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困難、憋脹難受、小腹隱隱不適……便秘,成了現代人說不出來的痛。
隨著飲食結構、運動習慣的改變以及社會精神壓力的影響,我國的慢性便秘患者數量不斷攀升,基本上每7-8個人中就有1個便秘患者,尤其是在老年人群體中更為多見。慢性便秘表現為排便次數減少、糞便幹硬、排便困難。患者每周排便少於3次,排便費力、排出困難或有排便不盡感,病程至少6個月。
郭慶紅查看患者影像。
「便秘嚴格來說並不算疾病,而是屬於臨床常見的一種症狀。長期的便秘症狀不能得到緩解,就會引發許多的問題。」採訪中,蘭大一院主任醫師、消化科副主任郭慶紅稱,通常慢性便秘並沒有特異性的症狀,內臟神經過敏者容易伴發消化道功能紊亂症狀,比如腹痛、腹脹、口腔異味、噯氣、噁心、嘔吐,長期大便乾結者會並發痔瘡、肛裂、便血,甚至結直腸腫瘤等腸道疾病,也會引發失眠、煩躁、多夢、抑鬱、焦慮等精神心理障礙,嚴重的亦會伴發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壓等眾多疾病,導致貧血、乏力、體重減輕等全身性的問題,對生活質量產生巨大影響。
因此,排便不暢者一定要重視便秘的危害性,解決通便,身體方可暢通如意。
專家簡介:
郭慶紅,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蘭大一院消化科病區主任,消化科副主任。現任中國老年醫學學會消化分會委員,甘肅省醫學會消化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院協會MTA專家智庫胃腸腫瘤MDT專家組副組長,甘肅省醫學會消化專業委員會幽門螺桿菌學組副組長,甘肅省醫師協會消化醫師分會理事,甘肅省醫師協會整合醫學醫師分會胃腸疾病專業委員,甘肅省老年醫學學會消化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全國肝膽病諮詢專家,甘肅省健康科普專家庫專家。
反覆發作6個月就考慮慢性便秘
提問
當便秘者出現哪些症狀就需要警惕?
答:便秘主要表現為排便次數每周少於3次、糞便幹硬、排便困難,但是偶爾出現便秘症狀也別擔心,這並不等同於得了便秘這種疾病。研究表明,中國慢性便秘患者佔普通人群的3%-17.6%,年紀越大便秘患者越多,其中女性慢性便秘患病率比男性高。據估算,中國約有超過7000萬的女性飽受慢性便秘帶來的困擾。但當排便次數減少,尤其大便排出過程費力、費時,甚至需要輔助排便;排便後仍感便意,反反覆覆。以上症狀間斷反覆發作6個月以上就要考慮是慢性便秘了。
提問
慢性便秘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答:從臨床看,慢性便秘背後的原因主要涉及功能性、器質性和藥物性三大因素。其中,功能性因素常見於功能性便秘、腸易激症候群、功能性排便障礙,主要是由於腸道動力障礙、內臟敏感性改變以及內臟神經功能紊亂所致。器質性疾病多見於結腸腫瘤、甲狀腺功能減退、帕金森病、糖尿病等。藥物性便秘可由安定、苯海拉明、嗎啡、卡馬西平、維拉帕米、胺碘酮等藥物所誘發。
提問
慢性便秘者出現怎樣的情況應該及時就醫?
答:很多病人覺得便秘都是「小毛病」,不必重視,自己吃點藥就好了,這樣會延誤病情。便秘診斷旨在尋找病因,在排除器質性便秘的基礎上診斷功能性便秘。便秘伴發腹脹、腹痛、嘔吐、貧血、體重下降、大便帶血、大便變細呈索條樣等情況;經過飲食運動調理,口服藥物治療無效的;引發身體其他方面不適等症狀就需要及時就醫。
便秘久了可能致癌
提問
便秘有哪些危害?
