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次創業三次出局,70歲的中國半導體之父張汝京還在奮鬥
按照其官網的說法,中芯國際也是「中國大陸技術最全面、配套最完善、規模最大、跨國經營的集成電路製造企業」。然而,中芯國際的創始人張汝京卻早已出局。在中國半導體行業還很落後的時候,張汝京曾義無反顧投身晶片產業。為表彰他對中國半導體行業的傑出貢獻,在「集微半導體峰會」上,倪光南院士親自給張汝京頒發了終身貢獻獎。
-
「中國晶片之光」回A!全球排名第五,創始人是中國半導體之父
2、中芯國際全球排名第五,2019年收入為31.16億美元中芯國際成立於2000年,是中國內地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的集成電路製造企業,其主營業務為晶圓半導體代工製造。中芯國際總部位於上海,擁有全球化的製造和服務基地。中芯國際還在美國、歐洲、日本和中國臺灣設立營銷辦事處、提供客戶服務,同時在中國香港設立了代表處。
-
張汝京打造晶片製造新模式,再創我國晶片業兩個第一
文|薰兒中國半導體之父張汝京1、中國半導體發展現狀上個世紀70年代以後,計算機因為硬體和系統的發展,應用的領域越發的廣泛,在數值計算、數據加工、信息管理、過程控制、人工智慧、多媒體技術、網絡通信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等領域大放異彩,而這離不開半導體,尤其是集成電路的發展。
-
張汝京創立的中芯國際本可以是華為的最好幫手
中芯國際張江高科技園美國對華為的禁令不斷升級,最新的禁令不僅不能在臺積電代工生產麒麟晶片,外購晶片也可能被阻斷。父親成了冶金專家,母親與幾個校友一起創立了金陵女中。張汝京1970年從臺大畢業以後,去了美國在紐約州立大學獲得工程碩士,並在南方衛理公會大學獲得電子工程博士學位。畢業後來到德州儀器工作,幹了8年的技術研究工作以後,公司派他去世界各地創立新工廠,十幾年時間在美國、新加坡、義大利、日本等地參與創立了9個晶片工廠,被稱為「建廠狂魔」。
-
他被稱為中國半導體之父,回國創立中芯國際,如今市值2800億
中國航天科技的進步讓中國在世界航天技術的地位更進一步。科技進步加快了我國發展步伐,不斷完善科技領域體系提升國力,科技已然成為國家立足於世界的重要依據。,許多軟體、晶片都依賴於進口,軟體加工的技術依靠發達國家。
-
中國芯利好!中國半導體教父張汝京聯手任正非,為麒麟晶片做後盾
因此,中芯國際堪稱中國內地版臺積電。臺積電作為行業大牛,近十年在製程工藝遠遠引領行業,其7納米與5納米等製程更領先三星半年以上量產。2019年,臺積電營收346.3億美元。全球超過60%晶片,都是由臺積電代工生產。值得一提是,中芯國際創辦人、中國半導體教父張汝京,還與臺積電張忠謀有過一段公案。雙方多次對簿公堂,張汝京是張忠謀在德州儀器時的上級。
-
「愛國科學家」張汝京,不顧「同胞」阻撓,堅持到大陸造「芯」!
但是現在還有一項非常關鍵的技術一直「受制於人」,就是晶片。晶片生產一般分設計、製造、封測三大環節。就連晶片設計的工具也是國外的,我國最好的晶片設計公司是華為海思,但是目前也只是剛剛開始「去美國化」,所以,在這個領域的技術攻克非常的重要,美國為了限制我國的晶片發展,可謂是出了不少「力」,但是依舊有很多技術型人才願意為國家效力。
-
市值7000億,晶片巨獸閃電上市:掀起中國半導體IPO大潮
一部中國半導體艱辛史成立19年,從建廠到產出晶片僅用13個月回顧中芯國際的創業史,自然離不開一個名字——「中國半導體之父」張汝京。時間回到1977年,剛剛獲得博士學位的張汝京,在自己29歲這年加入了美國半導體巨頭德州儀器,開啟了自己在德州儀器20年之久的工作生涯。直到1997年,一心想要振興中國民族晶片產業的張汝京決定申請退休,計劃在中國臺灣先建兩家,之後的8家工廠全部建在大陸。
-
中國晶片之父倪光南院士
中國晶片之父倪光南院士,曾被很多人嘲笑。倪光南院士曾經為了製造中國的晶片,放棄了國外高薪的待遇,毅然決然回到祖國的懷抱。當時倪光南院士大力提議做自己的晶片,但是卻遭到了拒絕。孤軍奮戰的倪光南院士無能為力,還被很多人嘲笑。
-
王傳福和張汝京一樣!凡是認準的事兒就一定要幹成功
王傳福和張汝京一樣!凡是認準的事兒就一定要幹成功。華為遭斷供時,各種唱衰國內晶片製造業的聲音不斷,王傳福一句:「晶片是人造的,不是神造的」擲地有聲。無獨有偶,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和王傳福的說法不謀而合,張汝京說國產廠商在封測和設計上的水平與臺積電相差無幾,具備了第三代半導體IDM世界頂級工藝水平,華為在光子晶片、碳基晶片上開始了新的探索,比亞迪今年宣布增資擴股進軍半導體,更值得一提。比亞迪半導體晶片已經成功導入華為充電器。晶片是中國製造業的隱痛,王傳福說當年要是不造車的話,就造半導體。
