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建初和楊雪飛研究組聯合在利用指示植物粗糠柴預測亞洲象空間分布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2021-02-22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對大象而言,覓食植物在旱季的可獲取性對其空間分布起決定性作用。基於經驗推測,粗糠柴(Mallotus philippinensis) 可作為亞洲象在印度北部地區乾旱季節的分布指示物種。在大尺度上,尚未有直接證據證明該假設成立。 

近日,許建初和楊雪飛研究組基於氣候和地形數據、歸一化植被指數、森林林冠高度以及粗糠柴在印度北部的分布信息,研究採用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擬了粗糠柴在印度北部的空間分布(圖1)。通過邏輯斯諦回歸模型分析粗糠柴分布概率與亞洲象實際野外觀測點間的相關關係。結果顯示粗糠柴分布概率能較好的預測亞洲象的分布狀況(圖2),證明粗糠柴是亞洲象在印度北部地區乾旱季節分布的指示物種。研究結果對印度北部亞洲象的保護以及建立生物廊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思。結果以「Kamala tree as an indicator of the presence of Asian elephants during the dry season in the Shivalik landscape of northwestern India」為題發表在生態學主流期刊 Ecological Indicators 上(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470160X16304034)。該研究分別得到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2015CASEABRIRG001)以及亞太空間科學和技術教育中心(CSSTEAP)的支持。

