帽翅大多是硬質,有記載好像還有鐵製的帽翅。如果僅僅為了交頭接耳皇帝咳嗽一聲就好了,哪有那麼麻煩。當然這也只是猜測,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帽翅絕對不是為了避雷裝的。

相關焦點

  • 宋朝官帽上的兩根長翅有何用途?發明者是誰?為何皇帝也要戴
    但是,宋朝帝王的裝束卻是特立獨行的。在宋朝帝王的衣服與大臣們有所不同,但是頭上戴的帽子卻是相同的。那麼,宋朝帝王和大臣們的帽子是什麼樣子的,又叫什麼名字呢? 俗話說:沒有規律不成方圓。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講原則,不能肆意妄為。在重要場合,竊竊私語或者是交頭接耳是十分不禮貌的行為。但是,我們很難想像在嚴肅的朝堂之上,居然出現了交頭接耳的現象。這對於高高在上的帝王來說,無疑是一種不尊重。
  • 宋朝官帽兩邊的長翅有啥用?誰研究發明的?連皇帝也必須戴
    ——《荀子.富國》「無規矩不成方圓」,人若不守規矩的話,那麼事情很可能就會變得更糟糕,同樣事情也會越做越麻煩。為了能夠更好更快地做成一件事情,遵守規矩,會讓事情變得更簡單,也會讓人變得特別輕鬆。在一些重要場合當中,按照規矩辦事,事無巨細,效果肯定會比設想的更好。宋朝皇帝為了維護朝堂秩序,突發奇想,發明了兩根帶著嘗試的官帽。對此大家都很好奇,這兩根長翅有啥作用?
  • 為何我國只有宋朝把皇帝稱「官家」,說出來你可能不相信!
    我們從小在歷史書上對宋朝的印象就是積貧積弱,其實不然,雖然宋朝的軍事實力確實一般,但是經濟文化卻空前繁榮,可以說是文人最憧憬,老百姓生活最富足的一個朝代,在宋朝皇帝們和歷朝歷代一樣自稱為朕,但是臣子和百姓都稱呼他們為官家,從來不叫皇帝或者陛下,這到底是為何呢?
  • 宋朝皇帝為何動不動就「賞」?這就是治國的「小心機」
    而就在這樣極端的不平衡條件之下,如果皇帝個人意識太過旺盛,那麼底下百姓大臣的奉獻意願也不會強烈,因此做好獎勵和震懾的平衡極為重要,在宋朝皇帝就十分熱衷於給自己的大臣獎賞東西,搞的宋朝皇帝不少人身上都背了個禮賢下士的好名聲。
  • 宋朝最「幸運」的皇帝,本不受人待見,最後成為了宋朝的皇帝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論語》宋朝有這麼一位皇帝,可以說是千古第一仁君,他就是宋仁宗,是讓百姓乃至對手都十分敬仰的一位仁君。但就是這樣的一位仁義之主,上天卻仿佛跟他開了一個玩笑一樣,讓他一生無子。也正因如此,造就了宋朝登基最幸運的一位皇帝--宋英宗。
  • 秦朝的髮簪美觀,三國發冠文雅,宋朝的官帽為什麼卻多了一對翅膀
    這個帽子就是宋朝的官帽——長翅帽。宋朝的官帽為啥是這種樣子的呢? 印象中的朝堂,在上邊的時候大家都跟站軍姿一樣整整齊齊的站在那裡。畢竟面對的是一國之君啊,誰敢上朝的時候還跟麻雀一樣嘰嘰喳喳討論問題。稍有不慎,龍顏大怒,那就要掉腦袋啊!
  • 宋朝軍事力量那麼弱,為什麼還能存在幾百年?
    宋朝算是一個比較有特色,並且比較特別的朝代了。很多人在提到宋朝的時候,想到的都是宋朝的「重文輕武」,宋朝有錢,宋朝有「鈔能力」,那麼宋朝特別真的是因為有錢嗎?其實還真不是,那麼宋朝特別在什麼地方呢?