-
美籍華人院士馬佐平:中國晶片讓人「恨鐵不成鋼」
2014 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額,已經超過石油進口額,並成為第一大進口商品。有關部門也痛下決心,一心要把中國晶片產業迎頭趕上。同年,《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出臺,1380 億元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建立(俗稱「大基金」)。
-
蛋白晶片之父蒞臨深圳沃析指導工作
4 月 3 日,高通量蛋白晶片之父、美國RayBiotech首席科學家、中組部「千人計劃」專家RayHuang教授、RayBiotech副總裁謝樹鑫先生、廣東省健康管理協會診斷及蛋白質組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RayBiotech科學家王甲東教授一行蒞臨深圳沃析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指導工作,對深圳沃析自啟動以來的飛速發展和沃析人創造的沃析速度給予高度評價
-
世界十大晶片公司排行榜:美國佔據半壁江山,中國三大企業入榜
,在晶片這一塊,美國有著絕對的話語權,誰讓美國擁有著世界上最頂尖的科研「聖地」——矽谷,美國率先一步發展晶片業務,因而到如今為止,美國在晶片領域是絕對的霸主。 世界十大晶片公司排行榜:美國佔據半壁江山,中國三大企業入榜!
-
專訪張汝京(下)|「IDM才是更好的模式,現在就該去做」
說起世界範圍內的晶片製造工廠和製造工藝,張汝京如數家珍。作為「建廠高手」,他對集成電路產業積累的觀察和思考,是他每一次創業時的法寶。1997年,張汝京從工作了20年的美國德州儀器提前退休,回國創業。他先後建起臺灣世大半導體、中芯國際、上海新昇半導體等,又因不同原因離開。
-
專訪張汝京(上)|從中芯國際到芯恩,他一直在創業
2000年的炙熱夏天,中芯國際在上海張江打下第一根樁,經歷飛速擴張和技術升級,到2009年已在上海、天津、北京、深圳擁有多座晶圓代工廠,並託管經營成都成芯和武漢新芯的生產線,晶片加工技術從最初的0.35微米推進至45納米。在國外「瓦森納協議」的捆綁,以及國內計劃經濟體制的框架下,中國大陸的集成電路產業走得步履蹣跚,「908」和「909」兩個「中國芯」工程均陷入困憂中。
-
中國晶片產業的大梁都是誰在挑?
張鵬飛利用自身在射頻CMOS電路設計上的優勢,僅用9個月就設計研製出世界上第一顆全集成的5.8-GHz CMOS無繩電話集成收發器晶片。fRpednc截止到去年9月,使用博通晶片研發的「高速ETC系統」已覆蓋29個省份,實現了全國聯網,超過2100萬用戶能夠一卡暢行全國。
-
中國唯一12寸晶圓廠,打破國外壟斷,用於14nm以下晶片製造
眾所周知,在晶片領域,有一句很似開玩笑,但卻是事實的名言:「晶片是沙子做出來的」。當然,從沙子到做晶片的過程,是一件非常複雜且高科技的過程,一般的企業是沒有能力把沙子變成晶片的,有這個能力的企業,都是真正的高科技企業,比如intel、三星、德州儀器,哪一家不是大名鼎鼎?而在沙子變成晶片的整個過程中,最基礎的一步就是把沙子變成可製造晶片的矽晶圓,這個步驟也不簡單。
-
中國「晶片之父」:最年輕院士,終結無「芯」難題,卻因老婆出名
晶片一直是中國製造的痛,根據行業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量約3770億塊,進口額高達2601億美元,中國晶片的進口量佔到了全球50%以上,而其中的自主份額卻不到10%。今年發生的中興事件更是讓人心驚,偌大的一個中興竟然被小小的一顆晶片給制約住了手腳。
-
交大團隊攻克兩種光子晶片技術,創立國內首家光量子計算公司
思量量子由上海交通大學集成量子信息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金賢敏教授創立,是國內第一家研發光量子計算產品的企業。光量子計算是量子科技的一個前沿領域,在這一領域誕生了多家初創企業,其中,矽谷的 PsiQ 公司已完成 5.5 億美元融資。
-
廣州第三腦人工智慧晶片研究院成立大會在番禺舉行
10月18日,廣州第三腦人工智慧晶片研究院成立大會在廣州番禺長隆國際會展中心開幕。活動現場匯聚了眾多國內外在高性能計算、微電子技術、智能科學、腦科學、智能製造、生物晶片和精準醫學等領域中具有頂級影響力的知名院士和高科技領軍專家。廣州第三腦人工智慧晶片研究院創始人、理事長劉敏在會上發表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