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永青
《獨立報》雖然停刊,但雜誌界的寵兒,英國《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母公司經濟學人集團偏偏出版了一本新雜誌《1843》。雜誌由《經濟學人》前副主編艾瑪·鄧肯(Emma Duncan)出任主編。
雜誌的名字看上去頗為奇怪,鄧肯在發刊詞裡解釋稱,「我們為雜誌起名《1843》,就是為了紀念《經濟學人》的創立日期與其深重的歷史,並體現兩個出版物的緊密關係。
「兩本雜誌的目標讀者都是同一個類型——那些對思想和文化好奇的人以及想要知道世界的各個地方在發生什麼的人。 」鄧肯寫道,「但是我們兩本雜誌會用不同的方式去呈現這些內容。《經濟學人》為您提供簡潔、以證據為基礎的報告和意見; 《1843》提供一個更悠閒的視角去探索世界之所在。《經濟學人》表達的是你需要知道信息去引領現在的世界; 《1843》將告訴你什麼可以幫助您在生活中享受更多一點。《經濟學人》告訴你外面的世界;《1843》關注身邊的事物——設計,風格,技術,個人福利,旅遊,美食和美酒。但雜誌有兩個共同的關鍵因素:永不滿足的對改變生活的追求;共享全世界各地良好的媒體網絡報導資源。」
看起來《1843》是對《經濟學人》的一種補充。
《1843》發刊詞全文如下:
艾瑪·鄧肯Emma Duncan | 2016 年4月/5月
歡迎來到《1843》。1843年在文化和教育方面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一年,同樣也是一個社會日益繁榮而政治動蕩的時代:拜倫勳爵(Lord Byron)的女兒阿達洛夫萊斯(Ada Lovelace)寫出了世界上第一個電腦軟體程序,補全了查爾斯·巴貝奇(Charles Babbage)初步發明但從未完成的電腦程式;約瑟夫·克魯格(Joseph Krug)開始了他的香檳公司,如火如荼地開始了他的事業徵程; 狄更斯(Charles Dickens)享受著他事業與聲望的巔峰,發表了他的代表作《聖誕頌歌》(「A Christmas Carol」),而大西洋那邊的愛倫坡(Allen Poe)寫下了悲傷的小說《洩密的心》(「The Tell-Tale Heart」)。在倫敦,詹姆斯·威爾遜(James Wilson)當時還是個經濟條件尚不穩定的制帽匠,憑藉其一顆對經濟不公正行為深感憤怒的心,創立了《經濟學人》,開展了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運動。
《經濟學人》在那個年代還是一個很小的機構。其大部分的報導都是威爾遜親手攥寫。他唯一的記者通訊員是他妻子的妹夫,一個擁有煤礦,熱愛化學的約克郡的牧師,他們一心一意地經營著這份雜誌。威爾遜支持自由貿易,但也會為了讀者做出讓步。《經濟學人》的第一個封面故事標題即是「我們與巴西到期的商業條約」。
此後,《經濟學人》規模在不斷壯大,讀者人數和內容覆蓋廣度不斷增加。它現在擁有超過160個編輯人員,超過140萬的發行量,內容涉及科學、藝術以及全球的政治和經濟。現在《經濟學人》發行了一本姊妹雜誌《1843》,《1843》的發行也將幫助《經濟學人》集團擴大經營範圍並促進雙方利益。