  • 千古預言奇書的出現,為何會讓宋朝皇帝如此忌憚?
    也許你並不知道,在公元960年,宋朝皇帝忽然下令要銷毀一本預言書,此書準確地記載了所有未來會發生的事情,這樣一本奇書若是落入了有心人的手上,後果將會不堪設想。因此皇帝下令務必要剷除這本書籍,無奈天不從人願,即使皇帝動員了無數的人力,仍是無法剷除此書。
  • 還是崇禎皇帝操作不當?崇禎的兒女都去哪了呢?
    1644年,對於世界史來說,沒什麼稀奇,但對於中國歷史來講,對朱家來講,卻是一個災年,因為這一年一位姓李的將軍率領起義軍打進了北京城,也是從這一年開始明朝滅亡,但是明朝滅亡,那些大臣、皇親國戚以及崇禎皇帝的家屬們都去哪了呢?
  • 一場引發巨大恐慌的北宋帽妖案
    而在通訊並不發達的古代,想要破除謠言就不那麼容易了。北宋年間,就發生了這樣一起由謠言引發的巨大恐慌。它在民間迅速傳播,最後甚至驚動了朝廷,進而對政治層面產生了影響。這就是宋真宗天禧年間發生的帽妖案。王嗣宗覺得這種謠言無需理會,過段時間之後它便會自行消亡。但事情並不像他想的那樣簡單,謠言並沒有逐漸消失,反而越傳越廣。直到洛陽以西的河陽三城節度使張旻將此事上奏皇帝時,謠言不僅傳出了洛陽城,而且早已在周邊大肆流傳。如果只是幾個人夜間不睡覺倒不是什麼問題,但是幾個城市外加周邊地區的百姓夜裡都不睡覺那可就是個大問題了。
  • 宋朝皇帝絕境中寫下一詞,技壓群雄,成為《宋詞三百首》開卷之作
    每每提及喜愛舞文弄墨的天子,尤其是擅寫宋詞的皇帝,南唐後主李煜必稱清新婉約的急先鋒,他的春花秋月未了,他的一江春水東流,他的夢裡不知身是客,他的朝來寒雨晚來風,都將其輕柔地推入了花間詞壇,從此李煜這個名字被雕刻於悲傷深處,桃李春風,人間萬難,對後世影響深遠。
  • 宋朝最聰明武將:裝啞巴十多年,臨死前揭開秘密,皇帝震驚
    宋朝統治時期,武將們一直受到歧視,無論是北宋,還是南宋,皇帝、文官集團從未停止過對武將的攻擊。比如北宋名將狄青、南宋名將嶽飛,他們都死在了皇帝、文官集團的手中。在宋朝歷史上,有一位將領絕對堪稱是最聰明的,他為了自保,居然裝病十多年,直到臨死前才揭開這個秘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同樣是和皇帝直言不諱,為什麼有人加官進爵,有人卻命喪黃泉?
    有一次聽長孫無忌說魏徵最喜歡吃菠菜,但他老婆就最煩菠菜,魏徵是極度懼內的人,在家的時候不敢讓府裡的廚師給他烹菠菜吃。但是只要是在外面有了吃飯的機會,魏徵就狼吞虎咽的吃菠菜,吃相非常難看。其實長孫無忌明白,正好藉此讓皇帝看魏徵出醜,開開心。就說您不如把他請進宮吃飯,然後把菠菜擺在他面前,看他怎麼吃。李世民也覺得機會來了,就設了個宴,宴請了幾位重臣來吃個便飯,魏徵自然也在其列。
  • 為什麼說朱鐵膽更適合當皇帝?看看他的手腕和抱負,會覺得真合適
    為什麼說朱鐵膽更適合當皇帝?看看他的手腕和抱負,會覺得真合適看過天下第一的朋友都知道,這是一部朝廷和江湖相互結合的歷史劇,主人公們雖然經歷了種種的曲折,但是最後好在是打敗了大壞蛋朱鐵膽,成功幫助正德皇帝保住了皇位,符合中國電視劇一貫的圓滿大結局套路。
  • 宋朝就能治療天花,為何到清朝有大量皇子死於天花,是中醫沒落?
