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驥所言:「歲月失語,惟石能言」在時代發展中伴隨著歲月流逝的痕跡,食物作為一種載體,鐫刻著不同歷史下的傳承與紀念。無論國家歷史長短,疆域大小,人口多少,生活在當地的人們總是會根據地域氣候的原因,發展出自己的美食文化,人的發展離不開食物,而食物在人的遷徙中見證了變化、成長以及離別,食物的遷徙又何嘗不是一種文化的傳播。
距中國一水之鄰的日本,正是美食文化的集大成者,靠海營生的日本,料理更注重食物的原材原味,烹調方式更加細膩精緻,是一種以傳統的文化、習慣為基礎的料理體系。日本料理不僅蘊含著美學與哲學的哲理,更帶著對美食與文化的深究,對傳統和現代的體悟,對季節的注重,對自然和諧的尊敬,隨著時代發展,日本料理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看到,開始了在各國的風靡之路。
大陸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的提高,而日料率先由成都壁峰閣餐飲有限公司東瀛閣日本料理,在西南地區首家五星級酒店——錦江賓館所引進,於1995年取名為通天閣,後在2009年改名為東瀛閣,距今已有二十五年的歷史。
錦江賓館作為四川歷史建築保護名錄之一,歷史地位無可取代,而東瀛閣能夠入駐錦江賓館二十五年有餘,為大眾所追捧至今,靠得是東瀛閣幾十年如一日的對原材料品質的把控,對食材的挑剔追求,箇中艱辛不言而喻。東瀛閣在中國日料發展與傳播上擁有著無可替代的歷史地位,給當時的中國帶來了一種別開生面的風味,東瀛閣對日料的專注、精緻一經傳入中國,就成為身份的象徵。
上世紀八十年代,東瀛閣還曾作為國內公共人物、知名人物的指定接待地點,是獨特與品質的代名詞。如今,國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層面上,經濟也發展的越來越快,東瀛閣更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大眾願意去體驗跟嘗試日本料理、了解日料的文化。而東瀛閣的客戶更是有著一家三到四代人的品嘗歷史,帶來的不僅是對日本料理的追求,更是擁有著如朋友般如家人一樣的深刻意義。
東瀛閣為此在近年發展中,一直在嘗試著將傳統日料進行創新,無論是加入養生又鮮甜的松茸壽喜鍋,還是在這些年進行食材改革與口味上的創新,都是為了能夠符合更多國人的口味,並且能夠發揮食材口味的最大特點。壽喜鍋作為日料特色之一,精緻講究的料理方式,以牛肉牛油作為湯底進行熬製,輔以甜香口味的味淋,形成又鮮又甜的味道,並不加以其他作料輔助,讓壽喜鍋中的食材回歸最原本的味道。而這也是日料中一直以來的貫徹的極簡、清淡、新鮮口感追求。
日料與國內飲食的不同之處在於,日料一大特點是金槍魚、海魚刺身。日本四面環海,由四千多個島嶼組成的日本列島,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有得天獨厚的新鮮海產,而刺身主要採用日本海域新鮮打撈上來的深海魚,不加烹飪方式,直接以片成片,沾山葵、醬油食用,不僅可以保證食物的原滋原味,更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深海魚的營養價值,而日本深海魚刺身最先也是由東瀛閣從日本引進,這也是日本料理最大特點,生鮮海味。
直到今天,東瀛閣經過二十五年的歷史沉澱,將一個新鮮的文化帶入中華大陸這片土地上,從個體生命的遷徙,到食材的交流運輸,從烹調方式的改變,到人生命運的流轉,不管是人還是食物,腳步匆匆,不曾停歇,在歷程中精華的部分得以保留,又會加以時代變化的融合創造出新的品種,這便是食物的延續與傳承。無論是中國還是日本,食物的味道都藏在千年來的更迭換代之中,而生活卻是在時間的發展下變得尋常,一份壽喜鍋、一次懷石料理,蘊含的是東瀛閣對日本料理精緻的傳承,是希望每個人都能夠在普通的生活中感受到屬於自己的精緻的儀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