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木本雙子葉植物葉相地理分布與氣候相關

2021-01-08 中國科學院
【科技日報】木本雙子葉植物葉相地理分布與氣候相關

2019-05-13 科技日報 趙漢斌

【字體:大 中 小】

語音播報

  植物葉相即葉片形態特徵,反映植物在生理和生態過程上的功能適應,從而能敏感地指示當地氣候。記者12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就中國木本雙子葉植物的葉相地理分布格局、氣候因子對其地理分布的影響,以及基於「葉相-氣候構建古氣候重建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陳文允博士在周浙昆研究員的指導下,基於我國溼潤、半溼潤地區3166種木本雙子葉植物地理分布數據,建立了在732個縣域內包括單葉、波形葉、葉面積、葉尖形態、葉基形態、葉片長寬比和葉形等21個葉相特徵地理分布。葉相特徵的地理分布具有顯著的緯度分布規律性,沒有明顯的經度分布規律性。分析認為,這些地區木本雙子葉植物葉相分布規律主要由溫度和降雨量共同決定的,同時也受到亞洲季風氣候下季節性降雨變化的影響。

  此外,他們還建立了13種氣候參數的多線性傳遞函數,利用年均溫和降雨量多線性傳遞函數,對我國現在年均溫和年降雨量作出預測,並使用預測年均溫和年降雨量冗餘值的分布,檢測這兩個傳遞函數運用於古氣候重建的適應性。結果表明,基於大數據的年均溫多線性傳遞函數對年均溫古氣候重建要比使用單線性傳遞函數更精確和適用範圍更廣;相比於世界其他地區,基於大數據的年降雨量多線性傳遞函數,適於對中國亞洲季風影響區域內年降雨量的古氣候重建。研究結果已在線發表於國際古植物學期刊《古地理·古氣候學·古生態學》上。

  (原載於《科技日報》 2019-05-13 01版)

  植物葉相即葉片形態特徵,反映植物在生理和生態過程上的功能適應,從而能敏感地指示當地氣候。記者12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就中國木本雙子葉植物的葉相地理分布格局、氣候因子對其地理分布的影響,以及基於「葉相-氣候構建古氣候重建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陳文允博士在周浙昆研究員的指導下,基於我國溼潤、半溼潤地區3166種木本雙子葉植物地理分布數據,建立了在732個縣域內包括單葉、波形葉、葉面積、葉尖形態、葉基形態、葉片長寬比和葉形等21個葉相特徵地理分布。葉相特徵的地理分布具有顯著的緯度分布規律性,沒有明顯的經度分布規律性。分析認為,這些地區木本雙子葉植物葉相分布規律主要由溫度和降雨量共同決定的,同時也受到亞洲季風氣候下季節性降雨變化的影響。
  此外,他們還建立了13種氣候參數的多線性傳遞函數,利用年均溫和降雨量多線性傳遞函數,對我國現在年均溫和年降雨量作出預測,並使用預測年均溫和年降雨量冗餘值的分布,檢測這兩個傳遞函數運用於古氣候重建的適應性。結果表明,基於大數據的年均溫多線性傳遞函數對年均溫古氣候重建要比使用單線性傳遞函數更精確和適用範圍更廣;相比於世界其他地區,基於大數據的年降雨量多線性傳遞函數,適於對中國亞洲季風影響區域內年降雨量的古氣候重建。研究結果已在線發表於國際古植物學期刊《古地理·古氣候學·古生態學》上。
  (原載於《科技日報》 2019-05-13 01版)

