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的親友,捎來一隻農村養的麻鴨,體型和皮色一看就知道系好嘢。好的食材,當然要好好烹飪對待。最後半隻白斬,煲椴木花菇湯。另半隻做蒸客家鹹鴨,鴨雜炒青椒,鴨油用來煮青菜。
放純淨水,剛好淹沒半隻麻鴨的量。水滾後,把火調小到略滾即可。生雞熟鴨,浸白斬鴨不用想白切雞那麼顧慮火候。(最好用純淨水,因為鴨湯濃度不夠,純淨水煲的湯,比自來水甜口好多)
之前做白斬鴨,浸20分鐘基本就可以。但這隻鴨比較老身,一直到40分鐘,筷子才能勉強插進鴨腿肉裡。還析出了一層厚厚的黃色鴨油,賞心悅目,趕緊撈起來,另有任用。熄火後,不要把鴨子取出,讓其在湯裡一起冷卻,吸收了湯汁,肉會細嫩多汁。
熄火後,不要把鴨子取出,讓其在湯裡一起冷卻,鴨肉吸收了湯汁,肉會細嫩多汁。如果直接取出放涼,肉會變幹,口感會柴。冷卻後取出稍微幹水,可以抹一層花生油在鴨皮上。
斬件上碟,常吃白斬鴨的朋友,一看就知道好。蘸碟用了斬件的沙姜蒜頭豉油花生油碟。
這隻白斬麻鴨的口感、鴨皮都非常好,不過和好的番鴨(胡鴨)比起來,肉的味道略欠香甜。可能和冷凍過有關,也可能是飯店用的白滷水(味精海味香料肉湯)有關。
鴨湯最後加了椴木花菇,煲出的鴨湯非常鮮甜,這鴨子真是好。
第二天想了下,既然肉裡面缺乏鮮甜味,那麼我們來做有味道的。決定做客家蒸鹹鴨,其實是不是客家的,我也說不清,大概和隔水蒸雞(水蒸雞)的做法類似,但沒有隔水蒸,而是敞開直接接觸蒸汽的。 鴨內外表面抹上鹽和黃酒,醃製1-3小時,時間取決於想要是鹹度。一個小時很淡的,2個小時味道就夠,三個小時的濃味。
醃製時間到了後,用清水把鴨子表面的鹽和黃酒衝洗乾淨,瀝乾水。
在半邊鴨子的內外表面,抹一層花生油。
上碟在蒸籠上,水滾後,改文火蒸製。這隻鴨比較老,我用的火力稍微大一點,蒸汽比較足。如果鴨嫩,就最小火更好。
蒸了約1個小時,就可以。碟子地下有一份很靚的鹹鴨汁和鴨油。
取出放涼,鴨油取出,另用碗裝起,還要用的。
拆去部分鴨骨,斬件裝碟。把少量的鴨汁和鴨油均勻淋上去,因為我只醃製了一個小時,味道很淡,味道很合口,沒有另外安排蘸碟。夠味的話,潮汕的蒜頭米醋蘸碟,應該合適。
正在減肥中,但兩份鴨子,幾乎都是我一個人吃掉了。因為麻鴨的肉不算多,其實真的意猶未盡。下次再弄一隻靚麻鴨,試試其他做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