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與零部件及技術公司的合作思路不再僅僅是提供一個產品,而是實現某種功能的完整解決方案。
目前,汽車的創新大約有70%來源於電子系統,電子產品成本佔比已經從上世紀70年代的2%,成長到現在的25%左右。隨著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的發展,整車裝備的電子產品不斷增多,汽車電子發展空間潛力巨大。
作為汽車零部件公司,海拉在中國的主要業務是照明及汽車電子兩大版塊。2016/2017財年,海拉在亞太地區的銷售額達到10億多歐元,中國是亞太地區最重要的單一市場。為了深化汽車電子的本土化布局,4月26日,海拉與北汽集團子公司海納川在北京車展籤署協議,宣布將建立一家合資電子企業——海納川海拉電子(江蘇)有限公司。
需要劃重點的是,這是海拉在中國從事電子產品生產的第一家合資企業。海拉與海納川股比為50:50,公司將於今年下半年正式組建。車雲了解到,合資公司的製造工廠位於鎮江,已經開始建設,初期生產面積為7,000平方米,預計於2020年初開始批量生產,首批產品將基於車燈電子以及天窗電子控制模塊等,未來的產品系列將涵蓋涉及能源管理及輔助駕駛方面的組件。
2014年,海拉已經與海納川成立了針對汽車照明的合資企業,海納川海拉電子是雙方組建的第二家合資企業。海拉中國電子事業部執行副總裁Frank Petznick先生向車雲表示,海拉在電子方面主要關注電動化、無人駕駛以及互聯化等技術,新合資公司的建立能夠讓海拉進一步紮根中國市場,更好地滿足中國市場需求。
合資公司第一步將會向海納川以及北汽集團客戶供貨,之後再拓展到其他主機廠。海拉還計劃在合資公司建立研發中心,為中國客戶研發如BMS電池管理系統等電動化產品。
組建合資公司是海拉中國汽車電子版塊提速的關鍵落子,未來將有哪些新的產品導入中國,又會有哪些將在合資公司生產?這其中很有可能包括大家期待已久的77GHz毫米波雷達。
目前,海拉的24GHz毫米波雷達已經用在諸如盲點監測、後方碰撞預警等產品上。在上一屆北京車展上,海拉曾展示過處於研發中的77GHz毫米波雷達,這一次,Frank明確向車雲表示,海拉已經與3-4家主機廠展開洽談,計劃將77GHz毫米波雷達實現國產,他希望未來能和中國的合作夥伴把整個系統以集成的方式引進。
今年1月,我們曾經報導過海拉位於柏林的子公司海拉 Aglaia,推出了一款基於攝像頭的駕駛輔助系統開放平臺。該平臺可根據個人喜好對硬體設備和軟體系統進行自由匹配,同時支持自動駕駛軟體的後續升級,預計將於2019年正式上市。海拉中國汽車電子技術中心高級副總裁Peter Willemsen 先生向車雲確認,海拉將同步推進這一全新攝像頭軟體平臺在中國的落地。
不過,汽車電子發展日新月異,海拉如何持續地將新技術與新產品投向市場?
在這方面,海拉的一個突出變化是比以前更加強調與初創公司的合作,以加速新技術的研發和市場應用。比如在去年8月與中國汽車創新孵化器聯盟達成戰略合作關係,雙方將在互聯化、自動駕駛、共享汽車、電氣化領域開展合作。同時,海拉也在中國籌備建立投資公司和孵化器,希望藉此加強與中國本土創新創業公司交流,將自身的系統整合能力與初創公司的技術和思路結合起來。
智能化和電氣化是所有車企和零部件企業都必須把握的發展機遇,也是新一輪汽車科技競賽的必爭之地。未來兩年,海拉中國的汽車電子產品線將得到更大的豐富與突破,也會為技術創新、產品落地、吸引人才等搭建更好的「軟」環境。
在這個過程中,海拉與零部件及技術公司的合作思路不再僅僅是提供一個產品,而是實現某種功能的完整解決方案。基於成本和品牌優勢,傳統零部件企業在新興領域的核心部件上或將獨佔鰲頭,這必將對本土玩家施予巨大壓力,留給他們的時間已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