我們為雜誌起名《1843》,就是為了紀念《經濟學人》的創立日期與其深重的歷史,並體現兩個出版物的緊密關係。兩本雜誌的目標讀者都是同一個類型 –- 那些對思想和文化好奇的人以及想要知道世界的各個地方在發生什麼的人。 但是我們兩本雜誌會用不同的方式去呈現這些內容。《經濟學人》為您提供簡潔、以證據為基礎的報告和意見; 《1843》提供一個更悠閒的視角去探索世界之所在。《經濟學人》表達的是你需要知道信息去引領現在的世界; 《1843》將告訴你什麼可以幫助您在生活中享受更多一點。《經濟學人》告訴你外面的世界;《1843》關注身邊的事物 — 設計,風格,技術,個人福利,旅遊,美食和美酒。但雜誌有兩個共同的關鍵因素:永不滿足的對改變生活的追求;共享全世界各地良好的媒體網絡報導資源。
我們的第一期雜誌,呈現了我們在今天與未來的每一期雜誌中都會為您而準備的美好事物。在不同報導之外,我們也會為您推薦閱讀、觀看、參觀、遊樂、旅行和收聽的眾多不同選擇。我們希望您喜歡閱讀我們的雜誌。當然,我們也樂意為您編撰這樣的雜誌。
寫作水平足以彌補設計的不足
其實從本質上而言,這算不得一本新創刊的雜誌,而是經濟學人集團將旗下的一本老雜誌重新換名包裝了一番。
《1843》的前身是《智生活》(Intelligent Life),這是由經濟學人集團出版的雙月刊文化雜誌,之前一直是一本每年夏天發行的年刊,在2007年9月轉為雙月刊。這是一本高端的生活方式類雜誌,內容覆蓋 「藝術,風格,食品,釀酒,汽車,旅遊和世界上所有有趣的事情「,其自身定位為「輕財經類生活方式雜誌」。雜誌以深刻的文字和富有創意的採訪報導見長,融合國際視野以及特別的生活投資理念。有人評價說,這依然是一本帶有《經濟學人》文風的雜誌。
2012年,《智生活》的iPad版銷售量為1800萬,佔平板媒體份額的83%。同年,據美國知名媒體調研公司iMonito對250本雜誌進行的調研數據顯示,《智生活》的iPad版在「最佳出版商APP」排行榜中排名第五。
2016年3月起,經濟學人集團將這本《智生活》更名為《1843》,並改換版面。《1843》的發行頻率同先前的《智生活》一樣,仍然為雙月刊,也就是說每年發行六期,每期 120 頁左右。新一期的雜誌已經面世,一共142頁,定價為 6.95 歐元(約51塊人民幣),發行42萬冊。相比之下,其前身《智生活》的總發行量僅僅為17.5萬冊。 女性時裝日報(WWD)評論道:「《1843》雜誌設計不是特別前衛,類似飛機上的閱讀雜誌,但是它的寫作水平足以彌補設計的不足。」
雜誌將在英國,歐洲,北美和亞洲部分地區的報亭進行銷售。雜誌同時開發了ios和安卓的應用程式和網站,每天發布新內容。
雜誌除了刊登經濟學人集團新聞記者的撰稿,《1843》也刊登來自世界各地作家的文章和攝影作品。同時文章報導對象將拓展至美洲和亞洲等全球多地。
文章涵蓋多種話題,新一期發布的專題文章有:為何富人的聲音被更多地關注; 斯多葛主義的日益普及;法國極右派領導人馬裡內·勒龐(Marine Le Pen)的思想等。同時,《1843》的文章也關注社會上現存的困境,如有專欄文章撰寫為什麼現代社會每個人都如此努力等。其中涉及到中國的報導有中國約會應用程式以及詳細剖析了中國聰明的孩子都拼命擠進常春藤盟校的現象。
全世界人民都可以在雜誌上找到自己關心的話題:南非的婚禮真人秀節目;女權主義;日本的歷史劇系列;還有明星扎堆的時尚專欄等等。
網站也涵蓋每日新聞、專欄文章、文化、設計、身心、風格、飲食、科技、旅遊等眾多話題。
《1843》有底氣,靠的是《經濟學人》積攢下的口碑
改名轉型後的《1843》將面臨眾多的競爭對手,大多為英國市場上的高端雜誌。比如奢侈品雜誌《Vantage》,高端生活雜誌《The City》,《Tatler》《 Monocle》《Vogue》《Glamour》等,它們都是市場遍布全球,並已經有多年根基的高端雜誌。
