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秀寶
近期,全國接連發生的重大火災事故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為安全生產敲起了警鐘。在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我國安全生產的形勢卻不容樂觀。據統計,2012年我國發生重特大事故59起(平均6天左右一起),在全年發生的33萬起事故中,有7.2萬人死亡,平均每天有197個生命因非疾病的原因從這個地球上消失。
事故指的是人們在為實現某一目的而採取行動的過程中,突然發生的、迫使其有目的的行動暫時或永久中止的一種意外事件。上世紀50年代末美國工程師海因裡希對美國75000起工傷事故的調查發現,88%的事故是由於「人」的原因造成的,10%是由於「物」的不安全狀態造成的,僅有2%是由於不可控因素造成的。而「物」的不安全狀態引起的事故,其不安全狀態的產生也是由於「人」的錯誤所致。國際勞工組織的研究表明,在工業事故中,由於「人」的原因而導致的不安全因素佔到了80%以上。
海因裡希以及國際勞工組織研究中的「人」是指對安全負有直接責任的組織中的人,包括作業者以及管理者。在「人」的原因造成的事故中,違章是事故的直接禍首。海因裡希法則表明,每一起事故的背後,必然有29起輕微事故和300起違章(事故隱患)。對於違章行為的解釋,海因裡希認為是由於員工天生缺陷所導致的,目前尚沒有一個系統的理論解釋發生違章不安全行為的直接原因。
導致違章和事故的三原因
違章是指作業者違反(國家、企業等)安全管理規定的行為。違章好比一個人在發高燒,高燒只是表象,只有在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高燒的情況下,我們才能對症下藥。事故案例研究和企業走訪顯示,「安全知識」、「安全態度」以及「可知覺到的控制感」的缺失是由於「人」的原因導致違章行為和事故發生的三個關鍵要素。
要素一:安全知識缺失。「安全知識」是指作業者必須具備的安全作業的知識和技能。在「安全知識」缺失情況下,作業者不知道正確的、安全的作業方式和方法,這種工作狀態是「無知」作業,處於「糊塗」作業狀態,極具危險性。這裡「安全知識」不僅包含了我們通常意義上理解的應知、應會,還包含了在特殊環境和條件下安全作業的技能、以及識別安全隱患所具備的知識,尤其是能夠識別不安全的「物」和不安全的「環境」的知識,同時還要具備在發現隱患時,能夠及時做出正確決策的能力和採取正確措施的能力。澳大利亞的一項研究顯示,在安全知識缺乏時,作業者工作壓力大大增加,同時,受傷的概率顯著高於安全知識豐富的員工。
要素二:可知覺到的控制感缺失。「可知覺到的控制感」是作業者在知覺和體力上對工作的駕馭能力,在「可知覺到的控制感缺失」狀態下,作業者在知覺、意識和體力上不能正常地駕馭作業。通常在喝酒、生病、吸毒、疲勞、極度飢餓、以及處於極端憤怒等狀態下時,作業者的「可知覺到的控制感」大大降低,反應能力大大降低,嚴重狀態下,將失去控制感。實驗表明,酒後人的各種感覺能力降低,如駕車者血液中的酒精含量達到酒駕標準時,駕車者的反應能力較正常時慢2至3倍,在微醉狀態時,發生事故的概率是未飲酒狀態下的16倍。澳大利亞一項模擬研究顯示,健康的駕車者在持續駕車超過6小時後,駕車者對車的控制能力顯著降低,在持續不睡眠24至26小時時,發生碰撞的次數達到正常情況的30倍。
要素三:安全態度缺失。「安全態度」是作業者對安全作業的態度和自我認知,安全態度缺失是指在具備安全知識、可知覺到的控制感的情況下,不按安全規程和要求進行作業,導致違章。通常情況下,安全態度不端正是作業者認為「我」的違章是安全的,不會產生事故。如我們很多人在過馬路時,如果對面行駛的車輛離我們距離較遠,在判斷沒有危險性存在的前提下,會闖紅燈。在工業活動中,也有很多類似我們過馬路闖紅燈的違章行為。如果認為違章沒有關係的話,那就錯了,因為次數多了違章會成為習慣,海因裡希法則顯示,違章次數達到一定的次數必然會有大的事故發生。
強化企業安全管理與監管
在「安全知識」管理上,企業需要對作業者進行技術和安全知識培訓,嚴格做到培訓考試不通過不上崗,沒有證書不上崗。對技術不熟練和經驗不足的新員工,公司可以在前半年請有經驗的師傅帶一下,以便使員工熟悉各種可能的情況。國家的監管上,需要加大對無證作業的查處力度。在一些特殊環境和條件下作業有時需要特別的技能和知識,儘管有些情況作業者不經常遇到,但仍然需要企業不斷總結安全管理中的經驗,並將經驗普及到所有的作業人員和安全管理人員中。
在「可知覺到的控制感」的管理上,我國的揚汽集團(「寧停三分、不搶一秒」警句的發源地)有獨到的經驗。他們採用「委託」家屬管理其客運司機的方法,在公司24小時有人值班,司機如果晚上不按時休息,在家屬勸阻無效的情況下,家屬可以向公司請求幫助。值得注意的是,管理好「可知覺到的控制感」不僅對客運作業重要,很多其他作業如高空作業、機電作業等都需要作業者有清醒的控制感,這些都需要企業加大這方面的管理。
對「安全態度」的管理是許多企業遇到的管理中的難題,一些成功企業的做法是將企業的安全制度與獎懲嚴格結合起來,並通過各種形式,如標語、口號、家屬送溫暖、安全小冊子等,將企業的安全理念深入宣傳到員工心目中,形成公司自己的安全文化,使不安全行為弱化,同時強化正確的安全行為,從而達到端正安全態度的目的。我們經常講,態度決定一切,態度端正了,事情也就好辦了。
但任何時候做到態度端正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態度的改變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見效,對安全態度的管理需要企業管理者首先自身將安全放在首要位置,自身端正安全態度,才能使企業廣大員工擺正安全的位置。
我們相信,我國企業,尤其是高危行業企業,如果夠像關心自己孩子高考一樣關心安全,從內心珍視每個生命,將安全置於企業利潤之上,加大對員工「安全知識」、「安全態度」和「可知覺到的控制感」三要素的管理,事故定會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單位: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