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因裡希法則看事故致因

2020-11-22 中國網財經

  □俞秀寶

  近期,全國接連發生的重大火災事故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為安全生產敲起了警鐘。在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我國安全生產的形勢卻不容樂觀。據統計,2012年我國發生重特大事故59起(平均6天左右一起),在全年發生的33萬起事故中,有7.2萬人死亡,平均每天有197個生命因非疾病的原因從這個地球上消失。

  事故指的是人們在為實現某一目的而採取行動的過程中,突然發生的、迫使其有目的的行動暫時或永久中止的一種意外事件。上世紀50年代末美國工程師海因裡希對美國75000起工傷事故的調查發現,88%的事故是由於「人」的原因造成的,10%是由於「物」的不安全狀態造成的,僅有2%是由於不可控因素造成的。而「物」的不安全狀態引起的事故,其不安全狀態的產生也是由於「人」的錯誤所致。國際勞工組織的研究表明,在工業事故中,由於「人」的原因而導致的不安全因素佔到了80%以上。

  海因裡希以及國際勞工組織研究中的「人」是指對安全負有直接責任的組織中的人,包括作業者以及管理者。在「人」的原因造成的事故中,違章是事故的直接禍首。海因裡希法則表明,每一起事故的背後,必然有29起輕微事故和300起違章(事故隱患)。對於違章行為的解釋,海因裡希認為是由於員工天生缺陷所導致的,目前尚沒有一個系統的理論解釋發生違章不安全行為的直接原因。

  導致違章和事故的三原因

  違章是指作業者違反(國家、企業等)安全管理規定的行為。違章好比一個人在發高燒,高燒只是表象,只有在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高燒的情況下,我們才能對症下藥。事故案例研究和企業走訪顯示,「安全知識」、「安全態度」以及「可知覺到的控制感」的缺失是由於「人」的原因導致違章行為和事故發生的三個關鍵要素。

  要素一:安全知識缺失。「安全知識」是指作業者必須具備的安全作業的知識和技能。在「安全知識」缺失情況下,作業者不知道正確的、安全的作業方式和方法,這種工作狀態是「無知」作業,處於「糊塗」作業狀態,極具危險性。這裡「安全知識」不僅包含了我們通常意義上理解的應知、應會,還包含了在特殊環境和條件下安全作業的技能、以及識別安全隱患所具備的知識,尤其是能夠識別不安全的「物」和不安全的「環境」的知識,同時還要具備在發現隱患時,能夠及時做出正確決策的能力和採取正確措施的能力。澳大利亞的一項研究顯示,在安全知識缺乏時,作業者工作壓力大大增加,同時,受傷的概率顯著高於安全知識豐富的員工。

  要素二:可知覺到的控制感缺失。「可知覺到的控制感」是作業者在知覺和體力上對工作的駕馭能力,在「可知覺到的控制感缺失」狀態下,作業者在知覺、意識和體力上不能正常地駕馭作業。通常在喝酒、生病、吸毒、疲勞、極度飢餓、以及處於極端憤怒等狀態下時,作業者的「可知覺到的控制感」大大降低,反應能力大大降低,嚴重狀態下,將失去控制感。實驗表明,酒後人的各種感覺能力降低,如駕車者血液中的酒精含量達到酒駕標準時,駕車者的反應能力較正常時慢2至3倍,在微醉狀態時,發生事故的概率是未飲酒狀態下的16倍。澳大利亞一項模擬研究顯示,健康的駕車者在持續駕車超過6小時後,駕車者對車的控制能力顯著降低,在持續不睡眠24至26小時時,發生碰撞的次數達到正常情況的30倍。

  要素三:安全態度缺失。「安全態度」是作業者對安全作業的態度和自我認知,安全態度缺失是指在具備安全知識、可知覺到的控制感的情況下,不按安全規程和要求進行作業,導致違章。通常情況下,安全態度不端正是作業者認為「我」的違章是安全的,不會產生事故。如我們很多人在過馬路時,如果對面行駛的車輛離我們距離較遠,在判斷沒有危險性存在的前提下,會闖紅燈。在工業活動中,也有很多類似我們過馬路闖紅燈的違章行為。如果認為違章沒有關係的話,那就錯了,因為次數多了違章會成為習慣,海因裡希法則顯示,違章次數達到一定的次數必然會有大的事故發生。

  強化企業安全管理與監管

  在「安全知識」管理上,企業需要對作業者進行技術和安全知識培訓,嚴格做到培訓考試不通過不上崗,沒有證書不上崗。對技術不熟練和經驗不足的新員工,公司可以在前半年請有經驗的師傅帶一下,以便使員工熟悉各種可能的情況。國家的監管上,需要加大對無證作業的查處力度。在一些特殊環境和條件下作業有時需要特別的技能和知識,儘管有些情況作業者不經常遇到,但仍然需要企業不斷總結安全管理中的經驗,並將經驗普及到所有的作業人員和安全管理人員中。