而雜誌的生存環境也不盡如意人意。曾經不可一世的高端男刊《FHM》已經停刊。2016年2月雜誌不再發行。不過《FHM》的中文版《男人裝》活得還挺滋潤。
雜誌業的困境同樣也影響到《1843》未來的市場。它也面臨著同《FHM》等雜誌一樣的挑戰。比如讀者興趣的轉移,年輕讀者越來越趨向關注移動和社交媒體等問題。
但是《1843》的東家,有著良好口碑的《經濟學人》雜誌卻依然擁有超過140萬的訂戶,其中五分之四來自英國以外。憑藉著《經濟學人》百年的基業與積累的讀者數量,並且利用其擁有豐富經驗的運營團隊與《經濟學人》獨特的報導模式,《1843》前期的市場也被看好。
有分析人士指出,《1843》選擇性地避開了時尚界雜誌的激烈競爭,內容也僅涉及少量的時尚內容,避免了與時尚雜誌圈佔統治地位的《Vogue》等雜誌的直接競爭;同時拓展作風嚴謹的《經濟學人》的內容範圍,打破其嚴肅的政經觀察家的角色,在生活的其他領域加以報導;再藉助《經濟學人》全球範圍內搭建的素質超群的觀察員隊伍與個性張揚的營銷策略,《1843》在未來也許會同《經濟學人》一樣成為一本國際性的高端生活類雜誌。
「國際化視野」一直是《經濟學人》的王牌賣點,對於想彰顯自己全球化品味的精英人士來說,有了這一層鋪墊,《1843》的讀者基礎也會迅速建立。同時,根據主編艾瑪·鄧肯透露, 刊物也會利用其與《經濟學人》的緊密聯繫,鼓勵更多的《經濟學人》讀者訂閱。
《1843》沒有網站閱讀付費牆,盈利主要依靠其不菲的的廣告收入,而雜誌在發行之初就迅速地引入了眾多的廣告商。在其首刊上,超過三十個奢侈品牌申請入駐廣告,商品涵蓋手錶、珠寶、時尚、轎車等。在已發行的雜誌中,廣告上就已經包括勞力士(Rolex), D&G(Dolce & Gabbana), 瑪莎拉蒂(Maserati),格拉夫(Graff),百達(Pictet), 瑞銀集團(UBS), 半島酒店(The Peninsula Hotels)和巴克萊銀行(Barclays)等眾多高端品牌,封底被歐米茄(Omega)的大幅廣告佔據。雜誌的142 頁中,廣告就多達 42 頁。就其廣告量來說,《1843》的首刊就是其前身《智生活》最後一輯的四倍多。
在廣告盈利上,《1843》繼承了《經濟學人》精英範兒,甚至比《經濟學人》更加吸金。根據英國媒體Newline對《1843》的出版商尼克·布倫登(Nick Blunden)的採訪,他說,「很多奢侈品廣告商雖然非常喜歡《經濟學人》的讀者,但他們並不希望把創意奢侈品的廣告放在一些嚴肅的報導(比如對戰爭的報導)旁邊。而《1843》給這些看好雜誌的廣告客戶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雜誌有同《經濟學人》同樣的精英觀眾,但提供了更多的適合投放奢侈品廣告的相關內容環境。」同樣其網頁上也已經投放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的內容,並且是為用戶定製的方式。《1843》也鼓勵品牌商可以和編輯團隊密切合作共同創造有效率的廣告投放。
「很多奢侈品廣告商雖然非常喜歡《經濟學人》的讀者,但他們並不希望把創意奢侈品的廣告放在一些嚴肅的報導(比如對戰爭的報導)旁邊。而《1843》給這些看好雜誌的廣告客戶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雜誌有同《經濟學人》同樣的精英觀眾,但提供了更多的適合投放奢侈品廣告的相關內容環境。」
在採訪中, 尼克·布倫登表示,「現在廣告環境的確相對嚴峻,但是奢侈品市場還算比較樂觀,因為奢侈品廣告商不會用線上的廣告投放取代雜誌的廣告投放,他們更傾向於將兩者結合,雙向投放。」