答:便秘的危害很多,首先是腸道功能紊亂,便秘會使人有腹部下墜感、腹脹、腹痛等問題,還容易出現直腸炎、痔瘡、潰瘍、胃腸功能紊亂,甚至誘發大腸癌。讓皮膚變暗,長期便秘會導致大便留駐腸道時間長,宿便堆積過多而導致毒素吸收,從而引起膚色暗沉、長痘痘、長斑等症狀。毒素不能及時排出,還會嚴重影響身體的正常代謝,不利於減肥,也可能會導致大肚腩。便秘還會使腸道內的毒素被大量吸收,代謝產物久滯於消化道,導致在細菌的作用下產生大量有害物質部分擴散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引起記憶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思維遲鈍等表現。
較為嚴重的是,長期便秘,生命活力因慢性中毒而下降,導致虛弱、易病、早衰甚至減少壽命。
提問
便秘對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性有多少?
答:當人在排便時屏氣用力,對肝硬化患者可導致門靜脈破裂,大出血而死亡;高血壓患者屏氣排便,輕者致血壓升高,重則導致腦出血而猝死;冠心病患者可造成心肌缺血、出現心悸、氣短、心絞痛、心肌梗死等,重者則誘發心源性猝死;心腦血管疾病的高齡患者,排便時用力過大,會使血壓升高,機體耗氧量增加,很容易誘發腦出血、心絞痛、心肌梗死,甚至危及生命。
同時,腸道是人體第一保護屏障,便秘導致腸黏膜脫落、病變,長期便秘可能誘髮結腸癌、直腸癌。有研究表明,從人類糞便中分離出一種與結腸癌有關的強烈致癌物質,經證實,這種致病物質是由至少5種腸道細菌在腸道存積糞便中發酵之後產生的,與目前已知的最強的致癌物有類似之處。
每天多喝水
減少高脂肪、高熱量食物攝入
提問
得了便秘以後立刻吃藥緩解嗎?怎樣才能緩解便秘?
答:不對,緩解便秘要先從生活習慣做起。1.平時養成多喝水的好習慣,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每天大約飲用7-8杯溫開水(1500-2000mL)。需要注意:合併有心力衰竭、腎衰竭等疾病的患者需遵醫囑控制攝水量。2.補充膳食纖維,減少高脂肪、高熱量食物的攝入。平時生活中多吃白菜、芹菜、洋蔥、香蕉、芒果、桃子、麥片等蔬菜水果和穀類食物有助於保留腸腔水分並且增加糞便體積,促進便意。油炸、燒烤食品、巧克力、奶油等食物常會減慢腸道蠕動,加重便秘。3.合理的運動也有助於腸道的蠕動,縮短腸道傳輸的時間,促進排便。便秘患者應進行適當的體育鍛鍊,比如健身操、太極拳、散步等,避免久坐、臥床。4.養成規律排便的好習慣。一般在清晨的時候,腸道蠕動較為活躍,因此可選擇清晨去廁所蹲便5-10分鐘,逐漸訓練自己,調整生物鐘節律。
提問
日常中,在生活方式調整無改善後,可使用哪些藥物治療?
答:根據自身情況,可使用以下四種治療方案:
1.可選擇一些瀉藥:如麥麩、瓊脂、甲基纖維素等容積性瀉劑和聚乙二醇和乳果糖等滲透性瀉劑主要用於輕、中度便秘患者。蓖麻油、大黃、酚酞、番瀉葉等刺激性瀉劑在必要時可作為補救措施,不能長期大量服用,否則可引起繼發性便秘。利那洛肽對改善慢性便秘患者的腹痛、便秘等症狀也有良好的效果。
2.促動力藥:常用藥物有莫沙必利、伊託比利等,通過促進胃腸平滑肌蠕動,加快小腸和大腸的運轉,可長期間歇使用。
3.調節腸道菌群:能夠調節腸道正常蠕動,改變腸道微生態,對緩解便秘和腹脹有一定作用。常用的微生態製劑有雙歧活菌、複合乳酸菌等。
4.對糞便嵌塞者,可採用栓劑(甘油栓)或予以鹽水清潔灌腸。
文·圖丨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 歐陽海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