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媒體集中報導了關於公募MOM產品獲批的新聞,引起業界的普遍關注。早在2019年底,當證監會發布《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管理人中管理人(MOM)產品指引(試行)》(簡稱《MOM產品指引》)之時,業內就對MOM公募產品的影響有過一輪解讀。海川證券作為中概股券商(Nasdaq:MTC),目前主要聚焦境內外MOM業務,旗下設立的「海川MOM全球精選」基金,遴選並投資於境內外優秀管理人。本文就為大家帶來關於MOM與FOF工具的解讀。
經過一年系統搭建、人員籌備、產品答辯,以華夏、招商、鵬華、建信、創金合信5家基金公司MOM產品獲批為標誌,首批公募MOM基金產品正式走進公眾視野。
1月13日,五家獲批的基金公司中,建信基金首先發布了《建信智匯優選一年持有期混合型管理人中管理人(MOM)證券投資基金》基金份額發售公告,建信智匯優選MOM定於1月20日至2月3日公開發行,最低認購門檻設定為10元,首次募集規模上限為50億元人民幣,並擬聘請廣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景順長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擔任投資顧問。在資產配置層面,建信智匯優選MOM以「60%權益資產+40%固收資產」的搭配比例運作。對於投資顧問的遴選,提出6大維度,18項指標全方位評估投資經理的能力。
通過分析獲批的五隻MOM基金,我們發現產品封閉期均為一年,保持了基金運營相對穩定;類型均為契約型開放式。從目前唯一一家建信智匯優選MOM發布的募集公告看,產品投資門檻較低,選擇兩家投資顧問,設立價值、成長和固定收益三個子資產單元,其重點是關於投資顧問的遴選,以上內容與《MOM產品指引》的要求相符。
其實,MOM(Manager of Manager)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可能是個新名詞,但是MOM模式在美國資本市場已經發展近40年的時間,其業務模式相對成熟並且得到市場的充分驗證,MOM 基金規模在整個資產管理市場中也佔有一席之地。根據國際知名的基金研究機構Lipper的統計數據,美國MOM產品市場規模從2000年底的3198億,已經快速增長至2017年後的12229億美元。2017年以後,共同基金規模達到18.75萬億美元,MOM產品規模佔比6.5%。而在國內,公募MOM產品目前剛剛起步,根據美國資本市場的經驗,未來發展空間廣闊,有望達到萬億級市場規模。
關於MOM的特徵,業內已經討論眾多,其中重要的關鍵詞是 「多元化」,主要表現三個方面:
一是資管配置 「多元化」。基於投資顧問的建議,MOM基金可投資的領域分散,可以投向股票、債券、商品等不同類型資產。
二是投資顧問「多元化」。MOM基金管理人能夠根據基金的業績目標,從多個機構精選專業的投資顧問,組成優秀的投資顧問團隊,提供合適的投資策略。
三是投資策略和投資風格「多元化」。MOM基金可以吸取不同類型投資顧問的管理理念和投資策略,為投資者提供更全面的投資服務。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基於不同類型投資顧問的特長優勢,MOM的資產配置更分散,風險更可控,投資的決策風險和單一資產類別的系統性風險都能有效分散。也正是因為MOM「多元化」及「分散性」的特徵,人們通常會把MOM跟具備相似性的FOF(Funds of Funds)進行對比。
其實MOM基金與FOF基金同宗同源,都屬於資產配置的工具。普通投資者對於FOF相對熟悉,畢竟國內資本市場上也有諸多FOF產品。
FOF,基金中的基金,顧名思義,FOF並不直接投資股票或債券,而是投向其他基金,通過持有其他證券投資基金而間接持有股票、債券等證券資產。而MOM,即管理人中的管理人,MOM的管理人通過遴選風格穩定並取得超額回報的投資顧問,依靠顧問的專業能力,從而降低投資風險,提高投資收益。
一、時間軸上公募FOF早於公募MOM
2016年9月11日證監會頒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指引第2號——基金中基金指引》(簡稱《FOF指引》),FOF產品正式走進公眾視野。有統計數據顯示,自2017年9月首批6隻公募FOF獲批以來,截至2020年6月底,公募FOF整體規模已超過630億元,產品數量達166隻。