  圖1 粗糠柴在印度北部的空間分布概率以及亞洲象實地調查分布點 

  圖2 粗糠柴分布概率與亞洲象分布點間的邏輯斯諦回歸模型

相關焦點

  • 中國木本雙子葉植物葉相地理分布與氣候的相關性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木本雙子葉植物葉相地理分布與氣候的相關性研究取得進展 2019-05-15 昆明植物研究所 (葉相)反映了植物在生理和生態過程上的功能適應,從而能敏感地指示當地氣候。
  • 韓方普研究組在植物著絲粒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然而這些發現引起了人們的困惑,重排後包含兩個或是多個著絲粒區域的染色體和不包含著絲粒的染色體片段是如何穩定維持下來的,這是基因組進化以及染色體核型多態性研究中的重要問題,也是Barbara McClintock染色體研究一直沒有解決的謎題(Birchler and Han.2018, Plant Cell)。
  • 【科技日報】木本雙子葉植物葉相地理分布與氣候相關
    記者12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就中國木本雙子葉植物的葉相地理分布格局、氣候因子對其地理分布的影響,以及基於「葉相-氣候構建古氣候重建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分析認為,這些地區木本雙子葉植物葉相分布規律主要由溫度和降雨量共同決定的,同時也受到亞洲季風氣候下季節性降雨變化的影響。  此外,他們還建立了13種氣候參數的多線性傳遞函數,利用年均溫和降雨量多線性傳遞函數,對我國現在年均溫和年降雨量作出預測,並使用預測年均溫和年降雨量冗餘值的分布,檢測這兩個傳遞函數運用於古氣候重建的適應性。
  • 【科技日報】木本雙子葉植物葉相地理分布與氣候相關---中國科學院
    ,反映植物在生理和生態過程上的功能適應,從而能敏感地指示當地氣候。記者12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就中國木本雙子葉植物的葉相地理分布格局、氣候因子對其地理分布的影響,以及基於「葉相-氣候構建古氣候重建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
  • 木本雙子葉植物葉相地理分布與氣候相關
    原標題:木本雙子葉植物葉相地理分布與氣候相關   植物葉相即葉片形態特徵,反映植物在生理和生態過程上的功能適應,從而能敏感地指示當地氣候。記者12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就中國木本雙子葉植物的葉相地理分布格局、氣候因子對其地理分布的影響,以及基於「葉相-氣候構建古氣候重建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
  • 唇形科植物分類學取得重要進展
    唇形科植物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在烹飪、藥用、園藝、建材等方面有著廣泛應用,與人類健康生活息息相關。記者11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我科研人員聯合多國學者,在唇形科分類學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唇形科是被子植物第六大科,全球有230餘屬7000餘種,中國是其多樣性分布中心之一。
  • 植物所等在玉米抗旱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植物所等在玉米抗旱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來源:植物研究所   發布者:左麗媛   日期:2016-08-24   今日/總瀏覽:1/1485
  • 粗糠柴
    )實物對應上名字後,不得不說確實物如其名,粗糠柴渾身上下都透著一股粗糙的氣息。(對,沒錯,我用和媽媽關愛我的朋友圈一樣的方式把它放到最大觀察的)我猜想,如果能將表面的附著物刮淨,說不定能得到一個晶瑩剔透的碧果,倒也十分可愛。
  • 天大等在立方氮化硼合成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本站訊 近日,天津大學新能源材料研究所與河北工業大學微納氮化硼材料重點實驗室密切合作,在立方氮化硼合成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論文「Photochemical Synthesis of Ultrafine Cubic Boron
  • 清華物理繫於浦研究組在「新型磁電耦合效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清華物理繫於浦研究組在「新型磁電耦合效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清華新聞網12月21日電 12月18日,清華大學物理繫於浦課題組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發表《利用氧離子型柵極實現磁電耦合》(「Electric field control of ferromagnetism
  • 中外科學家 聯合考察發現新型發光真菌
    科技日報訊 (記者趙漢斌)記者9月11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木本資源發掘與農林複合系統構建團隊許建初研究組與國外同行合作,發現了一種發光的真菌新物種。發光生物是自然界的奇妙創造,動物、植物、真菌和細菌界都有一些發光的種類。
  • 生態中心在叢枝菌根提高植物抗旱性分子機制方面取得進展
    最近,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城市與區域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陳保冬研究組在叢枝菌根提高宿主植物抗旱性分子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結果在國際著名植物學期刊《新植物學家》上發表(New Phytologist 197: 617-630;2013)。
  • 唇形科植物分類學取得重要進展 - 生物醫藥 - 中國高新網 - 中國...
    唇形科植物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在烹飪、藥用、園藝、建材等方面有著廣泛應用,與人類健康生活息息相關。記者11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我科研人員聯合多國學者,在唇形科分類學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唇形科是被子植物第六大科,全球有230餘屬7000餘種,中國是其多樣性分布中心之一。
  • 亞洲象印象——十三分布國簡介
    到今天,我已去過七個亞洲象分布國,在五個國家做過亞洲象相關的工作。除了不丹、印尼外,申請過其他各國的實習或志願項目(只是因工作內容方面的原因沒有前往一些國家)。在泰國、寮國、柬埔寨呆過兩個月以上。雖然大象本該是沒有國籍的,但它們所在的國家均有自己的政策和文化,工作象的處境更是深受社會經濟、文化和信仰的影響,因此每個國家的大象印象都略不同。本文以我對不同國家的標籤化印象為線索介紹。
  • 上海生科院植物春化作用表觀遺傳機制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上海生科院植物春化作用表觀遺傳機制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17-10-27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2016年12月,何躍輝研究組在Nature Genetics報導了模式開花植物擬南芥在營養生長階段如何利用長期低溫(冬季)沉默開花抑制關鍵基因FLC的表達,並隨後在常溫維持其沉默(「低溫記憶」)的表觀遺傳機制,這一機理使植物具備了在春季開花的能力(春化作用)。
  • 資環學院周功克課題組在浮萍汙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資環學院周功克課題組在浮萍汙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青島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周功克教授團隊在浮萍汙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版納植物園在生物質溶解、水解和制氫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最近,版納植物園生物質能源研究組方真研究組發現,當木粉和水加入微量的鹼性鹽後快速加熱至高溫高壓時,木粉在1.5秒內能完全溶解於高壓熱水中。若立即冷卻該均相水溶液,通過沉澱而得到微米木顆粒。如果該溶液繼續加熱至更高溫,木粉能完全均相水解為糖類來生產酒精。
  • 清華戚益軍研究組在擬南芥長非編RNA系統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清華戚益軍研究組在擬南芥長非編RNA系統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清華新聞網12月3日電 11月29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植物生物學研究中心戚益軍研究組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在線發表題為「擬南芥中長非編碼RNA的系統鑑定揭示反義RNA調控MAF4基因」(Global identification of Arabidopsis
  • 中國蘇鐵屬植物的遺傳多樣性和保護研究獲進展
    其中,近63%的種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物種,我國西南地區及中南半島是現代蘇鐵科植物兩大分布中心之一。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龔洵研究組一直致力於蘇鐵屬植物的系統發育和保護生物學的研究,並結合地質活動和氣候變遷探討其物種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的起源、演化,為其有效保護提供理論依據。
  • 記中科院植物所植物演化生物學王宇飛研究組—新聞—科學網
    整個青藏高原的抬升歷史直接左右和影響了我國西南和西北地區的氣候分異,從科學角度揭示青藏高原的抬升歷史有助於增進人們理解我國西北及亞歐內陸乾旱化的歷史進程。而這也是他們研究的價值所在。 讓科學不再留有遺憾 十年磨一劍,每一個科學發現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項成果的取得其實是研究組長期工作積累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