  在「可知覺到的控制感」的管理上,我國的揚汽集團(「寧停三分、不搶一秒」警句的發源地)有獨到的經驗。他們採用「委託」家屬管理其客運司機的方法,在公司24小時有人值班,司機如果晚上不按時休息,在家屬勸阻無效的情況下,家屬可以向公司請求幫助。值得注意的是,管理好「可知覺到的控制感」不僅對客運作業重要,很多其他作業如高空作業、機電作業等都需要作業者有清醒的控制感,這些都需要企業加大這方面的管理。

  對「安全態度」的管理是許多企業遇到的管理中的難題,一些成功企業的做法是將企業的安全制度與獎懲嚴格結合起來,並通過各種形式,如標語、口號、家屬送溫暖、安全小冊子等,將企業的安全理念深入宣傳到員工心目中,形成公司自己的安全文化,使不安全行為弱化,同時強化正確的安全行為,從而達到端正安全態度的目的。我們經常講,態度決定一切,態度端正了,事情也就好辦了。

  但任何時候做到態度端正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態度的改變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見效,對安全態度的管理需要企業管理者首先自身將安全放在首要位置,自身端正安全態度,才能使企業廣大員工擺正安全的位置。

  我們相信,我國企業,尤其是高危行業企業,如果夠像關心自己孩子高考一樣關心安全,從內心珍視每個生命,將安全置於企業利潤之上,加大對員工「安全知識」、「安全態度」和「可知覺到的控制感」三要素的管理,事故定會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單位: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相關焦點