列印 責任編輯:侯茜

相關焦點

  • 【科技日報】木本雙子葉植物葉相地理分布與氣候相關---中國科學院
    【科技日報】木本雙子葉植物葉相地理分布與氣候相關 2019-05-13 科技日報 趙漢斌 【記者12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就中國木本雙子葉植物的葉相地理分布格局、氣候因子對其地理分布的影響,以及基於「葉相-氣候構建古氣候重建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
  • 木本雙子葉植物葉相地理分布與氣候相關
    原標題:木本雙子葉植物葉相地理分布與氣候相關   植物葉相即葉片形態特徵,反映植物在生理和生態過程上的功能適應,從而能敏感地指示當地氣候。記者12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就中國木本雙子葉植物的葉相地理分布格局、氣候因子對其地理分布的影響,以及基於「葉相-氣候構建古氣候重建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
  • 中國木本雙子葉植物葉相地理分布與氣候的相關性研究取得進展
    木本雙子葉植物葉相特徵和氣候因子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這種相關性不僅在某個類群和群落中存在,而且在區域尺度、大陸尺度、甚至全球尺度內都存在,因此古植物學家利用葉相-氣候的這種相關性定量重建新生代陸地古氣候。中國溼潤、半溼潤地區是全世界木本雙子葉植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加上該區域受到夏季多雨、冬季乾旱為顯著特徵的亞洲季風氣候影響,使得區域內形成了特殊的植物葉相組合,而與世界其它地區有所不同。
  • 單子葉與雙子葉植物區別
    雙子葉單子葉要分明被子植物門下有兩綱,這是兩個比較自然的群,叫雙於葉植物綱和單子葉植物綱。
  • 單子葉植物與雙子葉植物
    Q1:什麼是單子葉植物、雙子葉植物?玉米種子         花生和玉米都屬於被子植物(被子植物種子的外層有果皮保護),被子植物又分為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兩大類群。所謂雙子葉植物就是種子具有2片子葉的植物;單子葉植物就是種子具有1片子葉的植物。
  • 大豆是單子葉還是雙子葉 大豆應該是單子葉還是雙子葉
    但是很多人對大豆不是很了解,比如,大豆是單子葉還是雙子葉?我們一起看看吧。大豆是雙子葉植物。雙子葉植物也就是說種子具有兩片子葉,大豆就屬於這種情況,因此它並不是單子葉,而是雙子葉植物。雙子葉植物的胚有兩片子葉,莖中維管束為環狀排列,而且還有形成層,可以讓莖更加的粗壯,葉子具有網狀的葉脈,有著很發達的主根,會形成直根系。大豆是中國重要糧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歷史,古稱菽,中國東北為主產區。
  • 單子葉和雙子葉的區別是什麼?
    我們放眼望去,感覺眼前的植物都是一個樣,其實呢,這裡面好多學問,不管是葉子,花,其實裡面門門道道的學問還有好多。我會通過以下幾個步驟來進行講解。1.最大區別是?2.花葉的區別3.根的區別4.葉脈的區別5.生活中植物雙子葉和單子葉分別有哪些?
  • 單子葉植物與雙子葉植物的區別 怎麼區分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
    在所有的被子植物中,可以分為兩大類,即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在整個被子植物中,雙子葉植物的種類佔總數的4/5,雙子葉植物除了幾乎所有的喬木以外,還有許多果類、瓜類、纖維類、油類植物,以及許多蔬菜;而單子葉植物中則有大量的糧食植物,如水稻、玉米、大麥、小麥、高粱等。那麼單子葉植物與雙子葉植物有什麼區別呢?
  • 遼寧發現迄今最早的真雙子葉被子植物化石
    真雙子葉被子植物化石照片記者31日從瀋陽師範大學古生物研究所獲悉,遼寧省凌源距今約1.24億年的地層中首次發現迄今最早的真雙子葉被子植物化石——「李氏果」。今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以封面文章的形式介紹了由瀋陽師範大學、吉林大學、中科院植物所和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佛羅裡達大學科學家組成的課題組的這一重大發現。據介紹,這次發現的「李氏果」化石保存完好,形態特徵與現生的毛茛科植物基本一致,在葉形、脈序和果實特徵等方面特別像現生的鐵線蓮、翠雀花等。