如前文所介紹的,《MOM產品指引》是在2019年底由證監會發布的,較《FOF指引》整整晚了三年多時間。不過,隨著五隻公募MOM產品的相繼獲批,MOM快速發展的時期將會到來。
二、投資對象的本質差異
MOM基金與FOF基金本質的差異就於「投資對象」,MOM是尋找最優秀的「人」即投資顧問,而FOF是投向業績表現優秀的基金「產品」,如下圖所示:
這種本質的差異,可以在證監會發布的相應的管理辦法中看出差別。
在《FOF指引》中明確規定了FOF資金的投資條件與要求,其本質在於對「產品規範化」運作的要求,例如:
「80%以上的基金資產投資於公開募集的基金份額的基金」;
「單只基金的市值,不得高於FOF資產淨值的20%,且不得持有其他FOF」;
「同一管理人管理的全部FOF持有單只基金不得超過被投資基金淨資產的20%」;
「FOF投資其他基金時,被投資基金的運作期限應當不少於1年最近定期報告披露的基金淨資產應當不低於1億元」……
所以,FOF更加側重產品的資產配置,在符合監管的框架與要求下,FOF的基金經理需要整體的把握大類資產配置以及對投資標的進行選擇。對於被投資的底層產品,FOF更側重底層產品的歷史表現及底層產品基金經理在某一細分領域的投資能力。
《MOM產品指引》中的規定則側重對「人」的要求,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對於投資顧問的要求:
「管理人需要委託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投資顧問提供投資建議」;
「資產配置需要將資產管理產品的資產劃分成兩個或者兩個以上資產單元,每一個資產單元按規定單獨開立證券期貨帳戶」 ;
「擬任公開募集 MOM 產品的投資顧問應當為公募基金管理人」 ;
註冊公開募集 MOM 產品,管理人應當向中國證監會提交下列材料中,也強調選「人」的流程,例如需要提交 「聘請的投資顧問情況及投資顧問協議;以及「投資顧問選聘、考核、解聘等管理制度」等。
第二對於MOM的基金經理的要求,以公募MOM為例:
「當具備5年以上金融行業從事證券期貨投資、證券期貨研究分析、證券投資基金研究評價或分析經驗,其中至少2年為證券期貨投資經驗;或者具備5年以上養老金或保險資金資產配置經驗」;
「歷史投資業績穩定、良好,無重大管理失當行為」;
「最近3年沒有重大違法違規記錄」……
第三對於MOM管理人的要求:
「建立合理的投資顧問選聘、評估、更換機制及流程,對投資顧問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
「聘請符合條件的投資顧問,對投資顧問持續進行監督評估,並定期進行回訪,回訪頻率不少於每年1次」;
「辦理投資顧問註冊、備案等相關事宜」;
「作出投資決策,負責交易執行」……
回到MOM基金的運作上,MOM管理人先設定投資目標,更重要的過程是「選人」,將主動權更多的交給投資顧問。為了取得良好的業績,在MOM管理人對投資顧問的遴選相對嚴格,比如尋找風格鮮明、業績穩定、堅守自己能力圈的投資顧問,投資顧問通常需要有較強的綜合能力,經歷了牛熊市場的考驗。
三、MOM和FOF的實際控制力不同
在實際運營過程中,MOM基金和FOF基金的基金經理(管理人)對於產品實際控制力有一定差別。
公募MOM管理人總體負責,全局把握,把控組合動態平衡,對投資顧問進行評價與調整,而投資顧問則需要運用專業能力,發揮自身特長來實現超額收益。所以「管理人」及「投資顧問」兩個角色對於MOM業績的影響都比較強,其中重中之重的是MOM管理人對於投資顧問的遴選及動態評價。這裡的投資顧問是指專業的機構,目前管理人對投資顧問遴選的標準通常是「具備長期穩定業績、良好風險控制能力以及綜合實力強」,對不同類型投資顧問要求,比如「風格選擇上講求平衡互補,具備全市場視角,在不同投資方向業績表現優異,且投資風格和投資策略相關性較低」,本質是機構的整體投資能力,而不是單個基金經理的業績表現。
FOF組合是基金產品,大多情況下,被動接受市場產品供給,且僅作為持有人之一,也不具備直接考核和激勵底層產品的能力。FOF投資流程包括了資產配置、基金經理選擇、組合構建等,在投資標的組合及調整上具有較大的靈活性。相比之下,MOM組合的管理人委託投資顧問提供投資建議服務,管理人負責整體動態管理,投資決策及交易執行。兩者對於產品的實際控制力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