  • 【收藏】海因裡希安全法則
    海因裡希法則是1941年美國的海因裡希統計55萬起生產事故得出的結論。
  • 安全生產管理內容:海因裡希法則
    這個法則是1941年美國的海因裡希從統計許多災害開始得出的。當時,海因裡希統計了55萬件機械事故,其中死亡、重傷事故1 666件,輕傷48 334件,其餘則為無傷害事故。從而得出一個重要結論,即在機械事故中,傷亡、輕傷、不安全行為的比例為1:29:300,國際上把這一法則叫事故法則,這個法則說明在機械生產過程中,每發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產生人員傷害,29件造成人員輕傷,1件導致重傷或死亡。  對於不同的生產過程,不同類型的事故,上述比例關係不一定完全相同,但這個統計規律說明了在進行同一項活動中,無數次意外事件,必然導致重大傷亡事故的發生。
  • 海因裡希定律[Heinrich's Law]
    海因裡希定律又稱1:29:300定律。
  • 什麼是事故致因模型?我的研究屬不屬事故致因方面的?
    事故致因模型是事故致因理論的形象化表達。理論和模型是一回事,因此這兩個詞不可以重複使用。定義:事故致因模型是事故、其所在組織內的全部事故原因及其相互關係的表達。事故一定發生在組織內。據上述,研究部分原因、單項原因的作用機理的內容就不能屬於事故致因理論或事故致因模型這個主題。
  • 海因裡希將軍,一位傑出但鮮為人知的德國防禦專家
    海因裡希將軍,一位傑出但鮮為人知的德國防禦專家,談到二戰中德國著名的防禦專家,人們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被稱為「防禦之獅」的莫德爾元帥。然而,另一位有傑出成就的德國防禦指揮官並不為人所知。這位防禦專家是防禦軍的海因裡希將軍。哥特哈德.費多爾.奧古斯特.海因裡希出生於1886年12月。
  • 網傳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院士約47 篇論文涉嫌數據造假,你如何看?
    在工業界的事故分析中,有一個著名的「海因裡希」法則,即「在一起重傷或死亡的嚴重事故背後,非常可能有29起輕微事故,以及300處潛在的安全隱患。」這個數值是海因裡希進行實際統計的結果,也被稱為「300:29:1法則」學術界同樣可以提出一個類似的「蝸牛君」法則:在一起低劣的、明目張胆的事件背後,非常可能還有N起不易被發現的、高明的學術造假,以及M起數據修飾。N和M取決於不同學科、不同課題組,在沒有深入某個課題組進行調查的情況下很難確定,但以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個課題組M和N的數值恐怕不會小於29和300。
  • 男子因交通事故致他人死亡拒不賠償還轉移財 終自食惡果
    記者13日從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獲悉,山西人李某因交通事故致他人死亡,有能力卻不履行賠償義務,多次懷僥倖心理轉移財產以逃避法院執行,最終為自己的失信行為和抗拒執行行為付出相應的法律代價。據了解,被執行人李某因交通事故致他人死亡,有能力卻不履行賠償義務,邊某等四人將李某訴至山西省靈丘縣法院,靈丘縣人民法院判決李某支付邢某死亡賠償金等費用共計224379.5元,支付邊某死亡賠償金等費用共計141633元。
  • 煤礦事故致16人死亡,再次敲響安全生產警鐘
    9月27日,重慶能投渝新能源公司下屬松藻煤礦發生一氧化碳超限事故,共造成17人被困。截至目前,17名被困人員已搜救完畢,其中16人無生命體徵,1人已送醫全力搶救。  16人死亡,又是一場慘痛的悲劇。事故發生後,當地啟動應急預案,成立搶險救援、醫學救援、善後工作、調查評估等工作組,原因調查和家屬善後工作都已陸續展開。
  • ...已致1死17傷】天津濱海新區一居民樓發生煤氣爆炸事故,目前已致...
    2020-07-25 02:27:53來源:FX168 【天津濱海新區一居民樓煤氣管線洩漏爆炸 已致1死17傷】天津濱海新區一居民樓發生煤氣爆炸事故,目前已致1死17傷。
  • 杭州一地鐵工地發生事故致一死一傷
    事故現場 浙江經視新聞 圖新華社記者11日從杭州有關部門獲悉,8月10日18時40分許,杭州地鐵10號線玉古路附近工地發生一起事故,導致工人一死一傷。該事故因一小型鑽機發生傾斜倒塌,砸中兩名正在施工的工人,送醫後一人傷勢較重經搶救無效死亡,一人輕傷已出院。施工方介紹,初步調查事故原因為事發工地在鑽樁施工過程中,河水倒灌衝刷,導致地下土層出現空洞。由於設備對於地面承重要求較高,鑽機不穩發生傾斜倒塌。(原標題《杭州一地鐵工地發生事故致一死一傷》。
  • 夜間施工泥頭車碾壓致一死事故的思考!
    蕪湖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2019年12月30日發布通知,戈江區一建築工地於2019年10月7日凌晨1點多,發生一起事故,泥頭車碾壓致一人搶救無效死亡。截止住建局12月發通知,該事故還在調查中。針對該事故所發生的大致情況有幾個關鍵的情況:1、事故發生在凌晨深夜,屬於夜間施工;2、事故類別屬於車輛傷害。針對以上2點關鍵問題,說說,如何避免夜間施工車輛傷害事故的發生。
  • 廣東龍門發生客車側翻事故致19人死亡
    (原標題:廣東龍門發生客車側翻事故致19人死亡) 7
  • 天津一泳池觸電事故致3死多傷(圖)
    7月14日下午3點半左右,天津市河北區渤海遊泳池內,斷裂的電線掉入泳池內,明金當場被電暈水中,她丈夫以及妹妹的男友,還有一名救她的老人,均在事故中被電身亡。事故另致多人被電傷。目前,出事遊泳池已被關閉,負責人也已被警方控制。
  • 交通事故致人受傷 要提前墊付醫藥費嗎?
    或許在常人的潛意識裡,導致交通事故發生的原因都是因為駕駛員酒後駕車、超速行駛、疲勞駕駛等,但事實上,目前絕大多數駕駛員都有一個較好的駕車習慣與守法意識,反而是部分騎電動車甚至摩託車的人駕駛習慣與守法意識特別差勁,特別容易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一旦發生交通事故,便非常容易出現人員受傷,駕駛員也會面臨賠付醫藥費的問題。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交通事故致人受傷後該咋辦?醫療費又該不該先行墊付?
  • 追尾電動三輪車致兩人死亡 貨車駕駛人負事故全部責任
    (原標題:追尾電動三輪車致兩人死亡 貨車駕駛人負事故全部責任)
  • 虹橋塔臺「10·11」事件,管制員這麼看
    民航資源網2016年10月16日消息:虹橋塔臺「10·11」事件發生5天了,最終的調查結果還沒出來,媒體各種炮轟,管制員這麼看——  作者:微博網友「@貓貓SERAPH」  虹橋塔臺「10·11」事件發生5天了,事件調查組還在辛苦的調查取證中。
  • 安徽肥東基站信號塔倒落致2死5傷 :事故原因公布
    4月11日晚,人民網安徽頻道從相關部門獲悉,經初步了解,事故發生原因是浙江省和勤公司吊車駕駛員林某某(男,32歲,定遠縣人)在基站信號塔遷移施工中因吊繩斷裂導致信號塔倒落,砸中過往車輛,現仍有三名傷者在醫院治療觀察。 目前,合肥市、肥東縣安監部門與合肥市公安局治安支隊正對該事故開展進一步調查。施工方浙江和勤公司已安排專人和死傷者親屬積極溝通,開展善後工作。
  • 臨沂郯城"6.12"交通事故肇事者被捕 致2名學生死亡
    中國網6月19日訊(記者 肖冰)中國網從山東郯城警方獲悉,「6.12」交通事故的駕駛員郯城縣公安局南關派出所教導員蔣北平已於6月19日被檢察機關批准逮捕。  據悉,本月12日16時30分,郯城縣東城新區發生一起交通事故(事故致5名學生受傷,其中2人經搶救無效死亡)。
  • 海因裡希法則是什麼
  • 浙江平陽遊樂場事故
    月1日中午12時許,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龍山遊樂場發生事故,截止至記者發稿已致2人死亡4人受傷。:設備突然啟動---新華網溫州5月2日新媒體專電(記者張和平黃瑞鵬)5月1日12時許,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一遊樂園發生死傷事故致2死3傷,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