  • 橙是單子葉還是雙子葉
    橙子是芸香科植物,屬於雙子葉植物,除了芸香科,旋花科、茄科、菊科、薔薇科、無患子科、豆科、錦葵科、葫蘆科、山茶科、十字花科和木蘭科的植物是雙子葉植物
  • 昆明植物所雙子葉胚乳型種子基因組DNA甲基化研究獲進展
    昆明植物所雙子葉胚乳型種子基因組DNA甲基化研究獲進展 來源:昆明植物研究所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6-05-06   今日/總瀏覽:4/3206
  • 每日摘要:單、雙子葉葉片發育差異(綜述)
    單、雙子葉之間的葉片發育存在形態及分子機制之間的本質差異。單、雙子葉植物的葉片差異主要表現在葉片的上、下部的精細結構、葉片基部鞘葉的形成與否及維管的模式建成。作者認為單、雙子葉在個體發育不同時間中部側面結構域的拓展直接影響了葉脈脈落及葉片基部的特性。此外,作者還在本文中討論了複雜葉片發育中譜系特異性機制。
  • 我國發現迄今最早真雙子葉被子植物化石
  • 中國農大陳紹江教授團隊實現雙子葉植物單倍體誘導技術突破
    中國農大陳紹江教授團隊實現雙子葉植物單倍體誘導技術突破 2020-05-27 04: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木本植物分布圖集》出版發行
    該圖集全三冊共2000餘頁,詳細介紹了我國全部11400餘種木本植物基於縣域的分布區及相關氣候信息,是目前世界上物種收錄最完備,分布最詳盡的有關區域植物分布的圖集。準確翔實的物種分布資料是宏觀生態學、生物地理學以及保護生物學等多個學科的研究基礎,也是農、林業生產實踐的重要依據。
  • |Vol·25-2020|葉片膨壓損失點與耐旱性以及葉碳經濟性狀相關聯
    9個樹木群落不同樹種πtlp與乾旱指數(年降水/年潛在蒸發量,即該指數越小氣候越旱)呈正相關關係,乾旱地區群落個體的πtlp較溼潤地區的更負(Figure 1.)。如Figure 2所示:基於3個木本群落(乾熱河谷、熱帶雨林、亞熱帶)的各自所有樹種以及不同類型群落(常綠/落葉),πtlp與葉水力安全裕度呈顯著正相關關係(膨壓損失點越低安全裕度越低)。這種現象也可能由於這樣一個事實:膨壓損失點越高的樹種表現出的等水行為程度越高(氣孔調控更嚴格以防止水力功能損害),使得乾旱期間葉水勢下降幅度更小,這就造成了更高的安全裕度。
  • 人才強校 | 陳紹江教授團隊實現雙子葉植物單倍體誘導技術突破
    研究團隊通過對基因序列比對分析,發現玉米單倍體誘導基因ZmDMP在雙子葉植物中的保守性較高。為驗證其在雙子葉植物上的功能,研究團隊對擬南芥中的ZmDMP同源基因進行敲除,成功獲得了擬南芥的單倍體。該研究首次將玉米孤雌生殖單倍體的誘導方法拓展至雙子葉植物擬南芥中,並建立了基於螢光的擬南芥單倍體籽粒鑑別方法,為建立雙子葉作物單倍體育種技術體系奠定了基礎。
  • 青藏高原所等發現植物葉性狀可指示乾旱區植被的地帶性分布
    青藏高原所等發現植物葉性狀可指示乾旱區植被的地帶性分布 2016-11-09 青藏高原研究所 但是,由於傳統上用於植被區劃的指標過於繁雜,因此,很難用它們來預測未來氣候變化下不同植被類型邊界的變化。葉性狀是植物適應環境所表現出來的葉片水平上的特徵,與生態系統功能關係密切,植物葉性狀及其相關關係沿著環境梯度的變化在決定植物分布格局上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一些關鍵葉性狀很可能是一個較客觀反映植被本身特徵的、可測量和比較的植被區劃綜合指標。但是,關於植物葉性狀與乾旱區植被區劃關係的研究仍很缺乏。
  • 學術動態 | 農學院陳紹江教授團隊實現雙子葉植物單倍體誘導技術突破
    大田作物生產是維持人類生存的重要物質基礎,在植物學上可以分為單子葉和雙子葉作物兩大類,單子葉作物主要包括水稻、小麥和玉米等,雙子葉主要包括大豆、油菜、棉花及番茄、黃瓜等作物。無論是對於單子葉作物還是雙子葉作物,純系創製均是其育種過程的關鍵環節。單倍體育種技術可加速純系選育進程,且與基因編輯技術結合可實現對自交系的快速定向改良,能夠極大地提高育種效率,是作物育種中的共性關鍵技術。
  • 中國農大陳紹江團隊實現雙子葉植物單倍體誘導技術突破
    大田作物生產是維持人類生存的重要物質基礎,在植物學上可以分為單子葉和雙子葉作物兩大類,單子葉作物主要包括水稻、小麥和玉米等,雙子葉主要包括大豆、油菜、棉花及番茄、黃瓜等作物。無論是對於單子葉作物還是雙子葉作物,純系創製均是其育種過程的關鍵環節。單倍體育種技術可加速純系選育進程,且與基因編輯技術結合可實現對自交系的快速定向改良,能夠極大地提高育種效率,是作物育種中的共性關鍵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