    宋朝是一個神奇的時代,中國流傳後世且被人稱道的四大發明有三件都是在宋朝完成的,而那個時代也的確是中國封建王朝經濟文化藝術的巔峰時刻,這些巔峰也就算了,但是醫學在那個時代也是讓後面的封建王朝難以匹敵,據說宋朝文人士子達到了皆通醫術的地步,但是到了清朝的時候卻沒落到了天花能夠讓皇帝死於非命
  • 王安石嫁兒媳,理學形成的宋朝,其實並沒有那麼封建
    正是理學,加固了王權統治,可也是理學,對人進行多方面的禁錮,特別是對婦女,更是帶來了不利的影響我們都知道,宋朝以前,婦女的社會地位,並沒有那麼低。先秦時期,雖然男尊女卑的現象已經形成,但是婦女婚姻自由,並不完全就是男人的附屬品兩漢時期,婦女也有一定的地位,漢高祖劉邦稱帝後,都是先封其母,後面才封其父親為太上皇,說明當時確實存在著尊母不尊父的說法大唐自不必說,國富民強,政治開明,人們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婦女的地位自然也有所提高武則天
  • 宋朝祖制不殺士大夫?這是謊言,看趙匡胤和趙光義的行為就知道了
    那麼,宋朝到底有沒有明文規定不能對士大夫及文官動刀子?是否真有這麼一個把皇權徹底關進籠子,且對士大夫們毫無制約的祖制?小編翻遍有關宋朝的史書,一直沒有找到過相應的記載,也沒有看到有哪位宋朝皇帝留下過不殺士大夫的祖制。
  • 宋朝時有個無能大臣,氣得皇帝對天起誓,「寧可亡國,不用此人」
    自從宋太祖趙匡胤在陳橋被一群政治投機者黃袍加身後,中國歷史就要重新改寫了,這就是宋朝。宋朝自從初期開始,不是在打仗的路上,就是在被人打的路上,他一個人要面對西夏和遼這兩個不安分的鄰居,可謂是亞歷山大。宋朝總送錢,但不代表他不記仇,遼朝欺負他,他記住了,找了個機會,借著遼朝生重病的時機和他的死對頭金朝一起聯手打了進來,直接滅亡了遼朝。真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啊,宋朝這時候春風得意的說道。金朝在和宋朝聯手欺負遼朝的時候發現宋朝很不經打,流氓本性就暴露出來了,把遼朝乾死後,又接著找宋朝的麻煩,宋朝(北宋)一不小心就亡國了。
  • 古代皇帝吃飯都有一個太監試菜,萬一是慢性毒藥呢?
    為什麼說人性化?難道之前的就不人性化嗎?是的,老早老早以前,皇帝吃頓飯簡直堪稱虐待,虐待皇帝也虐待自己人,例如周代:「食用六穀,膳用六牲,飲用六清,饈用百有二十品,珍用八物,醬用百有二十甕」?。有人一看,我的天吶,吃幾十個品種,這還不人性化,這還叫虐待?
  • 漢唐明三朝都深受其害的「宦官專權」,為什麼沒有在宋朝出現?
    歷史上有無數個朝代,一旦到了晚期,便開始出現宦官弄權的情況,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作為皇帝的貼身奴才,自然很容易大權在手。但是歷史上有一個朝代,卻未出現過宦官弄權的情況,這個朝代就是宋朝。為什麼沒有在宋朝出現?唐代自安史之亂後,天子的權威就一落千丈,自此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愈演愈烈。宦官專權,掌握皇帝生死廢立;藩鎮割據,開啟了唐末五代的分裂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